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人间佛陀
 
{返回 张慈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62

人间佛陀

张慈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句在《六祖坛经》的偈颂,广为佛教徒所爱好及传诵。它透露了佛法不应离开世间的事实及意义来理解,否则佛法就会玄学化、空洞化。

    我们对于释迦牟尼,也须要本着他生存于世间的事实来理解。在佛陀活着的时候,他是活生生的释迦族的人,以净饭王为父,摩耶夫人为母的人子,被见到、听到、接触到,他的生老病死各阶段的人生过程也被觉知得到。但在他入灭之后,由于有「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的俗情,及印度的宗教环境影响下,佛弟子开始对佛陀有想象及理想化、神化的成分。佛陀曾宣称:「我今亦是人数(类)」(《增一阿含》卷十八第六经),但后代佛经的编辑者,将佛陀神化,就变成了:「一切众生谓我是人,我实非人。」(北传《大般涅槃经》卷四、四相品第七)甚至发挥高度的想象力,说「如来色身实无边际,如来威力亦无边际,如来寿量亦无边际」。
 
    以「人」来理解释迦牟尼,就可以理解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以他的出家求道来说,除了修行风气之外,也有其它客观的处境因素,如他身为小国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但国家可能遭邻国的并吞而亡国。释迦牟尼的传记里说,他在婴儿的时候,算命先生就说他长大之后,不是将成为佛陀,就是成为转轮圣王。前者是事后诸葛亮之说,后者是当时的「统派」印度人对大统一印度的期望,而投射在释迦牟尼的身上。又如以修道历程来说,释尊也曾经历六年苦行,甚至有盲修瞎练的困顿时期,后来才脱离「无利益之苦行」,并非如后期经论所说,佛陀怕人不信服他,才故意苦行。

    释迦牟尼以一介凡夫之身,经过不断地努力修习,不断地修正错误,最后悟到烦恼生起及消灭的原理,并彻底地断除一切烦恼,他的学道经历及教法,正是所有学道者的榜样。当生就可以达到解脱所有烦恼的境地,当生,而不是要经历天文数字的时劫才达至成佛,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啊!
 
    释迦牟尼是人不是神,也不是神的使者,甚至可能都不是累生累劫修行的行者,但都无损于他当生所成就伟大的人格,伟大的教法。人间的佛陀,不要神化他,这样不但能令人真确地认识佛陀及其教法,及认识诸佛皆在人间成佛,「人(格)成即佛成」的深义,也能激发「你能,我也能」的修行动力。(《嘉义新雨杂志》第2期)


{返回 张慈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放下人情包袱
下一篇:有爱必有苦
 立遗嘱
 呼吸禅
 财法与财钱
 念佛的意义
 有爱必有苦
 缅甸智慧禅修道场简介
 认识原始佛教
 正念禅
 饮食前之省思
 正确的行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定的四个层次(万行法师)[栏目:禅定]
 玄奘对因明的运用、推广及启示(关兴丽)[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前行讲记 第九十六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地狱之苦2[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九届:王华群副县长在开营式上的讲话(王华群)[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以信心感受佛的存在[栏目:传喜法师]
 可以采绕佛的方式助念吗?[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心经白话解 前言[栏目:心经白话解]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