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厌离
 
{返回 明法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17

厌离

明法比丘

厌离(nibbida)是厌恶常、乐、我、净的颠倒,厌恶贪瞋痴的纠缠。在阿含经谈到厌离是:「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杂阿含经》第1经),如此观察、厌离受、想、行、识,亦得心解脱。又说到:「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第9经)厌观是对一切物质与精神的无常、苦、非我生厌离、不染着,这是从初发心修道到究竟解脱都需具备的。

对物质与精神的本质无知,就会生起永远拥有的欲愿、思想、执取,爱乐于苦,与欲共缠绵,而不知厌离,更不得解脱。若知物质与精神的无常、苦、无我的本质,并加强厌离它们,如由戒律的遵守,得以出离染着、纠葛、无尽的爱恨情仇。而在禅法中,修十种不净观、念身体三十二种成分、念死、食厌想,都具有强烈的厌离观,而达到出离欲望;修禅那也须厌离在某种定境的过患或粗重,而更提升至较高的定境。

厌离是修道中良好的助缘,也是一种智慧,经中所说的「厌、离欲、灭尽(烦恼)」即标示出「厌」在修道中作为火车头的地位。厌离的深化,基本上是有利于解脱,但有时会像修持某些道支一样,产生不平衡的现象,如修不净观,欠缺平衡的修道的力量,会产生极端的厌恶身体,当然若予适当地引导,如改修出入息念或其它禅法,又可导正而直往解脱道。(《嘉义新雨杂志》第24期)

 


{返回 明法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智信合一
下一篇:「大师」释义
 四圣谛 苦灭之道圣谛
 四圣谛 苦圣谛
 正确的经济生活
 哭笑人间
 无念
 自杀
 四圣谛 苦集圣谛
 苦圣谛
 斋戒
 观心念及其果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平常心[栏目:禅林衲子心]
 中国佛教会两大问题[栏目:太虚法师]
 宋高僧传卷第九[栏目:宋高僧传]
 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1.禅即心[栏目:龚隽教授]
 就“第一因”,答季康先生[栏目:观清法师]
 人无所爭[栏目:禅诗诠释]
 外甥僧护尊者的故事(身心的安顿)[栏目:南传法句经的故事]
 安居讲法第十三讲[栏目:智海法师]
 在家人普遍感觉持戒困难,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黄金害人,如同毒蛇[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