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安贫乐道
 
{返回 法音集·佛教典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61
  安贫乐道

  时为民国初年间,有位金浊大师,是台州人。八岁,即于台州东门外延寿寺剃度,继于国清寺受戒。初出家时,其师教诵大悲咒,及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此后,即每日诵咒四十八遍,余时专持圣号,数十年中,未尝间断。生平视名利如泡影,习气嗜好,净尽无余。时与人治病,应手而愈,从不受酬。人问其法,祗云:‘念观世音菩萨。’
  民国戊辰,自住小庙,一日遇匪劫掠,除破衲外,别无余物。匪恨,以枪击之,右额中二,右臂中一,尚未毙命,且不久即愈,枪痕宛然,此殆多生业债,重报轻受耳。己巳夏,至宁波阿育王寺,因无衣单,讨单未准。静坐半日,毫无怨言,乃送养心堂暂住。时至八月,管堂师催单。浊云:‘我住不久,即往生西方,请慈悲。’至十月十九日,与众云:‘三日内,我脱苦海,往生西方,奉劝同参,老实念佛,或念菩萨,一心称名,必定往生,佛不妄语。’并言:‘观世音菩萨,手执银台,时现我前。’众以为诞。
  二十一日午前,搭衣持具,各殿礼佛后,至管堂师处告言:‘午后一时,我即生西。’人犹以为妄。中午过堂,仍饭两碗无减。饭毕,与同寮云:‘常住例规,人死送入山,抬力洋四角,我无余物,祗有草鞋一双奉赠,请君代付。’如厕毕,归寮,面西而坐,至一时整,果安然而化。
  按:读金浊大师之行状,虽是童真出家,并未学教参禅。于其一生之中,所特异者,一、专行(持大悲咒,称观音圣号)不杂,持之以恒。二、以圣号与人治疾,不受报酬,于利不贪。三、淡泊物欲,不起烦恼,安贫乐道。四、亲见瑞应,预知往生。综上四者,不外两句,所谓:万缘放下,老实持名是也。
  有放不下者,学得一点佛法,自以为满腹经论,将修持置诸一边,且先大吹法螺,过为人师表之瘾。照顾一点话头,自以为桶底脱落,逢人便谈机锋。善文者,下笔万言,能诗者,吟风弄月。如是悉皆于道背驰,一旦三十夜到来,用它不著,待阎罗王牵住鼻子走时,始知平日所作不是。可是,悔恨已晚,噬脐莫及。
  古德有诗云:‘最怕临终神识迷,舌根坚硬气难提,若非平时心专一,那得资粮助往西’。又云:‘心念纷飞起,无一而可成,他端得力处,弥陀便不真。’古德之言,为今人之镜,宜当三复思之。

{返回 法音集·佛教典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莫言人过
下一篇:维护常住
 敬亵经典
 那律天眼
 护戒渴死
 法音集(一) 序 自序 编印缘起
 息意为道
 贪财者鉴
 东瓜和尚
 人身难得
 延寿之道
 安贫乐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宗教的消亡和精神的腐朽[栏目:雪漠]
 206.问曰:何以略说余四道,而广说人道中法?[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枯木倚寒[栏目:禅是一枝花]
 百善孝为先[栏目:仁焕法师]
 杂宝藏经白话 差摩释子患目皈依三宝得眼净缘第七十五[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七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僧宝佛使者[栏目:正如法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九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模块一:最后一课(1)[栏目:佛是一棵树 第四部分:佛法中的六度空间]
 积功累德才能守住财富[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