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正念与正知 III. 屈伸肢体时的正知
 
{返回 菩提长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00

III. 屈伸肢体时的正知

屈伸肢体的时候,他以正知而行

注:这是指关节屈伸的动作。其中,有益正知是先思惟来确定屈伸手脚是否有利益(然后采取有利益的动作),而不是只随着念头生起就屈伸肢体。应当如此理解「先思惟来确定屈伸手脚是否有利益」。若人以弯曲或伸直的手或脚长久站立,就会持续地感到疼痛,而使心无法专注,他的禅修会退步,他则无法获得卓越的成就。相反地,适时地屈或伸手脚的人不会感到疼痛,其心能够专注,他也能成就自己的禅修业处,获得卓越的成就。

适宜正知是即使对于有利益的事情也必须考虑适合或不适合做。这是该方法的解释:

据说在大舍利塔的平台上,当年轻的比丘们在诵经的时候,年轻的比丘尼们就站在后面听他们诵经。那时有一位年轻比丘在伸手时碰触到一位比丘尼。就因为这样,他还俗了。另一位比丘将脚伸进火堆里,使到自己的脚被烧到见骨。又有另一位比丘将脚伸到蚁丘上,因而被毒蛇所咬。另一位比丘将手伸出放在衣帐的竿子上,而被一条花蛇咬伤。因此不应在不适宜的时候伸展肢体,而应当只在适宜的时候伸展。这是适宜正知。

关于行处正知则可藉一位大长老的故事来说明。据说,当这位大长老坐在日间住处对他的弟子们说话时,他快速地弯起手臂,接着将手臂放回原位,然后再一次慢慢地弯起手臂。他的弟子们问说:「尊者,为什么您快速地弯起手臂,接着将手臂放回去,然后再度慢慢地弯起手臂呢?」长老回答说:「诸位贤友,自从开始修行禅修业处以来,到目前为止我还不曾以不专注于禅修业处的心弯起手臂。因此我将手臂放回原位,然后再度将它弯起来。」他的弟子们说:「善哉,尊者!比丘正应该如此做。」在这里,应当了解不舍离禅修业处就是行处正知。

在此(关于屈伸肢体),应当如此理解不痴正知:「在内并没有自我在弯曲或伸直肢体。只是由于心生风界的扩散,才产生屈和伸的动作,就好象拉扯木偶的线就能移动它的手脚。」

 


{返回 菩提长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正念与正知 IV. 穿著袈裟等时的正知
下一篇: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正念与正知 II. 向前看与向旁看时的正知
 诸行无常
 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正念与正知 II. 向前看与向旁看时的正知..
 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戒律章节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第五章:离心路过程之概要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第三章:杂项之概要
 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第一种可见的沙门果
 八圣道之正精进--达致解脱的努力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第一章:心之概要
 沙门果经 Ⅰ 经文篇
 佛法的两面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亦名文殊师利菩萨八字三昧法)[栏目:所依经典·密]
 求救--鱼虾[栏目:哼哈一如说]
 印光(1861~1940)[栏目:汉传佛教人物]
 百喻经 62 病人食雉肉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初祖悟心[栏目:禅林衲子心]
 中观四百论讲记(四十六)[栏目:中观四百论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188.问曰:声闻法中,何以不说是如、法性、实际,而摩诃衍法中处处说?[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八○)[栏目:杂阿含经]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0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一愿、必至灭度愿[栏目:信愿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