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一天保有十分钟的宁静
 
{返回 包容的智慧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77

  长乐先生:

  据说惠能祖师当时作那首“菩提本无树”诗的时候并不识字,是他自己口述,别人代笔的。但是他却赢得了这个祖师的位子。

  星云大师:

  所谓“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禅宗讲究参悟,完全是心的体悟,是心对真理的响应。所以禅门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说。古今的禅门公案皆是禅师考验或印证弟子悟道的对答,其实这种对答,就是一般人所谓的“考试”。不同的是,它是随各人的根性、时间、地点而变化,它没有明确划一的标准答案,也不是从思考理解得来的。所以,如果不是禅门的师徒,有时候很难明白其中的道理所在。禅宗讲究参悟,完全是心的体悟,是心对真理的响应。

  长乐先生:

  这让我想起印度圣雄甘地,他一生中很多时间都是在牢狱中度过的,但是,他却在困境中保持着内心的宁静、淡泊,即使居危也安稳无惧。

  星云大师:

  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之所以受人尊敬,在于他们甘于淡泊、不贪安逸、不务奢华。无欲无求,人格自然就高贵了;有了淡泊,心灵也就进入了宁静的世界。不过,所谓“宁静”,并不是指外在的一切运作都停止:飞机不飞,车子不跑,人们不讲话等等,不是这样的;我们不必抹煞外在的一切声音,而要学会在喧闹中沉入内心的空寂境界,即使在热闹场所,心灵仍然澄澈灵明,丝毫不为所染。如此,在心灵的宁静和庄严下,道德可以完成,人格也可以升华。

  当我们在蔚蓝的长空下静静独处的时候,宇宙是那么广阔,自然是那么静谧安详;当我们一卷在握,徜徉经卷之中时,上下古今,多少英雄豪杰与我们对语,*千古,一切尽在心里,如此任意畅游在太虚之中,你能说我们不富有吗?生而为人,还有比这样的境遇更美好的吗?

  所以,一天当中,我们起码应该保有十分钟的宁静,让精神有喘一口气的闲暇,有一个可以让阳光照进来的间隙。佛光山的丛林学院为什么规定每周放假一天?就是为了让学生有自己的生活,体会宁静的乐趣。所以我想,在一年当中,都市里的人们至少要有一个月的安静生活。否则,长期陷入浮躁、动荡、嘈杂的生活中,人们会迷失方向、不辨是非,被人趁乱牵住鼻子走。而沉静下来以后,才能真正面对问题,与自己对望,与佛与天地与古今圣贤交谈,才能最终达到“身心安泰”的平安境界。


{返回 包容的智慧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为凶手立一块祭奠的石头
下一篇:中国的禅学进入世界的视野
 八、信远
 西方的一分为二,东方的二分为三
 附帖3:人间佛教现代律仪
 十年前的一碗面
 受保护的文化,荣耀与危险并存
 柔性管理 自觉管理 感动管理(1)
 中国的禅学进入世界的视野
 意识形态是一道墙,佛教则是门窗
 柏林墙是被音乐电视摧毁的吗?(1)
 危机:危险之中有机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千古名僧玄奘(海山法师)[栏目:玄奘研究]
 律禅密净四行论[栏目:太虚法师]
 财法与财钱[栏目:张慈田文集]
 慈悲心与贪执心[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因果圆融与即本即始[栏目:赖永海教授]
 随缘不是随波逐流[栏目:慧语禅心]
 涅槃思想研究 第一章 涅槃思想的起源[栏目:涅槃思想研究]
 戒律和唐代的律宗[栏目:杨曾文教授]
 神明引导学佛是真的吗?[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136.风穴延沼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