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九二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四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09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三九二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昼神偈颂第九首:
 
  【众生暗覆沦永夕,佛为说法大开晓,皆使得乐除众苦,大善光神入此门。】
 
  在长行里面,我们看到善根光照主昼神,他修学的法门是「普生喜足功德力解脱门」。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为我们说明,「众生暗于多欲,故沉沦长夜」。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为众生讲经说法,做种种的开导,这里头特别提出了一句话:「喜足为先」,这句话我们要非常非常的重视。「喜足智俱,是功德力」,才能够令众生离苦得乐。我们今天看偈颂,菩萨的修学报告。
 
  第一句『众生暗覆沦永夕』,「暗」就是无明、愚痴。烦恼里面最严重的就是这个问题,所谓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最不容易断。戒、定可以能断见思、尘沙,唯有智慧才能破无明烦恼,所以佛教导我们修学的方法是戒定慧三学。戒学能帮助我们伏断见思烦恼,不能够灭断,伏断,使一切众生虽然不能脱离六道轮回,但是决定不堕三恶道,戒学有这样的功德。定学能断见思烦恼,能伏尘沙烦恼;诸位要知道,能伏不能断,这是定学。到从定开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时候能断尘沙烦恼,能断无明烦恼。可是无明烦恼,在《华严经》上跟我们讲有四十一品,那就看开的智慧大小。你开的是小慧,断的品位少,必须到大彻大悟,究竟圆满的智慧现前,才能把无明烦恼断尽。经上常常告诉我们,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必须得「金刚智」现前,才能破最后一分烦恼,一分无明,成无上正等正觉。这些道理我们都应该要懂得、要很清楚,然后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修戒定慧三学。持戒、修定、开慧有什么好处,自己清楚,自己明了。
 
  众生戒定慧三学都没有,这个麻烦就大了。不但是一切凡夫这三学没有,把戒学变成了见思烦恼,把定学变成了尘沙烦恼,把慧学变成了无明烦恼,于是就永远堕落在无明里头,永远沉沦在六道里面。「永夕」是讲六道轮回,如果严格的来说,的指三恶道,沦落在三途。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今天得人身,甚至于得天身,正是《地藏经》上所描绘的,是从地狱里头出来度假的,没有几天又回去了。六道众生肯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必须要明白。
 
  众生之苦都是从愚暗而来的,佛怎样帮助众生?诸佛菩萨大慈大悲,示现在世间、示现在九法界,为众生说法,帮助众生觉悟而已。我们今天学佛,懂不懂佛的意思?能不能依教修行?真正要是明白了,决定要依戒定慧,要破贪瞋痴。经论上说得好,贪心是饿鬼,人有贪心,贪而无厌,这鬼道;贪心是鬼心,瞋恚心是地狱心,愚痴是畜生心。如果我们贪瞋痴还是这么严重,我们就晓得来生到哪里去?地狱、饿鬼、畜生。这三道进去容易,出来可就难了。所以佛菩萨慈悲,为我们说明这些事实真相,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苦从迷惑颠倒来的;乐从哪里来?乐从大彻大悟来的。由此我们就能够深深的体会到,世出世间法第一桩好事、无比殊胜的好事,是什么事情?帮助众生觉悟,这是好事。
 
  用什么方式来帮助众生觉悟?方式很多,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最殊胜的、最方便的是师道,所以这些诸佛菩萨选择的方式都选择作师,示现成佛,我们称佛为「本师」;换句话说,他用教学的方式,用教育的方式,他不用别的。这是最主要的,用教育,我们今天称佛教为「佛陀教育」。儒家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修学弘法,首先从正名下功夫,「佛陀教育」。过去说佛教,大家懂得这个意思,佛教就是佛陀教育;现在讲佛教,一般人迷惑了,说佛教就想到,那是宗教,那是迷信;这是现代人跟过去人,对于佛法的认知有了很大的不同。
 
  帮助众生,利益众生,一定要应机说法。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为众生讲经说法,要有这个时代的解释,我们解释用的词汇不一样,意思没有变,这就正确了;决不能把佛的意思讲错。佛教导我们,我们展开经卷,一定要晓得「佛是教我的,不是教别人」,我们要明白这一层道理。教我的,我就得认真好好的学;不是教别人的,别人认不认真与我不相干。所以自己要想成就,首先要肯定三藏十二部是诸佛菩萨教导我的,我要发心作佛弟子,我要发愿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别人学不学与我不相干。这样你才能真正做到,像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学佛而不能成就,就是这个地方观念颠倒了,「佛是教你的,不是教我的」;天天责备别人,「你破戒了,你犯戒了」,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起心动念都是找别人麻烦,这样造了一身的罪业,最后的结果三途轮转去。亏还是自己吃,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诸佛菩萨,说实在话,无处不现身。像《普门品》里面所讲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现什么样的身形,所以佛菩萨没有一定的形相。佛菩萨教化众生没有一定的方法,所以大经里头常说,诸佛菩萨无有法可说,看众生的毛病,看众生的习气,无非是对治而已。众生没有毛病、没有习气,佛菩萨一句话都没有。我们知道这个原则,读经才能看得出意思。
 
  我们看了这一首偈颂,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我们自己愚痴,没有智慧,在日常生活当中,依旧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顺自己意思的起贪爱心,不顺自己意思的起瞋恚心,千万不要认为起心动念是小事,微不足道,而不知道起心动念虽然是微小,积小恶就成大恶。真正修行人,会修行的人,我们在经论里常常读到,他们知道「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起心动念。《十善业道经》一开头,佛嘱咐我们,「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就是从根本修;起心动念不能有一分一毫的不善夹杂在其中。诸佛菩萨慈悲到极处,决定没有吝法,真正是从一开端就和盘托出,毫无保留,教导我们要怎样才能成就,要怎样才能抓到根本,这是我们应当要努力修学的。
 
  第二句,这就是世尊四十九年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讲得多了,现在在中国把它编辑起来,我们称之为《大藏经》,总共有一万多卷。这些教诲是佛当年在世教化一切众生的,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习气不相同、爱好不相同,烦恼也不相同,所以世尊为我们开八万四千法门,为我们开无量法门。我们是不是统统都要学?不需要,只要在这里面选择一门就行。「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们就成功了。无论哪一个法门,总而言之,无非是帮助我们开悟,帮助我们断烦恼、断习气,恢复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而已,这就是一切经论的教诲。可是我们在四弘誓愿里面有读到,「法门无量誓愿学」,怎么要教我学一门?佛说的话没错,就怕我们自己把它解错了。所以开经偈里头说,「愿解如来真实义」,不要把如来的意思解错了。这一句很难得,非常重要。
 
  一门深入它的功用在断烦恼,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烦恼,恢复我们的本性。明心见性要一门深入,两个法门决定做不到,要一门深入。等到见性之后,智慧开了,德能现前,这个时候再学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四弘誓愿,这是第三句,前面一句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无尽统统都断掉了,才能够广学多闻。所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第二句,断烦恼的,我们今天讲自度。不能自度而想度他,佛经里头常说「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一定要先度自己,然后才能度众生。度自己一定要一门深入。什么时候才能广学多闻?智慧开了,在禅宗里面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我们教下讲「大开圆解」,在净土念佛人来讲「理一心不乱」,这个时候你才有资格广学多闻。
 
  我们看佛书里面记载的,龙树菩萨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全都念完了,三个月的时间!那个分量比我们现在的《大藏经》不知道要多多少倍。佛法在古代交通不方便,流传到中国非常艰难,所以流传到中国是少分,多分都没有能够传到中国来。龙树菩萨在三个月就把这个课程完成了,什么原因?开悟了。龙树是初地菩萨,就算是别教初地菩萨,也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才有资格广学多闻。我们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所以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经教,还是不能够通达;不但不能通达,愈研究疑惑愈多、争论愈多、烦恼愈多,习气加重了,这是不善学。
 
  所以才知道修学的方法非常重要,就是在一切经里头,你只选一门,一门深入。这一部经你有能力读诵,这个诵是背诵,你能读能背;这还不够,还要通达义理,经里头讲的道理要明白、要清楚;然后把这些道理、教诲,完全落实到自己的心行,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你这一部经得受用了。得受用的浅深广狭完全在自己的功夫,到一定的深度、一定的广度就开悟了,到那个时候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经教,你都能够触类旁通,一接触就明白、就通达了,所以很好学,很容易学。龙树菩萨给我们做了示范,三个月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东西全部都学完了,他一接触就通达。我们今天接触,天天都探讨,还是不通达,原因在哪里我们自己要晓得,一定要把自己这个因素消除。消除的方法就是一门深入,经不论大小、不论浅深,选择一部,一生都不改。依照这三个步骤:读诵、深解(经上讲「深解义趣」)、奉行(依教奉行),然后就能证果。证果就是一切都通达,世出世间法一接触就通达,证果。那个时候就离苦得乐,所以『皆使得乐除众苦』。大善光神就是善根光照主昼神,他就从这个法门开悟的、证果的,从这个法门证得圆满的佛果,无上菩提。
 
  我们初学千万不能误会,哪个经是大经、哪个经深、哪个经浅、哪个经小,实际上告诉诸位,诸佛菩萨所说的一切经没有大小,也没有浅深,岂不闻《金刚经》上所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不算长,一部《般若心经》不算短,两个是一样的。我们众生有分别、有执着、有妄想,看起来好象不一样,其实一样的。所以从《大方广》里面入进去,从两百六十个字《心经》契入进去,最后达到的境界完全相同。理事我们都要懂,你真正通达明白,你选择一部你就会专了,就不会被别人境界所转。我学《心经》,人家学《华严》,那个人学《法华》,都赞叹他,小看了我;你会生烦恼,你会生妄想分别执着。你真正通达明白了,不会,知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他从那部经一门深入,我从这部经一门深入,入到一定的程度大家完全一样。
 
  《心经》文字虽然少,义理很深,我们早晨讲的《十善业道经》比较浅;其实「比较浅」,还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仔细的看,《十善业道经》跟《华严》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十善业道修到圆满了,就是无上菩提,就是圆教的佛果,《华严经》修满了,也是无上菩提,也是圆满佛果,有什么两样?关键是在一门深入,你入得不深不行。正因为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佛法才说,一经通一切经通。我《十善业道经》通了,《华严》哪有不通的道理?展开《华严》不通,《十善业道》没通;展开《法华》不通,《十善业道》也不通;就这么回事情而已,我们必须要晓得。再看末后这首:
 
  【如来福量同虚空,世间众福悉从生,凡有所作无空过,如是解脱华缨得。】
 
  这是妙华璎珞主昼神,他得的是「声称普闻,众生见者皆获益解脱门」。清凉注解里头讲,「有觉德行,故名称普闻。既福广名高,故不虚其益」。我们要怎样学习?经文一开端,不用「诸佛」用「如来」,前面偈颂里面,第一句开端,我们看到佛放光、佛雨法、佛为说法,这个地方不用「佛」用「如来」,换一个名称,意思就不同。说「佛」多半是从相上讲的,说「如来」则是从性上讲的。说「佛」我们不是佛,说「如来」我们大家统统都是如来,从性上讲生佛不二。诸佛在果地上,他的福量确实同虚空法界,我们常常念「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如来的福量,是我们自性本具的。
 
  我们自己的心跟佛的心,我们的量跟佛的量,没有差别,完全相同,都是包虚空法界。我们现在心量为什么这么小?这是迷了,迷了真心,迷了本性。迷了之后,这才生起妄想分别执着,把自己的心量变小;其实心量还是那么大,决定没有变小。起了这些烦恼之后,最麻烦的形成了自私自利,这就坏了。变成自私自利,永劫轮回,你就没有办法超越了,真的叫死在轮回里头。什么时候你能超越轮回?哪一天觉悟,把自私自利放下,你就超越轮回。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经论里面所讲的,阿罗汉超越六道轮回,什么原因?阿罗汉无我。我们凡夫有我,有我是轮回的根;无我才能超越三界。《金刚经》上一再提示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真的。你能破四相,四相无了,你就超越六道轮回。功夫再深,连四见都没有,这四种念头都没有,「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那恭喜你,你超越十法界了。四相是执着,四见是分别,所以依《金刚经》修学,可以出十法界,可以证得一真法界。这就证明我们的福量确确实实同虚空法界,这是我们的性德,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
 
  『世间众福悉从生』。这一句是说,诸佛如来为了帮助苦难众生,示现在世间,这个「世间」是讲十法界,示现在十法界里面,这些人都有大智慧、都有大福报。他这些智慧福报从哪里来的?都是从自性本具所生的,不是从外头来的。可是我们今天自性迷了,迷得太久了,性德虽然具足,如果没有修德,性德不能现前,得不到受用,还是要受苦受难,这是我们现前的状况。因此诸佛菩萨为我们示现、为我们表演,表演什么?表演修德;教导我们,我们要修,性修不二,自自然然起感应道交。所以明理的人心地清净,他省事,他没有烦恼,他只知道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至于福报不福报完全不放在心上。他懂理,「你命里头有福,这个福报别人抢不去的;你命里头没有福,人家给你的福报,你也享不到」,所以何必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错了!放在心上,你就迷了,你不觉悟,你不是学佛,你是在学魔。魔就是把这些拉拉杂杂东西都放在心上;佛,这些拉杂东西全部放下,心地永远保持清净平等,绝不在乎。
 
  菩萨要示现做一个商主,他做生意就好自在,赚了钱他也不会有欢喜心,赔了钱他也不生一点烦恼,被人坑了,被人骗了,欢欢喜喜。为什么?后面有大福报来。怎么知道有大福报来?因为「福量同虚空」,他会有大福报来。所以有去有来,没有去,怎么会有来?
 
  往年我们有一位校友到大陆去探亲,带了很多礼物,听说大陆同胞喜欢黄金,就买了很多戒子、项链、手镯,买了很多,带到大陆去准备送给亲戚朋友。进入大陆之后,不多久,好象是在车上被一个扒手扒去,全部都丢光了。他也不生烦恼,「我送给那些人,跟送给小偷,没有两样,反正都是送人的」,心开意解,他不生烦恼。亲戚朋友是同胞,那些小偷们也是同胞,给哪个不都一样吗?念头一转,这个心多么自在,这叫福量。如果斤斤计较,「这是我的家亲眷属,那不是我的同胞」,你就烦恼了;烦恼,也追不回来。所以学佛的人念头一转,多么自在!
 
  何况我们学佛的人都相信因果报应,因果通三世,「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自己造作业因定的。真的是欠钱的还钱,欠命的还命,你真正通达明了事实真相,你才知道这个世间,人要想占人的便宜,没这回事情;说哪个人吃了亏,也没有这个事情,不可能。这一生我占他的便宜,来生他占我的便宜,还掉了,抵消掉了;这一生他吃了亏,来生我要吃亏。理事都搞清楚、都搞明白,我们的心平静了,我们才真正懂得怎样生活,怎样处事待人接物。要与性德相应,万万不可以与自己的烦恼习气相应;与自己烦恼习气,那「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真正通达明白了,这个人才不会造业,才不会造罪。
 
  过去生中所造的,在这一生当中把它消掉,消业障,不再造业。还造作罪业的那些人,对于佛讲的道理他没有懂;虽然学佛,依旧是迷惑颠倒;虽然天天读经,经里头讲的理论教诲,他完全不能够领会;我们一般讲,是业障太重了。对于这些人,我们要同情他,要原谅他,还要帮助他。业障稍稍消除,他就肯回头,欢喜回头。所以我们在处事待人接物,总得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
 
  福报决定要给众生去享,不要自己去享受,这个福报永远享不尽;福报一味自己去享,几天就享完了。这个事情跟世法没有两样,世间人储蓄很艰难,每个月赚一点钱,在里头提出一点储蓄,储蓄了几十年,才有一个可观的数目;如果拿去花天酒地,不到一个月就花光了;如果去赌博,恐怕几分钟就花光了,我们看得太多了。早年我们在台北,西门町那边有个西瓜大王,听说是发了大财,以后儿子长大,听说赌博一晚上输光了,全部财产输尽了;对方还不错,给他一百万安家费,让你还能活得下去。老子几十年的积蓄,他一晚上就把它花光。佛跟我们讲,我们的福报也是如此,福报要积功累德。要知道节俭是真正的享福,我们看孔老夫子,学生对老师的赞叹,老师的德行,学生们公认的五种德行:「温、良、恭、俭、让」,节俭、忍让;佛菩萨就更不必说,诸佛菩萨的示现,物质生活都相当清苦,一丝毫奢侈都没有,所以他福报享受不尽。我们在这部经上看到它的来源,一个是性德,一个是修德;虽有性德,没有修德,你的智慧福德不能现前,必须要有修德。
 
  『凡有所作无空过』,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我们要牢牢的记住。「凡有所作」,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每天、每一个时辰都不空过。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在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一切众生回头。要帮助别人,首先自己要做一个好样子。起心动念,这个「念」是正念,不是邪念,言语是正语,行为是正行,佛家讲的「八正道」,不可须臾离开的,念兹在兹,这就是自行化他。人见不到的地方,鬼神见到,我们帮助众生,不仅仅限于人道,九法界众生都是我们帮助的对象,所以人看不见,鬼神看得见。所谓是「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怎么能做亏心事?怎么能以为人不知?这种念头实在讲是真正的自欺欺人,他不能成就。能成就的人,完全透明的,没有一丝毫隐蔽。
 
  有一年,我在美国迈阿密讲经,就是讲《认识佛教》,现在流通的小册子。听众里面有几位,用中国的话来说特异功能的人,我们一般讲有天眼通的人,有两、三个,美国人。我去讲经带了一些结缘的书去,这书里头有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的注解,带了几十本过去,跟大家结缘。前面有一张照片,就是这一张,夏莲居老居士这张照片,这几个特异功能人一看这个照片非常惊讶,他说:这个人身体是透明的。我们看不出来,他从照片上看,这个人身体透明的。我们凡人身体是污染的,不透明。这个人身体透明的,透明表示什么?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他没有自私自利,他没有贪瞋痴慢;人心透明的,身透明的。这些外国人跟夏老,不但没有见过面,听也没听说过,他知道「这个人已经不在世了」,说得都非常清楚,说得很准确。
 
  我们的心被污染了,一定要懂得恢复清净心,决定不可以做亏心事,一般世间人讲要凭良心做事,我们就不空过。起心动念皆善念,都是为众生,都是为社会,决不为自己,决不为自己小团体的利益,要为天下国家的利益,不能为小团体。要放眼世界,念念祈求世界和平,社会安定,整个世界的大社会安定,人民都能够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佛陀教育目的就达到了。佛教的目的是离苦得乐,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苦从哪里来的?前面讲苦从迷惑颠倒、造作恶业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从大彻大悟、修善积德来的。我们今天明白了,念念当中要断恶。所以从根本修,把恶的念头断掉,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个恶念。别人以恶念对我,可以,他没觉悟;我再要以恶念对别人,我错了,我又迷了。也许说这样你不是吃了亏吗?是的,你们眼睛看到是吃亏,可是我的眼睛看到我占大便宜了。为什么?你将来还搞六道轮回,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占大便宜。所以古人说「吃亏是福」,这个地方你不肯吃亏,那好,你继续搞六道轮回,你错了。这里肯吃亏、肯舍、肯放下,你们慢慢去搞,我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了。这个道理要懂、要明白,然后无论吃亏上当,我们都得大欢喜、都得大自在,一丝毫挂碍都没有,这是佛法讲「解脱」。
 
  我们从这部经读到这个地方,每一位菩萨得的法门,最后三个字「解脱门」,我们才能真正得到解脱。不肯吃亏,不肯上当,不肯让别人占自己的便宜,你永远不得解脱。解脱是对轮回讲的,广义是对十法界讲的,你没有办法脱离轮回,你没有办法脱离十法界。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心结解开,你就脱离了,一丝毫的忧虑牵挂都没有,这是真心,这是本性现前。凡是有牵挂,还有忧虑,这是凡情、俗情,脱离不了六道轮回。
 
  第三句「凡有所作」,「所作」里头包括念头,这是意的所作;言语,口的所作;身体、动作是身的所作。你所作的行为总不外乎身口意,三业要清净,三业要纯正,你就没有空过了。在我们今天这个境界里头来说,我们没有觉悟,这都是事实。没有觉悟的人,要想一切造作不空过,决定随顺佛陀教诲,依教奉行。到自己哪一天明心见性,彻底觉悟,你的性德自然流露,自自然然没有过失。所以在我们的分上,只有随顺佛陀教诲,决定不能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我想怎么样,我以为怎么样,这就坏了。为什么?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总怕在这个世间吃了亏,总怕别人占了我的便宜。这个思惟是六道的思惟,哪里能出得了三界?
 
  由此可知,「放下」这两个字说得容易,真正做到不容易。你还有这个意念,你没有放下,这是三界六道的根。这个根,你不能放下,你不能拔除,你在佛法里面修学成就有限,充其量修一点人天福报。人天福报是恭惟你的,为什么?很可能你的福报是在饿鬼、畜生道里面享受。畜生道享福,这个太普遍了,诸位稍微留心,人家养的宠物,畜生道享福的。我们愿不愿意来生被人家当宠物去养?愿不愿意来生作鬼神受人家去祭拜?那是鬼道里面享福的,这个错了。福报享尽,还是要堕落,这事情麻烦大了!
 
  佛在此地,这是很高的警惕,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犯过失。标准就是十善业道,起心动念立刻就要想到,我与佛的教诲相应不相应,就是与十善相应不相应?如果与十善不相应,那就是十恶。佛讲的标准简单,容易记,能够记得很牢,才能产生效果,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立刻就想到这个标准,就可以跟这个标准核对一下,我们的念头是善还是恶?我的言语是善还是恶?我的行为是善还是恶?念念都要依靠这个标准,这叫依教奉行,这是真正从根本修。
 
  诸位果然明白,果然懂得,你不妨试验试验,三个月就有很明显的效果。做三个月的功夫,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就是你的思想言行与十善相应,与十恶相背,三个月之后,你的相貌变了,你的体质变了。为什么?相随心转;相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它真有效果。你不肯真正修,天天在研究经教、在讨论经教、在讲解经教,不能把经教教诲落实在生活上,那还是没有用;换句话说,你该堕落还是堕落,该轮回还是搞轮回,不能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一定要落实。
 
  『如是解脱华缨得』,妙华璎珞主昼神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做给我们看的,他得到了。他将他的修学成果给我们做出报告,提供我们做参考。我们一心念佛,这是主修、正修,菩萨提供种种的教诲,都给我们做助修,正助双修,我们这一生决定得成就。主昼神这一章到此地介绍完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四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九三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九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0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一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九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五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六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二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0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三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0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五三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三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纪念大师美德[栏目:印光大师永思集续编]
 193.问曰:众生及五众法毕竟不生,解是法者,即是菩萨?[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寻不到的水声[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印祖故事 54、弘一喜入大师门,朝礼普陀瞻盛德[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内观基础 十一、即刻观照[栏目:内观基础]
 故道白云 17.毕波罗树叶[栏目:故道白云]
 智慧的能量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利用问题来净除恶业[栏目:智慧的能量]
 尼泊尔的万国佛寺[栏目:佛宝论·明贤法师]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佛教以孝为本说[栏目: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