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一一七卷)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苦灭圣谛第五句看起:
【或名坚固。】
这是如来究竟果地上的德号。往年,我们学习《大佛顶首楞严经》,「首楞严」是梵语,意思就是究竟坚固,是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别名。我们看到这个名词,就会想到这个世间,实在讲,这个世间包括十法界,十法界里面找不到一法是究竟坚固的。有情众生有生老病死,无情的众生,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一切自然的现象剎那变化不住,永远没有停息的时候,所以在世间,『坚固』两个字有名无实。修道的人、见道的人、证道的人,他知道,这个世间有没有「坚固」?有。只有一样东西真的是究竟坚固,那是什么?法性,也就是说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在佛法里名称很多,称为法性,称为真性、真如、第一义谛、清净寂灭、究竟涅槃,名称很多很多。「四圣谛品」里面苦灭圣谛,所有的名称都是究竟坚固。凡夫不知不觉,对这桩事情迷于法相,迷于生死,在没有坚固里面误以为有坚固,不可得里面误以为有可得。所以,起惑、造业,变现成虚幻的果报,六道轮回是梦幻泡影,十法界还是梦幻泡影,误以为这是真实。
菩萨修学证得如来果地,才知道真的有真实,真有坚固之体,有坚固的相,有坚固的作用。世尊教导我们,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教导我们的都是这桩事情,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证得究竟坚固,觉了现象的虚幻,然后才在一切万象之中得大自在。这个自在就是受用自在,决定没有执着,决定没有分别。这里面的事理、性相,在这部经上讲得太多了。第六句:
【或名上妙。】
这个名字也非常非常之好。「妙」是微妙,微妙到极处称为『上妙』,这些都是大涅槃的别号。我们在开经偈里面读到的,「无上甚深微妙法」,这句就是讲的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说如来果地,我们一定要晓得,那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自分,一切诸佛如来有,我们也有,我们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无二无别。差别在哪里?差别是他觉,我们不觉,差别在此地。所以,法身菩萨、诸佛如来,他们所过的生活是彻底大觉的生活,我们六道凡夫所过的生活是迷惑颠倒的生活。这点总要搞清楚,总要搞明白,什么时候我们回归到「坚固」,回归到「上妙」,我们的学习就圆满了,世间法说毕业了。
自己圆满之后,自自然然会去帮助没有觉悟的众生,为什么?这个时候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就如同这个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像我们一个人的身体,全体,所有一切众生是我们身体里头的细胞,比细胞更小的原子、粒子,佛法里头术语讲微尘,最小最小的物质单位,一个人就是一微尘。这一微尘迷了,这一微尘出了问题,我们要不要帮助他恢复?譬如我们的手,这个地方麻木了,麻木是出了问题,他迷了,他在造业,我们是不是要好好去照顾他,帮助他恢复健康?就这么个道理。
要知道整个宇宙是我们的法身,佛经上常讲的「清净法身」,是一体。因此这个宇宙里头,无论是哪个世界,无论是哪个众生出了问题,就像我们身体上的一个微尘、一个细胞出了问题,自然,没有条件,没有任何条件,自然是要帮助他恢复,一个道理。现在一般人自私自利,只有自己,排斥别人,毛病!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迷而不觉,不知道宇宙跟自己的关系。所以,圣贤人的教学,我们常讲教什么东西?教三桩事情,第一个,教人明了人与人的关系;第二,教人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三个,教人明了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三个关系搞清楚,才知道是一不是二,一而三,三而一,你的爱心,你的关怀,你的照顾,自然就遍虚空法界了。
在西方宗教里面,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在东方佛教里面,大慈大悲,仁慈博爱。这都是对于宇宙原本是一体的认知,这才是究竟坚固,才是上妙,无论从体、从相、从用。神圣的教学,目的在此地。真的觉悟,真的明白了,受用无有穷尽,无有边际。示现在九法界只有一桩事,帮助一切众生觉了,帮助一切众生觉悟明了,了解事实真相,佛法里称为诸法实相,这是上妙,无上微妙。我们今天学习的,希望我们都不辜负佛菩萨的教诲,早一天契入境界,证得坚固甚深上妙的无上菩提!也就是彻底明了诸法实相,知道我们的心是虚空法界,我们的身是剎土众生。清净法身,心是法性,身是法相,性相是一不是二。
契入这个境界,给诸位说,所有一切不善没有了。法性里头没有不善,法性里头所有的一切,点点滴滴都是至善,都是上妙;体至善,相至善,作用至善。华藏世界、极乐世界,基督教讲的天堂、伊斯兰教讲的天园,是善心、善意、善行自然成就的,统统是性德。我们起心动念与性德圆满的相应,一切的不善从我们内心里面化解了。自己长时间的修养、智慧、德行,化解了内心里面的对立,内心里面的矛盾。与法性融成一体,与法相融成一体,就是证得法身;与法性融成一体,就是明心见性。这是欣乐,这是坚固,这是上妙。第七个名号:
【或名离痴。】
「痴」是愚痴,是无明,是迷惑颠倒的根,无明烦恼。佛讲烦恼讲三个,贪、瞋、痴。贪瞋从哪里来的?从痴来的,如果你不愚痴,你决定不会有贪瞋这个念头。所以,贪瞋烦恼猛利容易断,痴不容易断。痴,佛在上经形容它,断愚痴像藕断丝连,藕断了丝连上,这就说明痴不容易断。离了痴就证法身。所以,戒定能断贪瞋,不能断痴,什么才能断痴?智慧。戒定慧,慧断愚痴,智慧不开,痴断不了。愚痴断了,这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教下讲大开圆解,只要愚痴一断,世出世间法自然就通达。为什么?你没有迷惑了。世出世间法为什么会通达?世出世间法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你现在明心见性,哪有不通达的道理,当然通达!这就是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一法门证得,一切法门统统证得,就是这个道理。
这句话还是很难体会,我们从个比喻上来说,一个法门,譬如一棵植物,我们用一棵树来比喻,一个法门是什么?这树上一片叶子,这个法门一门深入,叶子从哪里来的?叶从树梢长出来的,树梢从哪里来的?树梢是从树枝长出来的,树枝是从树干长出来的,这个干是从本长出来的,本从根长出来的,你找到了根,你看一门深入找到根了。根找到之后,整棵的树你就得到了,你得到的不是局部,你得到的是全体,圆圆满满的证得,这就一切都通了。如果你只执着这一片叶子,你连树梢都没有得到,你所得到的是一片叶。你要深入一层,我找到树梢,这树梢长的有好几片叶子,你得到的范围就大了。再深入一层找到树枝,树枝上有好多树梢,树梢上有好多树叶,愈深入你得到的愈多,不就是这么个道理!
世法的修学,实在讲是枝叶,得到的有限。宗教里头神圣的教学都是找根本,根本找到了,一切都得到了。愈是往根本上求,这个人的心胸愈开阔,心量愈大,量大福大,福报跟着来的。福报从哪里来的?称性。性德没有边际,所以心量也没有边际,大乘经上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就是说这桩事情。所以,大乘佛法的修学,真正的目标没有别的,『离痴』而已。这个地方痴已经离了,果地,这不是因地,是果地,苦灭圣谛,这是出世间的果。所以,痴已经离了,上妙已经证得,究竟坚固已经契入,都得到了。
在我们现前境界里头,首先要认识自己,中国古德常说「人贵自知」。为什么?你自知就会好学,「人贵自知之明」,明就是智慧,你有自知的智慧,你才真正开始觉悟。人没有自知之明,他迷惑,他没有觉悟。这个觉悟我们常讲始觉,你刚刚开始,到自知之明的时候开始觉悟。内心平和,烦恼习气不要断,自自然然没有了,为什么?觉里头没有迷,性里头决定不杂烦恼。性,什么样子?我们说了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那是真心的样子,真性的样子,或者说是佛性、法性的样子。这十个字实在说我们只能够体会它的皮毛,真诚的精义,清净的上妙,平等的甚深,正觉、慈悲的博大,没有法子想象。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这几个字,能够领会得的很粗很粗的皮毛。但是这是起步,从这个地方契入,那就是说我们知道多少,要落实多少,这就是契入。佛法里面讲修行证果的正确门径,知道多少做到多少,知道要不能做到,永远在门外,没进去,那里面的堂奥之妙你永远见不到。贵在落实、做到,做到一分,你就又深入一层,你的知又深入一层,你把你所知的又能做到,这样真的是步步高升,永远没有退转。天天在提升你的境界,这样有个十年八年,上根,就大彻大悟。
中下根性的人如果你有福报,这个福报是讲长寿,长寿是你有足够的时间,你能够学个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入这个境界了。如果没有这个福,寿命短那就没法子,你功夫还不到,寿命到了。这是《八大人觉经》上讲的死魔,死,为什么是魔?意思就是这样的,功夫没有成就,还差一层,寿命到了。纵然这一生修学得不错,死了之后,来生还能得人天身,就算你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你来生还接着来修学,这一转世至少耽误二十年;换句话说,你的学习中断二十年。中断二十年之后,又从头来起,你说这事情多麻烦,这就是退转,进进退退,所以不容易成就。
修行如果不是上根利智,中下根性人最重要的是寿命。寿命是业报,但是可以修得,真正断恶修善,自自然然的延长寿命。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了凡先生没有求长寿,他求的是功名,我们在《四训》里面看到,他求功名;他命里头没有儿子,他求儿子,没求长寿。他寿命是五十三岁,五十三岁那年他也平平安安度过,他活到七十多岁,差不多多活了二十年,这个二十年是他修得的。自从明了这个道理之后,他就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他干这个。多活二十年,他的境界是大幅度的提升。
《了凡四训》这部书,对我们修行人来讲是重要的资讯,提供我们修因证果的证据。我们依照他这些理论、方法来修学,我们这一生的命运改过来了,我在这个地方给大家做了一个真实的例子。我没有福报,没有智慧,没有寿命,比了凡先生的命还要短,他的寿命还有五十三岁,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遇到佛法,遇到这些善友,接受他们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命里头没有的,现在都现前了。一点福报都没有,现在看起来福报还能过得去,除自己生活之外,还能够帮助别人。没有智慧,以前有点小聪明,现在能把这小聪明转变成智慧。我也没有求长寿,四十五岁的关口过去了,活一天,对自己来说,是要把境界向上提升一层;对世间来说,全心全力我在做帮助正法久住,给予一切众生真实利益。
真实的利益是什么?帮助众生觉悟,只有觉悟才是真实的利益。佛法里面讲「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是真实利益。要知道,息灭贪瞋痴,自性本具的戒定慧就现前,戒定是自性本具的福德,无量无边的福德就是戒定。戒是自然的法则,成就之后,我们现在讲的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一不与自然法则相应,随顺大自然的法则,这是持戒波罗蜜的圆满。定是清净无染,智慧现前了;智慧现前,「离痴」,无量劫来迷惑、愚痴断尽了。
这桩事情难,前面跟诸位说藕断丝连。你看看断贪瞋,这是戒定的成就,圆教初住菩萨就圆满了,这两门功课就毕业了。痴怎么样?痴还要学习,痴毕不了业,从圆教初住要到妙觉位才毕业。把愚痴分成四十一个等级,四十一品无明,离一品愚痴你就升一级;初住菩萨离一品,二住菩萨离二品,三住菩萨离三品,只要离一品,你的地位就升一级。四十一品统统离了,称为妙觉,就是如来究竟果位,毕业了。这就是丝连,藕断丝连。所以,圆教初住菩萨确确实实心地里头决定不会有丝毫悭贪,不会有丝毫的恶念,贪瞋没有了。但是愚痴还是有,他的智慧开了,智慧开了没有圆满。所以,贪瞋容易断,痴不容易。
在一真法界里头,在华藏、在极乐,最主要修行的功课就是断愚痴。这里面的人,贪瞋是决定没有。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事实真相,在现前我们生活当中,要懂得远离贪瞋痴,远离贪瞋痴就是勤修戒定慧。所以,我们也要像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些应化的人,他们就是这样做法,我也要学他,要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这就对了。所以我们要细心观察,社会大众有哪些不如法的,违背性德的,我们要教他。用什么方法教他?现身说法,我们自己要做出样子来给他看。
我常说,世间人不懂得孝顺父母,我们建个先祖纪念堂干什么的?教孝的。几千年的祖宗我们都不忘他,我们还要纪念他,眼前父母哪有不孝的道理!这就是什么?寻根,现在社会上有这么一个名词,寻根。我从哪里来的?父母生我、养我、教育我。我的父母从哪里来的?他有他的父母,我们叫祖父母。祖父母从哪里来的?叫曾祖父母,曾祖父母从哪里来的?高祖父母。一代一代往上追,我们先祖纪念堂是追到五千年,我们的祖宗三皇五帝,不忘本!学院每位同学,无论你是在这常住,或者短期来参学,都要懂得这个道理。任何人来问的时候,你都能够答得出,你答就是教他,你给他说明就是传道;这是人伦的大道,这是随顺自性的大道,不能不知道。这就是圣贤教化的三桩事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统统在这里头。这个建筑物里面的陈设,表演这个,进入这个殿堂,学习!
我们今天念佛,念佛就是求的这个,用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是大圆满,世出世间一切究竟圆满的,在这一句佛号之中。我们讲经讲这么多年,诸位听这么多年,都应该晓得。整个的佛法归纳起来,我们今天叫《大藏经》;《大藏经》再一归纳,《华严经》;《华严经》再归纳,《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再归纳,「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再归纳,「第十八愿」。第十八愿是什么?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展开来就是宇宙之间一切法,一法都不漏,我们今天称念六字洪名,修自己,供养祖先,供养诸佛菩萨,这个意义不可思议,并不麻烦。
我们人人都要知道,人人要能说得出,要做得到。今天为什么人家问你说不出?你没有做到,你能做到,哪有说不出的!你能做到,你说出来,自然能感动人,一个被你感动,那一个就得度了。教学,没有一样不是在教学,身体也在教,言语也在教,起心动念都在教。为一切众生做师做范,做师表、做模范,这叫学佛,这叫学习圣贤的教诲。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第八句,苦灭圣谛第八句:
【或名灭尽。】
这个『灭尽』,指的是烦恼、习气、生死以及一切的不善统统灭尽,这也是究竟果地上的名号。涅槃这个名词,在中国普遍的翻成「灭」,涅槃是梵语,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的是灭烦恼、灭生死。生死范围非常广大,包括了十法界,所以生死我们要说成「生灭」就更好懂。所有一切生灭法都灭了,所有一切烦恼、习气统统灭尽,这是涅槃的名字,也是如来果地上的一个称号。小乘涅槃,他灭的生死是六道轮回生死,四圣法界里面的变易生死,他没有灭。六道里面的分段生死,他灭了。烦恼里面,他只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他没有灭,所以这个涅槃不是究竟的。大乘教里面称为偏真涅槃,他的果报是阿罗汉、辟支佛,这是果报。
何以有两种?阿罗汉称为声闻,是生在有佛出世,听佛说法,接受佛的教诲,依教修行证得的果报,所以称声闻。阿罗汉是梵语,意思是无学,无学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毕业,他所修学的功课都学完了,小乘教里面学完。小乘教是以永脱六道轮回,以这个为目标,他真的做到了。在佛法修学里面头一个阶段,他做到了,所以叫无学。做到这个之后,他还得要回小向大。就好比读书,他小学毕业,小学毕业之后,还要继续升学,去念中学,去念大学,他的学业才能圆满,决不能说到小乘毕业就中止了。
但是小乘转大乘,世尊在经典里头给我们说过,小乘一定会转入大乘,但是时间有快慢不同,这与他的根性有关系。佛说如果是利根的人,大概是一万劫,诸位想到一万劫,我们看一万劫,时间很长很长!实际上一万劫不长。为什么?你想想四空天,四空天里面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生到那个天上寿命多长?八万大劫,寿命八万大劫。阿罗汉没有上进的念头,到小乘毕业不想进取了,时间只有一万劫。一万劫之后他心动了,还是要往上提升,利根的;钝根的,钝根一万劫他还没有这个念头,两万劫一定有这个念头。所以,佛说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果之后,两万劫他会回小向大。
辟支佛聪明,比阿罗汉根性利,所以辟支佛一般是一万劫,一万劫他就回小向大。我们看这一万劫、两万劫的时间很长,但是你要看看四空天里面,它就不长!四空天非想非非想处天的人,寿命八万大劫。所以,生到四空天,实在讲也是遭难,遭什么难?八万劫当中闻不到佛法。所以佛菩萨在六道里教化众生,哪些众生是有缘的?欲界有缘,色界有缘,无色界没有缘,佛不会到无色界去。欲界里面,人天的缘胜,三恶道就差了,三恶道的缘很少。
所以,菩萨在世间示现成佛是一定在人间,在天上示现多半是菩萨身分,没有示现成佛的。示现成佛是决定在人间,人间的缘胜。为什么?人间是苦多乐少,容易开悟;天上是乐多苦少,大家都贪图享受去了,把修行这桩事情疏忽了。所以说,富贵学道难,天人就好比是富贵的,不太容易接受佛菩萨教诲;恶道,恶道太苦了,所以贫穷学道难,他太苦了。一天三餐饭都成问题,他哪有时间来听佛法?哪有时间来修行?人道苦乐都有,而且是苦多乐少,容易觉悟,容易接受。所以,菩萨示现成佛是统统在人道,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
我们今天生在人道,真的,特别是在这个时代,苦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多。乐,现在是什么乐?现在人享乐,我在讲席里头常说,我用比喻来说,他们是吸毒、打吗啡,认为这个很乐。这个短暂的享受,付出多少代价!现在社会一般人享乐,你们想想看,是不是这个情形?跟古时候一般人享受天伦之乐,大自然的乐趣,不一样。现在人追求的是财色名食睡,他付出了什么代价?完全违背性德,完全违背了善行,就是十善没有了,念念都堕在十恶。他明显的付出代价,那就是三途苦报。你在这个世间有多长的寿命,你造作的这些恶业,将来堕落在三途,三途堕落容易,出来难。你要到哪一生哪一劫,你才能出头!你要真的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还愿不愿意干这桩事情!
你造作这些恶业为什么?还不是为名、为利,总离不开五欲六尘,不知道五欲六尘是虚妄的,是不实的。不知道宇宙之间真实是「灭尽定」,灭尽定是小乘证的。这个地方的灭尽比小乘的更胜、更广、更妙,究竟圆满的灭尽,这是真实,这不是假的。有智慧的人,这不是聪明人,有智慧的人,念念随顺性德,念念是自性的流露,那是佛法常讲真实功德、真实智慧。念念是利益一切众生,决不是为自己,决不是为自己家庭,决不是为自己一个小团体,或者是为自己这一个国家,不是的。他为谁?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具体而言,念念是为全世界众生着想,他哪里是为一个地区?佛法常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人福报大,我们中国谚语常说量大福大,他有那么大的心量,他才有那么大的福报。这福报称性,换句话说,这不是修德,这是性德,性德是自然的,性德不是造作的,法尔如是。第九个名字:
【或名远恶。】
前面是「灭尽」,前面也讲过「离痴」。『远恶』,所有一切恶法、恶念、恶意、恶行、恶法,统统都离开,远就是远离。这桩事情特别在我们现代,我们要非常在意,认真努力来学习,不要要求别人,要求自己。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想做这个事情是善事、是好事,是利益社会,是利益众生,但是现在有障碍,这个时候怎么办?反省。障碍在哪里?障碍不在外面,你要认为障碍在外面,错了,你永远不能解决问题,永远不能成就。障碍在哪里?障碍在里面。在我们自己智慧不足,德行不够,在这里!诸佛菩萨智慧圆满,德行充足,他做什么都没有妨碍。
《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所以,一切到自性中求,没有一样不圆满,世出世间一切事都能够圆圆满满,要从自性里头求!自性怎么求法?几乎世间所有宗教都肯定,从真诚心中求,诚敬。我在基督教里看到,我在伊斯兰教看到,我在印度教里头看到,诚敬!从真诚、恭敬。以真诚心,首先是敬自己,敬自己什么?敬自己的法性,敬自己的佛性,敬自己的至善,「人之初,性本善」,那是性德。从这个地方出发,然后显发在外面,你自自然然是以真诚恭敬心敬一切人、敬一切事、敬一切物。你还有什么障碍!这是圣贤处理世出世间一切法,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秘诀。孟夫子说的「反求诸己」,这句话是真理。
在修行里面落实,无非就是远离一切恶。这不就是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吗?「永离一切世间苦」,这句话是从果上讲的。一切世间苦怎么来的?它的根源就是念不善,思想不善,言行不善,所感得的苦果;不善就是恶,《十善业道经》上讲得很具体,很明白。身,永远离杀生、偷盗、淫欲,永离;口,永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就是心里永离悭贪、瞋恚、愚痴。这就是永离十恶,离恶就是善。积极的去修十善,这个十善的范围、境界遍虚空法界。
十善不小!十善不简单!十善里面包括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善法,一法都不漏。首先你要有心,这个心就是佛在经上教导我们的,「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起心动念决定与十善相应,决定不违背十善。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在经教里面讲无量无边的善行、善法,总不离这十条,这十条是根!世尊特别把不贪、不瞋、不痴指出来教导我们,这叫三善根。世间,这个世间是讲十法界,十法界里头一切善行、善法,都是从这个根里头生的,怎么可以疏忽?我们在《十善业道经》里面看世尊所说的,这十条遍一切佛法。我们今天讲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真的没有一法不包括在其中,才知道「十善业道」义趣深广无有穷尽。但是世间,特别是初学,往往小看了它,讲这是微不足道,这是人天小法,那是只看到皮毛,不知道它的精髓。
恶断不了,纵然有真正发心修行的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穷年累月的修行,离不干净,离不彻底,谚语常讲的拖泥带水,所以成就永远是有限度的。这是什么原因?解得不够深,不够彻底,不够圆满。「般若经」上,佛教我们深解义趣,义理趣向解得不深不行。但是要怎样深解?那你要记住,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挂在口上的,「行解相应」,这句话重要。从什么地方求深解?从行。真的,我解多少,就是我懂得多少,我要做到多少,从这里下手,你才真正能深解义趣,你才能得到三昧,你才能大彻大悟。然后你才能对一切恶法究竟远离,圆满的远离。不做不行!
今天早晨,市长到我们这儿来吃早饭,现在世界上许许多多人都在祈求世界和平。我们也常常得到这个讯息,某个道场在做法会,祈求世界和平。我讲得很多,在这个世间,众生祈求世界和平,总有几千年、几万年了,可是事实怎么样?这我们大家都知道,世界没有落实和平,好象和平距离我们愈来愈远,和平真的是远离我们而去。这是什么原因?我们是有心求,有这个愿望,愿望好象也很恳切,但是没有事实,没有能落实。落实要从哪里落实?从自己心地上落实,求自己,不要求别人。我能不能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和睦相处是果,真正的因是什么?因是平等对待,我有没有这个心?有没有这个念头?有没有这个愿望?与一切众生平等对待,果报就是和睦相处。
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我总比别人高,他总不如我,不平等,不平等哪来的和睦!所以,我们中国古人这个术语「和平」,在东方,圣贤人他们教学是先说果后说因,四谛不是这样的吗?世间法里头先讲苦,果报!说的什么?你立刻就能接受,就能够深深感触到,先说果再说因。出世间法也是的,先说灭谛,然后再给你说道谛。所以,中国人讲和平,先给你讲和,和睦相处;然后给你讲因,和睦相处从哪里来的?从平等对待来的。你有高下的心,现在人常讲值得骄傲,这就糟糕了,值得骄傲就没有和平!佛法里面不讲值得骄傲,他讲什么?可欣乐,欣是平等的。我们中国人讲可喜可贺,没有说值得骄傲。骄傲是烦恼,是不平!平等没有骄傲。
所以,我们能不能跟一切众生平等?我们能不能跟一切万物平等?佛法讲到最后「生佛平等」,你看看这个名词多好!佛多谦虚,把众生高高抬在上面,佛在下面,生佛平等;他不说佛生平等,我们要学!愈是真正平等的人,愈谦虚。和睦平等,自己谦虚,尊敬别人,这是真的。平等的相,平等的样子,平等的样子里头绝对没有傲慢,绝对没有自己高高在上,没有。所以中国人讲礼,儒家讲礼,礼讲「曲礼」,委屈自己,尊重别人,这是礼,这是平等,这决不是自卑。《礼记》里面说了,礼是什么?自卑而尊人,那个自卑是谦卑、谦虚,不是傲慢,也不是我们一般人概念上的自卑,平等的,是谦卑。我们在天主教《玫瑰经》里面,看到圣母玛利亚谦卑,这个要学!学什么?「远恶」,谦卑是德行,骄慢是恶,要远离,学谦卑。所以,平等从哪里表现,从谦卑里头表现。我们在这个社会,希望这个社会安定和平,每个人幸福美满、快快乐乐,社会一片祥和。社会的祥和,宇宙的祥和,一定感得来风调雨顺。
我们希望世界能变得这么美好,这个希望可以落实,要从自己本身做起。从本身做起,这一般讲,我们要做重大的牺牲,要舍己为人。这个重大牺牲是什么?牺牲什么?牺牲恶念,牺牲恶意,牺牲一切的恶言、恶行,你说这个牺牲值不值得!我们的心善良、意善良、言善良、行善良,用这个来供养一切众生,来供养诸佛菩萨一切神圣,在祖宗纪念堂用这个来供养、奉献我们的列祖列宗,这叫牺牲奉献。要牺牲自己的贪瞋痴,牺牲自私自利,牺牲名闻利养,牺牲五欲六尘的享受,牺牲贪瞋痴慢,讲这个!这是远离,真正离恶修善。末后一句:
【或名出离。】
『出』,超出,『离』永远离开,这是从果上讲的。「出离」什么?出离六道轮回,出离十法界,果上说的。我们知道果上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在因上、在缘上。换句话说,苦的因、苦的缘,我们能出离,苦果就没有了。苦的因,苦的缘是什么?用佛法术语来讲,种子现行。种子是因,现行是缘;现行是因,种子是缘,可以互为因缘,这就是讲转变!这是我们常讲的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转变不空,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转变、相续、循环。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晓得如来果地上,出离了世间,总的来讲出离世间,出离十法界了,我们知道这个事实,要有这个心愿。
现在我们的出离行要怎么做?要知道出离一切不善,这两年我们提倡的纯净纯善。不能有个不清净的念头,不能有不善的念头,培养自己的纯净、纯善。心是纯净纯善的心,念是纯净纯善的念,发出来,言是纯净纯善的言,一切造作是纯净纯善的行。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你想想看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信心十足,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无论是什么样的遭遇,肯定往生。经教里头常讲心净则佛土净,我们三业清净,所感的就是净土。
我们的愿,在净土里头,选择西方阿弥陀佛净土。天天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不离阿弥陀佛,一切处一切时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统统跟阿弥陀佛相应。《弥陀经》上所说的,完全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在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这叫真修净土,这个不是口念弥陀心散乱,那是不能往生。一定要懂得心净则佛土净,心净,言行哪有不清净的道理!心净肯定三业清净,这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有把握往生。我们今天在此地一切的作为都是属于净业,里头没有杂染,没有自私自利在里头,没有名闻利养在里头,这个业叫净业。
我今天做这个事,希望自己有好名誉,希望大家尊敬我,有名、有利夹杂在里头,你这个业不净,染业!染业能不能生净土?不能。染业做这些好事,佛在经教上告诉我们,得六道里头有漏的福报,是这么一回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染净,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修的是染业,将来的果报还继续搞轮回;你修的是净业,出离了,永脱六道、十法界。所以要常常记住净业,我们这个学派叫净土、净宗,最重要的是心清净,意念清净。所以不要夹杂恶念,不要夹杂恶意,不要夹杂恶的言论,这样就好。
所以,同学们来问我消除冲突,促进和平,我说我们只讲促进和平,不讲消除冲突。什么原因?你口里头还有消除冲突,你的意念里头这个冲突没有消除。意念里面冲突消除了,你怎么还会说这个话?冲突真的就没有了。你意念里头、言语里头还有冲突,冲突永远不能消除。消除,从我们自己意念里头拔除,没有了,你没有,我没有。你口里常说,我口里头没有,念头没有了,我念里头只有和平,和睦相处,平等对待。
怎么落实?落实在我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我要包容一切,一切从自己做起。我要包容一切,我要敬爱一切,我要尊重一切,我要关怀一切,我要互助合作对一切众生,从自己本身做起。不要要求别人怎么对我,我要要求我怎样对人,和平就落实了。还有个念头想到别人的,和平永远不能落实。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