[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乘律之研究法
 
{返回 周叔迦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98

大乘律之研究法

周叔迦

绪 说

大乘律者,菩萨之戒行也。东土所传约可分为二派:一者,以罗什译之《梵网经》为主,凡有十重四十八轻戒,世称之为梵网戒,自六朝以迄近代所尊奉。二者,以玄奘译之《菩萨戒本》为主,凡有四重四十五轻戒,世称之为瑜伽戒,为西藏所遵行。自迩来慈恩宗法相唯识之学中兴,及西藏密教宏传汉土,颇有主瑜伽而訾梵网者,争论以是日滋。

主瑜伽戒者,以为菩萨戒本出于弥勒菩萨所造《瑜伽师地论·本地分》内《菩萨地戒品》中。文云:“佛于彼彼素怛缆中,随机散说,谓依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今于此菩萨藏摩怛理迦综集而说。”可证释迦如来未尝有菩萨戒藏之专经。而《梵网经》专明菩萨戒,实为可疑。

主梵网戒者,以为菩萨造论所以释经,当然应以经为主,以论为辅。瑜伽戒品只是解释梵网,补其条文而已。

细考二派之差别,不在于戒条之多寡,而实在戒体之异说,及戒行、戒相之区分。

今世流通之《梵网经》,西土初无此本,乃罗什于大部中录出,用备自己诵持者。上卷说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之行相,下卷说十重、四十八轻之戒。其意以谓菩萨戒者须重戒行,而戒行者横明即是六度,竖明即四十二位。是故受持之时,先须遮问发菩提心未,是菩萨否。其意即问是否已发大愿,誓依四十二位进趣菩提果。有此誓愿,方能守此戒行,否则事同虚设。其中戒条乃多品中之一品,略示梗概而已,不广论开遮,即是瑜伽戒本所谓随机散说之一。是故详于戒行而略于戒相。但后世省其上卷,而专究其下卷,诚为失其经宗。至于戒体则以为是心法,但能发菩提心,答云能持,戒体便自成就。今有自敦煌经藏中所得罗什大师传菩萨戒羯磨,可以考证,但此轨自古鲜有用者。

瑜伽戒既是弥勒菩萨综集众经而成,后世又从戒品九种大戒中专录其关于一一戒相明开遮轻重之文,而名曰《菩萨戒本》,广明持犯之相,故略于戒行;至于戒体,则以为是色法,故于传戒时,既禀戒相后,戒师须起立三番羯磨,白十方佛,证明受戒,则于十方佛所有戒体生,集于受戒者顶,流注身心,即今世通行之轨也。盖瑜伽戒始于北凉昙无谶之译《菩萨戒本经》,而昙无谶之弟子道进定中感得弥勒菩萨为之说戒,举世钦仰,是故其轨为世所重。

汉土千余年来,菩萨戒乘,受依瑜伽,行遵梵网,此其实况。若欲深明其中大义,自非兼通二部不可,不应诤竞是非也。

经 本

甲 梵 网

《梵网经》若全翻应有一百十二卷六十一品,或云是华严部,或云是密教《金刚顶经》十八会之一,然皆无文证。与之义趣相同者,有姚秦竺佛念译《璎珞本业经》,亦言四十二位因果行法及十重戒,隋智者大师依此判别圆位次。此经凡有三译,一存二缺如下: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姚秦竺佛念译。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宋智严译。缺。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宋道严译。缺。

惜此经古疏皆佚,今所存者唐敦煌失名疏残卷,释经前半,及唐新罗元晓之残疏,释经后半而已。然《梵网经》上卷文字艰奥,欲研究梵网,必先研习此经。

又唐不空译《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十卷中,第七第八两品与《梵网经》文义皆符而较详,此二经是否即《梵网》大部之别生,殊难臆断,然可会参也。

《梵网经》上卷文字既多艰奥,卒难明解,历代传写遂多错误,各藏刻本异同甚多,隋唐以来解释,皆仅解下卷戒本,而不解上卷,疏全经者仅有唐新罗太贤之《古迹记》及明智旭之《合注》,寂光之《直解》,清德玉之《顺硃》四部。其经中三十心、十地之文,《合注》、《直解》,但标总目,《古迹记》中兼分细科,且其所标经文,可以证近世经文之讹;但亦有抄写之误,而记文便牵就误字强为解释之处。

乙 瑜 伽

《瑜伽戒本》凡有四译,三存一缺。

《菩萨戒本》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缺。

《菩萨戒本经》一卷北凉昙无谶译。

《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

《菩萨戒本》一卷唐玄奘译。

至于疏记则仅有明智旭之《菩萨戒本经简要》一卷,释凉本,及近人汤住心所译自西藏之《戒品纂释》,解唐译者,两部而已。

疏 记

《梵网经》下卷《菩萨戒本》之研究,约可分为四宗,即天台宗、贤苜宗、慈恩宗、律宗是也。

甲 天台宗

《梵网菩萨戒经义疏》二卷

隋智顗说,灌顶记。释经下卷。天台疏经,例有五重玄义,此疏只有三重:一释名中广说四教阶位不同。二出体中明无作戒及止行二善。三料简中广说受法有六本不同及其源流,于一一戒相,但明制意及科释大意而已。

《梵网菩萨戒经疏删补》三卷

唐明旷述。旷为荆溪弟子,乃因智者义疏而增损之。初序王竟以七门分别,于第四受法中又开十二门,可为后世受菩萨戒之仪轨。于第三十七戒中,出菩萨戒安居布萨之法,第四十一戒中,述忏罪之文,皆切实用。

《梵网菩萨戒经疏注》八卷

宋与咸注。咸为四明下五世,此注以疏人经,兼采贤首诸家钞记,如《石壁记》、《台疏删补》、《道熙钞》、《顶山记》,及遇荣之《梵网律灯钞》等,附录半月布萨法式。

《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七卷、《事义》一卷、《问辨》一卷

明祩宏述。卷一末附半月诵戒仪式,于天台经疏之文,一一分科注释,兼取与咸注,一一戒之由来,皆就三十心中求之。后附《事义》一卷、《问辨》一卷。

《梵网经玄文》一卷、《梵网经合注》七卷

明智旭撰。释全经玄义,中五重分别,以三义辨《华严》、《梵网》之异,《合注》中申明戒相以十门,其第十中明性恶法门,义甚精审。

乙 贤首宗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六卷

唐法藏述。贤首尝集诸经论,述菩萨戒藏二十卷,今不传,故此疏于诸疏中最为详尽。先以十门注释,重戒中先以十门料简,一一戒相后以十门明之,轻戒中先以八门料简,一一戒相后以八门明之。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三卷

唐新罗义寂撰。寂为新罗义湘弟子,湘与贤首同受业于至相之门。此疏先料简,次释题,后解文,于重戒中一一戒以五句辨释,轻戒但于初戒五门明之而已。

《梵网经菩萨戒疏》一卷唐法诜述。诜受业于贤首弟子慧苑,而清凉尝问道于诜。此疏原四卷,今但存上卷,卷端复残缺。释重戒中先以十门解义,然后释文,一一戒下,复先作六门,后以四段科释,至第四妄语戒止,以下佚失。

《梵网经记》二卷

唐传奥述,奥为圭峰再传弟子,世称石壁尊者,其自序云:“于广疏略此别行,有不同者颇为改易。”盖就贤首疏改作者也。

丙 慈恩宗

《梵网经菩萨戒本述记》四卷

唐胜庄述。庄新罗人,为西明寺新罗圆测弟子,于玄奘为再传。疏中先以五门分别,于“但解法师语得受戒”句下,以四门分别:一受戒法,二舍戒法,三持犯差别,四忏悔法,颇切用也。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二卷

唐智周述。原本五卷,今但存卷二、卷四。释重戒中一一戒先以五门分别,轻戒中一一戒先以七门分别,然后解释。轻戒初又统以八门明其宗要,兼用天台六即义。

《梵网经菩萨戒本持犯要记》一卷 唐新罗元晓撰

《菩萨戒本宗要》一卷、《梵网经古迹记》四卷

唐新罗太贤述。贤为海东瑜伽初祖。日本古德研习梵网,多宗此书,为之钞解者数十家。《宗要》中明持犯要略开为三门,记释全经,先以七门分别。释上卷科判甚细,下卷先以受得、护持、犯失三门总辨,然后释文。先明制意,后解犯相,多引旧疏也。

丁 律 宗

《梵网经菩萨戒注》三卷

宋慧因述,因为洛苑宝应寺沙门。注文甚简略。自序云:“此经文科释具疏,虑人饫其繁广,于是束集众义,具注本文,俾其览者,易为晓悟。”促兼注《菩萨戒序》及《半月说戒序》,可知当时《梵网》传播之状况。

《梵网经菩萨戒略疏》八卷 明弘赞述。赞为广州宝象林沙门,大旨皆依天台,并引云栖《发隐》之说。

《梵网经直解》四卷、《事义》一卷

明寂光述。光为南京宝华山慧居寺之初祖,于崇祯十一年受道俗请,撰此解。先以五门分别,后解经文,多推重云栖之戒疏《发隐》也。

《梵网经顺殊》二卷 清德玉述。序云:“依寂光梵网直解。”又时出自意。

《梵网经菩萨戒初津》八卷

清书玉述。凡有十门玄谈,依贤首宗法,且多取清凉《华严大疏》之文,而十重四十八轻戒之名称,全用天台义疏。释文亦杂取天台、云栖、寂光、智旭等解。

 


{返回 周叔迦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含经研究法与禅观
下一篇:法相五经之研究法
 大藏经雕印源流纪略
 唯识研究 第二十四章 禅、净土、密、律宗与唯识之比较
 唯识研究 第二十三章 天台宗、贤首宗与唯识哲学的比较
 大方广佛华严经人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义证
 唯识研究 第十章 物质是甚么
 八宗概要 第八章 律宗
 阿含经研究法与禅观
 《唯识三十论要释》的佚文
 求知与力行
 唯识研究 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补述一 一任清风送白云——圣严老人自述[栏目:归程·圣严法师自传]
 痛苦与快乐两者都放下[栏目:阿姜查禅师]
 佛学启蒙 单元二 佛理 第廿一课 和谐的人事关系[栏目:佛学启蒙]
 考试[栏目:觉世论丛]
 杂阿含经卷第一(三)[栏目:杂阿含经]
 应教小儿念佛[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五)以悲心拔众生苦[栏目:圣者言教]
 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三、中国佛教之被限性与展开性[栏目:张曼涛教授]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九章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下)第五节 念佛禅[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香积佛品第十 第四十一章 众生刚强难化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栏目: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