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八五卷) 2001/1/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385
请掀开经本,主昼神偈颂第二首:
【知诸众生心所乐,如应为说众法海,句义广大各不同,具足慧神能悉见。】
第二尊是发起慧香主昼神,他得的法门是「普观察一切众生皆利益令欢喜满足」,在长行得法的时候,我们曾经跟诸位介绍过,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义圆称机,故满心成益」,今天我们看他的赞颂,与他所修的法门完全相应。我们今天生活在现代的社会,要怎样来学习,我们才能够得真实的利益。
第一句是『知诸众生心所乐』,这个「乐」念去声,爱好的意思。这一句是观机,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对于现代人心里面所爱好的不能不知道,他所爱好的是邪、是正、是是、是非,我们都要能够辨别。因为现代的社会跟过去确实大不相同,古时候,以中国做例子,每一个朝代的变更,社会人心也都有变化,但是变化的幅度不大。这是什么原因?古人比我们现代人重视教育。诸位听到我这一句话,难道现在人就不重视教育吗?现代的学校比古时候多,多得太多,古时候学校少,但是现在学校虽然多,跟古时候教学的性质不相同。
我记得过去我讲经的时候跟诸位提到过,我初出家的时候在台北圆山临济寺,这个寺庙隔壁就是圆山动物园,是一个小山丘,我们这个寺庙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达山上。有一天早晨我们在出坡,早晨我们寺院里都分配工作,我的工作是扫院子,门口院子很大,每天都落下很多树叶,大概有三、四个出家人清洁这个环境。我看到有四个学生,说说笑笑的从我们的小路上山,我看了他们这些言语谈吐行动,我叹了一口气,我说:「可惜年轻人没有受过教育。」这个话被他们听到了,他们回过头来找我,来质问我,他说:「我们是台大法学院四年级的学生,你怎么说我们没受过教育?」我听了之后,我很欢喜,「噢!你们原来是大学生,那我向你请教:什么是教?什么是育?什么是教育?这三个问题你解答给我听」。他说不出来,回头来问我。那个时候的学生很难得,还是满可爱的,他还能回头向你请教,现在学生不行了,没有这种风度,也没有这个心量。
什么叫「教」?《说文解字》里对于这个字的注解,教是觉的意思。教学,古时候教学是教你觉悟。不但佛法教人觉悟,儒家、道家,古圣先贤的教育,没有一个不是教人觉悟的,破迷开悟,这在教。「育」,育是养育,养育你长大成人,顶天立地。今天我们的学校,「教」的意思没有了,觉的意思没有了,「育」也没有了,「教育」合起来更没有了。然后他反过来问我,他说:「我们现在是大学四年级,马上要毕业了,那我们今天接受的这是什么?」我想了一想,我说:你们可以说是接受高等知识的训练,我不承认你们受过教育,我承认你们受过高等知识技术的训练。所以如果要是名实相副的话,大学应当改作什么?「高等知识传习所」,应该是这样的。教育一定是教人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这是教育。
不但你大学教育没有,你小学教育也都没有受过,他很惊讶,「怎么小学教育没有受过?」我说:我现在请你吃饭,摆四个菜给你,这四个菜你都不会摆。他眼睛睁大看着我。我说:这四个菜摆在这一张桌子上有阴阳五行,你懂得哪个菜摆在哪个位置上?他没有学过。在《礼记》里面,吃饭,菜有一定的摆法,你摆得不对,你没受过教育,没学过。我们在扫地,我说:扫地你也不会扫,没有学过,这是小学教育,洒扫应对;不但你高等教育没学过,你小学教育也没学过。这四个学生很可爱,他能够接受,他听我讲得有道理,他服气。
我们不能不知道众生的根机,不能不认识现在是个什么时代。现在时代何以跟过去有那么大的差别?可以说是一百八十度的差别,原因就是我们疏忽了圣贤的教育,你们今天讲的童蒙、启蒙。启蒙,现在居士林耕心园小朋友念的《弟子规》,你们想一想,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学过?这是什么?这是儿童教育、小学教育,这里面都是讲日常生活的规矩。除了老师教导生活教育之外,教你认字,我们现在有几个人认识字?说起来你们都认识,这个字怎么讲法,为什么这种写法,你不晓得。认字怎么学?《说文解字》,中国文字的来源,中国文字的结构,这种符号的含义,这才认识字。山、水象形的,这就讲究「六书」。这是古人造字的六个原则,现在几个人懂得?几个人学习过?所以连字都不认识,这个字里头的含义,他怎么会知道?补救这个弊端,我们出家人有责任。当然现在我们是以经教为主科,如果将来自己有多余的时间,还有这个能力,这些古籍不能不涉及,这是常识,有助于讲经教学,不能够疏忽。
这是属于文字学,尤其是文言文,文言文是工具,在整个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都没有,唯独中国有,中国老祖宗聪明有智慧,发明这个方法。在过去,古人都知道,言语随着时间、随着地区常常会改变。我在念小学的时候,我们学生常常讲的口头语,现在没有了,现在我们听年轻人讲很多话,我们听不懂,语言在变。所以我们老祖宗想了一个方法,想了一个永远不变的办法-文言文,它跟我们平常的言语完全脱节,走两个路子,语跟文分开,语会变,文不变。因此你只要懂文言文,几千年前老祖宗写的这些文字,他们一生的智慧经验,都可以用这个工具保存传递下来,给我们做参考资料,这个太难得了。外国没有这一套东西,他们的言语跟文字是一致的,像我们现在讲的白话文,一致的,因此过个几十年、几百年之后,言语改变了,古时候的文字他就看不懂。所以现在在西方,像古老的希腊文、拉丁文,只有少数考古学家才能够摸索,没有办法大众化。而在中国的文言文是一般人统统都要学习的,这个工具好,无比的殊胜,中国人独有。
由此可知,文言文是过去、现在、未来,纵的传递讯息,传承智慧的一把钥匙,我们拿到这一把钥匙,几千年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财产,我们就统统接收过来了。这一把钥匙你没有,典籍虽然存在,你看不懂,那也是枉然!文言文怎么学习?过去我的老师教导我们,熟读五十篇古文。你能够背诵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阅读文言文。这事情实在讲不难,一个礼拜念一篇,好好的去背一篇,一年就完成,要真干。古文到哪里去选?李老师以前教导我们选《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总共有三百多篇,李老师从头到尾都给我们讲过一遍,非常难得。我们在台中十年,十年如一日,每一个星期讲一次,十年没有间断,《古文观止》讲完了。在这里面选五十篇。如果你能够背诵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
中国人从小教人背书是非常有道理的,背书要用佛法眼光来看,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现代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以为背书是古老的传统教学方法,那个方法是错误的,学生只会背,不懂意思,背它干什么?他不晓得确确实实不希望学生懂得意思,教他老实背,他心定,他不会胡思乱想,这就修定。小孩两、三岁,他一天到晚也胡思乱想,教他背书,这个时候心就收回来了。专心来背书,这是修定,修清净心,心地清净他就生智慧。
古时候,儿童从七岁上学到十二岁,这是接受小学教育,完全背诵,没有讲解。在佛法里面讲,这是训练戒学(戒学是守规矩,守法)、定学,偏重在这两门。十三岁以后入太学,把你在小学所学的这些课程,老师要跟你研究讨论,着重在慧学。所以从前人这个学问真的有根底,现在人念到大学都没有根,我们早晨讲的「五根」。大学生念到拿到博士学位都没有根,何以知道没有根?邪知邪见一接触他就迷了,他没有能力辨别邪正,没有能力辨别是非。在从前小学生都有能力辨别,现在拿到博士学位没有能力辨别。
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时代,你一定要晓得一切众生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你仔细听听他说的是什么?观察一下他做的是什么?社会的安危,个人的吉凶祸福,一眼就看穿了。圣贤的教诲目的何在?帮助众生趋吉避凶,帮助社会消除灾难,教育的目的在此。教育的目的,不是教你发财,不是教你升官,我们一定要懂这个意思。所以你要会观机,然后应机说法。在古代的社会,因为每一个人从小都接受过圣贤教诲,对于善恶、是非、邪正他都有个标准,所以社会能够维持长治久安的局面。社会的动乱,那都是末代的帝王胡作妄为,才会引起社会动乱。如果这个皇帝能够遵守传统,不违背祖宗的成法,祖宗定的这些办法他不违背,这个国家不会灭亡,一定是一代一代传下去,谁愿意作乱?又何况古时候帝王选的继承人,选定之后,一定是请国家第一流的学者,真是有学问、有道德,来教导他、来辅助他,所以他真的有根。一个朝代能传几百年、能传十几代,不是没有道理的,都是接受圣贤教化的成果。
今天中国、外国都把圣贤东西拋弃,认为什么?这个太古老,不适合于现代。什么是现代?贪婪是现代,瞋恚是现代,杀戮是现代。身造杀、盗、淫,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心:贪、瞋、痴,这是现代。这样的现代化社会,哪有不动乱的道理?人民生活如何能避得了天灾人祸?我们深深相信种善因得善果,你的因不善,你想有善的果报,哪有这个道理!
我们一定要观察,很细心的、很冷静的去观察,我们才会清楚、才会明了,然后你才懂得要怎样教导他们。圣贤人留下来的经典,经典里头字字句句都是讲原理原则,原理原则它里头所含的义趣,那就没有止境,所以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在过去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讲法,在今天动乱的时代要有动乱的一种讲法,这个讲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众生根性不同有不同的讲法。所以清凉大师这个注解做得好,「义圆」,义就是经典头的义理,义理是圆的。圆的是什么?圆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所以称机,各种不同的根机都行、都适应。佛法妙就妙在这个地方,它不是一个讲法。
我们学教的人、研究经的人,你现在在初学,初学是教你基本的方法,你学个几年之后,你基础方法已经得到了,有这个基础,你再去看经论的注解,每一个朝代人的注解。我们中国人喜欢《楞严》、喜欢《金刚经》,这两部经历代的注解非常丰富,《金刚经》有五百多家的注解,《楞严经》也将近有一百多种注解,你仔细去看,他们讲法都不一样。为什么说法不一样?他的听众不一样,他这个说法在那个时代、那些听众,一定得利益。所以经不是一个说法,经是活的,不是死的。古大德注解也把注注活了,清凉大师就是个例子,他的注解是活的,它不是死的。你一看,你就要懂得他的意思,随着他的意思去讲、去发挥,决定不会错误。
我们从这一句,这是最明显必须要体会到,「知诸众生心所乐」,「诸众生」,超越国土、超越族类、超越宗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包括在里头。没有说「知诸佛子心所乐」,那就是变成佛教徒;它是「知诸众生」,基督教徒也包括在里头,回教徒也包括在里头,世界上所有不同宗教、不同种族都包括在里头,我们都要知道。在近代西方人常常谈到的多元文化,这就是多元文化。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由于科技发达,资讯方便,整个地球哪个地方发生一点事情,我们从电讯广播立刻就知道;换句话说,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与我们的生活都有密切关联,不能说这事与我不相干。从前可以说,在没有科技的时候可以讲,关山阻隔,地方遥远,与我们不相干,没有什么大的影响。现在不行了,现在飞机二十几个小时就绕地球一周。现在还不断在进步,前几年我在美国听说,美国跟苏联合作发明快速的飞机,将来从美国到中国,横度太平洋,只需要四个小时,比现代的飞机速度要快一倍多。地球愈来愈小,我们关系就愈来愈密切,所以世界上不管是哪个国家、不管是哪个族群、不管是哪个宗教,如果出现一点问题,对我们的生活立刻就产生影响,这叫观机。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个世界各个地区的人,他们想什么?他们说什么?他们在做什么?还有各个不同身分的人、不同年龄的人、不同行业的人,他们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我们统统都要了解、都要明白,才能够真正做得到弘法利生。
弘法就是把佛陀的教育、教导,介绍给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是目标,教学的目标。弘法利生的目标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用什么方法?这方法从纲领上讲,首先要教导他明了因果的道理与事实真相。众生现在生活这么苦,苦从哪里来的?苦有很多很多种,每一种苦都有它的因缘,要让他明白。所以印光大师一生当中,极力提倡《了凡四训》,是大有道理。今天我们弘法利生,对整个世界、对一切众生,用什么来奠定基础?《了凡四训》。头一个问题就是让他认知,他知道、他认识因果的道理与事实真相,这是圣贤教育的基础。不但是佛教,中国的儒家,可以说是全世界自古以来,无论是哪个宗教,都奠定在这一个基础上。
这个课程重要,我常常劝初学同修,你要想入佛门,你首先要把《了凡四训》读三百遍。现在有VCD好,书读得比较不容易,现在拍成电影,那尤其好,你把这两片从头到尾看三百遍。我们现在有三种语言,我也常常劝勉同学,像我们常常到香港去、到中国南方去,广东话我们不懂,现在我们有广东话的两片,你听上三百遍,我相信广东话会听了,纵然不会讲,会听了,一举两得。南方地区的人普通话他不懂,我们有普通话的,你就听普通话,学语言。也有同学发心学英语的,我们有英语配音进去的。语文也学到,佛法的基础也打好了。不能不干,不从这上奠下根基,我们的修学没有根。
《了凡四训》我曾经讲过很多遍,从前我们没有很好的录像设备,有录音带;好象录像带也有,是在澳洲讲的,但是是讲大意,没有细说。这一次同修们要求,希望我在香港把《了凡四训》重新讲一遍。我们香港录影室设备很新,完全是现代化的设备,高科技的设备,我们准备从二月去的时候,就开始在那边录《了凡四训》。如果不是深入《了凡四训》,说老实话,「知诸众生心所乐」,你也没有办法,你也很难辨别。所以《了凡四训》能帮助我们观机,它里头给我们分析善与恶、是与非、邪与正,分析得很清楚,这是很难得的一部好书;不但自利,而且能够利他,奠定自己德行的基础,也帮助你观机。你会看人,你也会看事,对于一切人事物你知道怎么看法,然后这才教化众生。下面一句「如应为说众法海」,这叫应机,用什么样方式去开导,他才欢喜接受,依教奉行。
佛法是活的,佛法没有界限的,佛法包容的,经上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佛法包括一切法,一切法觉悟、通达,就叫做佛法。佛是觉的意思,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只要觉悟了,法法皆是佛法;如果不觉悟,《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佛法。诸位要晓得,佛法跟非佛法界限在哪里?在迷悟。迷了,一切法就叫世间法。什么叫世间?世间是有障碍的、不圆融的。觉悟了之后,一切法都叫佛法。为什么?他没有障碍,《华严经》上讲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觉悟就没有障碍,无障碍叫佛法。绝对不是:这是佛的经典是佛法,那个基督教的《新旧约》,那不是佛法,你这样看就看错了,你完全落在妄想分别执着里头。
真正觉悟了,哪一法不是佛法?这个话你们听说过,哪一法不是佛法?难道基督教《新旧约》不是佛法,除这个之外?没有这个讲法!所以圆人说法无法不圆,道理在此地。迷的人,没有觉悟的人,再翻过来说,哪一法是佛法?同学不少看过《六祖坛经》,《坛经》里面印宗法师向六祖请教的时候,那是初见面,听说他从黄梅得法,印宗就请教他,「禅定解脱」,他请教他这两法:禅定、解脱,黄梅五祖是怎么讲的?而六祖回答他回答得妙,禅定、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印宗也很聪明,听了之后就觉悟了。你们想想他们这个问答,问是我们凡夫的问题,答是无上的智慧。我们还在分别禅定怎么讲法、解脱怎么讲法,都落在妄想分别执着里头,六祖回答的时候完全解脱了。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要学觉,要学悟。
经典是引导而已,引导我们觉悟的,那你就会学了,你就不会迷在经典里面。像印宗这一句怎么讲法,这个名相怎么讲法,那就错了。那是教小学的,不是教大学的,那是文字学。教你名相怎么解释是初学入门,我们总不能永远作一年级的学生,哪有这个道理?年年都一年级,搞了几十年还是一年级,这个不行,一定要把自己不断向上提升,从形相提升到摆脱形相。所以到高级修学的时候,马鸣菩萨《起信论》里头,那是高级的修学法,教导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我们把印宗跟六祖两个人的谈话,用这个原则来一观察,你就晓得印宗是住法相,六祖不住法相,完全离开了。「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六祖离开了,印宗没有离开,他们两个人差别在此地。印宗经过六祖这一点醒,他觉悟了,只要把这个一放下,他就入境界了。这是我们中国人俗话称「得道了」,大彻大悟,得道、证果了,就是说他契入这个境界。
有智慧的人教学,佛经上有个比喻,犹如「海潮音」。海潮音比喻什么?不失时节因缘,它有一定的时候涨潮,一定的时候落潮。我们懂得跟一切众生接触,在什么时候应该跟他说什么法。众生根性不相同、文化背景不相同、生活方式不相同、思惟的方法不相同,我们都要懂得,跟他接触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他。目的,帮助他开悟,悟了才有乐。苦从哪儿来的?苦从迷来的,不悟就有苦,悟了苦就离开了。所以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因上做个转变,果上就圆满,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印光大师给我们很大很大的启示,诸位同修千万不能够疏忽,《了凡四训》一定要像净土一样传遍全世界。这一次我们千禧年的晚会,从北京来了一些同修,其中有陈晓旭、有姬玉。这两个人是过去在大陆演《红楼梦》,《红楼梦》中两个角色,陈晓旭是扮演林黛玉,姬玉是扮演妙玉,她们两个人来了。临走的那一天晚上请我吃饭,我就把《了凡四训》重要性告诉她们,她们两个人发心,回去筹备重新来拍摄。现在我们流通的两片,这里面的演员很多她们都熟。两片时间太短了,很多东西都没有能够表演出来,所以我希望能够做到六片,也不要太长,六片就相当适当。她们去筹备,希望在今年六月以前能够流通。流通出来之后,我们再配音,配广东话、配英语、配日语、配西班牙语,向全世界大量流通,这个会很受人欢迎。书不见得有人看,讲得再好、讲得再详细,尤其书那么厚一大本,一看就吓到,他就不想看了,所以用表演的方法好。她们对这个很有兴趣,知道这是一桩大功德,真正能够挽救世界劫运。这一桩事情要不是印祖提醒我们,我们怎么都不会想到,是印祖提醒了我们。
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楞严经》,在香港住了四个月,其中有两个月住在中华佛教图书馆,图书馆虽然不大,但是里面苏州弘化社流通的书相当完备。我们是印祖这一个系列的传人,对于印祖感情特别重,所以他老人家的东西我们一定是多看。我们在流通书籍里面看到,《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流通的量最大,每一版差不多都是五万册、十万册,这么大的数量。我再一看的时候,印了几十版、二十几版、三十几版,我当时看了非常惊讶!我从这个地方省悟过来,这是我们学佛真正的根基,祖师用这个方法,我们明白了。学佛,无论在家、出家都要从这里扎根,你要不在这上扎根,你的佛法就是没有根的;换句话说,你不可能有成就。我们培训班的同学要注意到这一桩事情,《了凡四训》的原文不多,最好每天抽一点时间读一遍,每天读一遍,你要读熟了的话用不了很多时间,至少在三年当中不可以间断,一天一遍不能间断,你就有根了。然后你利益众生的心、断恶修善的心、求菩提的道心,你才真正能生得起来。你要没有根,你这个心发不起来,起心动念还是自私自利,那有什么法子?
我们跟世界上不同的族群往来、不同宗教往来,我们用什么跟人家往来?跟人家谈什么?谈《了凡四训》好,讲这些故事给人听好,他们容易接受。你要对其他宗教介绍佛经给人难,相当不容易。介绍这些因果的故事,告诉他福是怎么求的,灾难是怎么来的,他要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他就懂得趋吉避凶,他就懂得怎么样做才消灾免难。这个事情对他有切身的利益,他会很关心,他会认真学习。头一步要教这个,这就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我们知道众生根性,我们遵守印祖的教诲,用这个方法来帮助这个世间,消除世间的劫难。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多元文化的教学,《华严》对我们的帮助非常之大!
要消除世间的灾难,灾难不外乎两种:一个是天灾,一个是人祸。人祸,显而易见,现在大家担心的是战争,特别是第三次核子战争。虽然现在战争还没有爆发,每一个国家都在准备,都在准备打核子战争。这不是好事,都在积极准备,你说这个战争会不会爆发?因此我们要想,为什么他们在准备干这种傻事,给这个世间制造这么大的灾难?归根究柢还不是少数人的自私自利,大多数的人不明究理盲从,这样才造成,这是因。缘,彼此互相猜疑,互相不信任,这个麻烦就大了。我们明白这个因缘,我们就晓得我们应当怎么作法,应当去帮助鼓励大家互相往来、互相沟通。只要通了,问题就解决,最怕的是不通。像我们这一个身体,我们的筋脉、我们的血管,如果什么地方不通,有了阻塞,人就要生病,病痛就来了。如果气脉畅通,这个人身体健康。地球、社会亦复如是,人与人之间要往来,不可以不往来,人与人之间一定要沟通,多往来、多沟通,问题就化解。我们主动跟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往来,目的在哪里?化解误会,化解敌对,化解歧视,这问题逐渐就解决了。我们大家在一起作朋友多好,何必作冤家对头?
佛在《华严经》上这样教我们,我们看看其他宗教的教义,他们的神圣也是这样教我们。没有一个宗教的圣人,教你去害人,教你去欺负人,没有!都是教你去爱护别人、帮助别人、容忍别人,所以在教义教理上可以互相贯通。如果要说是差别,只可以说是经典所教的,有讲得比较浅、有讲得比较深,有些地方说个原则、有的讲得很详细,差别在此地。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我们晓得众生根性不相同而有差别,但是它的原理原则、它的方向目标,都没有差别,都是一致的。落实到实际生活行为里面-爱心,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就是爱心。佛家说慈悲不讲爱,为什么这个说法?因为世间人讲的爱,它里头有情,是感情的。佛家换个名称,佛家讲慈悲,慈悲就是爱,但是这个爱是智慧,不是从情生的,是从智慧生的。从智慧生的爱心叫慈悲,从感情生的叫爱心、叫爱。但是诸位晓得,感情会变,今天爱了,明天就不爱,它会变的,智慧永远不会变。
在外国没有慈悲这个名词,不像中国人把这个辨别这么清楚,外国人都讲爱,「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上帝的爱、神的爱就是佛家讲的慈悲,它不是感情的。何以知道它不是感情的?因为他讲「爱世人」,他并没有说爱基督徒、爱天主教徒,那个说是感情的;爱世人,那就是不分国土、不分族群、不分宗教,它是智慧的。所以它的意思有,但是不像佛教说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要把不同宗教经典合起来看就明白、就懂得了。
底下这一句是『句义广大各不同』,「句」是言语文字,「义」是讲义理,因为众生根性不相同,所以佛菩萨教化的方式就不一样。从这个地方我们能深深体会到,我常讲所有宗教都是佛菩萨示现的,我们在经上看到了一个原则,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该说什么法他就说什么法,佛没有定法可说,佛也没有一定的身相,随类化身,应机说法。我们就明了,应以基督身而得度者,他就现基督身而为说法;应以天主身得度者,他就现天主身而为说法。我们通达这个道理、了解这个原理,所以所有一切宗教的神圣,没有一个不是佛菩萨的化身,我们明白了。那些宗教徒,他不明了,他不承认,我们给他换一个讲法,佛教里面供奉的佛菩萨都是天主的化身,他一听高兴了,「他是我们天主化身」。确实是如此,怎么说都是圆的。于是不再打架了,不再说佛菩萨是魔鬼;佛菩萨是天主化身,你要说佛菩萨是魔鬼,不就说天主是魔鬼吗?
《华严》告诉我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大经上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共同一法身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所以说穿了,虚空法界无量无边的国土、族群、宗教,都是一家人。如果我们有这个认知,天下就太平,所有一切的误会消除了,猜疑消除了,敌对消除了,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华藏世界。我们在《华严经》上看的华藏世界,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为什么他们能够和睦一家,彼此互相尊重、互相赞叹、互相协助?「协助」两个字没有看到,我们看到的是「布施供养」,布施供养就是互相协助,这个法界叫一真法界。统统认识清楚,事实真相搞明白了,这个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你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永远合不起来。我们今天要做的,觉悟的人要做的事情,帮助不觉的人,要帮助他觉悟,帮助他从迷惑回头,从错误回头。我们不但要用言教,还得要用身教,做出榜样来给他看,让他在这里面去体会。
我们要知道在现前社会做一个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我们四众弟子应该怎样帮助自己、帮助社会、帮助众生,依教奉行,学《了凡四训》,学十善业道,把十善业道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四念处是正确的看法,四念处观是正确的看法;四正勤、四如意足是正当的行法,用现在话讲正当的生活。特别是前面这三科十二条,佛家称「道品」,这十二个道品是我们日常生活行为的总纲领,我们要在这里下功夫,才真正体会到「句义广大各不同」。各不同,只是在形式上不同,他的方向目标是相同的。
『具足慧神能悉见』,「具足慧神」就是前面讲的发起慧香主昼神,他看到了,他明白了,他做到了,他也用这个方法帮助觉悟一切广大众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