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一一集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34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二一一集)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菩提因果,文殊菩萨偈颂第六首看起:
 
  【击于正法鼓,觉悟十方剎,咸令向菩提,自在力能尔。】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后一法鼓警机,文相并显」。钟与鼓它的作用都是能够提醒人的警觉,菩萨在此地用这个来比喻,『击于正法鼓』。所以自古以来,道场最常用的道具就是钟鼓。古时候的学堂虽然不像寺院里面用大钟大鼓,他们也用铃铎,铎是铃,这铃的当中有能够敲这铃的,我们讲有小锤,手上摇的时候它就响。这样一个工具在中国使用的时间很长,尤其是小规模的学校,特别是古时候的私塾,上课下课都是摇铃,所以摇铃也代表教学。规模大的这就用钟,用敲钟,上课下课敲钟。到民国以后这些学校,像我们在小学、中学的时候都敲钟,学生多了。寺院庵堂这是用所谓晨钟暮鼓,它的作用都是觉悟众生。钟鼓,大钟大鼓这个音声震动得很远,两三里路都能听得很清楚。有些寺院建筑在山上,钟鼓的声音能够达到十里(中国的十里相当于现在的五公里),这样远的距离都能够听得清楚。在这个地方是比喻佛菩萨说法,说法的目的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
 
  来学习佛法的人很多,开悟的人并不多,古今皆然,没有例外。但是,到近代真正开悟的是愈来愈少了,古时候确实还有,不过是有小悟大悟之别。佛教经论里面常常讲的开悟,那是大彻大悟。如果学生里面一个开悟的都没有,这个教学就失败,像很勤苦努力耕耘到后来没有收获,这种情形古今中外都有。是不是老师不善教?或许有之。是不是学生不善学?大概占大多数。所以古人才有说,学生要找一个好老师不容易,所谓可遇不可求。你真正遇到一个善知识是过去生中的缘分,确实福德因缘,你遇到了。老师要找一个好的学生来传法,更难,比学生亲近善知识还要难,到哪里去找一个传法的人?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李老师不能说不善教,你看他为学生编的《实用讲演术》,我刚刚到台中的时候他在训练,训练学生讲演,这一本书是公开流通的,所以我就得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对上台讲演很热衷的在学习,我到外面书店里面去找有关讲演方法的书,找了五、六种,有的很厚有二、三百页,但是李老师最简单,他的东西只有十几张纸。把所有市面上能够找得到的这些讲演术,中国、外国的统统看过了,回来看李老师的这个小册子,不能不佩服他。他的《实用讲演术》我们这里很多,你们大家都看到,简要详明真是实用,原理原则统统都讲到了。文字那么简单,你容易记,你在外面看这些长篇大论举好多例子,结果你抓不到重点,不得其用。再看看他《内典讲座之研究》,那一本小册子是教讲经的,确实是好,确实善教,为什么学生没有成就?从近的方面来讲,学生对老师的恭敬心不够,就是尊师重道不够。老师绝对不是要你尊重他,老师要是要求学生对他恭敬,这不是好老师。但是你要晓得,老师会观察学生,这个学生对老师恭不恭敬,他看里面一层深的意思。真正恭敬不是在形式上,真正恭敬是依教奉行,老师教导他的他都能做到,这叫真正的尊师重道。
 
  印光大师讲得好,我们在《文钞》里面读过。这大概总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我在埔里,没有出家,在埔里跟忏云法师住茅蓬,跟普妙法师我们几个人在一起。忏云法师给我一套《印光大师文钞》正编、续编四册,我在山上用了一点时间把它看完。看到有一个人写信向印祖请教,问老和尚学佛有没有秘诀,能够教我们修学的人很快就能契入。这个问题很适合我们,我们也都有这个问题,也都想找到一个秘诀。印祖回信给他说有,只讲了两个字「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所以尊师重道,老师是看你对求学有没有诚敬心,如果你有诚敬心,你就能得利益。你要有十分诚敬心,老师会把你当作宝,为什么?你能够传法,不要说是十分,七、八分,有七、八分的诚敬心,老师一定会把你选中看作传法之人,是这个意思。对老师没有诚敬心,甚至于对老师还有怀疑,老师是古佛再来也没用,这个道理要懂。你能不能得到实学(真正的学问),关键在你对老师的诚敬,对老师诚敬就是对学业的诚敬,敬业。敬业哪有不敬师的道理?敬师就是敬业,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对于你所学的这么样认真,这么样尊重,你是全心全力真心在学,哪有不得利的道理!老师要不教你,对不起你。如果你对于你所学的根本就不尊重,对老师也没有看在眼里,老师不能教你,为什么?老师教你,叫白教了,浪费时间,浪费口舌,道理在这里。
 
  无论世出世法没有例外的。我们学道能不能觉悟,首先在对老师的尊敬心。我们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身体验到的。我在台中亲近李老师十年,有一些同学亲近二十年、三十年,没有得到东西,没有成就。这个原因就是没有把这一桩事情当作一桩大事去办。只要能把这桩事情当作这一生唯一一桩大事来办,他肯定有成就,这是讲近因。如果讲远因,《华严经》这一品前面我们才读过,不肯相信自心是不动智佛。所以这一生无论你怎样勇猛精进,你决定不能够证得信解菩萨的地位,信解菩萨是十信位,也就是说十信位里头的初信位你都得不到。什么原因?不相信自心是不动智佛。这个关系大了。如果你真的能够直下承当,肯定我自心原本就是不动智佛。你这一个肯定显示出来的样子是什么?是充满了信心,这一生有成就。真的是「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你明了,你一点都不怀疑,一切经典里面所说的是自分不是他分,就是我自己本分体相作用。
 
  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内容讲的什么?讲的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本来面目就是大方广,就是佛华严,现在迷了,迷了没有关系,我这一肯定就回头了。学佛修行没有别的,把自己不动智佛找回来而已。十信法门所依的就是依这个,你真正把所依找到了,你能够跟它合而为一,这才能转凡成圣。能转凡成圣,当然转迷为悟,当然转恶为善。
 
  我问你,十善业道,像印光大师教导我们的《太上感应篇》,甚至于《安士全书》、五戒十善,现在你们学习的沙弥律仪、比丘戒、菩萨戒,经中所有一切教诲,你在日常生活当中统统具足,你都表现出来。为什么?性德自然流露。什么是性德?不动智佛起用。你肯定你自心是不动智佛,你起心动念跟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所讲的善德是不谋而合,自然相应,你才晓得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学来的,那不是自性本有的。所以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本来和睦!不和睦是凡夫,不和睦是迷惑颠倒迷失自性的人,觉悟的人哪有不和合的,觉悟的人哪有不平等的,觉悟的人哪有不慈悲的,觉悟的人哪有没有舍己为人的!迷的人自私自利,觉悟的人舍己为人。觉悟的人欢喜为众生服务,为什么?自他是一不是二,照顾众生就是照顾自己,为众生服务是为自己服务。你觉悟了,你明白了。
 
  不动是宇宙万有的本体,那是真心,在什么地方?遍法界虚空界,遍一切时,遍一切处。我们讲包容,它本来是包容,虚空法界里头任何一法没漏掉,包括虚空,都是自性里面包容的东西。本来是,现在我们不能包容,这是迷失了自性才变成这个样子。澳洲土著说我们现在这个地球上这些人叫什么?叫变种人,真的变种了。他们是个正常的人,他们没有自私自利,他们没有贪瞋痴慢,他们对于一切法没有取舍、没有占有的念头,那本来是如此。我住的地方跟你住的地方还有个界限,本来没有界限,没有界限是自然的、是真的,划了界限是假的不是真的。有界限就有自私、就有斗争,冲突都发生在界限上;界限没有了,冲突斗争永远没有了。
 
  你看现在城市跟城市有界限,国家跟国家有界限,这地球上本来没有界限,都是人的妄想分别执着里头造出来的。妄想分别执着完全违背了自性,违背了自然的法则,迷惑颠倒的根源。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出现在世间,没有别的,做种种示现、种种说法,教导众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这个转凡成圣我们换句话说,反璞归真,回归到自己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佛。迷了本来面目,胡作妄为,这就是凡夫,生死凡夫,本来是不动智佛。所以你要相信,不相信不行!
 
  哪一个当老师的不希望自己有好的传人?但是这种传人是可遇不可求,找不到的。这不是普通人,过去生中有善根福德因缘,正是像《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传法之人亦复如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亲近善知识,那你是这个善知识的传人。善根,我讲经的时候讲得很多,什么叫善根?能信能解,这善根。什么叫福德?能行能证。清凉大师判《华严》这部大经分为四分,信、解、行、证。我用信解来解释善根,用行证来解释福德,这大家好懂,说得很具体。也就是你能信、能解、能行、能证,你的善根福德具足;因缘是什么?你遇到了。老师也有善根福德,学生也有善根福德,这叫一拍即合。
 
  有善根福德的人要没有缘分,一生没有遇到善知识,这很难,不容易成就。你善根福德要能保持就不错了,你是世间的善人,你能够在这个社会里头不被染污,可惜没有遇到大善知识。但是,凡是这样的人佛菩萨一定照顾,正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菩萨会照顾他、会帮助他,有不思议的机会缘分就把他促成。一个是自己与善有缘,善与善相感应;一个是佛菩萨冥冥当中加持,把你这个缘分促成,让你从小悟提升到大悟,从大悟提升到大彻大悟,这是一定的道理。
 
  这是我们仔细观察自己亲身可以体验到,凡是不能成就的,没有悟处的,他的障缘放不下。我亲近李老师十年,之前亲近过章嘉大师三年,那个三年非常非常重要,没有那个三年,我跟李老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他老人家教导我的就是「看破,放下」,我在这里扎的根,四个字,我从他那里得来的。李老师那个地方也得了四个字「至诚感通」。对自己真诚不能欺骗自己,对一切众生真诚,上不欺诸佛菩萨,不欺天地鬼神,下不欺一切众生,你这一点要做到。对一切众生要真诚恭敬,决定不能有轻慢心。
 
  天天消业障,天天增智慧,天天修福德,障缘、冤亲债主还是很多。我修了五十多年,冤亲债主还常常找麻烦,似乎有的时候信心都没有了,好在天天读书,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冤亲债主也丝毫没有放松他,孔老夫子到死,冤亲债主也没有放松他。原来诸佛菩萨大圣大贤也如是,我们的心就很宽了,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情。无量劫来一切罪障在这一生当中,佛在经教里告诉我们重罪轻报,本来要堕地狱的,因为这些障缘就不要再堕地狱了。《金刚经》上有一段话说得很好,佛说的「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叫着须菩提跟他讲,这个世间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这个此经就是《金刚般若》,「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段经文我们要常常记在心上,为什么?遇到一些冤亲债主找麻烦、来障碍的时候,把这个念一遍,心就平了,气就和了。心平气和不生烦恼,没有报复,你还会对那些找麻烦的人、障碍的人感恩。为什么?知道这是我过去生中的罪业,无量劫来的罪业,在这一生当中一笔一笔勾消掉,不会再堕恶道了,肯定有成就。读《金刚经》如是,读《无量寿经》就更殊胜了。
 
  但是,你要是对于一切逆境恶缘,你不能接受,你觉得很不平,我一生做这么多好事为什么得不到好报?释迦牟尼佛久远劫就成佛了,一生也是尽做好事,为什么也得不到好报?孔子亦复如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的怨结罪业,这是一笔一笔在消。释迦如来,这示现给我们看的。成佛是没有错,你在没有成佛之前,你造了罪业没有?你造那么多罪业,现在你成佛了,帐就不算了?就赖掉了?没有那回事情。这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不昧因果」,我们要学会这个就好了,处逆境恶缘就会怡然自得。绝对不是说修行证果的人因果没有了,不可以这样说法,这个说法堕五百世的野狐身。百丈禅师野狐禅的公案,诸位晓得。不昧因果,所受的一切善因善果,恶的果报、善的果报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善的果报是我善因现前的,善因善果,恶的果报,我这一生虽然没有作恶,过去做的;这一生好心对人,人家不领情,以恶意来相向,从前过去生中的恶业。学佛没有别的,天天忏悔、天天在消业障而已,天天在受果报,这果报里头有善有恶,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叫不昧因果,不是没有因果。
 
  我们确实对人百分之百的诚意,百分之百的关怀照顾爱护,人家不领情,人家是百分之百的拒绝、百分之百的排斥,还要以恶言恶语相向。这不学佛的人:这真的是冤枉!你冤屈!人家对你这么大的误会,你还要这么对他好。世间人是不平,迷而不觉;学佛的人明白了,觉而不迷,知道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因果,知道现在这是果报现前。也是罪业化解了,应堕恶道的,可以不堕恶道了,重罪轻受,这一生果证有希望。我们的果证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有指望、有信心,是好事不是坏事。
 
  末后这两句,『咸令向菩提』。这是诸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目的清清楚楚说出来了。末后这一句『自在力能尔』。得大自在的人才行。得大自在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得大自在,十法界里面不行,没有得这么大的自在。十法界,四圣法界他们所得到的是相似自在,比我们是自在,比法身菩萨他就不自在。我们有见思烦恼、有分别执着,他们分别执着没有,但是他们还有无明烦恼,也就是没觉悟,到觉悟的边缘还没觉悟。觉悟是一切通达明了,像上一首偈子所讲的「一念见一切」,他还没有达到一念,但是已经很接近了。他在二念、三念里头,二念、三念跟一念非常接近。二念、三念顿断,一念就现前,那就是大彻大悟,他就得自在力。这是功夫,这叫真修。
 
  诸佛菩萨对我们真实教诲,我们要真实的学习。现在我们学习不够真实,为什么?掺杂着妄想分别执着。我们每个同学自己认真反省反省是不是这样的?你对于圣教还是有疑惑,不能完全相信。你的修行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你的功夫没有法子进步,总是常常还在原地踏步,没走出去一步,连念佛功夫都不得力。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怎么念佛,念佛的秘诀,觉明妙行菩萨说得好,秘诀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三句话不是我说的,《西方确指》那个小册子里面,觉明妙行菩萨所说的。这个菩萨在世的时候念佛求生净土,他有志同道合的,好象是十二个人在一起修行,小道场,各个真干,统统都往生。这道场无比殊胜!
 
  所以道场之兴旺不是在香火,不是在香火很盛、信徒很多,不是,是在往生的人多,开悟的人多,证果的人多,这个叫兴旺。觉明妙行菩萨那个道场只有十二个人,十二个人都往生,无比的兴旺,第一殊胜。我们现在凡夫不懂这个道理,以为香火盛,收入很多,住众很多,以为这个叫道场兴旺,其实完全搞错了。这个道场上上下下几百人、几千人,没有一个真修行的,念佛没有一个往生的,这完全是衰末之相。一年要是有这么二、三个真的往生,这个道场是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一个往生就是一个人成佛了,两个往生两个人成佛了,这还得了。你们看看大慈菩萨的偈,茗山老和尚写的,挂在我们斋堂,很值得我们反省,很值得我们警惕。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下面第七首:
 
  【不坏无边境,而游诸亿剎,于有无所着,彼自在如佛。】
 
  这个偈颂里面的意思,我们很明白的能够看出来。『彼自在如佛』,这当然不是佛,不是佛是什么人?菩萨,菩萨自在如同佛一样。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向后这四首偈,七八九十这四首偈讲的是「令物思齐」,物是九法界众生。凡是有缘的人,有缘的诸天,有缘的鬼神,有缘的菩萨、声闻,这个「物」字统统代表了。我们今天也有缘遇到,所以这个物字里头有我们在里头,应当珍惜。「思」是常常想,「齐」是向他看齐,现在人讲的向他看齐。向谁看齐?向佛看齐。我们学佛,向佛看齐。接着清凉大师讲「斯即佛因」,这四首偈讲成佛之因,「能如是行,得诸佛道,四偈显四种行」。第一种,这首讲的「游剎无着」,下面一首「念佛生喜」,第三首「亡苦济物」,第四首「护法轻身」。这四句十六个字,十六个字是菩萨成佛之因,我们要重视。
 
  这第一首要认真好好的学习,清凉在这里有注解,这就第七首,「一、游剎无着,谓不坏其相,故能普游。了剎性空,故于有无着」,清凉这几句话很好很好,我们应当学。菩萨游剎,不昧因果,为什么?他是乘愿再来,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我们也游剎,无量劫来我们游剎的范围很小,为什么?它有界限,出不了六道,我们在六道里面游。二十八层天,你说哪一层天没去过。人间,现在在这经里读到南阎浮提,南阎浮提是人间,你看在这六道里面,不是六道外面,六道里面。整个六道是一个大千世界,这大千世界里面有百亿阎浮提,我们也在游剎。有百亿阎浮提,就有百亿须弥山,就有百亿四王天、有百亿忉利天,乃至于百亿六欲天,百亿魔天,范围也不算小了。我们现在把学习的范围再缩小,缩小到我们现前生活环境,我们居住在这个地球,现在还没有能力到外太空别的星球去游览观光,这现在还做不到,科学技术还不行,但是在这个地球上可以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资讯的发达,现在有卫星电视、网际网路,这个地球上无论是哪个地方发生一点什么小小的事情,讯息我们立刻就能收听到。我们出去旅行现在有飞机、有轮船,相当方便。这个世界上有一百多个不同的国家,更多的族群,以及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现在人常常利用假期、公余的时间,假期,观光旅游。但是,你要是学佛跟不学佛的人不一样,学佛的人随顺自然,绝对不破坏自然的法则。
 
  这个偈颂头一句『不坏无边境』,你要懂得你不能破坏,「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不坏世间法,这是最高的原理原则,你要遵守。我们懂得这个原则,到一个国家地区去观光旅游,一定要遵守这个国家的传统,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律,他们传统的理念、传统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文化,我们要适应他,不能叫他适应我,这就叫不坏。如果不懂得这个原则,自己使性子要别人随顺我,我不愿意随顺他,这就是破坏人家的传统,这不是佛弟子。这是什么人?魔。魔是要别人随顺他,佛是能够随顺众生。十大愿王天天念「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天天念,可是真正的意思,我看还是茫然,你没有理解,为什么?你没有做到。
 
  学佛就在生活里头学,每个国家地区不一样,在一个国家有许多不同的族群,每个族群都有他的传统,都有他的习惯规矩,我们还是要遵守,还是不能破坏。在中国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确确实实他有他们的传统习俗,我们跟他往来要尊重,要了解,要学习,要尊重他们,他们欢喜会接纳你。你要不能随顺,他就感觉得你这个客人很难伺候,我们不欢迎,为什么?伺候不了。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有不同的许许多多的规矩,甚至于礼节。再说得细一点,所谓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家家都有它传统的理念规矩,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细说是家家不一样。你到人家去作客能不能随顺?我们常讲客随主便,客人要随顺主人,不能叫主人随顺客人,那就喧宾夺主,这是不礼貌,这是不受人欢迎的。如果你是客人,主人还要随顺客人的话,这是对客人的尊敬,为什么尊敬?必有企图,或者是你有权势要巴结你,或者是你有财富,希望你帮忙。否则的话,他为什么会巴结你?巴结你是必定有企图。所以这是规矩,这是道理,可惜现在没有人教,天下大乱。你们现在学《弟子规》,《弟子规》里头就教,从小学习懂得尊重别人。
 
  佛菩萨能跟一切众生相处,什么原因?就是此地所讲的第三句『于有无所着』。他没有执着,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分别,跟任何分别执着都不冲突,所以好相处。你有你的分别执着,他有他的分别执着,互相不相让,冲突就发生了。冲突之发生,过失双方面都有,不能说哪一方面有过,哪一方面没有过,这个话说的不公平;两个都迷,两个都执着。
 
  所以,早年我念小学的时候,跟同学吵嘴打架常有的事情,老师一罚把两个都罚跪,我们念小学还有体罚。在那个时候明明我有理,他没有理,为什么我们两个一起处罚?心理不平衡,也没人讲这个道理。以后学佛才明白了,对的,一点都没错。两个好人不会吵架、不会争执,为什么?互相相让。一个好人,一个坏人,也不会吵架,也不会打架,为什么?好人会让坏人,你就打不起来。那个恶人要骂,骂他几句,他不还口,不会吵起来,顶多骂一个小时、骂两个小时,骂累了,不就算了!人家没有回应。你打他,你打他几下他不还手,不还手再就打不下去了,多少人在旁边看到,真的打不下去;那个还手愈打愈起劲。一个打人一个不还手,所以他打不起来。会吵起来,会打起来,两个人一样。受同等处分,对的,一点都没有错。小学老师他会这么做,他说不出道理出来。我们到佛门里才懂得,但是这个疑惑,你看看疑惑了十几二十年,这才恍然大悟。
 
  所以人往往只知道原谅自己责备别人,不能发现自己的过失。真的学佛的人跟人家不一样,学佛的人能够反省到内心的深处,把自己过失找出来。知道自己过失,这我常讲的这个人觉悟了,过是迷,他现在觉悟了,迷没有了;把过失改过来了,这叫修行。所以行是在解之后,觉后起修,不觉,你修什么?你没法子修。修行一定先觉后修,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尤其是过团体生活的人,实在说,团体生活,最小的团体生活是家庭,妻子儿女,现在讲小家庭,在从前还有父母,甚至于还有祖父母,三代同堂。这是个小社会,小社会,你就要尊重传统,这个传统是家规!家规是谁制定的?前辈的祖宗们,他们制定的。只要你能够守住家规,你的家代代不衰。国有国法,开国的帝王建立政权,他制定一套法律、制度,为国为民。从前方东美先生常常跟我讲,至少讲过十几次,所以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说全世界宪法(就是治理国家的大法)都比不上《周礼》。《周礼》好,《周礼》是周朝国家的宪法,什么人制定的?周公。孔老夫子最尊敬的就是周公,周公是圣人,周朝的法律是他订的。方先生说,如果周朝后代都能遵守《周礼》上所说的,他说到今天还是周朝。可惜到周幽王、厉王的时候,这败家子不守祖宗的成法,把国家命脉送掉了,国家亡了,被别人取而代之了。这在历史上我们能看到。在中国历史确实周朝享国最久,八百年。我们对这个事情没有深入去研究,方老师知道,所以他非常非常佩服。
 
  那个时候我还年轻,二十几岁,他劝我要读,可是我在三礼里面,我喜欢《礼记》,《礼记》是杂志,《周礼》、《仪礼》,那时候虽然书是有,我那时候买了一套《十三经注疏》,所以这些书有,没有时间去读。现在这些典籍我们这图书馆里头很齐全。方先生这句话,我永远记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一部法规,希望真正有志于政治的这些学者大德们,应当要留意,中国有这么好的一样东西。实在讲,这么好的一样东西,应当列入大学政治系里面的课程,让学生好好研究,对于近代制定法律的时候会给你很多启示,会给你很多智慧,这是我相信的。当然尤其是他立法的精神能教孔子五体投地,这不是大圣做不到,大圣讲大公无私。虽然是帝王,念念是为社会,念念是为人民着想,不是为自己。帝王发的心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作威作福欺压老百姓,如果他有这种行为,那就叫末代的皇帝,不会多久就会被别人推翻,人家取而代之。凡是遵守祖宗成法,真正为人民着想的、为人民服务的,都能够享国久远。
 
  中国的人民,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善良的人民,何以见得?都懂得伦理道德,都知道安分守己,不作乱。这种效果就是在教育。家要兴旺,家教好,你家里头有好子孙、有传人,代代兴旺!国要好,国家要把教育办好,国家有好的人才,代代有人才出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中国传统的学说、传统的理念,跟佛法没有两样,真的是不谋而合,都是讲求随顺自然的法则。所以古时候这些法令规章依什么订的?依大自然的原理原则,不是个人的欲望、个人的嗜好,不是的。依个人的欲望、嗜好来制定法律,秦始皇三十年亡国。那就是自己享福作乐,不管人民死活,欺压百姓,奴役人民,三十年亡国。这是历史因果有证验,因果的检验,历史来检验,历史来作证明。
 
  做人,你就懂得这个道理,做人最重要的是尊重别人。尊重别人,你自己一定要修忍让。忍让是大德,为什么?忍让到最后就是无所着,会把你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断得干干净净,你成佛了。不能忍让的原因是什么?分别执着非常严重,不肯让别人。要让别人,别人要让我,我可不能让他。谁占了便宜?肯让的人占便宜。不肯让的人,坚固的执着就是六道轮回的真因,坚固执着里面如果是伤害别人,那是三恶道的业因。人有这种情执,有这种毛病,自己并不知觉,自己认为他做的都是对的。如果这里头犯罪最严重的是障碍别人的法身慧命,或是有意,或是无意;有意是罪,无意是过,轻一等。
 
  罪的轻重,《了凡四训》里面讲得很好,看影响,影响的面有多大,影响的时间有多久。如果是破坏一个制度,那个麻烦大了,那个罪过就重了。这是大学问。佛门里面的典章制度,现在没人学了。过去出家人总要学习百丈大师的清规,清规是戒律的中国化,戒律的现代化。我讲现代、讲中国是讲唐朝时候,这个东西从印度传过来的。所以百丈大师的清规是本着佛陀戒律的精神,精神不变,里面那些条文那要改变了。条文要适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依据佛陀教诲的精神,落实在中国;中国人应该怎样生活,应该怎样把佛陀教诲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以方东美先生说这是革命,现在人讲的话是革命。佛法到中国来的时候进行整体的改革,完全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融成一片,真正得佛法的精髓,不坏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马祖、百丈菩萨再来,《坛经》里头有授记,不是再来人做不出来,大智慧,大德大能。中国人有福。
 
  把佛陀的教育,原本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就跟孔老夫子一样,私塾,私人办学,不过他徒众很多。孔老夫子徒众也多,史书里面记载他的学生三千人,释迦牟尼佛这个经书里面记载的,那是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在家弟子没算,在家弟子要算起来,人数肯定超过孔老夫子,决定不止三千。尤其是他老人家教学的时间长,四十九年,中国人算是年头到尾是五十年,孔老夫子教学只五年,释迦牟尼佛教学是孔子的十倍,在时间上讲,十倍。所以,世尊这一生的教学,受他教诲的人数几十万人应该是有。当时他也是周游列国,他的范围在五印度,那个时候周游是步行,没有现在这种交通工具。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注意的就是「不坏无边境」。无量无边的境界我们要尊重,我们不破坏。总是要记住佛教我们一个最高的原则,「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众生要不欢喜,赶快退让,离开这个地方,让他欢喜。他欢喜你来,我就来了,他欢喜你去,我就赶快去了。这个很不容易做到,菩萨做到,诸佛如来做到。
 
  『而游诸亿剎』,此地讲的是亿剎,前面长行里面我们读到的娑婆世界邻次十剎,数目数量都是百亿,「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菩萨跟我们完全不相同的地方就在第三句,「于有无所着」,「有」是一切万有,我们今天讲万事万物,没有丝毫执着。我们今天跟佛菩萨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就是处处都有分别、都有执着,而且分别执着非常严重,一步都不肯让人。纵然你胜了,很高兴很得意,果报在恶道,你输了,你没有赢。今天两个国家打战,这个国家打胜了,那个国家打败了,是不是真的胜?不见得。是不是真的败?也不见得。我们学佛的人知道不可以单单看这一世,你往后看,往后看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跟你讲两边都败了,苦不堪言。这一世你打赢,来世他打赢,再一世你又打赢,后一世他又打赢。你算个总帐上统统输,没有一个是赢家,全盘输了。谁赢?不打就赢了。
 
  不结冤仇,这个事情只有佛菩萨知道,六道凡夫里头不晓得。佛菩萨知道,一切众生,我们用现在的话说,是同一个生命共同体。所以忍让是自然的,忍让是性德,不肯让一步是完全迷失了自性。性德迷了之后就变成烦恼,觉悟之后又回归到性德。我们现在烦恼没有断,智慧没有开,没有觉悟,接受善知识的教诲,知道有这么一桩事情,尤其读了《华严经》,知道自心是不动智佛,从这个地方生起向往之心。我如何把自己的不动智佛找回来,我不再违背了,我不再迷失了。你只要肯走这个路,你的思想,你的言行,决定跟佛说的一样。你表现在外面,肯定是孝亲尊师,肯定是慈心十善,肯定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性德本来就是这样。照中国人来讲的话,你自自然然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些字就是你的写照,就是你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的事实真相。
 
  你本来是个圣人,你本来是一尊佛,迷失了自性变成众生,思想言行跟自己的性德一百八十度的违反。所以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感得来的三途地狱,还自以为得计,不知道自己错。我们应当学佛学菩萨于一切法无所着,这一句是不容易做到,为什么不容易做到?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为什么?古圣先贤把《般若心经》订在朝暮课诵里头,教你天天念,念一辈子你还没有觉悟,你说你的烦恼有多重。如果在《心经》里,哪一天真的一下觉悟了,你的行为就改变了。
 
  《心经》里面告诉我们事实真相,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真的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一开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世出世间哪一法不是五蕴?五蕴皆空,你还着什么?你还分别什么?不但分别执着落空了,连起心动念都落空。知道五蕴皆空,无我了,《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就证得了。证得,这个相在不在呢?在。人的相在不在?也在。所有一切万物都在,那叫「不坏无边境,而游诸亿剎」,你在这游剎里头得大自在。所以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讲「不坏其相」,这一点是德行,尊重别人,敬爱别人,处处舍己为人。以智慧、以慈悲、以善巧方便帮助别人就是教化众生,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回头是岸,这是菩萨道,菩萨心,菩萨行。
 
  菩萨活在世间不为自己为众生,知道为众生才是为自己,因为自他是一体。我常常用身体做比喻,在身体里面,身体是法身、是大宇宙,我这个身体是我们身体里面的一根汗毛、一个细胞。我今天觉悟了,知道我这根汗毛、这个细胞是整个身体里头的一分子。可是我隔壁的汗毛、细胞它还不觉悟,它还在搞分裂、还在搞独立,大错特错。我觉悟了,我要去感化它,我要让它也明白。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就是这么一桩事情。迷的时候,我是乘着业力而来的,是凡夫不自在;觉悟之后超凡入圣,觉悟之后我是乘愿再来的。业怎么样?业消了。业尽情空,转凡成圣。转凡成圣,我在这世间没有自己,一切为众生。一切为众生,你要是不能恒顺众生,你怎么能为众生?
 
  一个好老师教学生,首先要得到学生的信心,学生尊重你、学生信赖你、学生依靠你,你才成功。如果学生对你不相信,学生对你有成见,学生对你阳奉阴违,你想想看,你这个教学有什么意思?菩萨不尔,菩萨在这个环境里,他不教。他一定是以善巧方便来感化学生,让学生真有这个认知,真正有求学的心,有向上的心、有学好的心,他来了。菩萨教众生,至少有一个学生,认真教他,就教这一个人,其他很多很多人,旁听的,那不是当机的,至少有一个当机,这就叫「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要深深体会这个意思,然后才能把自行化他这个工作做好,做得圆满,做得相应。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一二集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一0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七五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四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五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三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六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一一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二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九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0四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五七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欲望之绳(慎独)[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阿赖耶识成立之依据及意义探微(金易明)[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教徒有责”——弘扬当代高僧圆瑛法师的爱国爱教精神[栏目:方立天教授]
 相应56经 大地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亲友书讲记 第七讲[栏目:夏坝仁波切]
 昙鸾大师的净土思想[栏目:蔡惠明居士]
 学会控制内心负面的想法[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入菩萨行论》第34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立心惨虐,遭受剧苦[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