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苦,真实是苦
 
{返回 张慈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19

苦,真实是苦

张慈田

 台湾社会连续发生多起重大杀人、强暴、诈欺案,以及多起政要贪渎、犯罪,使这片土地有知觉的人,心头为之震动,感受苦、不安全乃至哀伤。社会人心败坏的趋向是由于社会的物质文明进步大大快过道德进步的结果,道德重整与道德教育严重的落后,人心不安、焦躁、贪婪增强,而防范犯罪不够积极等因素,以致有更多人敢越雷池、无羞愧地犯案。此时此刻感受这世间「纯大苦聚集」,比过去还深刻,也让我们正视苦的问题。

    众生生于世间,原本就免不了有苦来折磨,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还有爱别离(喜欢的离散)、怨憎会(不喜欢的聚集)、求不得(所求得不到)等诸苦。有时更雷同陷身地狱、畜生、饿鬼,长夜受苦难。所有的身心之苦,只要能感觉、领受,皆是苦、苦谛(谛是真理);所有的乐及不苦不乐,因为其无常、不久住的性质,也被涵盖在苦、苦谛的理解,这是更深刻地认知,有助于对世间本质的认识及出离。

  世间的种种苦境,有的甚至像火烧到头、衣的急难,而佛陀认为「当置头衣,于四圣谛起增上欲,勤加方便(精进),修无间等(即现观法,而得解脱)。」(杂阿含400经)也就是内心随时都蕴含当知「苦」(真实不虚的苦)、当断「集」(真正的苦因),当证「灭」(贪瞋痴苦真正止息)、当修「道」(苦的真正止息之道法),忆念不忘把四圣谛摆在任何行动之前。

  受苦多寡凡圣有别,见真理得圣果者,永断未来苦,而当生所受的苦就很渺小,与世间凡夫所受的苦相比较,就像毛发端沾粘的水滴与大湖水之比。所以,我们应朝最大的利益方向用功与思考,断苦,就要断真正的苦处、苦源。(《嘉义新雨杂志》第17期)


{返回 张慈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布萨
下一篇:吃饭的正念
 佛教各教派的共同信条
 活在当下
 出家
 亲近善知识
 缅甸智慧禅修道场简介
 快乐的不得了
 观感受
 护法护国
 怎样写修行日记
 《善知识参访记》自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