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三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44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七三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欲界知足天偈颂,第六首:
 
  【一切世间真导师,为救为归而出现,普示众生安乐处,峰月于此能深入。】
 
  在前面长行里面我们读到宝峰月天王,他得的是「普化世间常现前无尽藏解脱门」,这是菩萨的赞颂,也是他修学成就的报告。『一切世间』,这四个字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不仅仅是六道十法界,实际上是包含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剎土。『真导师』,就是指诸佛如来,唯有诸佛如来能够引导我们永脱轮回,永离生死,恢复本性。「导师」上加一个「真」,这个「真」的意思深广无尽;刚才我们说,出轮回、了生死都是从事上说,更深一层从理上讲,真正导师是我们真心、真如自性,这才是「真」这一个字的深义、真实义。
 
  所以我们对于诸佛如来,他的教诲、他的指导衷心悦服,那就是他不是有意思来引导我们、来教诲我们,如果他有意思,我们顺从他的意思,那就错了。跟着别人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你想想那是什么味道。什么叫牵着鼻子走?诸位看看牛、看看马,用一根绳子拴着它的鼻子,牧童牵着它走,这个不是真导师;他能够引导你,但是不是真导师。真导师绝不牵着人鼻子走的,怎么走?叫你自己走,不会牵着你。我们今天讲随顺佛陀的教诲,佛陀有没有教诲?没有,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佛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金刚经》上不是有明文吗?哪一个人要是说佛曾经说法,这是谤佛,佛从来没有说过法。但是释迦牟尼佛明明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为什么又说没有说过法?佛所说的法是众生自性本具之法,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意思,所以他没说过一句法。佛教给我们、引导我们是自性在引导,我们随顺自性,这是了不起的教学。这个意思我们要明了、要懂得,然后自自然然就能顺从佛教。顺从佛教是顺从佛的教学,顺从佛的教诲,为什么?佛所说的全是我们自性自然的流露。所以随顺佛的教诲就是随顺性德,这是自然的,没有加丝毫勉强在其中,加一点点勉强就不是真导师。世间的导师,天上的导师,十法界的导师,都做不到这一点。这个意思就深了,我们要能体会到,才能够得真实受用。
 
  所以说「为救」,就是救护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就是我们自己。大乘经上说得很多,《六祖坛经》里面也说得很明白,我们一个人为什么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生」,所以叫众生;不是一个缘,许许多多因缘,《华严经》上讲无量因缘。既是无量因缘而生起的现象,这个现象岂不是一切众生吗?唯有随顺性德,我们才真正得救!这不是虚妄的,随顺性德养成一个习惯,自然就见性了,见性就得救,见性是真正回归,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禅宗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见到自己本来面目,这就是归。本来面目是什么?本来面目是真如、是自性,是法界、是一真。经论里面讲的名词术语有几十种之多,为什么说这么多?这是佛说法的善巧,用意是教我们不要执着,一执着你就错了。正是「四依法」里面教我们「依义不依语」,言语名相怎么说都行,只要意思对了。义理是一个,言语名词再多没有妨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本来面目是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不碍十法界,所以才说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自己的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再说得明显一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这个话谁能相信?谁听到会点头?一般人听到摇头,不是点头,说我们头脑有问题,胡说八道!为什么佛把事实真相说出来,我们不能接受?不但不接受,全面否定,不敢相信。这是我们迷失太久了,无量劫来就迷失了,今天听到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真话,不敢相信。《法华经》上有个穷子的比喻,比喻得很好,这个小孩是富家子弟,家财万贯,可惜离开家之后,把家忘掉了,在外面作乞丐讨饭吃,穷苦到了极处,他已经完全迷失了,忽然有个人告诉他,「你有亿万财产,怎么会过这个日子」,他听了笑笑,摇摇头,不会相信。我们今天这个情形,就跟《法华经》上穷子比喻没有两样。真正明白了,回过头来,找到自己本来面目,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陀。所以佛在大经上说,《华严经》上说过,《圆觉经》上也说过,「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是修成的?不是的,本来成佛。现在搞成这个样子,是自己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本来面目,所以在六道里头搞成这个样子。
 
  诸佛如来看到我们,『为救为归而出现』。这就是常说的「随类化身,随机说法」。由此可知,佛示现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是为这些迷失自性的众生。这些众生本来成佛,这些众生在佛眼睛里面都是诸佛如来,跟他自己无二无别,不仅是无二无别,跟他自己完全是一体。我们迷失了,怎么迷的?把现前这个身躯当作自己,生起无量无边的妄想、分别、执着,于是「诸法实相」永远隔绝了。诸法实相在哪里?诸法实相就在眼前,你就是不认识,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从来没有省悟过,所以佛在经典上常常感叹,这些人是可怜悯者。天、人众生如是,畜生、饿鬼、地狱亦如是。
 
  六道境界就是迷失自性浅深差别不同,所造的业报不一样,感得身躯的形状、生活环境种种不相同。这一些无论是天、人,无论是鬼、畜、地狱,全是虚妄的,不是真实,《金刚经》上讲「如梦幻泡影」。可是迷惑的众生把虚妄当真实,错就错在这里,对真实是一无所知。佛说经,这经你为什么看不懂?佛菩萨、祖师大德讲经,讲经你为什么听不懂?原因在哪里?你有没有觉察过、有没有思惟过?就是在执着这个假相,当作真实,所以佛经你看不懂,讲经你听不懂。可是你也欢喜看,你也欢喜听,你所看的、你所听的似是而非,没真懂。真懂了,境界就转过来了,境界还没有能转得过来,你所领悟的似是而非,我们一般讲你领悟得很浅,深一层的意思你没有办法理解。这个道理就是你的执着分别没有放下,如果你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不再执着这个心是我,这个心是个妄心,能够思惟、能够想象的不是真心,真心里头没有思惟、没有想象、没有分别、没有执着,那是真心。我们今天把这个东西当作自己的真心,把这个躯壳当作自己的身体,坚固的分别执着,所以诸佛如来大慈大悲,出现在世间为我们讲经说法,我们还是一窍不通。
 
  我们今天受了三皈,是形式上的三皈,实际上没有皈,要皈自性才是真正皈依。《坛经》上惠能大师讲「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觉、正、净是性德,是自己真心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这是真正的皈依处。我们今天多少人错会了意思,「皈依佛」,什么是佛?泥塑木雕的佛像,把这个当作佛;什么是法?经典看作是法;什么是僧?看到出家人,剃了头穿上圆领方袍,这个是僧,全搞错了!泥塑木雕的佛,常言说得好,「泥菩萨过河自身不保」;这些经书,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出家人若无修行,凡夫一个,还是造作一切罪业,这怎么能做依靠?佛教给我们皈依处讲得很清楚,我们把它误会了。
 
  特别是在《华严经》上,清凉、李长者给我们说得好,《华严经》上字字句句是表法。昨天晚上我们讲文殊师利菩萨,讲这些神众、天众、世主众,全是表法的意思。文殊师利表我们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诸大菩萨众表权智,这些神众、天众、世主众,表唯识所变种种不同的境界。所以古人讲得好,理不外心性,事不外因果,理事、因果都是自己。理是自己的真如本性,事是自己的因果造作,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除了自己性识之外,一无所有。法相家说「只有唯识」,那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什么?只有唯识。唯识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因果报应,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因果是自己造的,因是自己造的,果当然自己承受,岂不是自作自受?这才是事实真相。
 
  我们迷失了事实真相,佛菩萨大慈大悲,为了救我们,为了帮助我们回头,出现在世间。这个意思也是无限的深广,迷失自性,再跟诸位说深一层的意思,是自己。自己以外的有没有迷失?没有。你要真正懂得这个意思,你就会修行了。「只有我迷,你没有迷」,我说这个话你们又听不懂,你们又听糊涂了,怎么我迷、你不迷?就我这一份来说,你确实没有迷,你是真佛,你是如来,你在那里示现给我看。所有一切境界,人事的境界、物质的境界从哪里来的?唯识所变。谁的识所变?我自己识所变的。这个事情就像作梦一样,我们在梦中梦到很多人,梦到很多物,也梦到山河大地,梦中所有一切现象谁变现出来的?自己性识变现的。我们眼前这个境界跟梦中境界没两样,全是自心变现出来的,离了自心之外,确实无有一法可得。
 
  我变现出这个境界,就知道我现在所造的是什么样的因缘。明白这个道理,才懂得佛的意思,所有这些现象怎么来的?唯心所现。心是真心,心是真如,心是本性,本性所现的它不是本性是什么?古人有个比喻,让我们从比喻当中体会,他说的是「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作本性,现在用黄金做出很多很多的器皿,做成手镯、做成项链、做成戒指、做成耳环,做成许许多多这些装饰品,问一问哪一样不是真金?不都是吗?你从这个意思去体会,既然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问一问哪一样东西不是真如、不是自性、不是真心?皆是。真心是什么?真心是如来,真心是诸佛,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哪一个不是?我自己不是。我自己何以不是?我自己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所以不是。所以看一切众生也是凡夫,看一切众生都是众生,不知道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如果我们自己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你看到山河大地统统是诸佛如来,《华严经》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入了这个境界,佛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你就点头肯定了,一点没错。所以对于一切众生是真诚的孝顺心、恭敬心,没有一丝毫虚伪。今天我们看到很多人对我们用虚伪的,那是什么?是我们虚伪的心变现出来的境界相,自己不晓得,还要怪别人。就好象在梦中一样,梦中梦到一个恶人,这个恶人要想杀你、要想害你,那个恶人是你自己变现出来的,是你自己的恶念变现出来的,本来没有。善人是你善念变现出来的,恶人是你恶念变现出来的,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佛在《法华经》上讲的「十如是」。这个大道理几个人能懂?你要懂得了,体会到了,天下本无事,这才是真正「为救为归」。佛苦口婆心,种种善巧方便,为我们说明事实真相,奈何我们就是不觉悟,不觉悟的原因就是放不下。
 
  我学佛,也可以这么说,比大家幸运一点,头一天遇到的老师就教我放下、教我看破,我得他这个指点,恩德深厚。我学佛是从「看得破、放得下」学起的,起点就是这个,这是真善知识的教诲。起步方向就正确了,所以在这将近五十年的时间,我学佛到今年四十七年,才能够稍稍契入境界,所以我对于老师的教诲念念不忘。我相信老师不只教我一个人,他教的人很多,何以那么多人受同样教诲没有成就?原因是教你放下,你不肯放下,那就没法子了。老师只能教你放下,没有办法逼你放下,看破、放下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老师的事情。可是不肯放下就不能看破,不能看破就不能放下,看破、放下相辅相成。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修的什么?就是「看破、放下」而已。放下是行门,普贤菩萨所代表;看破是解门,文殊师利菩萨代表。在我们净土宗,观世音菩萨代表放下,大势至菩萨代表看破,看破是智慧,放下是慈悲。慈悲这才出现,智慧才是真导师,「真导」!
 
  『普示众生安乐处』,这一句话我们要懂。「普」,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普遍、平等,现在的话讲,不分族类、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一律平等,是普的意思。现在社会有许多志士仁人提倡多元文化,提倡共存共荣,没有「普」,做不到;普是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示」是示现,就是前面讲的「为救为归」而出现。指示一切众生,指导一切众生,不但是有情众生,还包括了无情的众生,这个意思很深,有情的众生大家懂得,无情的众生大家就疑惑了。无情的众生也有灵性,花草树木你爱它,它也爱你,所以它有灵性。你欢喜它,你照顾它,你灌溉它,它的花开得很美,它的果结得很甜,回报你,它有灵性。你对它没有真诚的爱心,没有周到的爱护,它也开花,花开得不美,它也结果,果不甜。你从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草木有灵性,为什么有灵性?因为它有法性,有情众生说佛性,无情的众生说法性,佛性跟法性同一个性,所以情与无情才同圆种智。由此可知,菩萨的慈悲不仅是对动物,对植物、矿物同样的慈悲心,决定没有分别,普才做得圆满。有情、无情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我们今天讲动物、植物、矿物全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所以都叫做众生。
 
  「安乐处」,这真正安乐处。真正的安乐处一定与性德相应,与性德相应是一真法界,纯善无恶,找不到丝毫的缺陷,没有丝毫的过失,那叫真的安乐处。真安乐处在哪里?真安乐处是你的自性,是你的真心,你只要恢复了真心自性,真安乐处你就得到了;换句话说,你不能够明心见性,真的安乐处没有。三界六道这里面决定没有安乐处,我们到哪里找个安全地方?没有,哪里去找?你的心不安,你到哪里去找安乐处?你的心不净,你到哪里去找净土?现在有很多人说澳洲不错,是这个世界唯一的一个净土,纽西兰不错,我听了不以为然。净土在哪里?净土在净心,「心净则佛土净」,这个话才是真理,才是事实真相,谁能够体会到?谁能够认识清楚?想去找一个清净安乐的地方,那打妄想,妄想会想出一个真正清净安乐的地方,佛的话说了,「无有是处」。佛指示给我们真正安乐处是在自性里头,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处事待人接物,与自性相应,真正安乐处就现前了。
 
  怎样才能与自性相应?我们说得很浅显、说得很明白,提出整个佛法教学学习的纲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起心动念与这十个字相应,就是与性德相应。如果心里面还有虚伪,你就不真诚,不相应了;心里面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就不清净;还觉得我自己比别人高一等,人家都不如我,你就不平等;不真诚、不清净、不平等,你就迷了,你就不觉;纵有慈悲,感情的,爱缘慈悲,不是菩萨的无缘慈悲。我们提出这么简单粗浅的十个字,如果还不懂、还不明白,还不能认真的去学习,你就不是学佛,这是讲存心。形式,落实在事相上:「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我们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能够与看破、放下、自在、随缘相应,就是与自性相应,与性德相应。性德,德是德行,性德之行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才圆满,不念佛就得不到圆满。念佛,决定求生净土,亲近弥陀世尊,我们就在一生当中证得大圆满。
 
  所以这二十个字是我们学习的总纲领,修行的总原则,念念不能离,离了就背道而驰。这个背道就是违背了自性,这二十个字是自己性德的流露,不是别人的东西,这是真正的安乐处,我们有没有看清楚?看破就是看明白了、看清楚了。就以这二十个字说,这二十个字你是不是清楚明白了?真的清楚,真的明白,你就看破了。看破之后放下,放下什么?这二十个字的反面,你放下了。真诚的反面是虚伪,虚伪放下了;清净的反面是染污,染污放下了;平等的反面是高下,高下放下了;正觉的反面是迷惑,迷惑放下了;慈悲的反面是嫉妒、伤害,也放下了。我们从纲领里头说,每一条里面心境都是无量无边。在事上,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那一种享受,也彻底放下了,所以你才能得自在,你才懂得随缘。随缘就是放下一切攀缘,自在是放下一切束缚,束缚是烦恼,你有烦恼你就不自在,你放下一切烦恼你就自在,放下一切忧虑,放下一切牵挂,你就得大自在。生活随缘,决定不攀缘。一切诸佛如来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我们顺从佛陀的教诲,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得究竟安乐。所以念佛人的归宿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真正安乐处。
 
  我们有没有一心向往极乐世界?一心向往极乐世界,就得要放下万缘;不但这个世间不放在心上,万事万法不放在心上,十法界也不放在心上,十方一切诸佛剎土也不放在心上,这才叫一向专念。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如佛所教,行佛所行,这才是一切诸佛所敬仰的一个修行人,一切诸佛所尊重的修行人,一切诸佛所护念的修行人。一切诸佛所护念,还不是我们自己因缘果报吗?为什么一切诸佛护念你?为什么一切诸佛尊重你?是你尊重诸佛的教诲。我们尊重诸佛教诲,认真努力修学是因,诸佛护念是果报,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所以才说,一切理不外乎心性,一切事不外乎因果,这两句话「普示众生」。这个意思浅而言之,和睦族群,融合宗教,得大圆满。宝峰月天王他修的是这个法门,『于此能深入』。所以我们在这一部经上所看到,几乎是字字句句,都显示出多元文化的和睦圆融和合。我们这个世间各个阶层领导人所向往的、所希求的,全在《华严经》上,所以我常讲这是多元文化最好的教材。佛教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最殊胜、最圆满的教学,对现代社会来说无比的殊胜,我们要认识,真正能解决现代社会种种的问题。它有真实智慧,超世间的智慧,我们应当要学习。再看第七首:
 
  【诸佛境界不思议,一切法界皆周遍,入于诸法到彼岸,勇慧见此生欢喜。】
 
  这是勇健力天王他的赞颂,他的修学报告。『诸佛境界不思议』,「境界」就是不思议,不思议就是诸佛境界,所以《华严》最后一品品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诸佛境界,诸佛境界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个「解」念去声,它是个动词,就是现在人所讲的解放的意思。把什么东西解放?把你的业因果报解放了,无始劫来所造的这些业因消除了,消除就是解放的意思。业因消除了,果报就没有了,果报是业因造成的。所以佛给我们讲,果上没有办法解脱,要在因上下功夫,因缘断掉了,果当然就没有了。实在说,要消灭那个因,也不是容易事情。因加上缘才能结果,因是久远劫的习气,烦恼习气不容易断,果报现前你想离也离不了,佛教给我们的方法从「缘」上下功夫。所以佛法讲缘生,明明是「因、缘、果」,它注重在缘。缘真的有办法,我们能够懂得缘、控制缘,就能够控制因,就能控制果,这是个好方法,这是真实智慧。
 
  我们要想不受恶的果报,我们有恶因,恶因是无量劫累积的,没有办法消灭;可是恶的因,要没有恶缘,不会结果;我们只要把恶缘断掉,恶的果报就不会现前。什么是恶缘?我现在不造恶,不但不造恶,我也不想恶,我也不念恶,这就把缘断掉了;虽有恶因,我的果报决定不会现前。现在心里头还想恶,还念恶,还造恶,这是缘具足。你阿赖耶识里头有恶的因,现在缘具足,因缘聚会,恶的果报现前了。佛教给我们这个办法好,我们要想得好的果报,我们阿赖耶识里头有善因,那我现在念善、想善、行善,我把善的缘统统具足,善因遇到善缘,善果现前了。佛是用这个方法教我们的,这个方法是合情合理合法,决定是真实,不是虚妄的。
 
  最殊胜的善果是「诸佛境界」,诸佛境界就是前一位天王所讲的「安乐处」,《华严经》上讲的一真法界,往生经上讲的极乐世界,是诸佛境界,这是最真实、最究竟、最圆满。可是我们要如何能够入这个境界?要不思议,你就入了,就契入。何以说不思议才能契入?因为那个境界本来就是不思议;换句话说,你有思,你有议,你就入不了诸佛境界,诸佛境界就是华严境界。思是思想、是意识,议是言语、是言说、是言论,都不是真的,都是从妄心里面所起的作用。诸佛境界是真实境界,用真心,真境界就现前;用妄心,真境界永远不能现前。用妄心变现的是十法界,是六道三途,妄心变现的。十法界里面可以思、可以议,没有离开思 议;四圣法界就是你想善、念善、行善,感得的善果;六道,你想恶,你念恶,你行恶,这六道轮回;所以从思议里头变现出来的。离开一切思议,给诸位说,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那个时候所现的境界是一真法界,就是佛华严的境界,诸佛境界。
 
  这些理跟事,我们要透彻明了,认真的学习。学习从哪里下手?佛也告诉我们,教我们一个方法,「普贤行愿」。诸位要知道,普贤行愿就是不思议的境界。普贤行愿第一个「礼敬诸佛」,我们礼敬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个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就是不思议。如果我对人恭敬,普贤菩萨教给我的,我要礼敬他,我要把他当作诸佛看待,把他当作父母看待,你有思有议,不是普贤行。普贤行完全自自然然,就是这样,没得好说,没得好想。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对一切人事物的真诚恭敬,那才是普贤行;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对一切人的善行赞叹,是普贤行。才生一念,我应当要赞叹他,不是普贤行了,为什么?落在意识里头。落在意识里面修这些行,是四圣法界之行,将来果报是什么?声闻、缘觉、菩萨,藏教佛、通教佛,这个果报。这里面真的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诸佛不思议境界在哪里?『一切法界皆周遍』。你要听了这句话,你要懂得这个意思,我们现前就是一真法界,我们所处的环境就是华藏、就是极乐净土,此界他方不隔毫端,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由此可知,我们是迷惑颠倒,把华藏、把极乐、把佛华严,搞成今天这个样子。怎么搞的?不善的因,不善的缘,搞成这个样子。所以说到最后,还是一句老话,「断恶修善」。断恶修善里面,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就回归到一真。断恶修善,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只不过是六道里面有漏的善因善缘而已,果报还是人天福报。如果断恶修善,有妄想、有分别,没有执着了,果报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如果断恶修善,连分别也没有了,还有妄想,妄想很难除,妄想很微细,自己也不知不觉,确确实实一切分别执着都没有了,不错!你可以入「佛华严」了。所以断恶修善,有一丝毫的分别执着,出不了十法界;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了,这才超越十法界。
 
  由此可知,所谓超越、所谓不能超越,都是在自己起心动念之处,外面的境界确确实实唯心所现,佛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依报随着正报转。我们果然通达明了这个大道理,今天世间什么样的灾难是鸡毛蒜皮,这个东西无足以挂齿。它对于那些具足妄想分别执着的人产生作用,如果是分别执着没有的人,对他毫不相关,没事。放下分别执着,他住的是一真法界,住的是佛华严。你没有办法放下分别执着,你住六道轮回,今天这种天灾人祸你不能避免。天灾人祸从哪里来的?是从你分别执着里头变现出来的,还是自作自受。这首偈还没讲完,时间到了,我们下一次再把这个意思补全,今天就讲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四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八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33-44经 恒河等经十二则[栏目:相应部 51.神足相应]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二节 竺法护[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法句经讲记(二十四)[栏目:传道法师]
 现代佛教僧团的组织发展与管理 —以佛光山教团为例[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第十章 善待忏悔[栏目:台湾屏东·慧广法师]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四篇 广大圆满 第十章 莲师伏藏成密护[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2011春季课程第二天──自他关系与利他[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圣地之王——噶陀寺(八)[栏目:解惑之智·嘎玛仁波切]
 大肚能容难容之事[栏目:净慧禅语]
 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淫(六)[栏目:锺茂森博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