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空恩师讲《广论》86讲
 
{返回 广论·法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04

  阿弥陀佛,各位大德、各位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又是我们一次殊胜的因缘聚集在一起,讲说听闻《广论》的时间了,首先让我们做加行

  (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我今发心,为救度尽法界、遍虚空界一切如母有情于生死大海中,拔苦与乐而成佛,为求成佛方便而学此《菩提道次第广论》,愿广论昌明、正法久住。

  诸位大德、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又一次殊胜因缘聚在一起,学习研讨讲说《菩提道次第广论》。首先叫我们祈请历代传承师长、本尊、诸佛菩萨加持我们,在学修研讨中,破除内外一切障碍,使每个人能迅速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速即成佛,为利如母有情,为使正法久住,发菩提心学此《广论》。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菩提道次第广论》正宗分共下士道皈依三宝的结尾部分了,这一章马上就要告一段落了,我们已经对三宝的功德、皈依三宝的动机、如何观三宝功德、如何如法地奉行、纳受皈依体,然后如法地行持,反复地讲过了,今天还是接着往下走。再往后就是皈依三宝以后应该做的各别学处。首先应该了解,为什么皈依三宝,我们讲过了。怎样皈依三宝?在仪式当中的含义、法义我们都讲过了。然后又讲了三宝的功德,以及我们皈依三宝应该守的誓言、戒律,包括三宝的各别学处、共同学处,我们应该遵循的,包括对三宝的功德怎样去忆念,我们都讲过了。

  作为我们来说,对上面共同的学处,我们讲了六点,从第一点,随时随力都要随念三宝的恩德来增长皈依的心,一直到第六点,不管做任何事情,遇到任何危险,都不可以舍弃皈依,皈依三宝的心,嬉笑、玩笑都不能有舍弃三宝的话。共同学处的六点,我们全部都讲说完了。

  现在就进入第五项,皈依对我们有什么大好处呢?分八点:
  日常法师开示:"皈依对我们有什么大好处呢?我们再把它详细说明,可分为八点:

  一、入佛弟子。第一次大家不管哪些活动,尤其是寺院里的一些活动:打七、念佛、学习、参加众多的法会……我想大家都会有体会,体会到什么叫“入佛弟子”,也就是以得不得皈依而为判别。当你真的生起觉受的时候,你自己最清楚了。我想大部分的同修道友都有这个感觉,得不得皈依的清楚明白,不用问别人。如果还没有得到不必愁,没有皈依体没有关系,遇到合适的因缘和机会再进行补救。所以说:“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人家一次做到,我们做十次;人家十次做到,我们做一百次;人家一百次做到,我们做一千次、一万次,做不到就不罢休!我们要知道我们是没有退路的,不去做的话,还会轮回六道、轮到恶趣的,解脱不了生死。所以我们对三宝的心就要生起坚固、不动不摇的这种信念来,这是身为“入佛弟子”应该了知、应该明确的概念,必须把它深刻地树起来、认识。我们作为佛子,如果你不把这个因缘、缘起不做好,皈依体不得到,我们的信心就生不起来,甚至在修道上出现很多的障碍和违缘。甚至我们对很多道理不明确的话,容易对皈依产生分别。作为我们,当务之急,入佛弟子,什么是入佛弟子,从皈依上来判断,得到皈依没有得到皈依,没有得到遇到因缘补救一下就好了。把皈依体得到了,好好地守护,不然的话,会六道轮回、恶趣。

  二、皈依是戒律的根本。经论上告诉我们,没有得皈依的话,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不是佛弟子的事情,你很能干做很多事情,虽有功德,可是这个功德是很可惜的。就是说,不完善、不圆满。一切的三皈五戒,完全建立在皈依上头,我们也讲了,皈依有三个学处,宁舍生命不可去做,这个要认识到。

  三、能够灭业障,先前所集的业障慢慢地减轻,乃至于彻底地消灭、清净。为什么?皈依了以后,自然而然觉得我已是皈依三宝的弟子,我要如法地去行持。一方面皈依有很大的功德可以对治它,一方面起心动念不会作非法的行为。《广论》上讲的四力忏悔,前面二力破坏现行和对治现行,实际上皈依法门就在这上头。其中的依止力,不是依止三宝就是依止发菩提心。换句话说,我对一切众生都是要救度他们成佛,起心动念都是这样的心,不但可得到很大的福,也可以把以前的罪障消除掉。这次大家学到这一章,包括参加皈依的仪式和法会,举行皈依的,大家都能体会到的,要好好把握,明白这个道理,以后遇到复杂、杂染的会消失,这次大家一定要在戒律上行持,持犯上要掌握清楚,皈依三宝以后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皈依以后应该做哪些事情?我们反复把学处讲了,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个完善起来、做好。作持和止持,我们在前面反复给大家讲过了,这一点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要完善这些,要去对治。

  四、积大福。皈依有无量无边的大福德,“皈依福有色,三界器犹狭”,了解皈依的福这么大,自然能恳切地皈依。

  五、不堕恶道。有了福了,了解了善恶取舍了,自然不堕恶趣。首先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马上就能对治现前的烦恼和习气毛病,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六、人与非人不能为难。真正皈依生起时很肯定非人不能干扰你,经论上有风索外道的故事为证。真正的至心皈依,能解脱众苦。要知道自己很差,可是我只有一心皈依的心,然后集合很多同修道友共同的力量,就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威力。所以一切人与非人不能干扰、不能为难,绝对损害不了你,不要怕。

  七、随做什么事都能够有成就。这有一个原因: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要供养启白三宝,如法地行就能成功,做坏事是不成功的。由于我们对三宝的功德数数地思维,不断地对治,这样很容易就能消除我们的恶业,马上使我们福德不断地增长,所以修行无有障碍,迅速圆满地成功。

  八、速能成佛。因为获得殊胜的闲暇、圆满的人身了,又能皈依、学殊胜的道――佛法,不久当可成佛。特别提出这一项,是因为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地皈依,没有皈依的能够去皈依,已经皈依的,能把皈依完善、圆满、使它殊胜,做到位,这样去随念皈依的殊胜利益。如果没有生起皈依的心的,做任何事情,不能算内道弟子,也不能生起大福德。为了增长、进步各位的信心,不妨告诉大家这个道理,一定要大家明白,当你至诚恳切地皈依的时候,这一念就是了。或者因为我们力量不足,或者因为潜意识里旧有的、以前的习气,但你只要继续下去,这个念头能够专注不移的话,慢慢地就会生起皈依的心。

  在我们修行当中,皈依修法上,要靠善知识引导,要靠同学的帮助。修行要想有进步,首先就是在于大家的互相帮助、提携、互相引导,另外要互相交流、切磋,有哪些不足之处,自己瞎摸索不行。有善知识引导,善知识不能天天跟着你,还要靠同修道友帮助、提携、互相切磋。所以说,讨论、还有演讲,这是我们两个重点的修行。为什么要讨论啊?互相交流可以增加认识和对法的胜解,就是殊胜的了解,不会以我执我见、邪执邪见去分辨,而且演讲可以达到什么效果呢?救度众生时你可以演说妙法,不然的话,你只是肚子里懂、心里知道,可是讲不出来,这样的话,对修行弘法来说是一大障碍。我们前面讲过善知识的十德里面:具巧说,你一定要具足这个能力,不要一叫你演讲点东西,或者写点东西,一站起来说不出话来了,这个不行,必须要能说,而且大家要彼此之间要在底下讨论,讨论能使我们增加印象,深刻印象,使我们把重点的中心思想和中心法义、内涵抓住,慢慢可以起到修的作用。不然的话,你什么东西都忘掉了,你修什么呀?没办法修!

  所以说我们皈依的心,达到极至的时候。打个比喻,就是把丹田的力全部使出来,换句话说,就是把吃奶的劲全部使出来。实际上,不是用力气,而是用心力,把我们最早的时候,听印光大师说:“至诚精进的时候,就生起这样的觉受。”生起来这个心。我们一定要深刻地学下去,今天我们闻到佛法,明天死后绝不后悔,总是知道积集资粮、净除罪障的重要性。有这个因缘了,大家能听到这个殊胜的教法了,在这个殊胜的教法传承下、引导下能如法地修行,大家就不会害怕。不要怕,只要你能如法地去做,很至诚恳切地去皈依的时候,就是当下的一念,你不要想觉受好象是一道光,一道什么呀。至于已经生起觉受的同修,总的原则说明一下,刚开始的时候总要使它具备个样子,实际上真正的坚固,不仅仅是这样,有它深刻的内涵。所以说,我们修四加行、四皈依,为什么要修啊?使你的心坚固,就是说你至少能够一口气拜佛也好、绕塔也好,使你的杂念消除。虽然修行功夫还不够的时候,杂念仍会侵袭你,没有关系,到了那个时候,你要放缓,一定要放缓,如果我们有了这一层的认识,再去研读《广论》,才能真正地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这是很重要的。不然的话,我们修行上头很吃力,尤其是修四加行,四加行为的什么?就是为了坚固我们皈依三宝的心,使它不动不摇,能够使我们彼此同修之间,了解法的重要、皈依的重要、善知识的重要,然后观功念恩。能够不断地对治我们的这些习气烦恼和毛病,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你把握不了这一点的话,那么在我们修行当中就会出现很多违缘和障碍,这一点希望大家深刻认识。

  那么接着我们打开书,看原文,往下讲。

  原文:若有违犯此诸学处,当成亏损及弃舍之理者。有说违犯六种成舍,谓初三种(初三种--就是应该止持的三种学处,各别学处应该断的,也就是不该做的)各别学处及恒修归依,为命不舍供养三宝。有说由其九种成舍,谓加违后三种(后三种--应学的、应修的),各别学处,其余仅是亏损之因,然作是思,若与为命亦不弃舍,有违犯者,实舍归依,如是虽未弃舍三宝,然俱爱执三宝异品,大师等三,亦违不言有余大师,心未诚归,故亦成舍,若未犯此,仅违学处,非是舍因。(从然作是思,一直到非是舍因。《略论释》401页说了:依据宗喀大师规律,一对共学处犯遇命难不离皈依一条,即失皈依。二对共学处犯不应皈依而皈依一条,如皈天神外道等,即失皈依,非正法而认为正法亦同(不是正法,你把它说成正法,也是相同的,就失掉皈依了,这个可以参考《皈依三宝所学次第》附表里面讲的内涵,我们要了知。)。)
  讲解: 前面这段文给我们讲了,皈依三宝以后,若对以上所述的分别学处或者共同学处的道理有所违犯,就成了退失和舍弃三宝的因了。有些人说,如果对分别学处的前三者遮止的内容以及共同学处的恒常修持的皈依。为了活命不舍弃三宝和供养三宝,对此有所违犯,就承认是舍弃了三宝。有些人又说,如果违犯了前六者,再加上分别学处的三种修持部分,共九种内容时,就算舍弃三宝了。其余的内容,只能算做是对三宝的亏损,就是退失的因素。但是,如果违犯了“生命受到威胁也不舍弃皈依”的道理,其实已经舍弃了皈依。同样,虽然没有说舍弃三宝之类的语言,但对外道的导师、或者他们的法、或者他们的教徒等三者与佛法僧三宝混淆不清,或者混为一谈同等看待,实际上也就是接受了外道之法,所以也就舍弃了三宝和皈依。因为他对皈依的三宝未能产生至诚的信念,所以,已经算是舍弃了三宝。如果没有违犯上面讲述的内容,只是违犯其他的内容,就不能算做是舍弃皈依和舍弃三宝。这是说的很清楚,这个一定要了知。

  原文:是故归依,是于佛教,能入大门。若有归依,非惟虚言,则是依止最殊胜力,内外障缘不能违害,功德差别,易生难退,倍转增长。故如前说,由于怖畏及由忆念功德等门,受持归依,励力不违归依学处,是极扼要。
  讲解:皈依就是入佛教的大门,因此我们不能只用空口来说皈依,应当要诚心地皈依三宝。有的人在网络上听闻佛法很长时间了,懂的也很多、讲的也很多、也明白很多,但是就是不愿意去皈依三宝。有的人来寺院多少趟,对师父也很欢喜,对三宝也很虔诚,但就是不愿意皈依三宝……那都不能算是入佛教的大门。如果真正能够这样:我们不但是嘴上说,而且实际行动当中,至诚地皈依三宝。如果能够这样做,就依靠这个殊胜加持的威力,能消除一切内、外的障碍,各种违缘障碍所不能侵害,并会产生新的功德,已经有的功德,也难以退失,随之一切功德日益增长。所以,按照前面所介绍的那样,我们要思惟恶趣的痛苦和三宝的功德,以多方面的方式皈依三宝,并对其他的学处,包括分别学处和共同学处的内容,要尽力学修,决不能做出违犯学处的事情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原文:设作是念,如是念死及思死后当生恶趣,而起怖畏,能从其中救拔归处,是为三宝。若归三宝不违学处,然其归处,如何救拔?如《集法句》云:(在《略论释》402页说了:如《集句经》云:“我已为汝作大师,我已示汝断苦道,我已与汝作助伴。”)“能断有箭道(能断三有轮回之道,指的就是法宝;有――三有,箭――苦,能断三有轮回之箭,道――法宝),我教示尔等(我――代表佛,尔等就是我们,教示――开示,佛已为我们作了演说开示完毕),如来是大师,尔等应须行。”佛是归依大师,僧是归依正行助伴,故正归依是为法宝。若能得此,解脱畏故。最下法宝(这个地方就是初修业者,最初开始时候的法宝),亦是由其初修业时,远一分过,修一分德,断证二事(《广论译释》上说了:究竟果位就是法宝,就是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灭谛和智慧法身等,所以,这个不可脱离,脱离这个就坏了),倍转胜进而为安立,非离此外,忽从他来。
  讲解:这段文给我们讲了,我们要长期念死,一开始教我们,长期忆念思维念死无常,死后以后如果生到恶趣当中就会遭受无量的痛苦。因此,要生起这种怖畏、痛苦的心。从这恶趣救护的只有三宝,所以我们必须皈依三宝。对于三宝我们又怎么样作皈依呢?又对三宝的教诲内容如何才不能违反呢?三宝又怎么样才能救护我们从恶趣中脱离呢?在《集法经》(就是《集法句经》,这个经是法护阿罗汉所收集的一部经典,属于佛说部)中说:“断除轮回痛苦根本的对象是见道,它所获得的妙道的法宝才是真正的皈依对象,因此,这个妙道我已经给你们传授完毕,所以,希望你们好好地修持,佛是你们皈依的导师,修持的僧人是你们的助伴,你们应该对这些道理有所了解,应该去承诺实践!”这就是这段原文给我们讲的法义,这个不容我们惑乱,去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首先要知道,佛是我们的皈依导师,僧伽是我们皈依正修持的助伴,而真实皈依处是我们所实践的法宝。所以真正能获得其中的妙道,就能从怖畏中解脱。因为你思惟皈依和因果之法,故能从三恶趣中得到救护;因为你思惟四圣谛,就能从轮回中得到救护;因为修持悲智双运之法,所以就能从有寂二边(就是断常两边)当中得到救护。所以,把法宝定为真实的皈依。我们要知道,你不把这个道理搞清楚的话,我们修行很难进步。

  原文:故于此时,是须善巧,善不善业及果差别,如理取舍而修正行,是为修法。若不久思二业及果,如理取舍,则不能遮诸恶趣因,纵畏恶趣,然亦不能脱此畏故。是故救拔果位恶趣,须于因时,纠治其意随不善转,此复依赖于诸业果得深忍信。(深忍信――就是必须要依思惟修得。)
  讲解:究竟果位法宝就是断除烦恼障及所知障的灭谛和智慧法身等等。初学的人进入初期阶段的时候,只能抛弃一点过失和悟得一点少许功德,逐渐地舍弃过失,修这个功德,会日臻完善。这些功德中的后者比原来的突出,并非骤然而至。后来的功德比前面的功德有所不同而突出,就称其为获得了灭谛和道谛的称谓。使其逐步趋入究竟圆满时,就称之为究竟灭谛。
  所以说,皈依法宝就要修持正法的内容。不是说:“皈依法,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念一念就拉倒了,不是那样的。是怎么办呢?应该真实地去修持法宝的内容,用法宝的内容去断除我们的烦恼和习气,这是最重要的,不是念一念而已。皈依佛也好、皈依法也好、皈依僧也好,都不是念一念而已。法宝能救护众生脱离怖畏之苦,因此法宝是真正的皈依处。在下士共同道的时候,从三恶趣所救护的真实皈依处应该是法宝,因为学习正法才会阻止造作十恶业的因素,而不产生恶趣痛苦的果报,所以法宝就把这些造恶的众生救护了。十恶的对治是十善,因为我们修持十善,才能精通十善的道理,又能分辨、分析取舍善恶的差别。依靠十善等的力量、功德就能逐渐清净对治十不善业――就是十恶业,所以,下士道期间的主要对于对象就是法宝,但是佛、法、僧三宝是不可分离的。
  在这里我们应该了知善不善业果报的差异。要如理地分辨取舍善恶的道理来修持正法,若不能经常思惟善不善业的果报和它的差别,就不能通达取舍的差别,也就没办法遮止投生恶趣的所有的因缘。所以,也就根本没有办法从恶趣痛苦的怖畏中解脱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对这个环节一定要反复地忆念、思维,这是非常重要的,你不把这个心生起来,那么修行当中就会有很多的障碍,使我们不能够契入解脱。这是重要的法义,愿大家从中思维、深刻对治、如法地去做,彼此之间能够互相观功念恩,不要去观过念怨,而且如法地承事善知识,如法地修习皈依,同修道友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和合共修。

  所以,作后的第五点,皈依的利益,也是让大家明白的,在皈依三宝之后,我们就能够得到很大的利益,概括起来有八点:

  第一点、皈依以后,我们就是真正的佛门弟子了;
  第二点、皈依可以成为一切律仪的依着处;
  第三点、以前所积累的恶业可以减轻,并且可以很快消灭;
  第四点、可以积集广大的资粮;
  第五点、人与非人不能伤害我们;
  第六点、我们不会堕入三恶趣;
  第七点、一切时中可以成办我们所希望的事业;
  第八点、我们可以迅速地成就佛果。

  我们在为人讲授皈依,劝化众生皈依三宝的时候,要讲出个名堂来。为什么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有什么好处?你要能说出来啊!不能稀里糊涂叫人家皈依,凭什么?没有一点理论的东西说服不了,如何使人能起信啊?

  皈依以后我们就是真正的佛弟子了,我们要至诚地去作皈依。那么,皈依的动机是什么?皈依的因、缘是什么?我们前面都讲过了,如果我们内心没有真正的皈依,我们就不算一个佛弟子。假如说我们虽然皈依过,但又退失了皈依的心,皈依的戒体也就失掉了。所以我们是不是一个佛弟子,是依据内心里面有没有生起皈依三宝的心来衡量的,只有生起了皈依的心,我们才能真正地去修学佛法。如果没有皈依的心,是没有办法修学佛法的。所以,皈依的因很重要。我们应该很至心地将一切托付给三宝,如果我们只是口里面念一念皈依的文,心里没有真正感动,那么就不算真正得到皈依的戒体。

  我们在皈依的学处里提到过,要早晚三次来念皈依,就是为了提醒我们不要退失皈依的心,不是皈了依了就了事了。因此,我们这么人信佛,这么多人学佛,真正得到皈依体的又有多少?真正对三宝的心不退失、不动不摇的又有多少呢?可以想一想,所以我们差得远得很。这么多人学佛,每个人每天都在盲修瞎炼,都在用功。真正对三宝的心不动不摇、了解皈依的内涵,每天能够照学处日三次、夜三次皈依三宝,念、修、学,也知道该行持的和该止持的,哪些该做的,哪些不该做的,又有多少了解呢?这个是很重要的。早晚三次来念皈依,就是为了提醒我们不要退失皈依的心,因此我们尤其在修学密法的基础上,将皈依法就要修几十万遍,就是要我们皈依的心不退失。因此我们至死也不能放弃皈依,所以我们发心文里头讲:“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从今直至菩提(到成佛)永远皈依,这个都不舍啊、不动不摇啊!这样早晚念三次皈依,可以使我们皈依的心增长广大、永不退失。不坚持每天念的话,那么我们就可能退失皈依的心。前面我们讲到过我们随时会死,如果我们每天串习皈依的话,那么我们到死的那天,我们也能忆念起皈依来,所以,以这样的功德,我们就可以不堕入三恶趣啊!尽管我们平时有很多恶业,但我们临终的时候,能很至心地把我们的一切都托付给三宝的话,这样一颗皈依的心,可以令我们不堕入三恶趣。为什么呢?因为刚才已经讲到过了,佛可以说自己已经脱离了生死怖畏,并且他也具备大悲心,佛陀已经有这样的一个承诺,要利乐众生。假如我们不去做的话,那佛陀也没有办法。如果我们去行持的话,佛陀就有不可思议的能力,救度我们脱离三恶趣。假如我们死的那一刹那,善心生不起来,恶心生起来了,所以想一想,肯定会堕入三恶趣。我们早晚三次皈依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我们早晚各三次上师瑜伽同样的重要,与上师三宝相应很重要,如同那个概念一样。

  皈依利益里,人与非人不能伤害这一部分,是说当我们生起皈依的心,就能得到三宝的护佑,就能避免来自于人与非人的伤害。即使我们只有造作的皈依心(没有正式生起来),也能够使我们避免受到人与非人的伤害。我们在讲前面《广论》时提到过,那个小偷因为念三皈依,而避免于非人难的故事。有个小偷,窥知有人供养一位比丘一匹布,就在晚上来偷了,比丘就设计把他捆绑住双手了,一边口称三宝之名,一边用棍子痛打三下。这个小偷逃走以后,来到一座桥梁下方,那座桥上经常有非人出没,他重复念前面那个比丘的话,暗自嘀咕到:“幸亏只有这三句啊,要是再念多一点,我今天就死定了。”当天晚上,没有非人敢经过那座桥。我们在前面讲过这个公案。

  对于学处我们也不能退失,我们要去思维黑白业,也就是善业和恶业,我们要断除不应该做的恶行。我们现在已经作了皈依了,很多人皈依三宝了,我们是一位佛教徒,我们要相信不论是苦还是乐的果报,都是我们的善恶业所感得的,不能怨天尤人啊!而其他的一切外道却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创造者所作的,我们的一切苦与乐都是创造者给予我们的。这个跟佛法是根本违背的,我们佛道徒相信所有的乐和所有的苦,都来自于自己的业,因为我们的善因或恶因而得到的,我们要相信啊。

  我们所造的善因或恶因会感召乐果或者苦果,我们要对业果生起很大的信心,并且要生起定解。假如说我们对业果生起了强大的信心跟正解,这样的情况下,这就是世间的清净法;出世间的清净法,是说我们在法理上去理解空性。律经里面说,如果我们对世间的清净法生起信心对我们的利益会很大的,我们皈依的对象是佛法僧三宝:佛宝是我们的救护者,我们要把佛宝当作一位医师;法宝,我们要当作良药;僧宝,我们要当作护士。皈依佛宝的对象是佛,佛已经证得了灭谛和道谛所圆满的一切功德;法宝是指灭谛,僧宝是指见道的圣者。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要依止真实的三宝是很难很难的,基本是不可能了。那么目前的情况下,我们的救护者就是师长、善知识、上师,这是所谓相似的佛宝;法宝部分主要是灭谛和道谛,我们现在最应该注意的是业果。学习佛法、皈依三宝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深信业果,这个是相似的法宝;至于属于世间的,我们那些同行的善友,一心实践断证的,可以说是相似的僧宝。

  学佛的人如果不能深信业果,那是很可怕的。因果都不怕,你说你能怕什么呢?拨无因果了,那什么都不说了,所以说这是很重要的,这也就是皈依三宝以后下一章要讲的:深信业果。为什么皈依三宝以后要给你讲深信业果呢?因为现在的学佛人不一定都明白业果,这是一类人;第二类人,就是知道业果但是未必能够深信。可是皈依三宝了,如果你不信业果的话,那就会不断地造作恶业,很可怕的,这也是我们下一章要说的。

  我们现在皈依三宝了,现在的心性取舍方面,应该以十善业为应取的,而以十恶业为应舍的。十善业包括身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四(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意三(不贪、不嗔、不痴);十恶业是我们不应该做的,因为如果我们造作十恶业的话,现世就会伤害他人,令他人不开心、烦恼。究竟来讲,我们也要承受由此而生的恶果,最终还是伤害了自己。因此我们如果造作了十恶业的话,根本就是害人也伤害自己,我们应该决心任何时候都不做十恶业。以杀生为例子来说:并不是说你没有去做杀生这个业,就算受持了不杀生这个戒,关键是你要心里要没有杀害众生的心才可以。依此类推,其它的九个善业也要如此才行。宗喀巴大师有一个关于黑白业的偈子,主要的意思是:“我们的一切行为,主要看我们的发心,发心是善的,身语也必然会善;发心如果是恶的,身语也必定是恶的。”那么善和恶的标准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发心是让众生得到安乐和利益就是善;发心是损害众生就是恶。

  关于皈依的开示,皈依三宝这一章的原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听完了以上这一章,要经常串习皈依戒、使它坚固不退才是有意义的。所以,一定要好好对治我们的身心习气、烦恼。将皈依三宝这一章反复串习,使我们进步。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掌握这一点,就会使我们的身心有损失。

  皈依要靠发心,修行要靠发心,解脱也靠发心,离了发心,一切众生成就无望。发心讲的不管是哪一种心,都要我们能够如法地去做,动机要清净,这个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够对治这个的话,我们的修行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障碍。

  皈依三宝这一章的原文,我们就讲完了,接下来我们本来应该总结了,但是我们先把修法上,明确的再给大家说一下。然后再进一步的总结和了解我们前面出过的思考题。

  现在我们先讲一下皈依的修法:

  不管是四皈依,还是三皈依,都有修法。修法的概念是什么?我们要认识。四皈依在我们讲经之前就要念:

  梵文:南无古汝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摩亚  南无桑嘎亚

  翻译称汉语就是:皈依上师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为什么每天讲经之前要念呢?善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前面讲过了,为什么把皈依上师放在三宝之前呢?代表上师身上具有佛法僧的功德和加持力。“万善根本从师出”呀!并不是他就掩盖了三宝,他是体现,他是三宝的代表。

  那么究竟怎么样修呢?

  首先是,修之前的准备工作:

  一、修前准备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受三皈依和修三皈依的方法。这个受三皈依和修三皈依起到什么作用呢?本来对佛教再虔诚的人在受三皈依之前还不能算是佛门弟子,只能算是虔诚的人。只有受了三皈依后才能算是真正的佛门弟子。受三皈依后修学佛法还必需有一个正确的目的,这直接影响着我们修学佛法的效果和成果。这个目的是什么呢?首先,决不能是为了今生种种的琐事,因为这些事太小了,而佛法太大了。其实只要依佛法处事,依佛法修持,尽管不是为了发财或某个小小的利益,这些目的也自然会能够达到的。

  譬如一个人一辈子只求解决吃饭问题,为此他一生辛劳奔波,最后只解决了吃饱肚子这一个问题。如果你把修习佛法的目的放大的话,像吃饭这样的小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是不求而自得的。那么大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今生得到了暇满人身。这人身不要说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道没有,就是在人道人身也是不多的。

  我们得到了这个人身,不应是仅会走路、做事、说话的人,因为我们能知道什么是善恶,能知道如何暂时脱离苦恼,如何从根本上脱离三恶道的无边痛苦,也能知道如何从根本上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让自己得到永久安乐和安乐因。可以说我们的人身无所不能。在人生当中,哪怕求个大财主、大官也不是不可能,死后再投生作人,甚至完全脱离六道轮回永远得到涅槃圣果也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有足够的胆量和智慧,有大慈大悲的心、大宽容的心,人生是无所不能的。

  人身虽然难得,但太短暂,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因为人身绝对要死,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死。本来明天就要死的人,他总是考虑明年、后年要干什么,从不考虑明天会死。为什么呢?因为人们都不喜欢死,都喜欢活的时间长一点,因此就不往死这方面想。其实明天、死后的事情更为重要。如果我们脑子里较细的血管破了就可能死掉了。比如,我父亲就是脑出血,一下子就死了,几十年当中,从没得过病,脑袋一出血就死了,脑血管一破裂就死掉了。这有什么不可能的呢?才五十多岁,这条命就没有了,无常呀。所以我们想想生和死就是一口气而已。人身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一旦我们走路不对,摔下去就可能死掉了。一旦吃不对,中毒也可能就死掉了。因此,死的可能性很多,生的可能性很少。一旦死亡降临到我们头上我们逃也逃不过,金钱也买不过。给阎王送点礼?没有用,买不通,钱不能通死神呀!因此,我们除今生之外,还必须为死后和更长的时间作准备。

  藏传佛教的大成就者密勒日巴大师讲过:“我的弟子巴达蒙,来世的路途比今世还要遥远得多。你有没有准备好口粮?如果没有的话,那你必须要做好功德和布施。"他说我的弟子巴达蒙来世的路途比这世还要恐怖、可怕得多。你有没有准备好伙伴呢 ?伙伴就是佛法。如果没有,那么就修佛法,佛法才能真正当作来世的伙伴,能够修持自己的内心。你要准备好来世的伙伴。”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小小的利益。因为我们是人,如果不能看得更远更大,那与小小的蚂蚁、非洲的斑马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人只不过看的多一些,知道的多一些,但我们所悟到的是其它动物所悟不了的。因为我们的意识知觉是物质,是物质就决不会绝灭,它必须转化为同它类似的下一代当中。我们死后,意识知觉根本不会因此而断绝,它必须转化为下一代意识,所谓下一代的意识就是我们的来世。因此,我们所做的善和恶的业力必须要报,因果、业力、轮回,在前面也都证实过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我们今天能修佛法是无始劫以来从未有过的好机会,因为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正法不仅使我们信佛的人感到羡慕,就是爱因斯坦等等,那些大哲学家、大官、文学家、各种文才雅士对佛法都此处的羡慕,全世界的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孙中山、毛泽东等等一些伟人以及完全否定宗教的马克思、恩格思都纷纷赞叹这一教法。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好好地修习佛法。

  二来我们修三皈依的目的不能仅仅为了自己,也要帮助更多的人脱离苦恼、劫难,达到安乐和安乐因。这是佛教的大慈大悲心体现出来的。一定要以这样的心态去皈依。既然想皈依,如果不知道如何皈依,仅仅是念一个“皈依上师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或者“南无古汝贝,南无布达亚,南无达摩亚,南无桑嘎亚”,只能算是形式上的皈依,而根本没有从内心里皈依。必须要明白究竟佛具备什么条件在我之上,具备什么样的功德值得我去皈依他。 这个你首先要了解,不了解的话,你说我皈依他什么呢?信念上模糊就不能受用。

  首先讲皈依佛宝。佛是什么呢?佛在汉语中是"佛陀"的简称,来源于古印度梵文的"布达",译成汉语后,发音不准就变成"佛陀"了。正确的梵文应叫"布达",是从迷昧的梦境中觉醒过来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正在梦的无明当中,正在不断地做梦。什么时候对事物有了正确的认识,发现了万物的体性就能从错觉中觉醒过来。佛就是觉醒者,2500多年前的释迦牟尼佛确实是具备了至高无上智慧的圣者,因为他发现的东西超过2500年以来所有的科学技术。他发现的有的我们今天还没有完全发现,现在发现的他已在2500多年前在大藏经里写地一清二楚,而且比现在还要详细得多。第二,他抛弃了王位,修习佛法,为了解救一切父母众生不惜一切个人利益,讲说、传授八万四千法门,确实是个大慈大悲的人。为了后代佛门弟子他留下了宝贵、丰富的遗产,那就是佛法。因此佛是个向导者。2400年前曾有一个婆罗门教徒,看到佛教的书后,很有启发干脆就入了佛门。入佛门后,很多人打击他,说他叛教。后来他写了一本赞叹佛教的书。书中说:“我和婆罗门无任何冤仇,和释迦牟尼佛一点也不沾亲。但谁讲了正确的道理,我就不得不服从他。”他还说:“我在无边无际的六道轮回苦海当中,无依无靠地受着各种各样的折磨和苦恼。这时我该祈祷谁,依靠谁,归依谁呢?”然后,他自己回答自己说:“其实很简单。谁能消除了内心的烦恼障、所知障等一切业障,谁具备了智慧、慈悲、德能等所有功德,如果我有一点点正义的话,我应该归依如来佛陀。” 因此我们皈依佛的目的不应是求佛来帮我们的忙。我们有时把佛当作佣人帮我们做这做那。应知道佛不是佣人,但我们祈祷他,尊敬他,是因为他给我们指出了非常难得的道理。佛经中讲:“诸佛无法用水洗掉众生的罪业,也无法用手来去掉众生的苦恼和烦恼,也无法把证悟的果赐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教给我们正确的解脱方法。”用他讲的方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纠正内心,使我们的心脱离贪图、嗔恨、愚昧无知、执着、傲慢等等,让内心充满了智慧、慈悲、德能,我们即刻就能得到如来圣果。因此,我们皈依佛,是因为佛给我们指点了很多迷津。只要我们学会了佛教的因果论,无论你是做企业、做事业的,就会无所不通。因为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万事的规律。一旦学会了它的发展、归宿等前因后果,任何人都能很容易地掌握任何一门学问,做好一个企业、事业或任何今生和来生的事。所以,我们皈依佛的原因就是这个。

  第二、皈依法宝。法宝梵文叫"达摩"。法在释迦牟尼佛的经典中有两个意思。一是教法,二是证法。教法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一切经律论三藏十二部,就是消灭贪嗔痴,得到光明智慧,从六道轮回苦恼中脱离出来的具体方法。证法是所修来的成果,就是戒定慧三学。我们修炼佛法既要修到经律论,又要修到戒定慧。把经律论转化为戒定慧就是修行的具体方法。因此,我们说法宝才是我们的救星。假如,如来佛是个医学的尝试者的话,我们所受的法就是药。没有药,再有代代相传的书本也治不了病。所以,要以佛法的教义和理论来纠正自己的内心。其实,外在的任何一个不吉祥、不成功、灾难、魔障,从根本上讲都来源于自己内心的贪图、嗔恨和愚昧无知。只要你清楚地明白了苦恼的根源,就能断除这个来源,所受的果也就没有了。因此,只要按照释迦牟尼佛讲的修养自己的内心,规范自己的行为,就能使我们得到一个没有痛苦、烦恼的境界。

  第三、皈依僧宝。为什么皈依僧宝?尽管显密教理如此伟大、难得,可是释迦牟尼佛2500年前就圆寂了,住世时间80年。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的善知识、师长、上师,谁能把这个法这么圆满地传到今天呢?这些高僧大德不但自己修持,而且传给后一代,他们对我们真是恩重如山。所以我们今天能得到这样殊胜的法宝完全归功于他们。 为什么在这之前还要加上皈依上师呢?因为上师是你一生说法之师,任何一门学问都得需要老师,就是汉语拼音a、o、e 都得需要老师教你,更何况是佛法殊胜的理论?这种理论的深厚哲理,如果没有老师不可能学会,也不知道从何下手。尽管你看了很多书,也没有办法知道从哪里下手。因此,上师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拿轮船作比喻,船长就是上师,只有有了船长,才能把你带到目的地。所以,要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这是必须要了解的,并不是学密的人,才皈依上师,其他人就不皈依上师,那就错了。

  前面我们讲了皈依三宝的目的,下面我们讲观修:

  二、观修分四

  (一)      南无古汝贝 (皈依上师)

  这里讲的只是一个简单的修法,一个公开性的修法,并不是什么无上密。另外我们传承里面的三皈依观,不便给大家讲,所以在这里就简单的说一个修法,让大家照着去修。

  首先观想在自己的印堂前虚空上侧,有释迦牟尼佛或宗喀巴大师,观想释迦牟尼佛更好。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释迦牟尼佛作为佛宝。然后在释迦牟尼佛前面的一个小台子上面有八万四千法门的经书代表法宝,两边的弟子作为僧宝,上师和佛宝合为一体。在密宗中,你必须把上师看成是释迦牟尼佛――金刚持,否则你是不会成就的。上师是如来释迦牟尼佛为了度化我等后世众生化为世俗人而显现的。上师就是如来佛,如来佛就是上师。心里这么想着,然后就开始念“南无古汝贝,南无古汝贝、南无古汝贝”三遍。 念"南无古汝贝"时心里想,无始以来到现在,可以说没有一个荣华富贵我不曾享过,别说神仙、梵天,就连宇宙帝王也都作过,而没有任何痛苦不曾受过,包括饿鬼、地狱、畜生。但所有这一切宛如昨夜梦境全都烟消云散,于今毫无意义,关键的是将来。现在我们得到了难得的暇满人身和释迦牟尼佛教法,依此教法改变自己内心的所有缺点,让自己的智慧、行为做到完美无缺,让内心变得极善良、贤惠,这是极为难得的。因此我们从今以后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皈依上师,因为得到这样的机会全仗上师的恩德。再说上师就是一切十方诸佛菩萨的化身,具有一切佛菩萨的智慧、慈悲、德能,请求上师消除我的一切灾难、痛苦、烦恼、愚昧无知和一切障碍。

  此处分为几点来做:

  【身加持】 这样边念边观想最后达到好像全身所有的毛孔都涨开了,达到极舒服又说不出的感觉为止达到了这种感觉时,心里观想着面前的与上师无分别的释迦牟尼佛,从印堂上发出了白色的光,照到自己的印堂。然后祈祷上师:赐给我一切上师金刚身的加持和能量吧,消除我无始以来所造的一切罪恶、业障、魔难、灾病和烦恼吧。想着想着,就把刚才照出来的白光里面观想为空的,一切上师的加持和能量犹如白色牛奶一样的甘露圣水通过这个白色光管直接流入了自己的印堂。此时观想自己体内既没有肉也没有骨头、内脏,一片黑暗。这黑暗意味着自己无始以来身口意所造的一切业障。一旦白色甘露圣水通过印堂流入了体内,就好像黑暗的房间突然点亮了一盏明灯,身口意业障的黑暗自然就消失了。这样,白色牛奶一样的甘露圣水从脚趾――小腿――丹田――心脏――喉轮――到顶轮为止充满体内,自己得到了一切众佛菩萨,尤其是上师金刚持身的加持,消除了自己一切疾病、灾难、障碍和魔难。

  【口加持】 就是语的功德加持。然后,继续念“南无古汝贝、南无古汝贝、南无古汝贝”。边念边观想释迦牟尼佛的喉轮发出了红色的光,照到了自己的喉轮。不断祈求上师释迦牟尼佛:消除我一切金刚妙语的障碍和灾难吧,让我得到一切金刚妙语的加持吧。此时,从释迦牟尼佛的喉轮中的红色光管里流出了大红色的甘露圣水进入了自己的喉轮。体内本来充满了黑暗,然而一旦红色甘露圣水融入了体内,就像黑暗的房间里突然点亮了一盏红灯,体内马上充满了红光。这红色的甘露圣水从脚趾――小腿――丹田――心脏――喉轮――到顶轮为止充满了全身,消除了自己无始劫以来所造的一切口的业障,消除了自己一切灾病、障碍和魔难,得到了一切众佛菩萨,尤其是上师金刚持妙语的加持和能量。

  【意加持】 这时仍然念“南无古汝贝、南无古汝贝、南无古汝贝”。观想从释迦牟尼佛心中发出了浅蓝色的光照到了自己的心脏。体内充满了黑暗,这黑暗是自己无始以来所造一切心的业障和无明,也是各种各样的贪嗔痴。然后,就祈求一切众佛菩萨和无分别的上师消除自己一切心所造的业障和灾难。再观想蓝色光管里流出许多浅蓝色甘露圣水通过心轮融入了自己的体内,体内像黑暗的房间里突然点亮了一盏明亮的浅蓝色的灯一样,使全身充满了浅蓝色的光,消除了自己无始劫以来所造一切愚昧无知,尤其是贪图、嗔恨、傲慢、自私、嫉妒等等一切心的业障,也消除了心的业障所引起的一切灾病、障碍和魔难。这浅蓝色的甘露圣水不断从脚趾――小腿――丹田――心脏――喉轮――到顶轮为止充满了全身,得到了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金刚大智慧的加持和能量。

  这个就是皈依上师的观修法,再往下就是三皈依的观修法了,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讲到这里。

  回向……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把皈依三宝这一章原文全部讲完,从开头到结尾,我们对整个法意,反复说了很多,现在又进入到修习三皈依的方法,后面我们会总结,希望大家认真反复思惟,以法义对照我们身心习气、烦恼,这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就讲到这里,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六时吉祥。

  界恒、寒冬恭敬整理

 


{返回 广论·法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空恩师讲《广论》87讲
下一篇:法空恩师讲《广论》85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60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43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97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91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37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47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88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92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104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53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三十四章 终不为大[栏目:法界法师]
 佛教与现代经济伦理(王觉溟)[栏目:佛教与伦理]
 海上冲浪[栏目:成峰法师·天堂里的梦]
 星云大师揭示自杀秘密[栏目:星云法师]
 宗镜录卷第九[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请问师父,我交往的对象没学佛,我很想出家,但对方又很可怜,业障重,该怎么办?[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共修的成就从团结清净当中来[栏目:达真堪布]
 上座部佛教的菩萨道思想(林欣)[栏目:佛学研究论集]
 佛学的“色法”与“物”[栏目:太虚法师]
 人生中不能缺少的[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