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十一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92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十一卷)
 
   请掀开经本第十二面,从第七位菩萨看起:
 
  【大精进金刚脐菩萨摩诃萨。】
 
  这位菩萨他所表的是大智精进,这里面有精进、有智慧。『金刚』是表般若智慧,还有一个脐,『脐』是表寿命。这个名号里面有精进、有智慧、有长寿,有这三个意思在。菩萨德号里面,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是真实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精进』,进是进步,精是精纯而不杂乱,这样的进步才称之为精进。
 
  从佛法标准上来观察,世间人进步的现象是有,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科学技术,常言说得好,日新月异,不断的在研究,不断的在发展。尖端的科技,差不多每三个月就有明显的进步。它这种进步算不算精进?如果就机械上来说,称得上精巧、精密。但是佛法里面讲的精不是指器械,而是指我们人心。器械可以达到精纯,可是人心依旧还是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也就是说,无论科技怎样发展、怎样进步,关于六道轮回生死不绝、烦恼妄念的繁杂,似乎没有办法解决,这一点我们要认识清楚。特别是近代发展的电脑,有不少人常常在说,将来电脑可以代替人脑,这个事我们姑且不论会不会发展成为事实,如果我们冷静的去观察它的后果,那不是个好事情。如果电脑有一天真正代替人脑,人无需要再去思考一切问题,人脑就变成迟钝,渐渐就变成无知、白痴。到那个时候,世界是什么世界?电脑变成人类的主宰,人类变成电脑的奴婢。这个现象如果说得不好听的话,人类就沦落到畜生道,哪里还像人?人为万物之灵。我们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现象,可是这种现象一直在发展,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些事情。
 
  回过头来,在佛法里面佛讲清净心,这是真的,清净心是真心,电脑就不能比。电脑可以跟我们妄心来相比,跟真心不能相比。妄心也有程度高低不同,电脑可以比妄心中下者,妄心上层的它也不能比。哪些是用妄心上层者?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们用妄心,妄心里面上等的,这是电脑没有法子相比。我们一定要深深的相信自己,自己有无量的智慧、有无量的德能,电脑要比起自性里面智慧德能,那是小巫见大巫,差太远。所以我们学佛真正的目标,如何开发自性的智慧与本能。
 
  这里面三桩事情,最重要的是「精进」,你懂得精进这两个字,对我们修学就有很大的帮助。佛在大乘经里面常讲,他说世间的善根有三种︰无贪、无瞋、无痴;世间一切的善法都从这三个根生起来,所以叫三善根。出世间善根只有一种,哪一种?精进。精进是菩萨善根,菩萨懂得精进。我们再把这个意思浅说,进,不难懂;精,很难懂。如果我们以本经经题「大方广」,《无量寿经》的经题里面「清净平等觉」,诸位要晓得,《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大方广,与这个相应就叫精。你不断的提升、不断的向上,一定与清净平等觉相应,这个进就叫精进。违背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这个进步就不是精进,我们用这个做标准,大家都好懂。真正精进不但生智慧,而且里面会现大福报,这个大福报就是用寿在此地来表示。第八位菩萨:
 
  【香焰光幢菩萨摩诃萨。】
 
  《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里面给我们讲过香光庄严。『香』,浅说是戒定真香,稍微说得深一点,佛法里面常讲五分法身香。我们供佛,香是最普通。但是你一定要懂得香是表法,不是说多烧几支香,佛菩萨就会多保佑你一点,没有这个道理。香表的意思很多,通常在讲经的时候跟大家介绍,最浅显它表信香。换句话说,我们给佛菩萨、给天龙鬼神要传达讯息,第一个就是燃香,他们闻到香气就知道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所以香表信。实在讲表信的由来很古老很古老,在上古时代人就知道用烟火来传递讯息,在中国,诸位要是到中国去旅游,一定会去看看万里长城。长城是古代国防的防御工事,它每隔一段距离有一个烽火台。烽火台,诸位就想到,它是做什么用?实在上讲跟我们用的香炉意思没有两样,它是燃烟火传递讯息,速度也相当之快,几个小时我们就可以知道几千里外面的讯息,传递警报。除表讯息之外,在佛法里面特别表戒香、定香,我们在赞佛偈里面有戒定真香。五分法身是讲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叫五分法身香。由此可知,我们看到香的烟飘浮在空中,闻到香的味,就要想到信心,要想到持戒、修定、求解脱、成就解脱知见,解脱知见就是般若智慧。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懂得它的表法,这一炷香燃在那里,我们自己真的得利益。佛用这许许多多的道具,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使我们见色闻声都不忘修道,都不忘把心安住在道上。前面曾经跟诸位介绍过道场,维摩居士所说的道场,信心是道场、持戒是道场、修定是道场,我们的心安住在道场上,道场成就我们的道业,它比这个意思,所以香。
 
  『焰』是火焰,跟底下『光』可以合起来讲,表智慧。为什么?戒定一定生慧,不但生慧,而且是高度的智慧。『幢』是代表高显,非常明显、非常高的智慧,庄严道场。这种庄严,诸位同修一定要明了,前面有说过,怕的是今天有初学的同修来没有听到前面的。佛国土就是我们现前的社会,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庄严我们的社会,庄严这个国土,使这个社会更美好,大众在这里生活过得更幸福、更美满。用什么方法?香光。香光是自己心地的香光,才能够达到这个效果。下面一尊菩萨:
 
  【大明德深美音菩萨摩诃萨。】
 
  『大明德深』这四个字里面有德有慧,有智慧、有德行才能称之为大明德深。『美音』是言语、音声,说音声的意思比较美满,言语是音声之一;但是音声包括言语,言语不能尽括音声。以智慧普照,德行就是菩萨行,我们常讲三福、六度、十愿、本经里面讲十波罗蜜,这是菩萨智慧的德行,从智慧德能里面生出来优雅的音声。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给我们拣选圆通,他老人家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古时候,我们在《史传》里面看到记载,有闻音声而豁然开悟者。音声可以说是一切众生共同的语言,言语我们有的时候很难传达意思,特别是言语不相同的地区国家,要通过翻译,可是音乐不需要通过,无论是东方的交响乐、西洋的交响乐,我们使用的乐器不相同,可是演奏出来的乐章都能感动人心,不需要加以翻译。
 
  诸佛菩萨对于这桩事知道得很深、很透彻,众生的喜乐是音乐、歌舞、戏剧,能够欣赏音乐这是最高的,其次是歌舞,而戏剧可以说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真正的乐章、音乐,这是对于有上根利智的人,他懂得。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他运用这些工具。现在我们末法时期,佛法里面的人才太少,不是世间没有这些人才,很可惜这许多杰出的人才没有接触到佛法,不能够为佛法发挥弘传的功能,这很可惜。古时候有,佛门里面有音乐家,有懂得乐章的天才,所以梵呗的演奏能感动人物,能感动人、能感动动物,当然也能感动天地鬼神,现在没有这个人才。歌舞,小乘佛法对于歌舞是决定禁止观听,不准你看戏,不准你听歌舞。大乘佛法不一样,释迦牟尼佛给菩萨们讲经说法,天人以歌舞来供养。你们再过两天就看见,我看那上面已经挂了飞天,载歌载舞。所以大乘佛法跟小乘不相同,小乘是保守,大乘是开放。这些歌舞里面统统是弘法利生,是让你在这里面得定得慧。
 
  所以美音,我们把它看作高度的艺术,这个意思就来得广、来得深。我们修学大乘,要不要学?要学。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不见得,一定要看你的定功,要看你的智慧。果然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能够保持心地清净,无论是顺境、是逆境,是善缘、还是恶缘,都能够保持不动心,行!可以与一切众生同事、利行,四摄法里面的同事摄,就可以。如果我们见色闻声还会起烦恼,什么烦恼?顺自己意思会起贪爱,不顺自己意思会有瞋恚,要是有这种情形,还是远离比较好,学小乘,尽可能避免这些境缘,让心定下来。心定下来之后,然后再出去试验试验,这个很重要;试验试验又不行,再又退回来,这是修行的方法。试验一下就算通过一次考试,这一考试心又乱了,不及格,回头,回头老实修。什么时候出去考试通过,没有问题,你就可以学菩萨。菩萨四摄里面,布施、爱语、利行,我们可以学;同事是要看自己的程度。自己如果没有这个功夫、没有这个定力,这一同就完了,不但你度不了众生,你很快被众生度跑掉,这是要注意到。后面一位:
 
  【大福光智生菩萨摩诃萨。】
 
  这个名号里面有三桩事情︰福、光、智,这三桩都用一个大字贯穿下来,大福、大光、大智,这个意思非常的圆满。从名号里面我们体会到大智放光,光明必定是遍照,能利益一切众生。菩萨以他的智慧帮助众生破除无明愚暗,菩萨以他的大福带给众生幸福美满,以福慧才真正能够成熟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得菩萨的加持,得菩萨的护念,这就是光照的意思。
 
  异名菩萨,经上举十个名号,到这个地方给诸位介绍出来。读这一段经文它是介绍来宾,华严会上的来宾,介绍来宾,让我们对他熟悉,认识他,这是菩萨这一类。
 
  【如是等而为上首。】
 
  『等』,还有很多,名字要说就太多,说不尽,只举十个人做代表。
 
  【有十佛世界微尘数。】
 
  菩萨众有多少?实在是没法子计算。一尊佛的世界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十佛世界就是十个三千大千世界。龙树菩萨告诉我们,他在龙宫里面看到《华严经》大本,多大分量?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参加华严法会的菩萨众有多少?同名菩萨、异名菩萨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真正不可思议。所以华严的境界,前面跟诸位已经提过几次,一定要记住,它的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世尊说这个经在定中讲的,定中没有界限,定中是清净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尽虚空遍法界,菩萨众有这么多。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第十三面第一行:
 
  【此诸菩萨。往昔皆与毗卢遮那如来共集善根。修菩萨行。皆从如来善根海生。】
 
  这往下赞叹菩萨的智慧德行。先总说,科题里面「别叹胜德」。『毗卢遮那』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翻作光明遍照,也翻遍一切处,这是法身,圆满法身。法身有没有相?给诸位说,法身没有相,法身就是真如,就是本性,就是真心,现在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这个意思就是说,宇宙一切万法从这个地方生的,它是能生;宇宙之间一切万事万物是所生,这里面包含虚空,虚空也是万象之一。虚空从哪里来?也是自性变现出来。自性遍一切处,所以用毗卢遮那,一切诸佛的法身本体。
 
  世尊在这里说得好,这些菩萨,无量无边菩萨,往昔与毗卢遮那如来共集善根。我们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分?有分,诸佛如来有法身,我们也有法身。世尊也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包括我们在内。三世是讲过去佛、现在佛,还有未来佛,我们大家都是未来佛,现在是凡夫,将来都要成佛。我们成佛,跟佛是同一个法身,没成佛还是同一个法身。你看这个经上讲得好不好?跟我们的关系多么密切,我们自己要珍重自己、要爱护自己,自己有成佛的本钱。这的确增长我们坚定的信心,无比的信心,我们跟毗卢遮那如来共集善根,修菩萨行。过去生中曾经修过菩萨行,没出得了三界,再一轮回又迷惑颠倒。这又不知道过了多少劫,这一生当中又碰上,这个缘很希有、很难得,百千万劫难得碰上一次,我们这一生碰到。碰到要继续再修菩萨行,接着再干,要真干,干假的不行。
 
  一定要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诫,千万不要以为世尊所说的不适合这个时代。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实在讲我的妄想分别执着相当重,我很感激我的老师章嘉大师,他对我非常有耐心,我自己想想我的耐心不如他,他把我的观念转过来实在是不容易。我那个时候的想法执着非常坚固,佛法理论好,方法在原则上不错,值得我们尊重,特别是理论,我们应当好好的来学习。至于它的修行,我就大不以为然,特别是戒律。我把戒律看作生活规范,实在讲今天我们这样说法,大家听了也点头,不错,是生活规范。可是生活,我们现代人生活跟古人生活不一样,时代不相同,地区也不一样,我们如果学习三千年印度古人那种生活方式,我们怎么能受得了?没有法子接受。章嘉大师他看出我的心思,他也不说,说了我也不能接受;我不好意思跟他抬杠,跟他辩论,但是我不会接受。我们总是认为,即使国家订的法律,法律每过几年要来一次修订,为什么修订?前几年适用,这几年社会又有变化,又不适用,要修订。戒律就跟法律一样也应当时时来修订,我们才好用,我有这么一个观念,这个观念非常非常坚固。我们儒家讲礼,礼跟佛法戒律是相同的。可是中国古礼,夏、商、周就不一样,佛订的戒律怎么可以说是一成不变?我们怎么想也想不通。
 
  可是章嘉大师,我每一次跟他见面;我那时候一个星期跟他见一次面,礼拜天去向他请教,他老人家常常轻描淡写的提一提,「戒律很重要」。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这句话至少讲过几十遍,所以我的印象就很深刻。他圆寂之后,我在他火化场搭了一个小帐棚,在帐棚里面住了三天,守了三天三夜,跟甘珠活佛在一起。我很认真的思惟,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教了我些什么?这一回顾,这句话的印象就特别深刻,他提醒我,我因为对戒律很不重视。于是认真反省检点,忽然觉悟了,世间所讲礼法叫世间法,世间法是会随着时间、空间有所改变,要重新修订的。我明白佛家戒律它不是世间法,它是世间跟出世间的一个分水岭,你能够守住这个方法,你才能超越世间。所以它不能够修改,它一修改就掉到世间去,不能用世间法的眼光来看佛家的修学方法。我明白这个道理,然后我才开始读《戒经》,我很认真、很用心的去读诵,掌握到《戒经》的原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戒律的总纲领。善恶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性德,不是世间的。如果是世间标准,这个标准确实会随着时间、空间有所改变;它是性德,性德就没有法子改变。佛法里面讲相应,与什么相应?与自性性德相应,它不是跟世间人情世故相应,与性德相应,也就是与清净平等觉相应,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读这段经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跟法身佛共集善根,我们今天再接着修菩萨行,我们的成就『皆从如来善根海生』。「海」在此地是比喻,比喻自性无尽的深广,实在讲到哪里找比喻能比得像?实实在在找不到,用个海、用个虚空来比喻,也只能比喻个仿佛,没有办法比喻得恰好。这个道理我们必须要明白,然后才能建立自己的清净信心,对我们修学、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佛在大乘经里面,常常教导我们深解义趣,实在是很有必要,我们要解得深。解得深,解跟行有密切关系,如果不能行,就没有办法往深处去理解。
 
  清凉大师在这一段文里面也有很好的开示,可以给诸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说到毗卢遮那,意思是光明遍照。光有两种:一种是身光,一种是智光,都是遍照虚空法界。这个事实我们从这部经开头讲到此地,可以能体会到一点。光,我们现在听到这个名词,立刻就想到我们张开眼睛看到外面的亮光。这种解释是不圆满的、不究竟的,为什么?现在科学发达,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之间,光种类太多,在无量的光里面,我们的肉眼功能很有限,只能看到很窄小的这一部分,我们能看到;其余的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借重科学的工具能够探测出几种。像现在大家知道的X光、紫外光,都不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现在讲光,光波,以我们肉眼能见到这个光做为一个标准,比这个光波长的我们看不到,比这个光波短的我们也看不到。可是诸位要晓得,我们自性里面所放出来的光波是无量无边。我们现在自己这个身体会不会放?会放,我们自己看不到。诸佛菩萨有身光,佛告诉我们,每个众生都有身光,不但有情的众生有身光,无情的众生也有光。物质都有光,这个光就是我们今天科学家所讲的波动,电磁,所有一切物质都是带电体,动物、植物、矿物,乃至于自然现象都是带电体。
 
  我们佛法里面讲物质,物质是四大:地、水、火、风。地水火风说的是什么?说的是物质的四个现象、四个特征。现在我们用科学的技术,将一个物体分析,分析成分子,由分子再分析成原子、成电子、成粒子,来观察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究竟是什么?才知道统统是这些基本的粒子排列组织而成。最基本的粒子,在我们佛法里面,前面跟诸位说过,佛经里面称为极微之微,比微尘小。极微之微它还是一个物体,我们讲它还是个物质,物质有四个现象。第一个现象,它本身是个物质,物质我们叫它做地大,地是代表它有物质,表这个意思。它有火大,火大是现在所讲它带阳电,带电。它有水大,水大是带阴电。现在科学上用的名词不一样,跟佛法讲的没有两样。风大,风大说明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它有活动,风代表动。基本的物质有四个现象,地水火风这四个现象。诸位仔细想想这四个现象里面,它带电,带阴电、带阳电就放光、放波动,它有波动,它动的,它不是静的。这个就是说明身光的来源,所有一切的物质统统都有身光。
 
  身光的大小不论,在《华严经》里面没有大小,大小不二;大,遍虚空法界,小,也遍虚空法界,《华严经》上说的。如果就一般大乘经上说,灵性愈高,光就愈大,也就说明它的波动愈细密、愈快速。一切众生它的波动速度不相同、频率不相同,这是真的,这个也是事实的现象,但是决定是周遍虚空法界,而且是彼此互相交感,它才产生感应道交的作用,跟现在我们用无线电传递讯息一样的道理。到这种程度,我们可以自由运用自己本身的能量,不必依靠机械,能用本身的能量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菩萨、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这是讲的道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觉得佛所讲是有理,有可能,我们不能不相信。
 
  第二种光是智光,这个智特别是觉。光里面确实有觉、有不觉,有这两种;身光不觉,智光就觉。有觉,感应、讯息的传递,就彼此互相沟通。如果没有智光,这当中就产生障碍,虽然光波、电波达到,但是,究竟传递什么讯息?不知道!甚至我们自己粗心大意,妄想分别执着特别多,在这种情况之下,四面八方来的光波,我们不但不能辨别它里面的含义,甚至于连影像都没有办法觉察得到。是我们太粗心,没有感觉,这是古人讲,这个身体麻木不仁,没知觉了,这是真的。诸佛菩萨传递我们的讯息,我们一无所知;六道众生里面传递我们讯息,我们也一无所知。必须重重打你一顿,刺你一下,感觉到痛了,才知道痛痒,身体麻木到这种程度。两种光说得好,照真照俗,重重法界,《华严》里面告诉我们真正的事相,真实的事相。
 
  大师在此地给我们介绍毗卢遮那是法身,卢舍那是报身,释迦牟尼是应身,我们常讲三身,三身是一不是二。报身是智慧之身,智身也遍一切处,应化身也遍一切处,没有不遍的。所以我们要明了,智遍,身也遍。为什么?因为所依赖生起的本性是遍一切处,它统统从法性生,法性遍一切处,从性里面生出来的这些现象,怎么不遍一切处?物质现象是现象,智慧也是现象,没有不遍的道理。佛的住处,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在哪里?常寂光遍一切处,哪个地方不是常寂光?而实在讲,身跟土是一不是二,你要是把身跟土分做两个,错了,你没有入门!身土不二,入不二法门,身土是一不是二。经论上给我们讲,自性有三德,三德密藏。其实这个密是深密而非秘密,为什么?它都显在面前,并没有隐藏。法身,般若,解脱,谁没有?我们现前没有,现前你是没有感受到,实际上你统统具足。法身理体具足,没有法身,哪来这个身?法身是能现,我们这个身土世界是所现。没有能现的,怎么可能有所现的境界?能所不二。可见得法身没有含藏在哪里,没有隐藏,而是我们自己不认识、不觉悟。
 
  你看禅宗,禅宗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老和尚考他:像什么样子?在哪里?开悟的人随便拈一个东西表示一下,老和尚点头,就给他印证。随拈一物,无一法不是,所以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是这么回事情。般若、解脱亦复如是。般若是知见,《楞严经》上讲的知见,知见就是自己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你有知,你有见,这个见代表六根的觉。觉性的起用,在眼叫见,在耳叫闻,在鼻叫嗅,在舌叫尝,在身叫触,在意叫知;用一个见字作代表。见闻觉知,哪个没有?统统都有,有而不觉,那就没法子。解脱就是自在,你怎么不自在?古大德讲,谁把你捆住?,谁绑住你?没人。你今天为什么有法身而不能证法身?有般若,般若不能现前,有自在、有解脱,解脱也不能够现前,原因在哪里?你被妄想分别执着害了,这个东西是大障碍,障碍自己的法身、般若、解脱。所以你要是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自性的智慧德能现前;自性的智慧就是般若,德能就是讲法身解脱。而且佛又说,这三种每一种里面都有四净德:常乐我净。「常」,永远不变,这是常。「乐」是真的快乐,决定没有苦,我们世间苦乐忧喜在自性里面统统没有,那叫真乐。苦乐的乐是相对的乐,不是真的乐。「我」是主宰的意思,大自在的意思,自己真正做得了主宰,真正得大自在。「净」是清净,一尘不染,世出世间法统统不沾染。这是自性本具的德能。
 
  说到共集善根,我们与诸佛如来、与这些大菩萨们共同一法身。再跟诸位说,诸佛如来无量劫所修集的功德,我们可不可以把它转变成我自己的功德,行不行?在理论上讲,行。为什么行?共同一法身,那怎么不行?可是在技术上讲,它用什么方法来转?不知道。其实诸佛菩萨不吝啬,很大方,绝不吝法,已经把这个方法教给我们。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把一切诸佛、阿弥陀佛在因地里所修无量无边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妙极了,这个法门的殊胜,绝对不是权教菩萨能够想象得到,所以法门叫难信之法,它真难,它不是假难,真难信。诸位想想,我们平常也讲,希望自己跟阿弥陀佛同心、同德、同解、同行,阿弥陀佛无量劫修学的,我们跟他一同,不就变成自己的吗?现在麻烦在哪里?麻烦在不同,怎么样把我们不同的地方变成同,我们的进展就无比的快速。我们想不想?想。要怎么做?
 
  我今天给几位法师提议,现在李木源居士要建弥陀村,这要用很多钱,现在经济状况都不好,钱从哪里来?当然我们要仰靠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相应就容易,不相应这就难。如何相应?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他老人家在世,他的团体,这么多出家人跟着他修学,真的是三衣一钵,彻底放下。我们今天也来试一下,我们出家人身上不放一分钱,我们从这里做起。有需要的时候常住给你,我们决定不存一分钱,一切的供养统统交给常住。身心自在,没有妄想,口袋里有钱还想到买这个、买那个,外头还诱惑;到你身上一文都没有,看到,看到也不想,为什么?没钱,我们从这个地方做起。沙弥十戒里有这一条,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东西害我们害得很深很深。今天我们连道的门都入不进去,经本子展开此地,注解注得这么好都看不懂,原因在哪里?钱眼是障碍,花花纸把我们的眼睛搞迷惑,什么都看不清楚,糟到这样的程度。所以我们觉悟之后要把它放下,彻底放下,这才是真正与佛同心同愿、同解同行。李居士做事情速度快,我们同修们看到都很佩服。今天来告诉我,说做马上就做,念佛堂立刻就开始。听说今天是头一天,就有三、四十个人来念佛,很难得。四楼作念佛堂,五楼作讲堂,讲堂里面坚定诸位同修信解二门,念佛堂真干,行证。修菩萨行必定要依教奉行。
 
  清凉在此地讲共集善根,他讲到主伴,这好,意思讲得好。主伴有三种说法,第一个是回向主伴,第二种同行主伴,第三是如相主伴,都称共集。为什么叫回向主伴?我修集一些功德回向给虚空法界,虚空法界包括一切诸佛菩萨、一切众生,他们所修的功德也回向给我。我回向给他,我是主,毗卢遮那佛是伴;毗卢遮那佛回向给我,他是主,我是他的伴,我们跟诸佛如来互为主伴。实在说,一切诸佛如来修集毫发之善,没有不回向法界一切众生。只有我们众生心量很小,把佛菩萨忘记掉。我们不肯回向给他,他回向给我们;我们也会偶尔想到,回向个一、二次。这就是我们跟毗卢遮那佛有这样的关系。
 
  同行主伴,我们同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佛也学这个,我们也学,同学的主伴。这两种,回向主伴跟同行主伴统统称性,称性就圆融,彼此互摄,这个关系多密切。这是清凉大师教导我们,我们跟诸佛菩萨的关系非常密切,然后你再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跟一切众生的关系亦复如是。我们礼敬诸佛,怎么能够忽略一切众生?生佛不二,生佛一如。于是这些道理,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我们真的才逐渐明白一些,渐渐懂得。这样我们修学,也就是我们的生活工作,修行就是修正我们在生活里面、工作里头、应酬里面种种的错误,把这些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我们修行才有方向、才有目标,才真正把纲领原则掌握到。
 
  后面一句,「善根海生」。性德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已经把障碍自性的这些无明、尘沙烦恼断尽,自性的智慧德能圆满的现前,《华严经》上已经证得十身。我们今天是被这些烦恼(尘沙、无明)障碍住,性德虽然就在面前,正是所谓当面错过,不认识,冤枉在受生死轮回。我们这一生总算是很幸运,善根福德因缘成熟,得人身遇佛法,遇到佛法里最殊胜的法门,在这里面让我们豁然大悟,知道我们跟一切诸佛菩萨同一个善根海生的。
 
  我们今天要靠佛菩萨帮助我们,佛菩萨怎么帮法?用他的身体给我们做一个榜样、做一个模范,让我们看到好学习。佛不在世了,我们造佛的形像,造像不是随便造的。现代有很多人,用艺术的眼光、美学的眼光来造佛菩萨的形像,美则美矣,不能表法。所以造佛像、造菩萨像,一定要依照《造像量度经》,《大藏经》还有这部经,教给你怎么做法。要把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表现出来,让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个相好是福相,果报,果必有因,让我们见到果就想到修因,这尊佛像对我们才产生功德的作用。如果只是美,不能让我们想起怎样修因证果,那只能把它当作艺术品来欣赏,我们得不到利益。佛法里面讲,一切法无一不是表法。这在《华严经》上显示出来,没有一法不是表法,真的让我们六根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切时、一切处,你所接触的全是「大方广佛华严」,所以这个经尘说剎说,永远无间断在说,这话是事实。上面是就缘来叹德。再看底下经文︰
 
  【诸波罗蜜悉已圆满。慧眼明彻等观三世。于诸三昧具足清净。】
 
  这三句是从德行上来赞叹。第一句『诸波罗蜜悉已圆满』。这些菩萨都是法身大士,他们在此地所代表的,我们常常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二十位菩萨代表,都是破无明、证法身,所以跟诸佛如来是属于同生性,跟诸佛如来真的是用一个真心,不是异生性,必然与法性理体相应,必定能够实践因地当中所发普度众生的弘愿,佛门里面常讲如来家业。我们世间,每个人活在这个世间,你都有事业,你是从事于哪一个行业的。如来也不例外,如来从事哪一个行业?这就如来家业。如来家业就是普度众生,这是佛教的名词,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如来的家业,从事于义务的社会教学工作。这个社会教学范围之大,是虚空法界,不是局限在一个地区,不是局限在一个世界,尽虚空遍法界;以一切有情众生为对象,有情众生是讲九界有情众生。这是如来家的事业,这个教学是义务的,不讲求报酬。
 
  世尊一生教学,我们在经典上所看到,他的学生以我们肉眼接触到、看得见的,有帝王、国王大臣,再往下面看,也有贩夫走卒,真的是孔老夫子所谓有教无类,一律平等。佛没有接受丝毫的报酬,只是每天出去托一钵饭而已;穿的衣服叫粪扫衣,别人丢弃的旧衣服,捡起来洗干净,破损的地方把它裁掉,把它凑合缝起来当衣穿,佛过的是这个生活。我们今天过的什么生活?我们叫学佛,要是给佛世的人看到是笑话,真是牙都笑掉,我们学什么佛?连佛的样子也没装像。要晓得,他们存的是什么心?他的心与自性完全相应。自性清净,自性平等,自性觉而不迷,自性生大慈悲,所以他能成无上道。成无上道就是能够恢复自性,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德能能现前,于是得大自在。这个自在,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这才显示德能智慧无比的殊胜。
 
  说佛的福德,就是说性德,清凉大师在这一段给我们注得很详细。这里面有个重点我们要学习,第一个我们要虚心。虚心怎么说?六祖惠能大师常讲「本来无一物」,世尊在《金刚般若经》里面告诉我们「三心不可得」,这才叫真正的虚心,也就是心地清净到极处。根尘相接的时候,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一念不生,这是虚心。纵然起心动念,决定是利益一切众生,没有我,如果还有一念念到我的利益、我的好处,你就被污染,严重的污染。污染生烦恼,清净生智慧。一定要崇尚道德,与道、与德相应,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当然也包括提升自己生活的境界,这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无所谓,再跟诸位说,物质生活里没有苦乐,你才真正超越。念念要想一切众生,特别是要想念一切苦难的众生,还没觉悟,还迷惑颠倒,还在六道里面搞轮回,用轮回心造轮回业;要常常想念这些众生,如何去帮助他们。有机会我们尽心尽力帮他忙,没有机会要好好提升自己境界,自己认真努力修学,都是为一切众生,要像佛一样行弥法界。
 
  清凉给我们讲菩萨的大德,概略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自己因行德,因地修行的德;第二类胜进果行德,证果之后他们的生活行为,所显示的大德大能;第三种是讲这两种行无障碍德。所以叹德,叹菩萨德经文很长。因地修行对我们来说,是我们现前的事情,我们非常关心。我们现在这是在因地,因地修行有自利、利他。自利行怎样才能做得圆满?这就讲到我们经文「诸波罗蜜悉已圆满」。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到彼岸。这个话不太好懂,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究竟圆满,就这个意思。诸是多的意思,每一桩事情都能做到究竟圆满,就叫波罗蜜。我们想一想看,我们哪一桩事情做到究竟圆满?此地「诸」这一个字,里面所含摄是无量无边,不要只看到经上讲六度、十度、八万四千,这都是小数字。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微细之行;说到微细,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意业,我们身体动作是身业,言语是口业。意业太复杂、太多,前念灭了,后念就生。怎样才做到圆满?与法相应就圆满。换句话说,身语意业这三业行为要做到尽善尽美,这才是圆满。尽善尽美对谁来说?对众生来说,不是对自己。换句话说,自己所做是为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那才叫圆满。我动一个念头,我身体的动作言语,不足为世间人的楷模,那就错了。你要学菩萨,起心动念、言语动作,要给世间一切人做好样子,这叫菩萨行。菩萨行叫自利行,自利就是利他,要懂这个道理,要想到如何做得圆满。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只能讲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十二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十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十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十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十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十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十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十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十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十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十二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释迦牟尼佛传 第二章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栏目:释迦牟尼佛传]
 禅宗“日用是道”琐(谈继平)[栏目:禅宗文集]
 佛教的包容性与宗教对话的原则[栏目:宗舜法师]
 观万法如梦需要长时间串习[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佛教医学的特点[栏目:佛教与医学]
 天台早期禅法的心性说[栏目:达照法师]
 布施的功德[栏目:佛经故事选辑-女性的故事]
 增支部1集334经[栏目:增支部1集]
 因果与人生(文殊院2007智慧之旅禅修营讲座)[栏目:智海法师]
 相应2经 梨犀达多经第一[栏目:相应部 41.质多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