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厌离
 
{返回 明法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60

厌离

明法比丘

厌离(nibbida)是厌恶常、乐、我、净的颠倒,厌恶贪瞋痴的纠缠。在阿含经谈到厌离是:「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杂阿含经》第1经),如此观察、厌离受、想、行、识,亦得心解脱。又说到:「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第9经)厌观是对一切物质与精神的无常、苦、非我生厌离、不染着,这是从初发心修道到究竟解脱都需具备的。

对物质与精神的本质无知,就会生起永远拥有的欲愿、思想、执取,爱乐于苦,与欲共缠绵,而不知厌离,更不得解脱。若知物质与精神的无常、苦、无我的本质,并加强厌离它们,如由戒律的遵守,得以出离染着、纠葛、无尽的爱恨情仇。而在禅法中,修十种不净观、念身体三十二种成分、念死、食厌想,都具有强烈的厌离观,而达到出离欲望;修禅那也须厌离在某种定境的过患或粗重,而更提升至较高的定境。

厌离是修道中良好的助缘,也是一种智慧,经中所说的「厌、离欲、灭尽(烦恼)」即标示出「厌」在修道中作为火车头的地位。厌离的深化,基本上是有利于解脱,但有时会像修持某些道支一样,产生不平衡的现象,如修不净观,欠缺平衡的修道的力量,会产生极端的厌恶身体,当然若予适当地引导,如改修出入息念或其它禅法,又可导正而直往解脱道。(《嘉义新雨杂志》第24期)

 


{返回 明法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智信合一
下一篇:「大师」释义
 轮回
 烦恼的边际
 与情欲有关的戒律
 由定生慧
 持戒的生活
 受持五戒
 厌世
 诸恶莫作
 空五欲
 修学佛法的省思要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07-110万法唯心造[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栏目:宣化上人]
 镜子[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第九章 禅修前的唸诵[栏目:佛教禅修直解]
 前行讲记 第五十三讲 普贤上师言教-五他圆满前三[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百缘经白话 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一[栏目:百缘经白话]
 净土教言讲记(十)[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在家念佛诵经回向给一个人、多人,哪个得利大?[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谈“环境伦理”与“生物科技”——昭慧法师于“科学、宗教与伦理”座谈会中发言纪要[栏目:昭慧法师]
 「忍」是智慧的前行[栏目:慧光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