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六0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大众念请第五句:
【云何是诸佛力。】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佛力者,即佛大力自在,广有无量,略说有十」,就是前面曾经讲过的是处非处智力。「又有十种,谓广大力等,如不思议品。」不思议品就是《华严经》第四十七卷,这个经总共有八十卷,第四十七卷里面说有十种。第一种「 广大力」,实在讲,前面说的是处非处智力已经包括了,这个地方不过说得更详细一点,「最上力,无量力,大威德力,难获力,不退力,坚固力,不可坏力,一切世间不思议力,一切众生无能动力」,我们讲到向下经文的时候,会详细为诸位介绍。清凉大师说到「大那罗延幢勇健法」,说一切诸佛身不可坏,这个我们可以提一提,使我们对于修学能够坚固信心。详细说明都在以后经文之中,这个地方只把它的名目提一提。
第一,「身命不可坏力」,他有这个大的力量。人生在世,最大的痛苦就是身命很容易消殒,特别是中年以后,对这桩事情就有很深刻的感触。在过去,四十以后对于生命的无常感触很深,现代的社会,一般人说医药发达,对身体健康寿命的延长,好象是与过去有显著的不同,这个说法我们学佛的人懂得,似是而非,为什么?如果医药的发达能够延长寿命,因果律就被推翻了。如果说医药发达,能减少疾病,这个能说得过去,减少哪一方面的疾病?生理上的疾病,保健可以减少生理上的疾病,这个在因果律上讲得通的。
可是病,疾病的因缘,总的来说至少有三种。第一种是属于生理,这是世间医药能帮助改善的。第二种是冤业,冤家债主,这是医药办不到的,换句话说,医药不能解决的。你的冤家债主附身,像这一类的疾病很多,不但古时候多,现在也不少,我们在中国、在外国,常常看见、常常听说冤亲债主找到身上来,这个人发狂,神经错乱,医术再高明对他束手无策。
冤业病在佛法里面还可以调解,我们一般人诵经、拜忏、开导,给他做调解,如果对方接受,他离开了,你病就好了。像《慈悲三昧水忏》悟达国师的故事,这是学佛同修很多人都熟知的,过去生中的冤家债主,他那个怨恨生生世世都不舍,他要报复,你有什么法子?诸佛菩萨来调解,他接受了,这个问题解决了,他要不接受,那还是没有办法。但是一般调解,大多数都能接受。调解的人要有德行,要有修持,一定令双方面都敬佩,他才能够听从调解。所以,调解的人如果没有德行、没有修持,那个效果就差,人家对你调解,他未必相信你,这个事情就麻烦了。悟达国师遇到的是阿罗汉迦诺迦尊者,梁武帝超度他那个妃子是宝志公,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遇到这样的大德,那就容易,事情就好办。由此可知,我们凡夫身不是圣贤人再来的,我们遇到这个事情调解,只有用真诚慈悲,也能够有几分感动双方。佛弟子在这个世间,调解纠纷也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服务项目,范围真的扩展到九法界众生。而人与鬼神、与妖魔产生的纠纷最多,纠纷的原因都是过去今生所结的业,这里头有恩有怨也有债务,讨债还债纠缠不清,这一生当中遇到了,这个病苦医药达不到,再好的医生也没有办法解决。
第三类是业障病,不是冤家债主,是自己造的恶业太多太重所感得来的,这个佛菩萨也没有法子调解,真正叫自作自受。有没有办法来救?办法是有,问题是你要相信。什么方法?真正发心忏除业障,从内心里面改过自新,断恶修善,行,能救。这一类是最普通、最明显的,我们现在世间人称为老人病,半身不遂,躺在病床上一躺若干年,十几年二十年,那一口气不断,这个多痛苦!
往年我在台湾讲经,台湾当时有个煤矿大王李建兴,以后他皈依了。他在晚年就是得这个病,我跟他见过面,跟他的家人也都很熟,他那个病,病了十几年。他们全家只有他的大媳妇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其他的儿女都不相信。他那个大媳妇曾经来问过我,有没有办法帮助她的公公。我说办法是有,但是你们不会接受。我也不能说,说了说是我们出家人骗你。什么方法?要断恶修善。你现在得这个病,在因果里面讲,他的福禄没有享完,寿命可能已经到了。寿命到了,他的福禄没有享完,必须他享完之后才能走。躺在床上十几年,他家有钱,三班护士照顾,日夜二十四小时的伺候,你说他那个医药费要花多少钱?我给他媳妇分析,如果能够把这笔钱拿出来,救济这个世间苦难的众生,他的结果就会有两个现象:一个是寿命还没有完,他还有寿命,他的病会好;如果寿命完了,他就走了。她听得懂,她们家里人不相信,不同意这种作法,那就让他躺在病床三班护士照顾了。所以,佛教里头确确实实对于宇宙人生一切理事因果,观察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遇到什么事情,怎样用合理的方法来做。
佛家讲的三种布施,那是非常有道理。财布施得财富。世间人已经得到财富的人,不肯布施,他不懂这个道理,他尽情享受他的财富,财富享尽,没有了,来生就没有福报。修福,还要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福田,你要有智慧,你要能辨别。舍财消灾,那个财要是舍错地方,不但灾消不掉,还增加恶业。所以舍财要有智慧,换句话说,修福没有智慧,往往修错了,自己以为是修福,孰不知是造业。如何辨别?印光大师教我们念《了凡四训》,很有道理,你要是把《了凡四训》念熟,参透了,你就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善恶,有能力辨别利害,你就会修福了。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这个小册子,不是没有道理,老法师真正是慈悲到极处,到这个世间来帮助这个世间苦难众生。
法布施得智慧。所以我们自己有知识、有才艺,要欢喜教别人,有人肯学的,诚心诚意去教导,去传授,不要吝法。你愈肯教,你自己的智慧愈增长,你的技术能力也一年比一年高,提升了。不肯教别人,教别人留一手,叫吝法,吝法来生得愚痴果报。
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哪些是无畏?别人有灾难、有病痛、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你帮助他,你救拔他,你让他身心得到安全,这一类叫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在过去的环境,放生是无畏布施。放生如果是有意的,克定在哪一天,做什么法会,大量去买这些鸟兽鱼类那一天放生,还通知这些小贩们:「你们去抓,我这一天要买多少来放生」,这不是放生,是害生,这些贩卖的人知道这一天有生意,拼命去猎捕。如果捕来的这些没有人买,他就不去猎捕这些禽兽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智慧。
往年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有一次有几个人抓了一只大海龟,这个大海龟卖给谁?听说佛教徒他们很慈悲,他们会放生,就找到慈光图书馆。正好李老师那一天讲经,星期三晚上讲经,有人把这只大海龟拖到慈光图书馆门口。有人告诉李老师,李老师就吩咐大家:「你们发心买下来,明天送到海边去放生。」过了一个星期之后,又抓到两三只大海龟,又送到这个地方来了。李老师笑笑,摇摇头:「不要理他。」如果你还发慈悲心,他每个星期都去抓,那就不是放生的意思,那是鼓励他们去猎捕,这里头要有智慧。
所以佛门的放生,是在你平常。一般在家的居士,你每天到市场去买菜,看到很活泼的这些小动物,鸟也好,鱼也好,兽也好,你仔细观察,你把它放了,它还能够活得下去,这是正确的。如果你看它受了伤,纵然放的时候也活不了几天,那就不必了,要有智慧。遇到这些动物,一定要给它做三皈依,念佛给它回向。你在它旁边站一会,不必做任何仪式,也不必合掌,你心里头默念,不要出声,我们一般讲金刚持,口里可以动,不要念出声音,给他念三皈依。对它们传授三皈,叫它「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念三遍,然后念佛给它回向,教它求生净土。这是我们遇到这些动物,它还没有死,但是看到它受的伤很重,它没有办法活下去。
但是在现代的都市,这些活的东西几乎遇不到,你们到市场去买,买的肉食都是冰冻的。所以今天我们劝人采取素食,这是属于无畏布施,不食众生肉,这比什么都好。这个世间吃肉的人少,当然宰杀也就少,不但自己可以能够获得健康长寿,而且能消除世间的灾难。提倡素食,要把素食的形象端出来给大家看:你们吃肉,我们吃素,我们在一块比一比,我的体力身体不比你差。而且真的比他好,让他在这个里面觉悟:素食不错,素食对健康真的有帮助。中年以上的人,哪一个不注重自己身体健康?谁愿意生病?所以我们布施医药费,看到老人、病人,我们去搀扶他,帮助他,都是属于无畏布施。这些作法,都能够得身命不可坏。如来已经证得这个果报,我们今天懂得它的道理,它的因由,我们发心修因,特别注重无畏布施,我们在这上努力去做。世间确实有少数很贫穷的人,衣食不足,天冷缺少穿的,荒年缺少吃的,我们看到了,随时帮助他一些,都是属于无畏布施,都是修身命不可坏的业因。
第二,「毛孔容持力」。这是如来果地不思议的事事无碍境界,我们做不到,他一毛孔当中能够现无量无边诸佛剎土。第三,「毛持大山力」,这一毛孔当中能容须弥山。这些果德,它的因缘是法性。我们应该怎么修法?我们应当特别重视断烦恼、断习气。性体、性德、性用,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本来具足」,佛果地上所有这些能力,我们统统都有。现在为什么没有?到哪里去了?我们是被业力障碍住。业力也是广无边际,佛把它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烦恼,一类是所知,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两种业障断掉了,我们的性德就现前了。所以,在这部经上看到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不思议的境界,我们要知道:他这个果报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应该如何修学才能够跟他一样。
那你一定要晓得,大乘佛法修学的目的,确实是在明心见性,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也不例外,还是以这个为目的。我们在娑婆世界明心见性难,到他方诸佛国土也不容易。世尊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劝勉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到那个地方明心见性容易,明心见性就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人家问:你学佛为什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要有正确的答复:我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目的,是求明心见性,见性作佛,我是为这个去的。我们这个世界障缘太多,我们很难克服,很难成就。西方世界没有障缘,不要说障缘少了,没有。障缘少,我们也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克服。它那里没有障碍,所以容易成就,往生极乐世界是为这个原因。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你看到诸佛如来种种不思议的神通,它的道理,它的因果,你都清楚都明白了,换句话说,不难恢复。我们不说获得,为什么?那是性德。恢复性德,这个能力就现前。
第四,「定用自在力」。我们这个世间四禅八定能起作用,但是不自在。像《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所说,光目女遇到阿罗汉,她礼拜供养罗汉,罗汉接受供养之后,问她:求什么?由此可知,过去这些出家人接受施主的供养,一定有回报。接受他的财供养,回报的法供养,这才平等,才对得起斋主。如果没有法供养,白接受人家的,将来要还债。古德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你要还债,绝对没有白受人家布施供养的。现在出家人接受在家供养的容易,没有想到将来还债怎么办,怎么还法。所以,我们在此地修行办道要是懈怠懒散,你道业在这一生不成就,肯定你将来要还债。你现在受用的愈多,你还的就愈多,还的时间就愈久,不好受。
怎么办?用功努力决定成就,拿这个成绩做回报,这就对了。斋主供养我们,对我们是有求的,不是无求的,希望我们成就道业。我们能以佛法帮助这个世间一切众生,将来自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你就不需要还债了,这些布施供养的施主他就有福了,为什么?帮助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了,这个福报大。你要是做不了佛,他就没有种上福田,但是他不会蚀本,来生有人还他。所以,你真正了解因果的道理,你才晓得一切众生在这个世间,说是哪一个人占哪一个人便宜,哪一个人吃了某人的亏,没有这个事情。这是凡夫看错,绝对没有吃亏的,也绝对没有占便宜的,因果通三世。我们佛经读多了,明白这个道理,对于佛所讲的深信不疑。
光目女供养阿罗汉,阿罗汉问她:求什么?她说:「我的母亲过世。她在世的时候杀业很重,不晓得她现在在什么地方,您老人家能不能告诉我?」阿罗汉入定,出定之后告诉她:「你母亲现在在地狱里受苦。」他要不入定,他就见不到,那就是他这个定不自在。你要是问佛,佛立刻就答复你,不需要入定,定用自在力。可见得声闻缘觉的定功,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是九次第定,要办事、要起作用,他要入定。大乘菩萨的定用,明心见性之后转八识成四智,这个时候他的禅定作用没有出入,就像大乘经上常讲的,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法身菩萨已经能做到了,何况如来果地上,定用自在不可思议。
第五,「常遍演法力」。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弘法利生,佛在经教上常常教导我们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他为九法界众生做如是的表演,得大自在,一点障碍都没有。「常」,时间不间断,「遍」,空间遍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众生有感,佛菩萨能现,表演说法没有障碍。这一个果德,我们如何修学?我们一定要发心,因地上修学,为度众生。这个「度」,不能不讲清楚讲明白,说这个度,大家概念很模糊,换句话说,为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决定不能够说辛苦,决定不能够懈怠,一切时一切处,遇到有缘,马上就要去做,特别是讲求机会教学。这个现在人好懂,机会教育。抓住机会,绝不放弃机会,帮助他破迷开悟,果报上就能够得「常遍演法力」。如果我们自己怕辛苦,心里面懈怠懒散,这个果德就不能现前,由此可知,学习修行不能不精进。
第六,「德相降魔力」。这是我们常常提醒同修的,形象要好,形象能摄受众生。诸佛如来,为我们示现的是什么样的形象?法身菩萨,中国人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示现的是出家相,文殊普贤示现在家相,弥勒菩萨我们今天供奉的是布袋和尚,我们细细观察他们现的是什么样的形象?我们应当学,那是我们的榜样。在家居士,你们看看维摩诘现的是什么形象?再看看近代,清末民初在家的大德不少,杨仁山居士、徐蔚如居士、江味农居士、夏莲居居士,了不起的大德。杨仁山的学生,有在家、有出家的,成就的人很多,欧阳竟无尤其是杰出。最近的,在台湾李炳南老居士,在泰国高向如居士,都在那里示现菩萨的形象,你仔细观察他一生的行谊,那就是在家学佛的榜样。这些在家大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最后为我们示现都归净土,以身作则来劝导我们,为我们做示范。所以相好能降魔,真诚的相降伏虚伪的魔,清净的相降伏染污的魔,平等的相降伏贡高我慢的魔,慈悲的相降伏自私自利的魔。性德的对面就是魔。所以德相首先降伏自己烦恼魔、五阴魔,然后能降伏外面的天魔,就是降伏一切五欲六尘的诱惑。
第七个,「圆音遍彻力」。讲经说法的音声,教化众生的音声,圆满遍彻,十方世界九界众生都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要怎样效法?怎样学习?
第五句:
【云何是诸佛力。】
在前面我们依「不思议品」里面说广大力这十种力,接着给诸位介绍的是「大那罗延幢勇健法」,说十种力,我们说了七种,讲到「圆音遍彻力」。这桩事情,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跟一切大众交往,言音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如何让我们的言音全是佛法,换句话说,非佛法不开口,开口都是佛法。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看的是佛的经文,是佛的形象,听的是说法的音声,让我们整个生活都遍融在佛法大海之中,用这个来修心,让我们把凡心转变成佛心,把凡夫的妄念变成佛的正念,自自然然你的音声就能得到佛力加持。这要求加!
第八个,「心无障碍力」。我们今天说到心,起心动念,我们起心动念有障碍,佛的心没有障碍,为什么?永远不会起心动念,永远不再有妄想分别执着,障碍没有了,于是心性全体大用现前,我们常讲的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德能,究竟圆满的相好,这三种圆满现前。我们现在知道这其中的因果真相,佛说我们都有。我们为什么不能现前?不能现前的原因是我们迷失了自性。怎么迷的?起了妄想分别执着,也就是大乘经上常说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是障碍。佛把这三种障碍断得干干净净,一丝毫都没有了,所以他的心显示出来是无障碍的。由此可知,烦恼我们都知道有,也知道很重,不能不断,这不断怎么行!我们学佛同修,哪一个不想断烦恼?心里是真想断烦恼,而烦恼是真的断不了,什么原因?日常生活,你要随顺烦恼,那怎么行!你要想断烦恼,你就不能随顺烦恼,贪瞋痴慢是烦恼,不要再随顺它了。
修行到底从哪里修起?我常常勉励我们同学们,从放下自私自利修起。因为你只要有自私自利这个执着存在,佛菩萨来都帮不上忙,为什么?你肯定依旧是随顺烦恼习气,烦恼是魔,换句话说,你脱离不了魔掌。你要常常想到《八大人觉经》上讲的四种魔,第一个五阴魔,第二个烦恼魔。破魔从哪里破起?从烦恼魔破起,所以你发心要断烦恼,那是破魔。佛教给我们,用什么方法断烦恼?持戒。戒律里所订的东西,跟你的烦恼习气完全相反,换句话说,戒行是我们自己的性德,是本有的,业障是本来无的。佛为菩萨提纲挈领的说,常讲六波罗蜜,六波罗蜜是性德,一切众生自性本来具足的,本有的。六度,对面的对象那是业障,本来无的。布施对什么?对贪欲、对悭吝。贪欲、悭吝,自性里头本来没有,本来没有是假的,假的当然可以断掉,本来有的性德当然可以恢复,所以我们学着喜欢布施,喜欢放下。布施波罗蜜什么时候圆满?对于世出世法,贪欲的心断掉了,没有了,悭吝的心断掉了,你布施波罗蜜圆满了,是这么个意思。
持戒守法是性德,你要不相信,你仔细观察,两三岁的小朋友,你教他守规矩,他真守,他真能做到,很容易做到。杨老师教小朋友有这个经验,教他《弟子规》,他不但背得滚瓜烂熟,他句句落实,他做到。为什么小朋友做到,大人做不到?小朋友烦恼轻,一提示,他的性德自然就流露出来。大人长年累月被烦恼侵蚀,自性透不出来。所以教学,不管是世法、出世法,都要从年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愈年轻愈好教。现在的人,十七、八岁之后难了,太难太难了,要到什么时候?六十、七十,回头了,他逐渐觉悟了,知道这一生造的业障不少,来生要堕三途,他着急了。所以,现在我们传播佛法,哪些人最容易接受?十岁以下的小朋友,六十以上的老人,这两种人好度。一个是年轻人,烦恼轻,一个是老年人,他知道来日不多,而且知道一生造的罪业,将来必定去三途,他畏惧,回头得快,回头是岸。
我早年,这是在一九八三年,我在旧金山老人公寓里面讲经,我体会到了。那个老人公寓是犹太人办的,办得很好,居住在这一栋大楼里面的老人有四百多户,有许多都是单身的,少数是老夫妻住在里面,都是退休的老人。这个老人院,他们叫「老人公寓」,它附设了一个幼稚园,幼稚园的小朋友,大概都是这些老人的孙子,我看到非常赞叹。这些老人,每天都会跟家人见个面。他的儿子媳妇去上班,把小孩送到幼稚园来,晚上下班,把小孩接回家去,每天跟老人都打个招呼,难得。小朋友下课会去敲他阿公阿婆的门,跟他玩个几分钟。老人对小孩很喜欢,时间长就讨厌了。十分钟,下面打铃上课了,赶紧把他送下去上课,真好。所以,这个地方要是建个念佛堂,建个讲堂,很难收效果。我弥陀村的概念,是从那里生的。小孩跟老人确确实实是度化的对象,是佛法教学的当机者,用这两面,就影响当中这一代:他的儿子、他的媳妇。老人学佛了,小孩学佛了,影响当中这一代。
这是我二十多年前在美国看到这个情形,我想到二十一世纪的佛教道场,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所以这几十年当中我到处都在宣扬,来传播这个理念。我自己没有能力去做,为什么?我如果去做,就不能讲经了。衡量一下,讲经比做这个事情重要,为什么?这些事情只要有人真正肯发心,一般人都能做,讲经没有人能做。讲经这个事情,我们讲最普通的话,经验的累积,我毕竟是四十四年没有离开讲台。正如中国大陆茗山老和尚所说的,茗老在中国大陆对一些年轻法师常讲,他说:「我们谈到讲经说法,我们比不上净空法师,人家几十年没间断,而且是专业。我虽然讲经,我又要管寺庙,又要传戒,又有许许多多活动,不能专心。」这个话是正确的,发心讲经弘法的人,你要想真的有一点成就,讲得好,讲得如法,要把世出世间的缘统统断掉,专心,我们才能把这个事情办好。又想作住持,又想作当家,又想做什么会长,又要搞这些应酬,你分心太多,你怎么能讲得好?我们不是佛菩萨再来的,再来人行,他有智慧神通道力,我们没有,完全这一生当中修学的,你要是不专,你怎么能成就?
所以我劝导我们的同修同学,自己在这个时候,就要确定自己一生的方向路线:我是走弘法的路子?还是走护法的路子?要走护法的路子,那你就要学办事,学应酬,来住持道场,你做道场里面的执事。我们这边建立的是净宗学院,你就作院长、副院长,里面所有一切执事,这是护法。护法,不是护这个道场,道场虽然要护,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护持在这个道场修行的人。哪些人?他们发心专门走弘法路子的这些人。道场所有一切设施都是为他们的,为他们服务,希望在这个地方发心弘法的这些大德们,没有后顾之忧。衣食住行四事供养,我们都给你提供,让你一点都不要操心,专心研究经教,将来在全世界各个地方讲经说法,我们为你服务,我们全心全力照顾你。现在就要确定我们一生走哪一个路子,弘护的功德平等。佛在《大涅槃经》里面说到,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为什么?没有护法,你想学弘法,没有机缘。就跟世间求学一样,你的学业成就,谁帮助你的?学校帮助你的,校长老师们帮助你的,那些是你的护法,没有这些人护持,来协助,你成就不了。你成就之后,还离不开这些护法,为什么?那些护法,作住持、作会长的,邀请你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他要不请你不邀请你,你就没有这个机缘。一生都离不开护持的大德,我们一定要认清护法的大恩大德。
今天我们摄影棚里面一些道具,这个货柜到达了,本来想马上装上,时间来不及,今天晚上他们会发心把它装好,明天早晨讲经,诸位就能看到新的背景。同时,我这一次在香港参观西藏的一些佛像,非常名贵,这是国宝,有二十多件在香港展览,非常难得,他们把这些珍贵的佛像,照像照下来,放大做成大张的,我向他们请了一套,大概有十几二十张,现在统统都镶成镜框,我们悬挂在佛堂,挂在佛堂的两边。佛堂的正当中,我们供养的是本师阿弥陀如来,阿弥陀如来的两边,我们所供养的是李炳南老师、韩瑛护法,他们的照片比从西藏带来的佛像还要大,这是我们特别强调知恩报恩。现在的世间人不懂得恩义,我们把对我有恩惠的人,跟一般佛像完全平等了,我自己深深相信,我这样的作法,一切诸佛都鼓掌,我没有做错。
我教人,人在世间,要知道道德,要知道仁德、恩德。平常我常常教人,人与人之间,要懂得道义、仁义、情义、恩义,这是人道,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佛法。今天我们把这个基础毁掉了,所以佛法没有根。我在摄影棚里面,坐下来讲经之前,我还是要礼佛三拜,跟我在讲堂里面讲经没有两样。我拜佛也许跟诸位不一样,我第一拜是拜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第二拜,南无本师阿弥陀如来,第三拜南无本师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我的本师。第四拜南无老师护法菩萨。教我的老师:章嘉大师、李炳南居士、方东美居士(方东美最后也皈依了,他皈依广钦老法师),护法:韩瑛菩萨。最后一拜,是拜九法界一切尊神。我知道这些神众,也跟我们一起在学习,热心护持道场,弘护正法。我升座下座,我都礼拜,要把自己烦恼习气淘汰尽,要求契入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法界是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第九,「法身微密力」。这一句的意思很深,我们很不容易理解,等到讲到第四十七卷经,就是「不思议法品」,每一条我都会详细的来报告,与我们修持关系太密切了,我们所修、所求、所证,不能不知道。第十,「具足行智力」。「行」是讲行门,包括我们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这个境界深广没有边际。佛在这个经里面讲,这十种力,每一种力义理都说不尽。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细心去观察,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我们才能够得到佛法的受用。第六句:
【云何是诸佛无所畏。】
无畏就是没有恐怖,没有畏惧。「离世间品」里面讲有十种,通常我们讲四种,四无畏。清凉大师在这个地方提到,我们把「离世间品」这十种无畏的名称,略略的提一提。第一种,「闻持无畏」。这个不容易。我们现在在听经,有些人不敢听经,为什么?听不懂,怕别人见笑。有些人不敢入佛门,为什么?感觉得自己造的业障很重,怕见佛菩萨。实在讲,这种人可度,为什么?他还有良心,他知道自己做错事情,不敢见大人,善根还没有灭。我们一定要帮助他,遇到他,说佛大慈大悲,特别要给他讲,佛在经上常说「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让他敢入佛门,让他渐渐能够接受佛陀的教诲。所以,我们遇到这些都是机缘。听经不要怕人见笑,听不懂没有关系,哪有人一遍就听懂?一遍听懂,他是再来人,不是普通人,那是多生多劫修学佛法,根性已经成熟了,我们不可能。
李老师常常在聊天的时候,给我们学生谈起,学经学得很顺利,好象没有太大的困难,讲经也还讲得不错,老师在下面听听也很满意,这些人不是一生的善根,过去生中可能有好几生,都是发心讲经说法的,非常可能这些在家的居士前生是讲经说法的出家人,这一生又来了,来了没有机缘出家,以居士身弘法利生,或者他能观机,以出家身分弘法利生不如在家方便。李老师常给我们讲,我们两个在一起他就提过好几次,多生多劫的善根,不是一生就能有这样殊胜的成就,这不可能。所以不怕,我们要累积善因,生生世世发心学习,一世比一世殊胜,这肯定的。发这种心,必定得佛力加持。
第二,「辩才无畏」。辩才无畏,最重要的是不怕别人来问难。有人提出问题,我们答不出来,感觉得很难为情。这桩事情要发心,真的要求三宝加持。而且我们面对一切提问题的人,不要害怕,不要恐惧,纵然问到我们答不出来,也没关系,孔老夫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做学问良好的态度,决定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那你就犯过失了。天下之大,事物之繁,我是凡夫,哪里能尽知?佛法浩如烟海,我也没有把三藏十二部统统都念通,不可能,我知道的很有限。人家来问我,我尽我的能力为你解答,帮助你。我解答不了,希望你另外去参访高人。自己总是要谦虚,这样就对了,我们在这个地方学习。
第三种,「二空无畏」。「二空」是人空、法空,不会佛讲人空法空自己感觉得恐怖。一切都空,那怎么办?我学佛,学了有什么用处?空义,实实在在讲,不容易体会,果然能体会得到,好!为什么?你不会在乎妄念,妄念再多你也不会感到恐怖。为什么?妄念性空,放到一边,根本不要理它,时间久了,你心完全在正念正道上,妄想烦恼习气不要断,自自然然就没有了,这是大乘法里面断烦恼、开智慧、证菩提的妙法。妄想分别执着,你断它干什么?你作意去断它,你又加了一个妄想,别理它就算了。初学的人,妄想杂念多,一个念头一个念头起,不理它就好了,把我们全部精神集中在佛号上,专念阿弥陀佛。初学的人,一面念佛,妄想一面起,不要紧,没有关系,只照顾佛号,不要去理会妄想,这样去念佛有个两三年的功夫,自自然然你会感觉到妄想少了,佛号功夫渐渐得力。时间愈久,效果愈显著,对二空无畏,对于《般若经》上讲的,你不害怕了。
第四,「威仪无缺无畏」。这是我们讲仪表。我们跟大众接触的时候,仪表非常重要,特别是出家众。出家众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威德长者在一起,就感觉得坐立不安,不知道怎么坐好,手不晓得放到哪里好,这是什么?平常不注重修养,不懂威仪。所以我常常劝勉同修,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不能不讲究。这个书今天找出来了,是悟道法师那个地方新印的,今天发给我们学院每一个出家人都拿一册,在家同学也可以学,只要是常住在这个道场,每一个人都要拿一册。悟行法师常常在外面讲经,我们请他在学院把《沙弥律仪增注》讲一遍,在我们这个地方讲一遍给大家听,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这个经在佛经里面,佛经有四种:教、理、行、果,这个经是行经,行经让悟行法师来讲,这里头有感应的,一定要做到,要是不能够落实,你就不是个出家人了。特别要着重威仪无缺,我们对得起世尊,对得起父母,对得起护法施主。如果这一部行经不能落实,那就真的披毛戴角还,我们出家就真的错了。所以道场一定要有道风,要有学风,这是属于道风。
今天我们的道场,每天在这里有四个小时讲《华严》,学风。讲究威仪,着重戒律,我们的戒律就着重在沙弥十戒与十善业道,我们专修这个,这是我们道场的道风。同学们,你们或者是专攻《无量寿经》,或者是专攻《阿弥陀经》,专攻《地藏菩萨本愿经》,或者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都是属于学风。等我们道场工程一切完工,我们要分组。道风是一致的,学风分组,喜欢专攻哪一部经的人,成立一个小组,这个小组将来居住是一栋房子。所以到那个时候,我们居住的房舍要重新分配。你住的这个房舍里面都有客堂,那个小客厅就做为你们自己这个小组里面的教室,你们自己选一个组长,专修专弘。我们的行门,每天八个小时念佛,在念佛堂共修。解门各人分组,但是每天一定有一堂是公开对大众讲演的。
现在逐渐从外地来参学的同修多了,他们到这边参学,你们要拿出东西供养他们。拿什么供养?上台讲经给他们听。你学《无量寿经》的,你就讲《无量寿经》,学《地藏经》的讲《地藏经》,我们把课程安排好,把自己的修学成绩拿出来供养大众,报施主恩,报护法恩。我们修学的期间,我不敢采取像祖师大德尽形寿,但是我要求九年,你在这个地方学九年,九年之后你下山,你到各个地方去弘法利生,如果有缘你也可以建立道场,我们采取这个方法。所以威仪要注重,不能够欠缺。好,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