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六、第八心所相应门──结五心所相应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74
【论文】
 
三‧四三 此五既是遍行所摄,故于藏识,决定相应。
 
 
 
【疏翼】
 
  第四别解五心所中,第二总释此得与识俱。文分为二︰一、定与五俱,二、指后释遍行义。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七】
 
  次下、总释俱[1]。
 
  释与五俱,无心起时,无随一故[2]。
 
 
 
【论文】
三‧四四 其遍行相,后当广释。
 
 
 
【疏翼】
  第二总释此得与识俱中,第二指后释遍行义。
 
 
 
【述记‧卷十七】
 
  指遍行义及心所等缘总别相,如第五卷,自当广释[3]。
 
  上来第四、已解五所。
 
 
 
【疏翼】
 
  以上第三辨第六义心所相应门中,第四别解五心所讫。
 
 
 
【论文】
三‧四五 此触等五,与异熟识行相虽异,而时、依同,所缘、事等,故名相应。
 
 
 
【疏翼】
  第三辨第六义心所相应门中,第五释第三颂中「相应」二字。
 
 
 
【述记‧卷十七】
 
  自下第五、解前颂中「相应」二字。
 
  此或通五数,或通舍受,二处皆得。准此答文,「相应」属五数。五十五说:由四等故,说名相应。谓事等、处等、时等、所依等[4]。事、处相似,名之为「等」;时、依定一,名之为「等」;正与此同。
 
  今约见分为行相,影像相分为所缘,自体名「事」。「等」者,相似义。体各唯一,境相相似故,所缘、事,皆名为「等」。以触等五相,托本识相生,所缘既相似,故名为「等」。唯识为宗,不约本质名为所缘,亦非影像名为行相。
 
  「时」谓剎那,定同一世;「依」谓依根,俱有、无间,如下当辨[5]。不取种子,以各别故。即以四义解颂「相应」,谓除行相,或虽不同,亦兼取彼。
 
  《瑜伽论》[6]第一卷说:同一所缘,不同一行相[7]。以境相似故,说名为同,其实各别。此约实义,名所缘等;彼约相同,名同一所缘。又此约影像,说为相分,名所缘等,相各别故;彼约本质,说为所缘,故名为「同」,亦不违也。下此论文[8]许有二[9]故,如《枢要》中,释此疑难[10]。
 
  此中五义,各有所简︰时,简前后;依,简别识;行,简依同其境各别[11];缘,简别见[12];事,简体多。虽具上义,若事不等,不名相应。如五与意[13],唯依事简。或但四义,唯除行相。以各别故。一一应思,非无所以。
 
  上来已解相应门讫。
 
 
 
【疏翼】
 
  以上第三颂第四句颂中,上二字已解,即解初能变十门中,第三段文辨第六「五心所相应门讫」。
 
 
 
 
 
 
 
 
--------------------------------------------------------------------------------
 
[1] 「俱」,谓与藏识俱。
 
[2] 灵泰《抄》云︰
 
若触,即有可意触、不可意触、俱相违触。若受,即有苦、乐、舍受。若思,即有邪、正、俱相违。
 
[3] 如本论卷五云:
 
唯触等五,经说遍行,说十,非经,不应固执。
 
[4] 《瑜伽》列心、心所异名有四时,「相应」及「有所依」为其中之二。
 
而「相应」中四等,无「所依等」而有「所作等」。
 
《瑜伽》卷五十五原文为:
 
由事等故,处等故,时等故,所作等﹝藏文作「bya ba byed pa mtshuvs pa bid」﹞故。
 
 《略纂》卷二十九解云︰
 
同于一境所行作业故,如缘青者,但为青也。又善、恶、无记、所作等故。
 
[5] 本论卷四云:
 
诸心、心所,皆有所依。然彼所依,总有三种︰一、因缘依:谓自种子,诸有为法,皆托此依,离自因缘,必不生故。二、增上缘依:谓内六处、诸心、心所,皆托此依,离俱有依,必不转故。三、等无间缘依:谓前灭意,诸心、心所,皆托此依,离开导根,必不起故。唯心、心所,具三所依,名有所依,非所余法。
 
 《瑜伽》卷五十五云︰
 
虽有为法无无依者,然非此中所说依义,唯恒所依为此量故。
 
[6] 原作「瑜伽论等」,「等」字,依《义演》牒文删。
 
[7] 《俱舍论》卷四云︰
 
谓心、心所五义平等,故说相应。所依、所缘﹝相当于「处」﹞、行相、时、类皆平等故。事平等者,一相应中,如心体一,诸心所法,各各亦尔。
 
[8] 即本论卷七。
 
[9] 谓许所缘有二。
 
[10] 《枢要》卷中云︰
 
解「相应」中,而「时依同,所缘事等」。若约本质,或无本质法,一切皆名「等」,同缘一境故,与事等不同。若约影像相,相似名「等」;与事一种。无分别智缘如,无影像名相似,本质名同一。此据实缘,故知不可相似名等,不同一故。如有本质者,影像名相似,本质名同一;若无本质者,有为缘,相似名同一;无为缘,境一名同一。此据实缘,故不相违。
 
[11] 灵泰《抄》云︰
 
若云时依同名相应者,六、八二识同时依七,第六识心所应与第八相应!故《疏》释云︰「行,简依同其境各别。」六、八二识,虽时、依同,其境各别故,非相应故。
 
[12] 灵泰《抄》续云︰
 
若尔,即此六、八同缘色等,时、依既同,亦应别相应!故《疏》说云︰「缘,简别见。」彼虽同缘,见各别故,不相应也。今观行简境别,即与所缘之简不殊。
 
[13] 「意」,谓俱时意识。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七、第八唯舍受相应
下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五、第八心所相应门──别解思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四 三、灭定无心非无第八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二十、解颂文「不可知」
 摄大乘论 第71讲
 摄大乘论 第113讲
 摄大乘论 第11讲 (第12讲没有录音)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五、通达位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十、十门问答结唯识义成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二、造论所为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五、合本有新熏说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九、别破小乘──异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何理解生命[栏目:仁焕法师]
 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4.观参的妙用[栏目:果煜法师]
 宏观与微观[栏目: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授居家二众三皈、五戒仪规[栏目:佛教念诵集]
 相应5经 剑毛经[栏目:相应部 19.勒叉那相应]
 人生佛教之目的[栏目:太虚法师]
 少恼 少欲 少病痛 Few Afflictions and Few Desires Means Fe..[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大乘起信论别说[栏目:太虚法师]
 14、亲近善知识后该如何修行?[栏目:居士学佛100问]
 22 入海取沉香[栏目:百喻经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