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恶业报经新讲(3)
 
{返回 梦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044

  一百二者求离厄得脱难·
  能脱离厄难痛苦。
  一百三者求离病得除愈·
  离病苦,病会好。
  一百四者观所去无障难·一百五者观所去有障难·
  你想留学或参学,都可以去,没有障碍因缘。相反有之,不可以
  一百六者观所住得安止·一百七者观所住不得安·
  你所住的寺庙感到心安、身安就住。若身心不安,那你就得走。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你自己心不安了;二是你调皮捣蛋,被护法迁单。护法神怎麽样迁你的学呢?不是护法神来,而是让你心里不愿意住,看谁都不顺眼,感觉非常瞥扭,这就是护法神给你制造的各种困难,使你住不安稳,那就得离开。
  一百八者所向处得安快·一百九者所向处有厄难·一百一十者所向处为魔辋·一百一十一者所向处难开化·一百一十二者所向处可开化·一百一十三者所向处自获利·
  你要去的地方平安快乐。有困难不吉祥。落入魔辋里。去弘法度众生没有缘弘法度生有缘。能得到利益。能得到福报开智慧。
  一百一十四者所游路无恼害·一百一十五者所游路有恼害·
  所要走的道路没有危险,不受于扰,或者相反。
  一百一十六者君民恶饱馑起·一百一十七者君民恶乡疾疫·
  一百一十八者君民好国堂药·一百一十九者君无道国灾乱·
  一百二十者君修德灾乱灭·一百二十一者君行恶国将破·一百二十二者君修善国还立·
  过去的一园之主称君主,现在把管理国家的人称领导主持。领导和人民都恶不善,就会招受到饱馑,没粮食,园家疾病瘟疫就多。领导和人民心善,则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处处都是一片祥和气氛。主持政务的人没有道德,不能慈爱百姓园内灾乱就不停,反之无灾乱。主持行恶法国家就要灭亡,相反国家则章固。  
  一百二十三者观所避得度难·一百二十四者观所避不脱难·
  可以躲过灾难,或业力所牵躲避不了。只要有这样的业力遇缘定受报,连阿罗叹都没辨法免灾。例如,佛在世的时候,琉璃王大杀释种,目犍连尊者把释种的五百童男,用他的钵把他们送到天上去,让天人来供养。等这个灾害过了,他把钵取下来,都化成了血水,注定的业难逃。
  一百二十五者所住处众安隐·
  这个『隐』字,指安稳,就是很平安、很稳定的意思。到所住的地方,大家都平安稳定。
  一百二十六者所住处有障维·住的地方已经不吉祥了,有障碍。
  一百二十七者所依聚众不安·
  指大众聚集的地方不平安,不吉祥。
  一百二十八者闲静处无诸难·
  在这见修行辨道很好,什麽恶缘都没有。
  一百二十九者观怪异无损害·一百三十者观怪异有损害·
  指我们修行的地方出现怪异,占察一下对我们是否有损害。修行者说:『我过到很多怪现象。』我说:『你不理他,修般若观来观,本来是空的,不存在,应从你心里解决,假使你一执著,就有损害了。』
  一百三十一者观怪异精进安·
  指修道者碰见怪异现象了,加紧用功,不要为这个怪具现象劲心,就会战胜他。像读经有别的声音来扰乱,或有光,不正常的光,照得经书的文字都看不见,遇到这些怪异,你不理它,可以静坐下来,暂时先不念。或读《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萝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定一下子再念,这个怪异现象就没有了,不要去执著,兄怪不怪,奇怪自败。你假若随著他去,他就越怪,怪的你无法修行,以後你就会堕落。告拆你,怪异来了,不要为它干扰,好好的精进修行,就好了。
  一百三十二者观所萝无损害·一百三十三者观所萝有损害·
  一百三十四者观所萝精进安·一百三十五者观所萝为吉利·
  有些人对萝很执著,占一下便可知其吉凶,利或害。其宜萝是假的,不必执著。现在我们都在做萝,我们一切的行动都是萝,应从理上去认识他。例如怪巽,就是事的现象。做萝是你的影子,日有所思,夜有所萝,萝多了,心就很乱。应该把心收回来,精进的去修行,怪异现象等萝境就消失了。
  一百三十六者观障乱速得离·一百三十七者观障难渐得离·
  一百三十八者观障乱不得离·
  障难搅得你不得安,得此轮相,地藏菩萨告诉你不要烦恼,很快就脱离了、或一下离不了,还得经过一段时间;或障难随时跟著你不得离开。障难离不开,怎麽辨呢?地藏菩隆告拆你,念我的圣号,渐渐就得离。
  一百三十九者观障乱一心除·
  把你的心集中起来,好好的修行就能离开障难。学《占察经》地藏菩萨告诉你要『一心除』,不要随外头的境界转,要反观自心。凡上心随境转的,什麽业障都会发现。
  一百四十者观所难速得脱·一百四十一者观所难久得脱·一百四十二者观所难受衰恼·一百四十三者观所难精进脱·一百四十四者观所难命当尽·
  你遇到的灾难很快就得脱离,也许十年乃至若干年一定得脱,或所遭遇的灾难对你有损害。另外,你所遇到的恶缘必须精进勇猛去修,才得脱离。过到恶缘有病难或命难,占到寿尽了的情况,怎麽辨呢?多拜忏,念圣号或者静坐,还宿债可免,或想到这种命,可以为代众生受苦。
  一百四十五者视所患大不调·一百四十六者观所患非人恼·一百四十七者观所患合非人·一百四十八者观所患可瘵治·一百四十九者视所患难瘵治·一百五十者视所患精进差·一百五十一者视所患久长苦·一百五十二者观所患自当差·一百五十三者观所患向医堪能治·一百五十四者观所瘵是对治·一百五十五者所服药当得力·一百五十六者观所患得除愈·一百五十七者所向医不能治·一百五十八者观所瘵非对治·一百五十九者所服药不得力·一百六十者观所患命当尽·
  「所患」,指你所患的病,是由四大不调所造成,地大偏重了,就会骨质增生;水大不调就会伤风感冒流鼻涕;火大不调,就会发烧,或者长个结子、长疮;风大不调就属害了,中凰、发疯,风大攻心,心就丧失理智。这都是四大不调的病,是遭受鬼神搅乱而生,是非人人身扰害你。这是他宿业跟你有因缘,所以你必须精进,而且给他迥向,加持他,超度他,给他忏悔,这样才能使你们的共业消除。所患的病可以治,所患病很难得好,通过你精进修行,病就能好。这个病很困靴不好治,要长时同受痛苦。不治都会好,医生还能给你治好。有好方法能够治你的病,吃的这个药使你的病很快就好。病能除掉能治好的,找的这个医生治不了你的病,应该另外找一个好的。这个治瘵方法不对,这个药吃了没有效果。现在患的这个病不必治了,治也要死。从一百四十八到一百六十都是说你的这个病会不会好的。答覆病的很多,因为我们病苦非常多。生病都是过去杀业,所感的苦果,如服药不得力,或长久受病苦等,种种不能使病愈乃至病死的情况,要多念地藏菩萨,求地藏菩萨加持,清除病魔,使病体早日康愎。如果寿命尽了,早点儿走了,换一个分段身不是很好嘛,不要留恋。我们之所以去不了极乐世界,就是你不相信佛所说的,对你现在的这个身体太留恋、太执著。我们出家人应该对於死,生欢乐想,生愉快想。为什麽呢?这一段的业障我还完了,换一段不更好吗!我们人人能心无罢碍,看破放下不留恋一切,那就解脱自在了。
  以上一百六十种都是今生现实会遇到的情况。以下十种就是看我过去徙哪一道来的。
  一百六十一者从地狱道中来·一百六十二者徒畜生道中来·一百六十三者众饿鬼道中来·
  指从三恶道中来,因为刚从恶道中来,所以会信心不足,起疑惑,难长进·
  一百六十四者从阿修罗道中来·一百六十五者从人道中而来· 一百六十六者从天道中而来·
  这三条都是指从善道而来。
  一百六十七者从在家中而来·一百六十八者从出家中而来·
  前生是在家人,是和尚或是比丘尼。
  一百六十九者曾值佛供养来·一百七十者曾亲供养贤圣来·一百七十一者曾得闻深法来·
  是供养过诸佛来的,供养过罗汉菩萨圣僧来的,过去学过甚深大乘了义法,过去你做过什麽事情,今生变的就是什麽。未来的果报呢?就不一定了,命运随时会改变,好的变坏,坏的变好。众生能成佛,就是这个道理。过去的能定,未来的定不了。以下十八种就是讲未来的。
  一百七十二者舍身已入地狱·一百七十三者舍身已作畜生·一百七十四者舍身已作饿鬼·
  你作的恶太大了,命终后就会堕入三恶道中去。一百七十五者舍身已作阿修罗·
  修罗有天人的福报,没有天人的德。修罗有好多种,就像人似的,有上上乘修罗,经常跟天人作战;有恶修罗、有鬼修罗、有畜生修罗。『修经』,遍指诸道。这儿的『修经』,是指天道修罗。
  一百七十六者舍已生人道·
  不失人身,还生人中。
  一百七十七者舍身已为人王
  《地藏经》中说:『念一部《地藏经》可以不堕三恶道。』 《大集十轮经》说的非常多。作人王不造业的,还能断续上升,护持三宝。
  一百七十入者舍身已生天道·一百七十九者舍身已为天王·
  修善命终生到天上做四天王,或忉利天的天王,夜摩天的天王等诸天王。
  一百八十者舍身已闻深法·
  指这个身体舍掉了,来生还能闻深法。但不—定是生到极乐世界,就生在这个地球上也可以,五台山每天都有一万菩萨在说法,围著黛螺顶绕清凉。当你业障消了功德成熟,就能看见一万菩萨了。你也可以加入跟著绕清凉,虽有业障但应当作如是想。
  一百八十一者舍身已得出家·
  指来生一定能做和尚。
  一百八十二者舍身已值圣僧·
  再来生能遇到圣人度你,那是你今生稹累的,能遇到证了果的圣人。
  一百八十三者舍身已生兜率天·
  生到欲界第四天中。
一百八十四者舍身已生浮佛园·
  所说的『净佛园』,是指著极乐世界说的。地藏王菩萨所说的净佛园就多了,如华严境界『一净佛国入十方微尘刹净佛国土,十方微尘刹净佛园入一净佛国土,相互圆融无碍。』
  一百八十五者舍身已寻见佛·
  念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可以见到阿弥陀佛。深信观想现在世界所住的三十五佛,乃至无量诸佛在你的这个报身中,舍了就见自性佛,舆十方诸佛无二无别。
  一百八十六者舍身已住下乘· 一百八十七者舍身巳住中乘,
  一百八十八者舍身已获果证·
  指去掉业报身,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登地菩萨果位。登了初地,就入圣位。
  一百八十九者舍身已入上乘·
  证得大乘的佛果位。
  现在的一百六十个,过去的十一个,未来的十八个,加起来共一百八十九种。
  善男子·是名一百八十九种善恶果报差别之相·如此占法·随心所观主念之事·若数合舆意相当者·无有乖错·若其所掷所合之数·数舆心所观主念之事不相当者·谓不至心·名为虚谬·其有三掷而皆无所见者·此人则名已得无所有也·
  就是你心里想求什麽事情,感得一百八十九中的数字出来了,跟你所求的相应了,那就叫『主念之事』像谈到病的情况,答覆你能好、不能好、命尽了等,如实的告诉你,你要想转变,怎麽辨呢?念地藏菩萨,求地藏菩萨给你延寿。如果你所观的事,掷出的数字跟你想的不相合,那是你不至心。不至心,在占的过程中所出的轮相就不真实,有错误,若掷三次都是空白,一个数字都没有,是说你得到了无所有智,空智。
  复次·善男子·若自发意观於他人所受果报事亦同两·若有他人不能自占而来求请欲使占者·应当筹量视察自心·不贪世同·内意清净·然後乃可如上归敬·修行供养至心发愿而为占察·不应贪求世同名利·如行师道·以自妨乱·若内心不清净者·设令占察而不相当·但为虚谬耳·
  若受人请寿他人掷,也得如是拜,如是念,念完再掷。还应好好的朗察自己是不是不为名利,钝粹是为了帮助别人,不贫世间的一切,内意清净,这样给人掷彼此得利益。然後皈依地藏菩萨,皈依三宝,随己能力来供养,没有力量的,可以烧三支香,或者用自己的身体来供养地藏菩萨,发愿後方可占察。如果内心贪图世同名利,跟算命、打卦的相师一样,那就妨碍道业,这样不清净为人占察,占察轮相会出现答非所问,这都是虚谬,不真实的。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一切所占不获吉善·所求不得·种种扰虑·这恼怖惧时·应当书夜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若能至心者·所占则吉·所求皆获·现离衰恼·
  如果所占轮相不吉祥,心生恐怖。告诉我们应当书夜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能达到至心。要达到至心,必须先要有信心,至心自然能生,如果有怀疑心,怀疑《占察善恶业报经》说的对不对,念地藏圣空号者者观音圣号,念《阿弥陀经》灵不灵。或者对经上说的那麽多功德,持怀疑态度,那就不行了。所以一定要至心,深信佛语不虚。若至心诵念,经中所说功德,你定会悉皆具足。
  《占察善恶业报经》上卷,从事相上已讲完。下半卷就得从理上融通学习二种观道、定慧,一实境界,成佛的境界则比较难一点。故在学习之前,应先掌握他的一个原理,也是一切佛法的基本原理:『缘起性空』,或者叫『性空缘起』,也可以说缘起和性起。这个就是佛法的一切义理总辋,也可以说是宗旨。或者说佛的法身,也是我们的法身。缘起到了最究竟的理趣,就是『性』。『性』,在有请谓之佛性,在一切诸法就是佛说的经典,如汪洋大海浩瀚无穷,但以缘起的一个偈颂就可以把他收摄完。印度修庙建塔在地基上都要安个缘起偈子,我们给佛像装藏,也安一个缘起的偈子,若在佛像后头写『嗡,阿,吽』代表装藏,即『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另一个偈子是『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我们称出家人是沙门,大沙门指佛,说明缘起性空是佛说。
  若众生能解诸法缘起之道,『当常知是人即为见佛』。《中论》里有讲:『若见因缘法,则为能兄佛。』缘起偈颂,就说明了四谛法,苦、集、灭、道,世间和出世间的因果,若破坏因缘法,就等於犯了破三宝的罪。因为因缘法乃是佛法总辋,不信因果则非佛子,故说等於破坏三宝。过去的祖师或者阿罗汉,一听到缘起偈就开悟证果,实因缘起的道理能够贯通一切法,持无量义。缘起的涵义是什麽呢?缘就是条件,依他而起即为缘起。也就是说,因缘和合能生诸法,缘不聚,法不生。《解深密经》中讲:『一切法都是依他起性。』『阿含经》里有首偈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此偈就是说,一切法依托一切条件而生起,也随著所依的条件来变灭,没有实体,是无常的,是就法而言。以华严经义讲:一舆一切互摄互融。一是简,一切是系,系简互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是一佛。华严义法界义。
  一切法都有一定的规律法则,缘起的法则,澄观大师部分为四种:
  第一、因缘和合而生诸法义。讲因缘和合生趄诸法,因缘合成。因是生起的根本条件,缘是起辅助作用的,是外在的作用和条件,哪个力量强就为因,哪个力量弱就为缘。若缘的力量强,缘就变成因,因的力量弱,因就变成缘。我们过去宿生积累很重的业,业就是因。因过去宿业很重,假若说我们现在的缘很殊胜,每天上殿、过堂、持戒、诵华严经乃至拜忏,这个力量非常的强,强者就变成因了。因能生起,外面所有其他的条件都变成助缘了。一切法的生起,必须要有内因外缘,内外因缘和合,一切诸法才能生起。因缘灭一切法也就随之灭了。一切法,指有为法而言,有为法就是有造作,不论善恶都是造作而有,有造作就是有依赖,即依他而起。但是一切法又都不停地在变化运动,一切现象都是依变化而来,是有为法。百法中还有个不相应法,也属於有为法。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生活常中,所认为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依著因缘而生,依因缘而灭。像我们用的用具、物品、器具,乃至於穿的衣服、吃的钦食,都是依人工材料等多缘而成,缺一缘则不成。所以说,因缘聚舍而成一切法,因缘聚离一切法就灭了。《楞伽经》上的缘起偈颂:『因缘顺世同,佛不如是说,因缘即世间,如乾达婆城。』此偈涵义很深,因缘生世同,佛不这麽说;因缘不生世间,佛也不这麽说。不是因缘生世间,因缘即世间。世间是什麽样的呢?像乾达婆城似的。乾达婆城,即海市蜃楼,海里看似有座城,实际上没有的,一种幻景而已。大体上说,一切有为法必须具四缘,即『因缘』、『所缘缘』、『次第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因缘』主要说因,他能够变成果,因为有因必有果,要想转变恩业果,那你因的力量必须特别的强,才能转变。因果要不成,因果律也就不存在,那我们讲《善恶业报经》就不成立了。并且一切的果报是一个根本的因,是我们从生依著阿赖耶识中所含藏的种子,这个种子就是根本因。『次第缘』,是说从世间上一切事物来看因果是相续的,经过很多的次序,父母缘,生长缘,钦食,衣服等缘具足了,少一个也不行,这就是『次第缘』,又名『等间缘』。『所缘缘』,缘就是外在的条件,你心所缘虑的,所分别的外界境界相,即心意识中形成的各种现象。『增上缘』,只是帮助促成诸法生起的条件,增上了才能发生作用。增上就是作用义。『因缘』、『所缘缘』、『次第缘』、『增上缘』这四缘,是一切有为法生起的必要的倏件,少一缘都不成。心法就是说心里的活动,後念一定是依照前一念而起的,後念一定助长前一念。前念因生,後念果生,没有前因就没有後果。前念是後念的因,後念是前念的果。因缘和合,辗转相依,才能够成立起来。
  第二、说一切诸法都是相续的,是说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之理。凡是有为法都是暂时的存在。为什麽暂时存在呢?一切有为法,离不开事相的生、住、具、灭。事相永远是不停的生住异灭。就是指事相没有常住不变的,它永速的迁流变化。事物有生住异灭,如日出日落、月缺月圆、春夏秋冬、四季迁谢。草木,青了又黄,花开花落;人有生老病死,还有历史的演变,荣辱举旺、桑田变沧海。诸法即生即住、即异即灭。这是一切法共同的本性,共同的法则。灭後就生,生後即灭,生灭相续,无有间断。这就是说的『等无间缘』。由是因果相续的缘故,很多事物,往往在一段时同好像是住了,或者住相当长的时间,相对状态是稳定的。像太阳月亮,要经过好多亿年,但是,它还是生住异灭。澄观大师说:诸行无常,而因果相续。所以在《瑜伽师地论》第十卷总结缘起意义,说了这麽一句话:『依托诸缘数谢灭已,缘起和合生故名缘起,数数现灭浮相缘起,故名缘起。』这句话就是说:这什麽叫缘起呢?依它的助缘,数现数灭,相续和合生,故名缘起。数数的现灭,浮相续起,故名缘起。
  第三、凡是相对法,不相舍离。凡是相对法,互相矛盾,又互相统一。如生对死,苦对乐。生生死死、苦苦乐乐、无穷无尽。相对就是相待的关系,本来是两个,生不是死,苦不是乐,光明不是黑暗,光明里有黑暗、黑暗里有光明。同时在同一个体内。这种相待关系很不容易理解。总之,相对法是互相排斥,互相摄入,不相舍离。如大舆小、长舆短、阳舆阴、男舆女、真舆妄、生死舆涅槃,这些诸法都是依著它起的。生是依著死起,这叫相对法的相对而生起。《瑜伽师地论》讲:『有对法聚,无对法性。』相对法的现象有,但是相对法的性是一个。就是说,没有相对性,只有相对聚。聚就是某种条件相对;性是随顺转故,生可以随顺死转,死又可以随顺生转。辗转相随生,辗转相随灭,不相防碍。
  第四、是诸缘互遍相资。不但不排斥,而且互相资助。一切万法都在缘起常中,任何一缘皆能遍应多缘,为多种事物作生起的条件,一可以应多,多可以为一。《华严经》里说:『执一切故众,执一众故一,依著众得一,依著一得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华严经》还有两句名言:『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一切都是唯心所变。万法归一,一归万法。缘起即性空,也是缘起。互相圆融,无始终,无内外,无对待。般若空意怎样空法?空就是一切有,一切有就是空。什麽是般若意?一切众生,一切诸法,山河大地,无一不是般若,这才是真正的般若。不是说般若是空的吗?是空的,一切法都是空的。空就在有中,有就在空中。宇宙万法,都互相缘起,组成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依你起,你依我起,成立了严密的关系辋。一切诸缘,时利、时无利、时有体、时无体、时同、时异、时隐、时现。这都是说的十玄门,相互相接,相依相涉,出现种种相用,其实是一,一多无碍,大小无碍,重重无尽,这是华严所说的缘起义。
  佛教所说的缘起法则在今天现实生活来看,就是唯物辩证法。从缘起来看,一切的邪见或者依持的错误,都是违背了缘起法则。人人本具足佛性,所以人跟佛无二无别,这就是『性』来讲,『性』是无障碍的。在『性空』常中,你说:『我是阿弥陀佛,跟释迦牟尼佛都是一体的。』不错,在『性』上舆佛无别,但是在因缘法上,就不同了。因为我们执著身还有个不死的灵魂。因缘和合我就有因缘分离,我就没有了。要是违背了诸法因缘和合的这个道理,认为一切是自然而有的,这叫无因论。诸法因缘生,有其果必有其因,强者先牵。如果说一切都是宿命决定有,不能更改,这叫宿因论,无论是无因论还是宿命论,都违背了真宜的道理,缘起法则,就会堕入邪见深坑。以上讲的都是诸法缘起之理,说明了事物现象的本来面目。
  缘色法来观察一切诸法的相状结横,这叫法相宗,是约俗谛来讲;观诸法的体性,即法性论就是真谛。一个从性上说,一全从相上说,这就是性相二宗,也叫真俗二谛。都是由缘起性空演绎而成的,无论哪宗哪派,离开了缘起性空就无法可说。这是缘起性空的道理。
  缘起是由性空来的,性怎麽能空呢?因为是缘起的,一切事物现象的本来面目,总起来就是一个业、一个因果、一个空、一个无我。诸法的自性是没有的,性是不加任何的造作。假使性决定有不加造作,一切诸法就不可变移,就常有,但一切诸法不这样,它要等待因缘来成就。排除自体的本有必须待缘才成立,这就叫缘起。缘只是能助成,性空,是专门谈因,举例子:就说人吧,人生有没有自性呢?性是不变义,性即体。如果人有自性的话那你永速为婴儿,不会成长,不应孩有的少年、壮年、老年,因为人住在这些变化之中,说明人是没有自性的。假使一切诸法,都各有各自的相,那麽,种下的种子永远不会发芽,人也不应该呼吸,地球也不会变灭。但事宜上不是这样,因为它属於有为法,有为法没有自性。学好了缘起性空。你读《金刚经》的时候就会开悟,但这个悟,是指能明白佛在《金刚经》上所教的是什麽。一切的诸法都是因缘而生的,於生灭变当中, 这是颠摸不破的真理。所以《占察善恶业报经》跟算命、打卦不同,他是用变异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如《金刚》。上所说,『一切有为法,如萝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果想在所现的境界中找一个有自性的恒常柬西,永远找不到。
  诸法无自性,无性又名日空。〈中论〉上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因空无碍故而建立一切法,并不是没有,即是空,空即一切法,要悟得这个理,一切妙用就会产生,这就是《华严经》的『大』。《华严经》讲一切事物建立在『大』上,这就是体。因为因缘起就是相,由相而产生无尽的妙用就是『广』。这就是『大方』。
  空无自性,就是无我。在《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克无者相。』因为诸法的万象,没有一个有自性的宝物出生,故此生彼灭,彼灭此生。这都是般若义。凡是有对待的法必不相离,有生必有灭,无生就无灭,诸法无生无灭,不生不灭,也就是《大般涅槃经》里讲的涅槃。诸法没有自性,本来就是涅槃。无生无灭就是涅槃意,无生灭亡,一切诸法本来寂静,它是没有性的相,即无相,无相就无生,无生无灭自性就是般涅槃。涅槃就是诸法本具的实相,就是《占察善恶业的报经》后半部分的一实境界的实相意,也叫做法性。真如在《华严经》是一真法界。
  从性空缘起来讲,正因为它没有自性,诸法才能够依因缘而生起,如果有自性,他就不依著因缘生了。一切诸法都是相互依存而生起的,依著因缘万相才得以呈现,太阳、月亮才能够明照,江河才能够流动,草木才得以生长,花果得以开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以维持,但他们的本性空际,这就是缘起性空的第一义。由性空故,而缘起诸法,若无空义,一切法则不成,世间所有的诸法都被破坏了,但缘起性空意不会被破坏,否则一切物质都停止运动了,整个世界立刻就会消灭。性空缘万法,依著性空而建立一切万法,而这一切万法又顺著具足的因缘而生起,一切法的生、住、异、灭,都遵循这个规律,这就是业报因果律。再回到《占察善恶业报经》上。我们身口意的活动是业因,必然产生了身口意活动相应的果报,在藏经里有一部《分别缘起殊胜法门经》,那里面说种种果和它的类别。因果是互相随顺,因随果,果随因,因又生果,果又生因,性空缘起,因果毫无杂乱,做善必有善报,做恶必有恶报。像我们现在出家了,种是无漏因,一定感无漏果,但是什麽时时成熟,这就不同了。有异熟因、异熟果,哪个先成熟了,哪个就先结果。讲个故事来说明,先因后果或后因先果。
  我以前在青岛,听到—个故事,在德园占领青岛的时候,第—次大战,德国失败了,退出去时,留下一个屠宰埸,都是自动化的。德国人把这个公司交给了一个姓李的职工,这个人突然发了大财,就勾结官府,危害老百姓。老百姓要告他也地方告,就暗杀他,几次都被他逃脱。後来,他逃到广州,把这部分财产全部转到广州,在那买了几条船,做海洋这轮事业。但是到了广州,他一下就转变了,有求必应,尽做好事,广州人都叫他李善人,而青岛人叫他李恶人,他一个人就具足两种因。大家注意这个先因後因,就有哪个强,他在检察船的时候,在海里被另外一只船,撞得粉身碎骨,尸体都没见,广州人说天道不公,这麽好的人,招到这麽个恶报,而青岛人也在骂,说天道不公这麽恶的人,会让他逃脱,他简直等於没受报。这说明了什麽呢?他在广州做的善业果还没成熟,在青岛做的恶业,这个果先成熟,所以他招的是恶报。现在很多人都这样说,人做好事没好报。这种没有智慧只看一时。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於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漏业一定要受有漏的果报,无漏报受无漏果报。现在我们出家都修无漏业就不会漏落三界,要想去有漏获无漏果,那必须得依佛所教导的去行,诸恶莫作,众奉行。修无漏业。就得把握好自己的念头,任何时候不去执著,分别,使心平和安静,什麽事情来了都不烦恼,不随境转,这就是佛性。念念住在佛性,相信你心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把心训练好不再随著过去的习气走。如果能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安然相处,自然就会解脱,这就是了脱生死最重要最好的方法。因此,所依的一切助缘,有利或者无利,是相摄,是相入。了解了互相的关系,把过去的善根因力引出来,把业障厌下去。因力强,业障也就能到极乐世界及他方净土,带业往生。
  现世的身心,所作的业,後世一定带去。就是说现在的身心相续到未来,未来的身心又相续到未来,都是缘起。为什麽它能缘起呢?性空故,没有自性,就随著牵引力。牵引力是什麽力量呢?即缘起。如果是强有力的缘起就能把一切不顺心的涅缘降伏下去。缘殊胜,也能把所有的业,所有不顺心的降伏。大家知道,我们经常求诸佛菩萨的加持,其实是你自心的力量。你有力量了,一切诸佛菩萨都加持到你。没有力量就被别的牵引去,诸佛菩萨也没辨法转。缘起性空,因为没有自性故,所以缘能牵动你,假如有自性,牵不动的。就如外缘的力量非常胜,把你的因夺了。本来因很殊胜的,但是恶缘强盛,造业的心猛烈,就把因夺了。就是缘强夺於因,因强夺於缘,互相夺。什麽因最强?我们现在发的菩提心,成佛度众生的这个因力非常强。因胜,一切业都历下去了。一念殊胜心生,就产生殊胜的作用。
  同时,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蕴含著不可思议的甚深道理。如果说缘起性空,观法性,观自己的真心,就是观理,就是消灭我,就见真谛,就明心见性。若观缘起,观一切事物的现象境界相,还是观事,观事在一切事上开悟。兄俗谛,兄真理和俗理,观时理是一个。就是说性、相、理、事、真、俗都是一体不二的。真俗不二、理事不二、自他不二,能够这样的观,就是中道。不著二边,能够融入到中道中,这就是诸法真实的基本定义,这样就可以知道缘起了。如果你要读《大般若经》,它最精华的,概括地说,因为色缘起,所以不异空;空缘起故,所以不异色。空缘起故,即是色;色缘起故,即是空。即心经所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裁亦愎如是。』都是缘起。乃至於一切五蕴法,一切诸法无不依缘起故,无自性,故而空。因无自性而空故,受想行识常体即是空,自性空。自性空的当体,缘起为色受想行识,空有一体不二,这就是空有不二法门。『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首偈子叫三世偈。又是空,又是有,又是中道。因第一切诸法由缘起故自性空,由自性空故缘起万有。万有众生,假托诸缘则有,是为假有,所以称为假名。由缘起而自性空,由缘起而有假名。把一切法的空假二义,真俗二谛,性相二宗,终蹄不二,同依一个缘起,这就是中道最基楚的涵义。《华严经》的一心缘起,即一真法界,都是从自性生起的,所以华严经的祖师把这归衲为业感缘起。说缘起业的,赖耶缘起的。赖耶,就是第八识法相宗讲赖耶缘起。一切大乘经典,讲的是如来藏缘起,华严宗讲的是法界缘起。四个合并为一心缘起,就是独特的缘起法。
  上面所讲的缘起性空之理,对於我们学习下半部的《占察善恶业报经》可以有所帮助、理解。

 卷下 

  《占察善恶业报经》的下半部,地藏菩萨讲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即是一实境界,两种观行,这个道理就是《大乘起信论》所讲的一心二门。一实境界就是我们的真心,这个心不是众生心的自性,不是说你身体的体性,身体的体性是属於色法,不是空法。一宜境界就是一心,二门即心真如门、心生灭门,二门不离於心。心真如就是指心的真实体性,心生灭门就是说众生没有自性。真如门讲的是体性,生灭门讲的是妙用。一个讲大,大相、大方;一个讲广,广就是妙用。在上卷中,地藏菩萨教的轮相,都是依照一真实相,依一个真心而起的。由这个性空而生缘起,缘起起再回到性空。就是说由一切真心所产生的一切诸相,一切妄想,再回到你的真心,真心的境界是一实境界。一实境界是没有境界的境界。借一个境界来标显,使你容易懂。什麽是妙有?佛的法身,佛的色身,三十二相乃至报身,千丈虐舍那都是妙有。妙有非有,妙有非有就是性空,妙有就是缘起,这就是缘起性空。这个道理好像很难懂,实际上并不难懂。缘起性空不一不异,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缘起。就是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就懂得性空缘起的道理。上卷所指的是就根钝的人来说,善根很浅薄,业障很深重,疑心特别的多,净信生不起来,因此坚净信菩萨就请求地藏王菩萨设一个轮相。这是一种方便,不是真实,只是为了除掉众生的疑惑,消除障碍,给你一个入佛道的方便。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佛。佛道是什麽道呢?就是你自己的心道,因为心即是佛。我们说信佛、信法、信僧,信三宝,有的人是真信,但不晓得信佛是信他自己,在他的心目中真信的是佛。 『佛』,印度梵语叫『佛陀耶』 ,译成华言就是『觉』,觉就是明白,就是真正明了了,真正觉悟了。又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己觉悟了,而且要化度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觉悟。那麽自觉圆满,度生的事业山就圆满了,因缘已经度尽,就叫作佛。下卷就让一实境界,两种观道。
  两时坚净信菩萨摩诃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云何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
  什麽叫菩萨?菩萨完整的说法,叫『菩提萨埵』。『菩提』就是菩提道,『萨埵』是有情。用菩提道觉悟—切有情,要—切有情都走菩提道,登了地的普萨部叫『摩诃萨』,就是菩萨之中的大菩萨。坚净信菩萨也是大菩萨。大菩萨和大菩萨的功德是否一样?相差很多。初地不知二地事,欢喜地菩萨就不知道离垢地菩萨的事。八地以上的菩萨,是真正的大菩萨,十信、十行、十回向的菩萨不能称大菩萨。称大菩萨是指断了无明,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叫大菩萨。坚净信菩萨是大菩萨,但是舆地藏王菩萨的功德相较,就差了很多。所以他就同地藏菩萨说:『我们用占察轮不疑了。又要怎麽求向大乘呢?假使到末法的时候,有那麽一类善根深厚的众生,他想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究竟成佛,该怎麽辨呢?』他又启请地藏王菩萨说法了。
  地藏菩蘑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修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
  『最初所行根本』,即所谓依一实境界,来修信心和觉悟。另外,在佛教的修行次第当中,不出信、解、行、证,要想成佛走菩提道必须先修信解,怎样修呢?依著一实境界来修信解,信解就是缘起。一实境界就是性空,就是就对於缘起性空而起的一切法产生了信之後,还要能解,解是指从理上解,信心增长,解力明白就叫解。解后才能起行,解行并进。以佛的八万四千方便法门,勇往直前,才能速疾得入菩萨种性。凡是要想发心利益众生,就必须知道根本的一实境界,是种生本具的真正性体。不只《占察善恶业报经》这样说,《华严经》、《法华经》、《楞伽经》、《大宝积经》,每一部经都是这样式说。《华严经》讲的进取方便,方便有多门。只要进入真如,进入一真法界,即进人佛性。
  修行从真如门不容易进,只有从生灭门入。心生灭门怎麽入呢?我们现在被业所系,业集苦,是因为造业而来,业就把你系住了。为什麽要造业呢?因为你要分别忌妒名字相起执取,执著好坏,好的就取,坏的就舍。这种执取又相续不断。这就是自相分别而来,是依著现相而有。现相,转相,业相这三相都属於无明根本。八地以上的菩萨才断现相,九地菩萨断转相,十地菩萨断业相。这就是依照一切刀法门的九相次第。业相、转相、现相、执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集苦相,就是这些相把你给束缚了。你不造业就不起惑,就系不住你,要造业得业果。所以不要把假的当成真的,不要执名相,不执著取舍,不生分别心。像弘一大师出家之後,他的名字有一百多个,有『弘』、『妙音』、『演音』、『二一』等名字。我特别注意他『二一』这个名字,两个一就是『二一』。我就问老法师:『二一』是什麽意思?』他说:『一事无成人渐老』。一件事没有做成,人已以老了。『一钱不值何消说』。这个肉体连一文都不值,两个一加起来叫二一老人。所以这些名字都是假名,可以换的。我们人也是可以变化的,随业变化,造何业受何报。若你不执著,根本业就逐渐消失了。根本的自然就显现了。我们的根本业,就是一实境界。一实境界是没有名字的,给它安个清净心。清净妙心,在性宗里叫如来藏性,在相宗里叫阿赖耶识,清净分里叫清净觉识。
  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灭·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无净·真如相故·
  究竟什麽是一实境界呢?是众生心体,即众生现前的一念心,从本以来自性清净,不生不灭,无障无碍,像虚空一样离分别故,这是本具的妙明真心。离现前的一念,什麽都没有,地藏王菩萨也就是这样讲的。众生都在法界之内,十法界即是一念心。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生,都是一个体的,迷了叫众生,悟了就叫佛。
  所以我们要信自己的一念心,具足一切法。信心有十种:第一信心,就是信自己的心,心舆理合,你的心跟一实境界合为一体,就能把你一切的妄想都灭掉,这就叫信心。
  第二念心:无始劫来舍身、受身,都是你现前这一念,一念心,不变不忘,不忘不变,这就叫念心。
  第三精进心:精就是不杂,纯一,就是纯净的心。进,即是不退,就是达到了真正的清净心,这叫精进心。
  第四慧心:心纯行动。心里纯一,不杂不乱,精勤不懈,智慧自然就生出来了,这叫慧心。
  第五定心:随便任何的纷扰,任何事物的牵扯,心里永远湛然不动,这叫定心。
  第六不退心:有了定就发定光,向前道修,深入自性,深入一实境界,这叫不退心。
  第七护法心:是你的道取心功夫纯一了,保持你的道取心不失掉,念心不失掉,这个时候你舆十方如来相合,这叫护法心,护持你的心法。
  第八回向心:保持修道的心不退,舆佛光相交融。把你的心回向於佛,佛即是你的自心,互相交洽,这叫回向心。
  第九戒心:就是你的心光凝住一起,安住於净戒。净戒,广说就是三聚净戒:摄律义戒、摄善法戒、馀益有情戒。
  第十愿心:成就信心,能够遍游十方,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得满足。
  现前一念心具足这十种。信心,就是有信心的信位菩萨。登初住,初住菩萨相似见真理,当然没断无明证法身,但是相似住。初住包括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心即是一心。我们有道样的信心吗??是否能相信自己?求人不如求已,求佛菩萨的加持,不如求你这一念心的加持。能明白相信自己,就达到十方诸佛所要求一切众生的目的,佛就是让众生要信自己,自己这样信。那佛、法、僧还起什麽作用呢?假使没有佛、法、僧引发我们内心的信仰,这十种心又怎能生起来呢?这就是真真假假,虚虚伪伪。假的是因真的而来的。真即是假,假即是真。因此,大家懂得了一实境界的意思,就要修二种观道。这十种信心就是一实境界的样子,地藏菩萨说一实境界的相状是平等的,普遍的,无所不至的,圆满十方的。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具,无增无灭,就是实相,就是我们现前的一念心。这一念心包括三界,普遍十方。真心就在妄心里,妄心就是现前这一念心。你所到过的地方全在妄心里显现了。如果你想到十方世界去,一念间就可以到了。因此在极乐世界,早上可以先到十方园土供养诸佛,然後再回到极乐世界吃早饭,这是心念到了,这就是理。是平等的,普遍的,无无所不至的,究竟一相无二无别的,也无有增灭。以前我们寺庙有一副对联
  山色水色烟霞色 色色皆空
  风声两声锺声声 声声自在
  烟色或者烟霞色,太阳反照的霞光就是霞色,色色皆空,说明所有的色都是假的、空的、无障碍的。下一聊是说声无自性,体是自在的,周遍的。这都是用来形容这颗心无染、无著、无墨、无碍。
  佛、菩萨、乃至大阿罗汉的心跟我们的心本来是平等的,但是现在染污的柬西取消了,才会恢愎本来的真心。
  众生心舆佛心是平等的,不生不灭、无染的、寂静的、真如的。一实境界的真如相就是不生不灭,不动不静的。要想得到真如相,就得从生灭达到不生灭。那我们现前一念心就是寂静无染,心本清净无染。我们现在有罪业,罪业从何而来?妄心所造而来,妄心起惑就造业,所以说地狱、菩萨、诸佛都是我们妄心所造,所以要随时观照自己的念头。觉林菩萨赞叹佛的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法皆我现前前一念心所造的,这些法都是境界相,即一实境界,不生不灭、无垢无净的。这是从理上讲,真理只有一个,就是真心,现前一念心。
  我们知道西安法门寺的地下宫殿,发现了唐朝历代供养的宝贝,还有佛会利。这颗佛舍利,每个唐朝的帝王,到了年终三十晚上或者二十九那天,都要请到宫里去供,过了初五,才送回法门寺。但这一请、一送、一供,劳民伤财,损失很大。所以当时有个大夫,叫韩愈,反对这事,就写了一个奏章。皇上一看大怒,认为这是破坏三宝,就把他眨了。早晨写的表,晚上就贬到广柬潮州。到了潮州,他写了一首诗给他的侄子:
  —对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政 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横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虑有意 好收余骨葬江边
  意思是叹息国没有好政策。後来他经常去寺庙,潮阳寺庙里有位大头和尚,文学非常好。他就去参拜,向老和尚请法,但这位和尚根本不理他。旁边有位侍者,叫三平。这个侍者就拿禅仗扣了三下,韩愈明白了,就向大头和尚说:『大师的门庭高峻,弟子在侍者身边得个入处。』他怎麽入呢?大家去参吧。就是说,韩愈过去那麽谤佛,到了晚年他也能明白过来,这就叫『先以定动,後以智拔。』
  所以者何·一切有心起分别者·犹如幻化·无有真实·
  为什麽要这麽说呢?是因为一切诸法,都是由你心起的分别,但是它都是幻化的,没有实体的。拿有情界的众生来说,总是妄念分别。分别这个佛像是释迦牟尼,那个是药师佛,这是佛,那是众生。就像空中雪彩似的,一会变这样,一会变那样,你知道这些都是假的。在你没悟入一实境界时,心就像魔术师似的变幻,意思就是说,你想找个真实的是没有的啦!
  有些入迷信,想不死,想找不死药,能有这种吗?这就是迷惑。肉体是幻化的,必定死,有生必有死。成神成仙也得死,就是入了非非想虚定,还是得死。
  《金刚经》最後的结论:『一切有为法,如萝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常观这个,就不会被虚幻不实的假相迷惑,而去执著。
  所谓识受想行·意念缘虑觉知等法·种种心数·非青非黄·非赤非白·亦非杂色·无有长短方圆大小·乃至尽於十方虚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状·无一区分而可得者·但以众生无明癡暗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著·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党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党知之相·以此妄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
  这是地藏王菩萨对坚浮信菩萨说,众生心非染非净,一切兄闻觉知的心都幻化,只有分别的妄念,没有实在的心,这是在理上说。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冷暖、寒热、肚子饿了、不舒服、疲劳过度想睡眠、高舆、不高舆、想发脾气等种种,但这些感受的心舆感受的外境都是虚妄的。乐意的受,你想受,辨不到;不乐意的受,想排斥电辨不到,变就说明了苦就建立在这上头。色就是外境,受就是境界,跟你接触产生的感受。想就是想所受的苦。行就是不停的运动。识就是分别,指八识心王。色、受、想、行,这就是《心经》上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兄五蕴皆空。』五蕴,蕴藏多柬西。明白五蕴是假,就是置知,在五蕴里找真心是找不到的,但离开了五蕴也不可以。《楞严经》上说:『有觉觉痛,无痛痛觉。』觉得痛,有一个知觉,但这个痛,痛不到你知道的那个觉,这就让你观照、思惟,静虑一下。这个觉就是慧觉,当你明白这个道理时,就成了显教;没明白道理,就是含藏中密义。只要用心去观照,照了之後去觉察,经常这样思惟。思惟就是在定中,定达到顶点,突然明白就开悟了。假如自己不用功夫,别人给你讲,讲完了你就忘了。要自己去修,去观照,思惟、静虑,从定中开悟,只要是自己明白开悟的,搬到哪儿去你也同样明白。也就是说无论干哪一行得自己去创造,创造的意思就是你开悟了。
  心里所起的数数的行为,观察你一天,从早到晚心里的变化,想全部记下来,没辨法记,念头一闪,究竟想了多少,你能记得吗?青、黄、赤、白、黑、大、小、长、短、方、圆等,这就是你心里数数所起的念头。用思虑来觉知、观照种种的心,不是青、黄、赤、白等颜色,也不是长、短、方、圆、大、小等形状,乃至虚空界想求心的形状是不可得的,即《金刚经》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亦不可得。』它不是我们的肉团心,不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更不是我们的脑筋,它遍一切处,不但生理上找不到,就是一切的物质境相也没有,心若亡时,境也没有了。因一切境界都是从心起的,所以识罪要用心忏,『心亡罪灭两具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你起心造的心灭了,罪也就没有依靠了,心拿不出来,罪也就拿不出来了,两具空,这才是真忏悔。如能照《金刚经》上所说去观:『无人相、无我相、无人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观自在。
  一切都是幻化的,那怎麽会起这麽多的现象呢?这是熏习而来的。用真熏妄时,渐渐的,妄也成真;妄要熏真时,渐渐的,真也成妄了,色、受、想、行、识,地狱五条根就是从熏习而来的。假使我们一天到晚念佛、念经、闻法,这就是以净法熏染法,久而久之,染变成净,逐渐就能返回你的真心。如果在社会上、在屠宰埸、娱乐埸,天天染熏净了,久而久之起恶念,心行不正,这就是染熏净,这是两种熏习。高曼寺的来果老和尚说:『宁在业林里睡觉,莫在小庙里辨道。』这就是说,在业林里天天随大众共修,自己不想修,但受别人的熏习,不修也得修,在小庙里就随著自己的习气去了,这就是说的两种种熏习。我们的心一天在不停的变化,这完全是在讲心法了。
  一切法是心所造,都是假的,是妄。死是真的吗?死天天跟著你,随时都有死的可能,但要知道死也是假的、虚妄的。佛在世时,同他的弟子:『什麽是死?谁能见到?』有一位比丘说:『一天。』有的说:『几个钟头。』最後一位比丘说:『死亡在呼吸间。』佛说:『子知道矣:』就是说你是真正明白了,你要随时这样观觉知。觉知是没有相的,佛菩萨也拿不出来。要觉知,凡是拿给我们的全是妄的。那你会讲佛不是骗我们吗?不是的。佛自己也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舍合,何况非法。但有言说,即无实意。』大家应常这样观想,我们无非是以妄止妄,妄尽才能真。我们心里不知一天如何是好,就请地藏王菩萨帮助我们占察善恶,照这样做做,就使我们明白了。但这也是假的,不要当成真的,占察出来也成不了道,什麽时候像地藏王菩萨那样,你就成道了。有些不明白法的人,替地藏菩萨担心『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担心地藏菩萨没有成佛的那一天,因为地狱永远空不了。我说不要担心这个,哪有地狱?地藏菩萨早已成佛了,你担心他成不了佛,成了佛又是什麽样子?还不是假的。要学习般若真义,佛自己都是这样说。说佛,是对众生而言的,佛法界是对其它九法界说的,没有众生的机,佛又说什麽法呢?佛也就没有了。凡是相对的法,失掉一方,对方就不成立了,即『以此妄心,必定无体,不可见故。』我们从前所有的见闻觉知都是妄心,没有实体,是虚妄执著而有。假使没有见闻觉知,没有能分别者,那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也都没有了,这就是一切法空,一切相都是空的,这是性空。为什麽有一切相,一切法呢?缘起。如果你懂得了『性空缘起』、『缘起性空』的道理,那麽对於地藏王菩萨所说的这段道理就完全明白了。
  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所谓一切境界各各不自念为有·知此为自·知彼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则无别异·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所知境界·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谓彼谓此·谓是谓非·谓好谓恶·乃至妄生无量无边法想·当如是知·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然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谓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心·
  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依他缘而起,分别执著而有,一切世问法出世问法都离不开缘起性空,缘起则生,缘散则灭。所以一切法不能自体单独成立,依靠著虚妄心分别成立而有的,有因有缘就和合生起,有些因缘是不能合的,例如人和木头,木头是无情,体不同故,不能合。一切法是因缘生,内有妄心,所以外成一切法,如果没有妄心,那里会有不同的境界相呢?有了分别,才有彼此的,所以世间万法,都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就没有分别差异,出现种种不同的境界。故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为什麽《华严经》要讲空是建立在妙有上呢?其实人的五脏六腑各各之间都是空的,不能连在一块,必须要有空隙,否则就完了。人是由地、水、火、风、空、根、识组成,没有根识是不行的,所以《华严经》讲:空和识,一样也不能少,若没有,人就不存在了,我们必须懂得这些道理。因为妄心分别,能觉了一切法的本来面目,无有实体,妄忍四大为自身相,妄让六尘缘境为自心相,执著眼前外面的一切境界,生出无量无边的法。什么是妄心呢?因心生境,因境生心。那妄心的相又是什麽呢?是说境界实有,缘念觉知眼前的境界。即心本无生,因境有。山就是说一切法皆依妄心为本,以妄心去思虑觉知现前境界的缘故,安名为心。
  又此妄心舆前境界·虽具相依·起无先後·而此妄心能为一切境界源主·所以者何·谓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说心有无明·依无明力因故·现妄境界·亦依无明灭故·一切境界灭·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说境界有无明·亦非依境界故生於无明·以一切诸佛於一切境界不生无明故·又复不依境界灭故·无明心灭以一切境界从本已来·体性自灭·未曾有故·因如此义·是故但说一切诸法依心为本·
  上段讲诸法皆由妄想生,无自相,以境界而有妄心,自己没有自相。但妄心里缘想缘念,有一切境界,所以叫心。心是给一切境界作根本的。这段重显一切法为心之念,前境界依心,心依境界,彼引互相相依,但彼此的生起是没有先後的,心与境并起,为什麽说妄心是一切境界的根本呢?这个道理难明白。因为妄心最初一念无明妄动,失去本有觉知,业相不知,真如法性不知,不了解法界本体原是一相的缘故,因此说心有无明。这个心有无明,是它想明,不是不明,因为想明,不但没明,反而变成无明了。因无明的力因故,就一念不觉,心随境转,现种种境界相,即心系的业转相。这都是互相熏习的,业越要转相,就越要分别境界,以无明故。一切境界所成就是业转相之相,无明灭则一切境界灭。境界自照明,无明是在内心,不在外境,是无明力因生境界,不是境界因产生无明。
  一切诸佛,对`於一切境界都能照了,故不生无明。无明生就有无明灭。非因境界先灭,无明心才灭,所以说无明生境界。一切境界,本来无体性,皆由於妄心幻化才有,故自本以来,一切境界不生不灭。就是体性本来自灭,根本未曾有故,所以一切法都是依心为根本。
  彼此互相依靠,为什麽呢?因人的让识,有四种作用,即兄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相分属境,其余三分都是心里作用。见分见於相分,同时生起,见分生境界,妄心就有,但这是心里自证,自己觉得的,这样产生的见相是增上因缘。所以认出为相有,而相是不生不灭的,依境界而生起了分别,妄心虽依境界有,但是,定以相分为所缘缘,其能缘缘仍在见分,见分舆相分都是依自证证生起。我们看一切事物,心里就缘念这件事,分别这件事,然後去追求,就有了我见,因为有我就想得到,这是从粗浅的现象来解释,不然意理深,难理解。本来物质是不自生的,它没有想要人家来了解,没有希求愿望,都是妄心分别,所以说妄心是它的根本,为了得到物品,生起这个妄心,所以说万法唯心,三界唯识。就拿这个轮相盒来说,也得先用心来设计,设计好了,心里有了轮廓,按照心想的轮廓去做,你说这是心生,还是物质生的?一切法因妄心而有,我们的心因一切法而有,互依的。声闻、菩萨、佛都是依他的心识证得无为法来分他的地位,或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位次,以他空性证得最後,就达到一切无碍,华严境界就是事事无碍,一法具一切法,一切法具一法,非心非物。
  在道理给大家讲讲心的生灭门和真如门。生灭门好讲,真如门难讲,因为不可说,言道断故,要把不可说的说明白,你说是不是难讲,要想讲明白,那得借生灭门来讲,以生灭门可说的来说,像佛有一回升座说法,文殊菩萨常维那师,把大磬一敲,说偈:『法筵龙象,常观第一义,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佛当下就走了,大家还在等著听呢!怎麽走了不说,这是什麽意思?在会的诸大弟子应观第一义,无事无相都不可言说,不可思义的法王法就是样,佛法也是这样的。又有一次佛上堂说法,佛拈一支花,在座的迦叶微笑了,这是什麽意思呢?随拈法照非法界,佛兄迦叶笑,就知迦叶明白此意,便把法傅与他,这叫真傅。教外别傅,离开言语,离开心,即不可说,也不可思,拈花微笑,就是傅心法。所以说,一切法都是空的,是因缘所生的。
  轮相一掷就能判断出事理,告诉你如何庭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会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自己没辨法解决,像有的人得了精神病,自己不认识自己,很苦恼,这是宿业。除了佛认识自己之外,其它的人都不能认识自己,不晓得一切法从心起,一切法从心灭,认为一切法和自己没关系,长时心外求法。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地藏菩萨不必等到地狱空了才成佛,他已经成佛了,是我们不明白一切法,从心起从心灭的理,所以还继续度我们。自己证得空义,度众生才不执著,证不了空义到处是障碍,那又怎样去度他人呢?所说,地藏菩萨早已成佛。
  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以义体不具·为心所摄故·
  常知一切法,凡是有形有相的,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都叫『法』。佛给『法』下了个定义就是:『轨生物解,任持自性。』依著法就像走轨道似的。那我们要到达什麽境地呢?认识自性,即认得自己的体性,—切法皆自己所造,你也是一切法。若你没达到这种境地,你是你,法是法,法把你迷惑了,认识不清境界相,就不得解脱。要知一切法都是假的,皆妄心而有,但万法不离真,亦不离一心,世间一切森罗万象都称为心,为什麽都能称为心呢?因为世间万法,不论从义理上说,还是从本体上说,都是一相,没有差别,以一切法同是缘生,即是因缘生,所以说,法不会自己生起,『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法就是心,心即是法,由境界而生心,把一切法转了。如果心被一切法转,就是求生。《楞严经》上重点内容就是:『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心被物转,即是众生。』心被境转,就是被境所迷,不能明了,这样就会堕落。例如《金刚经》上说,一切诸佛菩萨行了利益众生的事业,像布施或念佛,请问这功德的大小?佛说:『没有功德。』须菩提已断了见思惑,证得阿罗果的人,他听了,生起疑惑,就问为什麽说没有功德呢?没有功德,是菩萨自己所修的功德不贪著而已。没有想我做了这件事,我去利益了谁,已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像我们道友,做了一点功德事,就执著不放,挂在口头,我如何如何去利益他人,心里总是想著所做的功德事,放不下,像这样的功德就小了,只有不执著,才有不可思义的功德,这就叫心转法,不执著法的意思。这是从义理上讲,都是空的,没有差异。龙树菩萨说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即中道义。』这首偈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只要证得了空的义理,看一切就无罢碍,就能离一切颠倒萝想。像我们不知因缘所生的法是假的,不知因缘所生的法是萝幻泡影,所以心常被境转,不了空义。
  千万不要把空义理解为什麽都没有了,若这样认为就落入顽空。这个空义是指的真空,真空能生妙有,故空即假、即中、即体、即相,就是一法同以三德秘藏为体,因万法皆有体、相、用,体本真空,具法身德;相是假有,具般若德;用离空有而即空即有,具解脱德。体、相、用就是一切众生的体,一切佛法的体,在凡不灭,在圣不增,即佛舆众生以三德为体,三德不离一心,同是因缘生法,因缘不离空、假、中,空、假、中也就是一心三观,故不论从义理上讲还是从体上讲,都是唯心所收摄。
  我们不解空义,对一切事物,一切义理不能明白,对於所发生的事,不知怎麽辨,心生疑惑,这时该如何呢?前半卷学了用占察轮来占察,若达不到,就称我地藏菩萨名号,能解决你的疑问。如果能以诸法唯心的观点来念佛、拜佛的话,『地』就是我自己的心地,『藏』就是我的性藏,徙自性体中念,念的时候,句句是念自己,句句是念地藏菩萨,念佛、文殊、普圣、观音等诸佛菩萨亦如是,这种所得的感应就和一般念所获得的功德感应大不一样。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在内,不在外,这叫返妄归真。真实就是空,从真随缘示现,是自己心变的。要懂得以上所说的缘起性空理,必须自己经过这些熏修学习,深信佛法不虚,不怀疑,就具足了清净信。
  我们凡夫,有信心但不坚固,就要修随喜品,看见人家读诵兼受持,像我们现在都在诵《地藏经》、《普门品》、《普贤行愿品》,虽然是一品,但包括了全经的要义,这也叫随喜。读诵再加上思惟,义理就容易深入,还有解脱品,解脱不但是自己能解脱,还要讲解给他人,这叫法师位。讲解脱法时,得有因缘,要具备法师十德,才能称法师。其次兼行六度,这就渐渐入了内凡位。什麽是内凡位?就是虽在三界,但已经和菩萨一样具足了对佛法的坚固信心,这就到了五品位。再进一步,才能见到离体无法,证得一切诸法唯心,万法从心起。我现在在修学念佛法门,就应常知道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这样就容易成就。
  又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
  十二因缘就是缘起。这十二因缘法,说是大乘或中乘都可以。甚深缘起义,就是讲一切法都是从心里缘起的,心有分别,能想的是见,所想的是相,其宣心理的能想所想都是没有的,虚妄的,这就是业相、转相、现相,因为舆心作用,所以一切法从心起,要给心作相,相分和见分合在一起,就缘起了,无一刹那一念的前後之分,同时生起的业转相是不离心的,以後再起智,智就是分别,要明嘹这个,就相续不断的生起,心舆境刹那不停的共生灭,没有先後,前念生後念,後念生前念,念念相续。
  如是所说心义者·有二种相·何等为二·一者心内相·二者心外相·心内相者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真·二者妄·
  因缘起的相分,分两种:一个是心,一个是心的义,即心内相,心外相,心内相是真,心外相是假,真心妄心都是不可得的。因为心体是无量的,无法形容,就像风似的抓不到,系不住,海水不可量,比喻心不住,不可量。
  相分、见分同不住。因为—切法的境界是随心所缘,心为能缘,非所缘缘,但却不离自己的心,心理一念相续,不停的攀缘,心里所缘念的叫暂时有法,这就是所说的有法,在返本还原时,也就是我们内心的自证分,诸佛菩萨就是证的这个自证分了,能把一切返妄归真,业转相爱成智慧。
  所言真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
  『如如』是指佛的清净境界,即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灭,清净圆满,无障无碍。我们有罢有碍,是因为心里垢,被障碍住了,使心不明了,心里所缘念的,观想的尽是贪、瞋、癡、爱,有了这些,看问题总是不正确、有偏差,所以说有罢有碍。又真心本体无相而相,人虽见其相,不有而有,人难见其有,所以说它是微密难见。既然是微密难见,为何说是真呢?要知道,一切法能见者皆非真,因为是因缘生法故,生灭变异,有范围,有限制,不普遍,都不会常久,昕以说一切法皆非真实。而心内相则不然,一切法无增灭,无垢净,不生灭,就是真如。一切法遍及一切处,一法一切法,这叫事事无碍,遍於有情叫性体,立一切法就名法性,这是名相的区别。一切法都是这样的。真如相究竟是什麽样呢?就是生灭,就是现在,一切诸法一切相,他的本体是清净圆满,微密难见,常恒不堪,建立生长一切法故,一切法即真如法,法法皆真,人也真。随拈一法即是真,没有妄的,遍一切处,这一切物相在转换时体不动的,以佛眼观之即是真如,也就是常乐我净四德。
  所言妄者·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
  妄即不觉,不觉什麽呢?不觉一切法的真实相。那妄是徙何起的呢?是从本觉而起。本觉有觉和不觉。因为不觉,就背觉合尘,觉是最初开始的始觉。若达到最後成佛就叫究竟觉。信佛发心皈依三宝叫始觉,然而始觉是从不觉来的,不觉从本觉来。觉知的觉就是不明不白,明白即觉,不明白即不觉。妄舆真就像一只手,手背为妄,手心为心,翻过来,即返妄归真,从真起妄就是这个道理。
  能起念分别等妄心,虽然於念头後生出—切现前境界,但它是依本觉而有,是虚伪的,没有真实的自体,以不可见故,说名妄。
  所言心外相者·谓一切诸法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境界现前·故知有内心及内心差别·如是当知内妄相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依如此等义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
  心外相是妄心缘念真心所起的一个相分。能见和所见的都是妄心所造的假相,一个是心内相,一个是心外相,皆虚妄的执著而有,心内相,心外相只是名词而已,一个真一个妄,都在自己的心体上。由於心内相所想的一些差别,就叫心外相,心外相的一些差别就是心内相。但心是空的,见分所缘的外境,只是形成了一个见分和相分,所念的现前境界,就是内心的差别,而且越远越粗,粗到让业把你给系缚住了,就是业系苦,不得脱离,六道轮迥就是这样来的。是因为最初的一念无明起惑造业,即『一念不觉生三系,境界为缘长六处。』这都是内心的妄心而起的,离开心什麽也没有。因此应该知道内妄相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因果体用,惑业,净业,染业,缘明,昏暗,一切合和起来,同是这一个心系的现相。地藏菩萨对坚净信菩萨说,正因为这样,我才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地藏菩萨是你心所现的,万法唯心,不止地藏菩萨,观音菩萨、普肾、文殊、弥勒乃至十方一切诸佛都是你唯心所现的。对我们来说,很不容易理解,因为我们业障太深了。但要知道,业障也是唯心所现的,心也本空唯心造。业障跟功德没什麽差别,业障不执著,业障没有,功德不执著,功德也不会给你做障碍。圣人跟凡夫也没有什麽差别,都是同一体性的。大海中水可钦尽,风可系,却不能说出来众生的妄想心,我们每个人的心,差别非常之大,同一念问想的各不同,大家参去吧!
  又复当知心外相者·如萝所见·种种境界唯心想作·无实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无明识萝所见·妄想作故·复次·应知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一切境界·亦随心念念不住·所谓心生故往往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是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以心不往至於境界,境界亦不农至於心·如镜中像·无来无去·是故一切法·求生灭定相,了不可得·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
  更应该知道心外的境相,就像你在萝中所现的种种境相,是虚幻不实的。但我们在萝中时,却以为是真实的,也生恐怖、烦悄、贪爱,其实萝也是由你的心想生。一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萝。』但有时心里从来没想过的事,萝中就萝到了,是什麽原因呢?这是你过去生的事,是法尘忆念留下的影子,八识中的那个影相现在显露出来了。例如,从来没到过的地方,你萝到了,以後到了,想起以前曾经作过这个萝,这是自己心里所作的,并不是外头有这个境界相,实实在在的,不是外头的事,非真实的。又如萝游,本来是做萝,但他把事情作了,这是心内境界跟心外境结合起来了,这种萝叫无明萝。因无明识,这个识又去做萝,这个萝就是法尘,是虚妄不实的,不实就有生灭。知心外相是生灭法,念念不住,刹那不停,所以要注意你的念头。只要我们的念头,念念在善念,随顺法性,自然会得到善果,千万莫生恶念,前念起无明,後念生惭愧,因为你所见所缘的,一切境界相都是随著你心转的,由心念念不住故,则外边所缘起的一切境界相,此起彼伏,相续不断,故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一切都是空的,都是假名安立。例如我们拜忏,『一切恭敬,一心敬礼常住三宝。』常住三宝暨你心外相、内心的见分,缘你内心的相分,这些外相都有名字,是假名安立,不可得的,虚幻不实。心不住於境界,境界亦不住於心。如镜中像、萝中月、水中花,是无来无去的。是故一切法,在生灭中想找一个定相,了不可得。缘起性空的缘故,都无实体,一切本来是空的。就拿时间来说,年、月、时分,是没有实体的。佛经上都说:『一时佛在某处。』『一时』是没有具体的时间,指因缘契合的时候,是缘起的,心生则法生,法是随心立,所以说一切法的生灭只是假名,没有一定真实的相。想找真实相,了不可得,由此可以悟出一切法由缘而起,性体本空的道理。能常作如是观,即达一实境界,心境一如,不生不灭。
  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信清净心·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於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一切法的体来是没有的,不生不灭的,没有生灭,自然就没有了。境界差别相无来去相即寂静,无差别相即一味,寂静就是空义,一味就是真如实相,即我们自性清净的妙明真心。在凡不灭、在圣不增,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自性永远清净,这个清净心是湛然圆满的,无分别的,於一切处无所不在,所以依这个清净心,能建立起一切善法。
  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
  自性清净就叫如来藏。如来藏性,普遍一切法界。藏者是含藏义,具足了无量无边不可思义的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佛造的是度众生之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六波罗蜜等,都是佛所做的利生事业,成就无漏清净功德。无漏是性空究竟义,缘起是如来所有的一切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果没有空义这些功德建立不起来,依真空才能建立妙有,真空就是妙有。《华严经》讲:依性空而建立妙有,即真空妙有。诸佛的妙用、功德是从空中而生有的,诸佛大菩萨神通作业就是妙有的作业。神者,指我们每个人自然的心;通者,慧,性体智慧是无障无碍,自然的心所产生的不可思议的慧,合起来就是诸佛修道所成就的法身。
  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案·恒常炽然。未曾休息·所谓遍一切世界皆示作业种种化益故·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身·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业亦皆共一·所谓无分别相·不念彼此·平等无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业·同自然化·体无别异故·
  这是讲佛的种种功德作业及功德的利益,也包括我们,我们都是未来的诸佛,相信自己是毗卢遮那,是阿弥陀佛,这就是未来诸佛。未来还有未来,过去还有过去,这是不可思议的。诸佛的法身是种种无尽的,这就是《华严经》里说的,『在』一尘中转大*轮,—佛即—切佛,—切佛即—佛,同—法身故。』观众生与佛体是一个,无彼此分别,无对待,平等无二,这是依法性讲。性空是就诸佛的法身说的,妙用是就诸佛的报身、化身说的。我们所见到的释迦牟尼是千百亿化身之中的一尊,能回归到他人的法身,毗卢遮那。『毗卢遮那』,即光明遍照。一切诸佛无障无碍,法身不可思议。众生的现前一念心,同样可以叫如来藏心。因众生心含藏有如来种子,一切众生都能成佛,从佛的法身所生起来的相和用。我们现在还没有佛的体相用,简单的说,还没开光,还没装藏。法身空性,但这个法身永远不同断,永远如是,从来也没停止过,遍满一切处。所差的就是一个迷,一个悟。法身就是证得法身,迷了法身就是失掉法身。
  有一位道友跟我说:『要念文殊心咒『嗡阿拉巴杂那地』,念一亿声,计算一下,一天念一万五千,还得念二十年。』我说:『你能不能把这个数字变一下?』他说:『怎麽变呢?』我说:『念一声『嗡阿拉巴杂那地』,把他观想成遍满整个娑婆世界,其它的世界你没看到的无论石头、大海,乃至一粒微尘都是『嗡阿拉巴杂那地』,这个数字就多了,以心力的关系。』
  时间并没有过去、未来、现在、无始终,什麽时候开始的,你找不到。所以佛经讲,就讲无始,因此才能够一毫端现实王刹。一个毫毛的尖,就能见三千大干世界的佛国土,这个道理得具足信心,好好参。我们不能达到这种目的,没有这种种通,没有这种妙有,完全是心里有妄、有染污,不真实,被这些障碍障住了。本来我们的本证跟佛一样二无别,同在一个法性之内,众生也是佛,同时佛也是跟众生共具一法身。《普贤行愿品》第九大愿,『随顺众生』。如果没有众生,又哪有诸佛,所以说我们要报佛恩。我向一个道友说过:『没有众生,佛就不能圆满佛位,成不了佛,因为有众生他才成佛,所以他不能不度众生。』反覆地说,就让我们明白法身的道理,不要认为诸佛与我们不相关,也不要认为一切众生舆我们不相关,都是一体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假使第一能信这个道理,第二能解释这种道理,第三能行这种道理,第四证得这种道理,那就具足了信、解、行、证。现在是地藏王菩萨对坚净信菩萨说的,我们应该理解为地藏王菩萨就是对我们说的,假使三业不清净,也没有瓣法修这种法,虽然拥有佛性,等於空头支票,到银行取不到钱的。你相信了,而後有修证了,你存五百,可以取五百,一文没存,那你取不到的,就是这个涵义。
  如是诸佛法身遍一切庭圆满不动故·随诸众生死此生彼·恒为作依·
  因为法身是遍的,所以说如来诸佛的法身遍一切处,於十法界都具足圆满不动,名叫如来。如者是如如不动,来者是来而不来。遍是不动义的遍。不动的遍,如用太阳的光能照一切处。它是不生不灭的,在诸佛而不增,在众生而不灭。随诸众生,死此生彼。无论众生流转到哪里,都与众生不相离,恒常的为作依靠。我们大家共同闻佛所说的法,有佛证明都是佛说的。在佛法中有三种弟子:一种是闻法的弟子、一种是护法的弟子、一种是归依的弟子。例如说我们大家彼此回向念经的时候,回向给一切老师、弟子、护法、闻法的乃至归依的,我们都给回向,也给诸佛菩萨回向。我们回向诸佛,诸佛回向给我们,遍法界一切众生,这涵义就是彼此顷缘的意思。看看文殊师利菩萨十大愿、普贤菩萨十大愿、观世音菩萨十二大愿、地藏菩萨的大愿,同等接待,互相回向的,因为有缘才能度。
  壁如如虚空悉能容受一切色相·种种形类·以一切色相种种往形类·皆依虚空而有建立生长住虚空中·为虚空愿所摄·以虚空为体·无有能出虚空界分者·当知色相之中·虚空之界不可毁灭·色相坏时·还归虚空·而虚空本界无增无灭·不动不变·
  一切诸法建立在虚空性上,也就是建立在虚空之上,虚空就是一切事物的实体。为什麽不建立在大地上呢?因为地球在不停旋转,最终会坏的。然而,虚空能容的一切色相,种种的形相,一切的事物全都建立在虚空常中。虚空有建立生长的能力,所以说一切诸法住在虚空中,以虚空为体,没有一件事物能超出虚空之外的。要知道色相之中含有万有的虚空界,色相变坏时,仍然还归虚空,而虚空永远不会灭。用虚空来比喻,诸佛的法身,一切形象都建立在虚空之中。一切形象就好比众生,一切众生都建立在法身上。善也依著法身,恶也依著法身。只是恶性不顺法体,它不能得到法身。善性是顺的法体,它能成就法身。但是,恶、善是不可得的,所以《金刚经》上讲:『於法实无所得。』所以说一切诸佛、一切众生,都建立在法身当中。就像虚空,一切事物都建立在虚空常中是一样的。
  诸佛法亦复如是·悉能容受一切众生果报·以一切众生种种果报,皆依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住法身中,为法身处所摄·以法身为体·无有能出法身界分者·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可毁灭·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灭·不动不变·
  众生做了种种的造业,产生种种的果,所造的因不同故。但不管如何的差别,都是建立生长在诸佛的法身常中,诸佛生长在众生的法身常中,为法身所摄,以法身为体。众生就是诸佛的法身,诸佛的一切烦恼已经没有,归到法身,而众生是有烦恼、有染污的。虽有法身,但不清净,归还不到法身。心生灭门中就有了染污。心真如门,就是法身清净的本体。但是真如生灭不离开一心,一心既是法身,要把烦恼断了,又归成清净的法身了,而法身本来的界限无增无灭,不动不变。用诸佛的法身来结合虚空的体,用虚空的形相体来显示诸佛法身的种种形相,一切名色都依著法身而建立的,一切的法都是依著虚空而建立的,都是假的,一切法没有真实的。为什麽这样说呢?它依著法身而建立的,不是真正的法身,所以说它是假的。真的法身遍一切处故,一切皆真,真和假结合起来就是中道义。中道遍一切处,一切众生都是中道,也就是诸佛的法身。
  一切众生的身中有诸佛的法身,诸佛的法身又是众生的法身,假使求众的烦恼断尽,就归回法身的本体。而法身的本体,无增无灭,不因为众生悟了,法身就增;以不因为众生迷了,法身就减。此法身本身是无增无减,不动不坏的,就像虚空似的,什麽体都没有。虚空是无障无碍的。
  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癡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习因缘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彼法身名为众生。
  无始劫来,境界又依著外境界来薰习你的真心,跟妄想相应执著我,我所造作业感业果,这样生死苦就把你拴住了,这时候法身换了一个名词叫众生。名字都是依法而起的执著,心一起妄设境界相,以妄心为主,你所修的法就是妄心法,十法界都是心想生的,想成什麽,就成什麽,想佛菩萨就是佛菩萨,由无始来的习气跟无明相应薰习,你就生烦恼。现在我们每天都在妄境中度过,我们大家部是虚妄相。这个是无明薰真如,以无明癡音的缘熏习,现些虚妄境界相,就起我执造生死业,受生死轮转的苦,这个时候被生死所缠,法身就叫众生。说法身名众生,是因为以妄心相应故。
  若如是众生中·法身熏习而有力者·烦恼渐薄·能厌世间·求涅槃道·信归一实·修六波罗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为菩萨·
  大家都不愿堕落生死成为众生,都发愿成佛。怎样能成就佛果呢?就得用清净无染的法身来熏无明。我们都有一个最根本的善根,想出离生死苦,断烦恼证菩提,达到一实境界,求不生不灭的涅槃道。从生灭走到不生灭,以这种信心,修习布施、持戒、禅定、忍辱、智慧,修三十七道品的菩提分法,这就叫菩萨。菩萨不懂自己觉悟了,又能觉悟一切众生,自己觉悟究竟,把众生也度到究竟的觉悟,这就叫佛。用善法熏习恶法,用法身的智慧熏习无明,就转名为菩萨。
  若如是菩萨中·修行一切善法满足·究竟得离无明睡者·转名为佛·
  求菩萨道,发菩提心成就佛果,一定要记住三心:出离心、大悲心、般若心。自己想超脱生死苦,这是有了出离心;想到众生,都是在苦难常中,我得度脱他们,这是大悲心;但必须得有智慧,没智慧就落入爱见大悲中,为利众生愿成佛就是菩提心。修行善法具足,才算离开无明的瞌睡。为什麽加一个睡来形容无明呢?因为人在瞌睡时候是糊里糊途的处於昏暗中,所以用睡来形容无明。照明就是处於黑暗中不知觉醒。若离开无明才能达到究竟的明白,恢愎自己的本觉,就是佛。佛菩萨都是修善法,行菩萨道,以净熏染,法身熏无明。
  当知如是众生菩萨佛等·但依世间假名言说故而有差别·而法身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异相·
  不论众生也好,菩萨也好,都有是假名安立的,因此才有差别。法身的本体,是毕竟平等的,无有异相,同等一味的,这是在理上说。我们究竟清净的法身诸佛菩萨无二别,说清楚一点是现前的一念,只要心念转就得到了,不必向外处求法。现在大家明白了佛众生的平等的。所以,佛菩萨六道轮回都有是假的,不是真实的。《华严经》讲同相,是以法身说的;讲异相是以缘起说的。法身不会因为众生迷而失掉,也不会因为佛而得到,法身本具无失无得。就如水一样,天冷下雪,雪又结成冰,冰又化成水,但冰的体没变,冰还中水,当我们糊涂时候,感党觉冰就是冰,怎么会是水的呢?其实冰是水成的,它的体是不变的,只是所遇的缘不同。我们现在遇到好的因缘,染衣、落发,渐渐就能恢复法身体。


{返回 梦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善恶业报经新讲(4)
下一篇:善恶业报经新讲(2)
 梦参老和尚于东林寺开示:用普贤十大愿念阿弥陀佛
 你做不了主时,鬼神能使你变恶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上梦下参老和尚略传
 逆境并非坏事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轮品第二》节录
 光明觉品
 朋友皈依三宝后,常有自杀念头,怎样处理?
 观照的力量
 地藏三经的修行法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八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九集]
 应该如何观修无常?[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四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二集]
 穿上佛衣,那是大圆满![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中部94经 苟德木柯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天住”探考——《阿弥陀经》三种版本的对比(释界文)[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相应61经 慧的广大经[栏目:相应部 55.入流相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一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十六届:禅修指导 六(明海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六 (1)[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