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三三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68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七三三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五段「剎庄严」,长行第二句:
 
  【或以说一切菩萨功德庄严。】
 
  前面跟诸位说过,种种庄严说之不尽,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大类。用现代的话来说,一种是物质,物质制造的艺术品;第二种是人,真正有德行、有修行的人;第三种是法,有非常殊胜的法门,所以种种庄严总不外乎这三大类。第二句所说的『一切菩萨功德』,这一句里面菩萨是人,功德是法,第一句里面那是讲的物质庄严。世间菩萨多、善人多,这个社会当然是安和乐利,我们现在人讲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国土丰盛。佛在经论里头常常教导我们,依报随着正报转,这是真理,真实的道理,众生疏忽了。特别是近代的众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明,人可以任意改变自然的规律、改变自然的秩序,于是人的骄慢心生起来了,以为人能够胜天;胜天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战胜大自然,人能战胜大自然。是没错,这个战胜是局部的,可是这个胜利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人,实在讲缺少智慧,没有把后果考虑进去,疏忽了,后果是灾难。从这个地方才真正体会到,战胜自然是得不偿失。
 
  古时候你要说是没有聪明的人,我不相信!科学技术在中国历史上,上古时代就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王莽的时代就有人学习飞行,像现在所说的滑翔机;三国时代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机械化的运输。为什么中国的科技在萌芽的时候就中断、就夭折,没有再向前发展,什么原因?这是中国人的智慧,中国这些人都是读圣贤书的,所以思考周详,一切作为都会想到后果。中国人有道德的情操、有历史的承担,所以他要对历史负责任,要对后世人负责任。如果这种发明带来我们的利益是有的,不能说没有,今天科技带给我们很多方便,但是要想一想:我们要付出多少代价?那些聪明人算得很清楚,算到最后,得不偿失,所以不再继续发展了。甚至于把已经有的成绩也拋弃了,向伦理发展、向道德发展、向文艺上发展,保护社会的安定、和平,绝对不破坏人民的幸福、社会的繁荣,他有历史的使命。这是中国教育跟外国不相同,中国的教育是圣贤的教育。
 
  汉朝以后,佛教是东汉永明十年正式为朝廷派特使迎请到中国,所以以后中国这个地区儒释道三家在教化。三教圣人,用我们的术语来说都是菩萨,孔子、孟子是菩萨,老子、庄子也是菩萨。菩萨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的人,有高度的智慧、觉而不迷,这种人就称之为菩萨。我们看老庄、看孔孟,无论在顺逆境缘之中,他都是觉而不迷,他都能够自在随缘,跟佛经里面所说的诸大菩萨没有两样,而且真的积功累德,庄严国土。功,是他修行的功夫。这个修功,功的结果是德,德自己受用,同时也能够教化众生,使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受用,道德!道是顺乎自然,顺乎天理的总纲领、总原则、总的秩序,这个秩序不能改变;改变,灾难就现前。像一个人走路,一定头在上面脚在下面,你一定要违背自然,把脚放上面头在底下,那你不是自己造孽、自己受罪吗?
 
  圣贤人的教诲、佛菩萨的教诲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随顺自然、随顺性德,违背了自然的法则,灾难就现前。今天「人定胜天」是违背自然法则、破坏自然的秩序,这天下才大乱!这个结果用佛法的话来说,是报应!你怎么能够免除?菩萨修学有功,自己修行有功夫,教化众生也有功劳,自行化他的功,功的结果就是德。中国儒家常讲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还有一个说法,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给诸位说,八德就是自然的原则、自然的纲领,不能违背。在佛法里面四摄、六度,《华严经》上讲的十波罗蜜,这是菩萨的功德,也是随顺自然的法则,随顺性德。这里面有真实的受用,有大乐,所以称它为庄严。第三句:
 
  【或以说一切众生业报庄严。】
 
  在六道里面,每一道的众生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是业报,业里面有善、有恶,善业所感得的生活环境是天堂;恶业所感得的生活环境是三途,地狱、饿鬼、畜生。学佛的同学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懂得细心去观察,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观察入微」,这句话我们听得很多,我们自己也会说,可是意思很难懂。入微,微怎么讲法?《华严经》上讲的微,我们凡夫见不到,不但见不到,你也想不到,无法体会。经上讲微尘里面有世界,这谁相信?佛经上说的微尘,微尘是肉眼看不见的物质,是不是今天所说的原子、电子、粒子?应该是相接近,是不是,我们不能够断定,总而言之,它是非常微小的物质。这个物质里头有大千世界,有无量无边的剎海,佛在《华严经》上说的,那才是真正观察入微。
 
  我们晓得,谁有这个能力?在《华严经》上应当是法身菩萨,他有这个能力,圆教初住以上。我们一般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圆初住菩萨他有条件参与华严法会,做这一个法会里面当机的学生。当机的学生,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正式的学生,不是旁听生,有能力修学这个课程,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才真正是大白。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那只能做旁听生,有的时候旁听生的资格都不够,六道凡夫有什么条件来参加这个法会?菩萨很慈悲,给我们讲这个法会里面的听众有十种,其中有一种叫大心凡夫,这是讲六道里面的凡夫。六道包括三途,这里面果然有大心量的,我们中国谚语常讲「量大福大」。量大福大,大到什么程度?大到有资格参加华严法会,那是真大!所以大心凡夫有条件参与这个法会,那个大心就是积功累德。心量不大,哪来的功德?心量不大的人可以积一点小福德,功德那谈不到。在大乘佛法里面,这些基本的名词术语的含义,我们总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众生业报』,首先我们要了解,业怎么讲法,什么叫业?业常常连着事一起来说,事业。正在造作的时候就叫做事,事的结果就叫做业。譬如我们在学校念书,念书的时候这是事,念了几年,这课程念完,毕业了,这个事的结果就叫做业。业会感召报,会感召果报,我们常讲因缘果报。因缘是事,果报是业力变现出来的。业结在哪里?佛给我们讲,结在阿赖耶识里头,阿赖耶识很难懂,阿赖耶识好比是一个仓库,好比是一个档案室,所造一切业都储存在这里面。佛给我们讲,业没有形相,业不是物质,什么东西去造?不外乎身、口、意,所以我们统称为三业。你身体的动作,身体所造作的,身造的业;口里面的言语,言语是口造的业;心里头的念头,你的思想、你的见解,这叫意业。造作多,无量无边,总不外乎这三大类,身、语、意这三大类。
 
  这三大类,业习有善、有恶,在六道凡夫大概总是恶多善少。《百法明门论》里面告诉我们,与八识相应的心所,善的只有十一种,恶的有二十六种,这是相应心所里面恶多善少;又何况恶心所力量强,善心所力量弱,所以我们一般人学好不容易,学坏很容易,根本的原因在此地。怎么样挽救?那要靠教育。所以中国圣人常说,圣人这些话都编成了《三字经》,教童蒙。《三字经》一开头:「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非常重要,肯定一切人都是善人,善人所做的事当然都是好事。可是后面就给我们说明,本善为什么丧失掉?「性相近,习相远」。性就是本善,每一个人的本善都是一样的,所以相近;习,慢慢的就远离,跟本善就远离了。习是什么?习惯。所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年累月会受环境的影响,你的环境好,你自然就学好;环境不好,他自然就学坏了,圣人懂得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读历史知道孟母三迁,孟子小的时候也很可怜,父亲早死,母亲抚养他。居住的环境不好,他学一些坏习气,母亲看到小孩这个样子,怎么办?搬家,选择环境好一点的地方,搬了三次家,为小孩,这是母亲的爱心。孟子能成就,靠母亲的教导、母亲的智慧,他能成为圣人。没有好的母亲,他怎么会成就?由此,居住的环境不能够不选择,特别是为下一代。自己本身也重要,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的学习环境,不能不知道选择。要懂得「习相远」,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所以底下接着说,「茍不教,性乃迁」,你要不好好的教导,他的本性慢慢的就隐藏起来了。习性,我们常讲「习惯成自然」。现在这个社会,科学技术发达,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我不必说,大家细心想想,你就会明白了。现代的儿童不是父母在教导他,父母把教导子女这一桩事情疏忽了、忘记了;现在的儿童谁在教?电视在教。生下来,眼睛张开,他就看电视,电视怎么教,他就怎么学习。
 
  现在稍微年纪大一点的,上了小学,小学生上课现在就用电脑,电脑就可以收看网路,网路在教他。那你们想一想,电视的内容是什么?网路里头的内容又是什么?他将来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物?本性完全隐没,习性大幅度的增长,这怎么得了?所以父母养了儿女,疏忽了教导,自己忙着自己的事业;事业再成功,你的家没有了,你的后代没有了,这里头的得失,你有没有好好去算算?我们今天看到「众生业报」这四个字,怵目惊心!在一生当中,你跟哪一类的人往来,你就变成他们一类,这自自然然的,习性!我们这一生,说实在话,是非常非常幸运,这一生跟佛菩萨往来,在这个时代里头真正是难能可贵!跟佛菩萨要跟得彻底、要跟得干净,怎么样叫跟得彻底、跟得干净?要把世缘统统放下。不能说跟佛菩萨学习还兼顾着世缘,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依旧还是贪恋、还是放不下,虽然跟佛菩萨走,你得的利益不大,你得的利益很微少,你走不出三界六道。充其量算你学得不错,你走的是人天福报,但是你知不知道,人天福报不究竟,人天福报很容易享尽的。
 
  我们看历史古今中外,几个人享福不造业?几乎是看不到,由此可知,它的副作用很可怕!享福造业,享福造的是恶业。不说别的,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饮食,世间有福报的人,哪一餐饮食里头不杀生?不吃众生肉?杀生吃肉,跟众生结的是什么业?不学佛的人我们不说,真正学佛的同修你一定要明了,这个业是冤冤相报。大乘经上佛常讲: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互相吞啖。你作人的时候杀羊、吃羊肉,来生的时候羊变成人,你自己堕落到畜生道变成羊,他又杀你来吃。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说这个多可怕!世间为什么有残酷的战争?佛在经上讲,要想这个世间没有战争,也就是没有刀兵劫,只有一桩事情:除非众生不食肉。佛讲:如果一切众生不吃肉,世间战争、刀兵劫就没有了;如果你还吃众生肉,冤冤相报,报复里头最残酷的就是战争!佛把战争的根源给我们说出来了,战争是这么发生的。
 
  我们相信佛所说的话是正确的,佛的观察真正是入微。我们这一生很幸运,年轻的时候就遇到佛法觉悟了,没学佛之前我们也贪图口腹,也造了不少罪业,学佛之后才忏悔,改过自新。我们采取的是素食,不敢再吃众生肉。不但不吃肉,我们护生、放生,只要遇到这种机缘,我们一定很认真努力去做,消除罪业!在这个世间,佛给我们讲,众生生活在这个地区,有共业、有不共业,这个地区的众生都吃肉,我们不吃肉,如果爆发战争的时候,我们不吃肉的这些众生,我们的别业跟他不一样,能够免于战火。现在有许多人都担心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担心是有道理的,这个战争是非常可能发生的。怎么样逃避?不食众生肉,不再跟一切众生结冤仇。我不杀它,它不杀我,我不害它,它不害我,这是一定的道理。纵然过去生中有过不去的,我们曾经杀害过众生,不要说过去生,没有学佛之前,我们杀生吃肉,造这个业,这些冤亲债主怎么办?我们学佛之后明了,我将我这一生修学的功德回向给它,回向是佛教的术语,用现在的话来说,我把我修学一切的成就与它共享。它会接受、它很乐意,这就是化冤仇为善友,把敌人转变成朋友。这是智慧,这是佛的学生。
 
  世间人他不懂,敌人永远是敌对的,誓不共存,这种坚固的执着造成累劫包袱,永远不能够解决问题。圣贤人的教育没有别的,化敌为友,化恶为善,化迷为悟,这是教育!永远没有怨恨,永远没有敌对。别人跟我敌对,那是过去生中的业,现在我懂得了,我要把它化解。怎么化解?他侮辱我、他毁谤我、他伤害我,甚至于杀害我,一丝毫怨恨的心都没有,就化解了!不但没有怨恨、没有报复的念头,反而有感恩的这个心。为什么感恩?我们的怨结化解了,我们的对立消除了,你那里没有消除尽,还剩下一点点,我这里消除尽了。从这些逆境恶缘,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罗蜜、成就自己的持戒波罗蜜、成就自己的布施波罗蜜,《华严经》上讲十波罗蜜都成就了,怎么能不感恩?这就叫做转境界,《楞严经》上说「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我们能转,我们受极大的苦难我们都欢喜,我们乐意承当。为什么?苦难不是没有原因的,过去生中不善业因感召的,我自作还自受,绝不怨天尤人。这个帐到这里清了,好事不是坏事!要不是佛菩萨教诲我们,我们哪里懂得这个道理?总是有怨恨心,总是有报复心,那个麻烦就大了,生生世世不能解脱。
 
  所以学佛,说老实话,这也是一般人很不容易的,学佛是学吃亏、学上当。世间人不肯干,真正有智慧的人欢喜干,为什么?消业障、增福慧。这里头不但十波罗蜜圆满,以中国古圣先贤所讲的,八德也圆满,普贤的十愿也圆满。我这么多年来总结佛陀的教诲,写了二十个字、十桩事情,也圆满,「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你想想看,哪一条没有圆满?从这个地方才真正生大欢喜心,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样样跟人家计较,样样都执着,那是苦恼不堪,那是增长贪瞋痴慢、增长自私自利,换句话说,增长六道轮回的业因,你怎么能出得去?人要不离开六道,一切大乘经里面佛都说,肯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这是六道里面的事实真相。众生一切业报,佛菩萨清楚、佛菩萨明了,佛菩萨一样也示现,为什么?为了帮助众生脱离苦海,六道是苦海。帮助众生,一定要示现跟众生同样的身、同样的生活、同样的生活环境,但是诸位要记住,他是示现,就好象在舞台上表演、演戏一样,演得非常逼真。为什么?供养观众、觉悟观众,慈悲到极处!所以剎土庄严里面,虽然讲的是菩萨净剎,也不能不说众生业报。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五段「剎庄严」,长行第四句:
 
  【或以示现一切菩萨愿海庄严。】
 
  这在三大类里面,菩萨是人,『愿海』是法,也是人法两种。菩萨弘愿深广无际,通常我们熟知的,像:地藏菩萨本愿、普贤菩萨十愿、观音菩萨十二愿,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法藏菩萨四十八愿,这些大愿引导着大行,以行践愿,愿愿真实。法藏菩萨大愿建立了西方净土,他建立西方净土绝对不是为自己受用的,是为了提供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菩萨们、大心凡夫们最完备的修学环境,这是阿弥陀佛慈悲到极处,以大愿庄严国土。法藏的四十八愿,跟普贤菩萨的十愿完全相同,普贤菩萨把四十八愿再归纳,归纳成十愿。由此可知,普贤菩萨的十愿是略说,法藏菩萨四十八愿是广说,说有广略不同,内容是一样的,不增不减。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普贤的法界,这我们在讲《无量寿经》的时候说得很明白。
 
  修净土的同修不能不知道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不但你要知道,你得要认真的学习。为什么?《无量寿经》一开端,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参与无量寿会所有的诸佛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句话重要,太重要了!清朝末年魏默深居士将《普贤行愿品》附在净土三经后面,称之为《净土四经》,我想大概也是这一句触动了他的灵机。而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又把「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这是《楞严经》里面一分,取出来附在四经后面,成为今天净土宗所说的五经一论。净土宗的典籍圆满具足,不需要再增加,到这个地方真的是究竟圆满。由此可知,弥陀净土跟普贤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那个十愿要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不相应,怎么能够引导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国?所以这一句,克实而论来描述西方净土,那是再好不过,真正是说到极处!
 
  西方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是一切菩萨愿海庄严的,这个话是实话。就以我们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众而言,我们天天也在这里发愿,「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我们把日常生活当中修积的功德,从回向偈我们就能够体会到,我这一天有没有修积功德?否则的话,我拿什么去庄严?那庄严不是一句空话吗?那不是妄语吗?今天真的要修积功德!什么是功?功是功夫;德是什么?简单的讲,德是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功德两个字,要认识清楚。通常我们从最浅近的来说明,持戒有功,持戒有功夫;什么是德?得定,那就是德。换句话说,我们遵守佛陀教诫,认真努力学习而没有违犯,这是功夫。得的是什么?烦恼轻、心地清净、智慧增长,这都是德,法喜充满,都是德!修定有功,开慧就是德。修定在我们来说,就是修清净心,修真诚、清净、平等,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用真心不用妄心。别人以虚情假意对我,我用真诚心对他,我有没有吃亏?我没有吃亏,在世法上好象是吃亏,在佛法上我有得。世法是假的,佛法是真的。真的上你有得,假的上吃亏,那吃亏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修清净心,顺境、善缘不生贪念,逆境、恶缘不生瞋恚,这是功夫。得的是什么?得的是智慧增长。过去禅宗六祖惠能,他跟他的老师五祖忍和尚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从他这一句话里面,我们就晓得,他的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才有这种德能,生智慧。这些祖师大德,都是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佛在经上常常讲,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非常混乱的社会,好人少,染上恶习气的人多,好人常常受人欺负、常常被人捉弄,古书里头记载的就很多。我们生在今天的社会,即使是大圣、大贤、佛菩萨应化,都在所不免。佛跟孔老夫子当年在世也受到人家欺负、也受到人家侮辱,佛菩萨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教导我们。这些佛菩萨他们是示现、是表演的,我们不是示现、不是表演的,我们是真的。我们受人侮辱、受人毁谤,别人在欺骗我们、陷害我们,我们心里很明白是替我消业障。所有一切伤害,佛常常讲「作还债想」,他来骗我,我前世欠他的,现在应该要奉还给他,你的心多清净!
 
  施恩不求报,我布施给别人恩惠,绝对不能有希求别人报答的念头;你有希求报答的念头,你的心不清净,那你修的不是功德,是福德。有希求心是轮回心,没有希求,决定不求报答,受恩决定不能忘记。我受别人的恩德,我一定要报答;别人受我的恩德,忘得一乾二净,这是正确的。古人常说,我们「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为报」。在这个世间,你看看所有宗教典籍里面,都赞叹义人,是为一切众神所尊敬、所赞叹的;义人是这人有义气,我们常讲于人有恩有德、有情有义,道义、侠义。我们看看其他宗教典籍,对于道义之人、仁义之人,你看赞叹的有多少!由此可知,人之最可贵的,是要在这一生当中修积道德,这个重要!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来,这一生没有空过。修道行义,义就是德。在八德里面,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有义。另外一个讲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两种说法都有义。义是德,修道行义。道德之人,众神赞叹、众神尊敬,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活。义是什么?义是为一切众生尽义务而不享受报酬,这叫义!
 
  我们这个道场,道场里面有很多在家同修,有时候也有出家同修,到这个地方来做义工,义工是以内财布施,这不是外财,是以我的身体劳力来布施,来为常住工作。这个人在道场里面干什么?在道场里头积功累德,为大众服务。他在服务里面,如果他真正懂得佛法里面的道理,确确实实他在工作里面提升他自己的境界,在工作里面成就他的六度三学。分配给他工作,他去做的时候,他劳心、劳力这是布施,内财布施。他的工作,他去做这一份工作,有层次、有条理、有秩序,是持戒波罗蜜;他有耐心、小心谨慎的去做,忍辱波罗蜜;一面做一面还求改进,希望做得更好,精进波罗蜜;专心去做,是禅定波罗蜜;做的时候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能与其他的义工,或者工作人员、常住里面执事密切配合,般若波罗蜜。你就晓得,不论担任哪一个工作,六度三学齐修!发心来做义工,这是他的愿力,所以以这个来庄严剎土。我们晓得原则是庄严道场,道场是剎土里面的一个小单位,庄严道场就是庄严剎土;庄严的效果要看你的心量,你的心量愈大,你的果德殊胜。
 
  学佛、修行,愿比什么都重要,愿在前面导引,行跟着愿。行有愿,如同人走路有眼睛,你前面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愿有行,好比有两条腿,他一步一步向着这个方向、向着这个目标精进。愿、行不能够偏废,像车两个轮、鸟两个翅膀,相辅相成。第五句:
 
  【或以表示一切三世佛影像庄严。】
 
  这一句说的是事相,事相里头有表法。在这三大类里面来讲,就是处所跟表法。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过去佛,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说过,我们这个贤劫,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过去有迦叶佛、有拘留孙佛,未来第五尊佛是弥勒佛。在《三千佛名经》里面,我们常讲千佛忏,佛给我们说,过去千佛、现在千佛、未来千佛,这是学佛同修们都熟知的;在中国寺院、道场,农历年大概都举行千佛忏,千佛忏就是拜三千佛。『影像庄严』,「影像」就是造像,佛现在不住世,我们造佛的形像,佛我们没见过,怎么造法?释迦牟尼就教导我们,在《大藏经》里头,佛曾经说过《造像量度经》,教导我们佛像要怎么造法、菩萨像要怎么造法,声闻、缘觉、诸天的像要怎么造法,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决定不能把佛像造成了人像,所以佛像是有一定的造法。这里头是个什么道理?有道理,表法的,一定要把佛像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来,这是果报,让一切众生看到佛像,看到这个果就想到因,修什么样的因就得什么样的果。所以,这里头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因果教育,特别用佛菩萨的形像来显示;你要不把这个果显示出来,人家怎么会想到因?种善因,得善果。
 
  像称之为「影像」,这里头就有智慧在里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造像真正的意义就是要我们见到像觉悟因果,知道善因善果,连带你就会想到恶因恶报。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当然就收敛,不但不敢去做恶事,恶的念头都不生。这是佛菩萨形像显示因果教育的义趣,其余的功能还很多,不可思议!佛代表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能,菩萨是代表修德,性修不二。见到佛的像,自己一定就能够想到,我们自性本具的德能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佛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能力、圆满的相好,一切众生跟佛没有差别,各个具足。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这个差别是众生迷失了自性,起心动念跟性德相违背,所以自性的本能被障碍了。不是没有了,是被障碍,不能现前、不能起作用,所以我们通常讲迷失,不是真的失,什么时候觉悟,什么时候就恢复了。
 
  所以佛教众生,教众生什么?最重要的是破迷开悟,这是佛真正的恩德。教我们断恶修善,这是现前的方便,为什么?你还没觉悟。没有觉悟的时候,你要是造恶,你会堕恶道,所以防止你堕三途恶道,教给你断恶修善,是这个意思。这不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目的是教你破迷开悟,悟了自然不造恶,悟了心地才真正清净。悟了的人住净土,迷的人住秽土。所以佛菩萨形像代表一切法门,地藏菩萨代表孝道、代表师道,我们看到这个形像,自自然然就想到一定要像菩萨一样孝亲尊师,想到菩萨的行谊、想到菩萨的教诲;见到观世音菩萨,就会想到慈悲、会想到救苦救难,这个世间苦难众生太多,我们听到、看到、接触到,一定要效法菩萨,不必让别人提出要求,主动的就要去帮助他。见到文殊菩萨,我们就想到:我要学智慧,我不能够迷惑颠倒;见到弥勒菩萨,要学慈悲,要学看破放下,所以佛菩萨形像是表法。
 
  我们学佛,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他的表法是代表佛法总的修学纲领、总的原理原则,用最简单的话大家好懂,就是仁慈、清净。释迦是梵语,意思是能仁,仁就是仁慈,能够行仁慈,对人、对一切众生要仁慈。对自己要清净,牟尼是清净。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一个妄念不生,清净寂灭,这是对自己。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是牟尼。我们见到佛像、听到佛的名号,有没有像古大德所讲的「随文入观」?那是讲「读经」,我们见像也是如此。你见到像,你有没有入佛的境界?听到佛的名号,有没有入其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对别人仁慈,对自己清净。见像、闻名,你都能立刻回光返照,这个像供在那里有功,我这一回光返照就有德,这个功德就是庄严,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所以为什么学佛的同学要供养佛像、要供养菩萨像?什么意思?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是为别的。凡夫烦恼习气很重,非常健忘,佛教我们这个方法,供养三世佛菩萨影像,用这个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让自己觉而不迷,让自己时时刻刻能够回头是岸,回归到性德。
 
  孝悌忠信是性德,信义和平也是性德,我们迷了,偏离了性德,一看到佛菩萨形像立刻就拉回来了,这是供养佛菩萨形像的真实义。佛菩萨形像对我们修行有大帮助、有大利益,决定不是迷信。你有亲戚朋友来访问的时候,或者是到你家里,你家里面有佛堂,或者是客厅供养佛菩萨形像,你可以给他介绍,你为他介绍是度他,自行化他。佛菩萨这个形像真能保佑我们吗?真能!他用什么来保佑我们?提醒我们警觉,这是佛菩萨形像在保佑我们,我们自己要晓得,不是迷信。第六句:
 
  【或以一念顷示现无边劫神通境界庄严。】
 
  『一念顷』是说时间之短,很短的时间;『示现无边劫』,「劫」是很长的时间,这是《华严经》的境界,事事无碍的境界,「念劫圆融」。可以把无量劫浓缩成「一念顷」,可以把「一念顷」展开为无量劫,这是不思议的境界、无障碍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神通境界』。我们要注重「神通」两个字,神是神奇莫测,通是通达无碍。这一句里面是讲的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现在未来在我们六道凡夫是有障碍的,过去的事情我们不知道,这个过去不是昨天、不是前天,是前世,几个人知道前世的事情?未来的事情,来世,不但过去世、未来世我们不知道,这一生当中过去的事情,过去一年、过去两年、过去十年、过去二十年,你想想过去事情你能够记得哪几桩?多半都忘掉了!未来的事情,明天的事情、明年的事情,一无所知!这叫什么?不通。但是在理上讲,你应当要通达,换句话说,通达是正常的,不通达是不正常,是你迷失了。
 
  这个迷失能恢复吗?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讲,能!用什么方法恢复?用禅定。禅定就是一心不乱,所以只要你到一心不乱,你的能力就恢复,就有能力突破时间的障碍。你知道过去生的,过去还有过去,看你定功的浅深,你能知道多少世。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阿罗汉的定功,能够知道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阿罗汉的能力,不错了!但是你要晓得,过去何止五百世?千万个五百世都不止,阿罗汉只能知道五百世。再往前去,阿罗汉不知道,菩萨知道。唯有到如来果地上,那个能力圆满恢复,一点障碍都没有了。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佛有能力把它变成「一念顷」,哪有不了解的事情?我们今天对未来的事情都在那里推想,明年的事情、后年的事情,十年之后的事情、二十年之后的事情,都在那里推想,都在那里预测,准不准确?很难讲!如果是从定中把这个障碍突破,他看见了,那个就相当可靠。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外国许多这些预言家,预言家大多数都有定功,而且多数的预言家也是数学家,他从数学里面去推断。数学是科学之母,能够推演得出来,可靠性也非常之高;但是要计算得很准确,如果一个小数点错误,与事实的差距就很大。
 
  所以,我们也曾经看到很多预言好象并不是很可靠,那是什么?那是用数理来推断的。有些预言好象很准确,非常灵验,那多半是他有一点定功,突破了空间维次,他说得非常准确。定功小的、浅近的,几个月之间的事情、几年之间的事情,他看得很准确;定功深的,能够看到几百年、看到几千年,那定功相当深。所以这些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的。神通是我们一切众生的本能,一点都不希奇,我们今天学佛,学佛里面也有一个目的:恢复我们的本能。阿罗汉,佛就讲他得六种神通,六种本能恢复了,不是完全恢复,恢复一部分。刚才讲,他的天眼只能看到过去五百年、未来五百年,只能恢复小部分,到如来果地上才究竟圆满的恢复,这是我们修学重要的目标。我们的目标不是现前得一点好处,不是的,我们是要得到永恒的利益、自性的本能,这是真实的庄严。好,今天时间到了。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三四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三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一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0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八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九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七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五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七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三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四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七二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八关斋戒是最好的保险公司[栏目:体慧法师]
 学佛的点滴体会[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相应38经 阿难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人间佛教与现代青年(文珠法师)[栏目:人间佛教]
 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十重戒 第一‧杀戒[栏目:慧僧法师]
 实报都有九品,是不是?[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宽厚待人[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习气,性德,解脱门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三讲记 - 七 迦楼罗王众——安住、精进、勇猛、平等[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对于一个初学者,我应该上哪一类课程才能够多了解佛法?[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佛寺建筑特色及参访感言[栏目:药师山·紫雲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