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意识形态是一道墙,佛教则是门窗
 
{返回 包容的智慧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85

  长乐先生:
  
  《亚洲周刊》近期发表文章称:“当下,中国大陆经济学界、理论界关于反思改革的争论如火如荼。不过,从地方执政的高官到中央领导人,始终没有对这场争论直接表态。他们摒弃争论,绕过语言漩涡,超越政治标签,摆脱意识形态之争,着力解决具体民生问题。”文章认为,这是中国在政治上、思想上表现出更大灵活性的具体表现。

  超越意识形态是中国走向科学和成熟的标志。对于华人传媒,如果说意识形态是一道墙,那么墙上一定要有可以互相来往的门,有可以透气的窗。佛教可以是门,是窗。

  星云大师:

  真正的佛教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因为所谓的意识形态,只不过是为了方便分割而治所想出来的办法。梁启超说过,佛教的信仰,是正信而不是迷信,是兼善而不是独善,是住世而非厌世,是无量而非有限,是平等而非差别,是自力而非他力。

  佛教因应时空背景变换与众生的不同需要,发展出各种不同内涵、形式、仪规的宗派。生活习俗、语言习惯完全不同的人,可以有相同的信仰和认知。在这个方面,国界不是问题,民族不是问题,意识形态更加不是问题。

  长乐先生:

  这也是佛教“无我论”精神的现实验证吧。在中国历代文人看来,成佛即是成圣、即是做人的新境界。“不说过去未来,只说现在;不说出世,只说入世;不说神道,只说人事……满街都是圣贤,处处无非佛地。”

  对于华人媒体来说,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就标志着必须以华人利益为最高准则,对外,开展多边对话与合作;对内,则不能简单地以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的异同划线,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相互尊重,不搞争论。台湾东森媒体集团主席王令麟曾表示:“有人说,华文媒体不可能成为主流媒体,我的理想是打破这个魔咒。”他的话让我感动,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星云大师:

  华人媒体在传播正知正见的路上,艰辛、责任与辉煌都是一体的。

  佛教有所谓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法不依人,就是行为处世不依靠那些无常生灭的人为现象,而是遵循永恒不变的真理;依义不依语,就是从本质的角度把握事物的内涵,而不是执著于矫情抬杠、文字游戏;依智不依识,就是以般若智慧作为人生行为的准则,而不用一般的俗知俗见障碍自己;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呢,就是秉持那些已经被生活、被历史证明了的真理,懂得辨别真伪,而不是盲目崇拜跟从。

  佛陀当年定下如此“四依法”,现在看来,的确是用心良苦。只有依归正知正见,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才能探骊得珠,登堂入室。

  长乐先生:

  在我们看来,超越意识形态,就是把新闻回归为新闻,坚守客观真实性,秉持中间立场,争取中间读者,树立起华人媒体的正面形象。


{返回 包容的智慧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瞻礼佛指,让中国率先统一
下一篇:禅者眼中,万物皆美(2)
 如果胜利意味着打败所有人……
 憨商之道是聪明
 虚空包容万有(1)
 和解是历史的正途
 附录:佛教智慧的真义(3)
 禅者眼中,万物皆美(2)
 八、信远
 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1)
 瞻礼佛指,让中国率先统一
 跋:智慧的艺术(3)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成就自己的极乐世界[栏目:宣化上人]
 《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4 渐修渐悟不是佛陀传承的思想宗旨[栏目:怡僧法师]
 佛之心法 八正道之正念[栏目:一行禅师]
 一念精诚 亲见圣众 (清 清月尼)[栏目:释门法戒录]
 夏雨清凉解要 八[栏目:智谕法师]
 坏恶都是自心感召[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对付淫欲的有效方法(法增比丘)[栏目:对治方法]
 待人以诚,应戒妄语[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心理建设[栏目:太虚法师]
 07-022《佛说布施经》辑要[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