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96-97卷
 
{返回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48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九十六卷A面
  现在啊!唉呀!就少不了他,就这样,所以一定要内心当中如理如量生起,不是一个空话啊!然后呢?有了这个质,渐渐增多,你达到了这个时候,然后呢?若总若别啊清净生故,不过你缘总缘修,你总共的修或者各别的生起来了,这个生起来了,正确的不会坏的,所以清净的,清净的。其实我们眼前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你说那有一样例外,那有一样例外,我们常常说那个譬喻烧菜烧饭,你绝对是这样啊!先把那个菜拿来把他弄干净捡干净,泥土嘛抖掉,然后呢脏嘛洗掉,那个毒嘛还要泡,样样切好,然后呢?把这个菜那一样东西弄好,最后放进去烧,绝对不可能一股脑儿拿来碰往里面一塞,你一塞塞进去蛮好的,弄到后来啊!对不起你要的东西完全没有,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情啊!这我们平常常常犯的毛病,总是啊!觉得唉呀!快一点啊!这个就是我们自己的什么啊?自己的无明障碍啊!这是我们要了解的啊!
  【“修习道理当思为母,此诸有情堕生死中,如何领受总别诸苦,具如前说。”】
  前这一句话容易,最重要的这个地方呢?上面啊!上面啊!这个莲华戒论师的这个,莲华戒论师他是寂静论师的弟子,他就是啊!把佛法带到西藏去的一个了不起的大成就者,刚才那句话,你从头至尾一直用到尾,用一直用下去,你能够用这句话你就有成就,你不照著这个次第修的话,对不起,你始终在那里瞎摸,始终在那里瞎摸,始终这是种一点种子,你要想真正把那个种子成熟的话,这个次第是必不可少的,前面很多地方讲的就是这个,后面将来也讲的就是这个,所以这两句话,一直要摆在心里,从我们现在闻开始,思中间修,步步都是如此,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著急说,唉呀!你赶快告诉我,怎么个得定啊!啊!你赶快告诉我怎么个弄法呀?我能告诉你的就是这个,如果你只想种个善根的话,反正你到那里去,你只要听他们讲,那一定善根一定种下去,那已经够了,跑到这地方来真正重要的,就完整的教授,我想在座的绝大部份啊!都已经体会到了!
  【“此复若修前中士道已生起者。”】.
  这个若字不是苦字哦!那么假定呀!你修前面中士道当中,这个道理已经生起了,中士道是修习什么呀!苦嘛!苦谛嘛!就是这样啊!啊!苦的当然是苦,快乐的也是苦,不苦不乐的尤其是苦,而根本还在行苦上面,所以当你看见行都是苦的话,那个是啊三世之间,三有当中无不是苦,然后以这个生起的这个道理。
  【“比自心修易于生起,若于自上思惟此等,则成引发出离心因。”】
  然后呢?你呀!这要你自己内心当中去照著去如法去做的话,那很容易就生起来了,照著前面的,如果说这个苦只想著自己的苦的话,哇!那一心一意要跳出来,出离心就生起来了。
  【“若于他上而思惟者,则成引发悲心之因。”】
  哪!那更进一步,然后呢!再推己及人的话,唉呀!他也是一样的跟我受苦啊!而我要帮忙他,就那个悲心就生起来了啊!下面又看到。
  【“然未先于自上思惟,则不能生令至扼要。”】
  假定你自己没有自己思惟的话,对不起,要想推己及人做不到,做不到,他一定要懂得了苦才要拔苦,现在你苦都不懂,请问你拔什么苦啊!像拔草一样,你晓得了草才去拔草,草在那里呢?去拔草,草又不知道,草在那里也不知道你要拔草,拔什么草?所以这个大乘,大乘啊!我们现在晓得了哦!那还必定从出离心上面讲起的,要不然的话,那个都是嘴巴上面啊!所以啊有一位同学常常唉唷!我看见那里有苦啊!我就心里上要救他们去啊!我非常赞叹他,好啊,可是呢我常常建议他,你自己看看你自己啊对那苦的行相认识了吗?对不起,他并没有认识,所以这种情况之下,他就是啊根本上面没有把握住,一定要自己策发这个厌离心,唉呀!平常的时候啊!自己呀想看见一点小事情,像苍蝇碰见大粪一样,沾在上面离都离不开的时候啊!那时暂时啊!不要说唉唷!我看见有情的苦啊!就大悲心生起来了,不可能的这个事情啊,那是一定要正式的了解,他的的确确是苦,你看见的东西啊!啊你就害怕的不得了,那自己的出离心,那个时候你推己及人的话,这个时候真正生起来了,所以说如果自己没有生起来的话,你要想生悲心缘别人!你不行,因为这个质是同样一个东西,对吧!同样一个内涵嘛!就像你赚钱一样,你不认得那一个钱,然后呢叫你去赚,你不认得怎么个赚法,你赚些什么哦!你赚回来的啊!都是莫明其妙的东西。
  【“此乃略说。”】
  简单把那个纲要,可是这个略是个最重要的原则说出来了。
  【“广则应如菩萨地说,悲心所缘百一十苦,有强心力应当修学。”】
  如果详细的那是瑜伽师地论的菩萨地,他讲总总的苦,一共是一百一十样,那就是我们啊修悲心的时候所去观察的,如果你心力强的话,那就照这一个。
  【“此说较诸声闻现证究意苦谛,以厌患心所见诸苦,菩萨修悲思苦众多。”】
  嗯!现在这个地方根据来了,哪哪经论上面说得明明白白的,这个声闻啊!为了怕苦,所以现证究竟了解,了解这个苦认识了,然后厌患求出离,那个时候他就推动他去修道而得到解脱,所以啊!声闻的的确确对这个苦谛啊!认识得很清楚,厌离心很强,嘿!但是菩萨啊!修悲啊!思苦众多,菩萨啊!真正讲起来这个菩萨的厌离心,要比声闻的远来的超过,远来的大哦!所以现在说唉呀!我是大乘行者,哦!这个厌离心是小乘的不要管苦的话,这个有问题的哦!经论上面不是这样说的哦!经论上面不是这样说的哦!
  【“若无量门思惟无乐苦恼道理,慈悲亦多。”】
  你啊!能够观察的越多,那么然后因为苦恼越多,所以啊!你啊!这个慈悲之心也越多哦,所以声闻只要救一个人--自己,你只要把自己一个人的苦观出来就够了,菩萨要救一切人,必定要广缘一切啊!这样的一个慈悲心才能广啊!所以这个啊概念要非常清楚哦!
  【“若恒思惟则能发生猛利坚固。”】
  啊!所以呀!你经常,恒是经常的不断的思惟,那么这样的话,这个上面的这个慈悲之心啊,发生而且猛利而且坚固,你不去想的话生不起来,然后生起来了以后,继续的话才猛利,继续下去的话才坚固,而这个都要靠什么?要了解的多、思惟的切,愈多愈切愈好,反过来如果是你不了解,请问你根本不了解,你做些什么?不能做啊!所以。
  【“故少教授便觉饱足,弃修诸大教典所说,力极微弱。”】
  所以现在我们哪!稍微听见一点点觉得唉够了,够了啊!然后哪!很多这个大经大论告诉我们啊!我们放弃不照著他去说啊!这个时候啊他的力量是微不足道,微不足道,那至少他还有一点少教授啰,多多少少有一点点教授哦!现在我们可怜的很多人连他一点起码的教授都没,没有,乃至于说唉呀!那这个都不要啦!这个都不要啦!要讲修行这个不要的,那这一点连根把他切除掉了,请问你这个大乘大悲心那里生起啊!当然你宿生已经有了,那个我们不谈了,所以这一点哪很重要,就这样,就是你宿生有了,你现在要教别人的话,你还要引经据典哦!这所以为什么祖师们示现,乃至于像文殊大士他是诸佛之师哪,可是啊!他如果现一个寒山拾得,他这个乞丐他不认得这个字,他这种道理也讲不出来,只能把自己见的境界,所以如果说你要教人的话,还是要照著这个次第,因此宗喀巴大师也是文殊师利菩萨示现的,他跑到青海那个地方去,示现了什么?广学一切,然后呢?教授的时候,一定是经怎么说?论怎么说?祖师怎么讲?有根有据,他自己也如量如理的去修,然后呢教我们,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哦!所以说自许为大乘者,就算你宿生带来我们尚且要认真去修,何况是我们现在实际上还是初步哦!所以呀千千万万这一点要注意要了解哦!不要说,唉呀!懂了一点点啦!就够啦!这样啊!乃至于要去弘法啦!乃至于自己都不懂啊!那个时候啊!这个地方啊!要痛下决心好好努力。
  【“此如前说趣大乘门,是发心理及以大悲为根本理,善别此等以观察智,思择修习后生证悟。”】
  那么像前面所说的,进入大乘门啊!是什么?是发菩提心,而这个菩提之所以能够发生,是由他其他的种种原因,而这个发了这个大菩提心以后,这个大菩提心的根本在什么?在大慈悲,那么这个道理啊!现在非常善巧的了解了,然后哪!以观察智,思惟观察,分别抉择,如理如量的听到思惟、修学、悟证达到了。
  【“若其知解未善分别,唯专策勤略生感触,全无所至。”】
  哦!在这里,假定你的认识这了解啊!不懂不谈,就算你懂了,你不能把内涵分别得非常清楚,觉得善是善巧,就像我们前面,他一定抉择得很细,他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那样?他每一个地方啊!毫不含糊,是非之间一点都不遗漏,所以这个是啊善分别,假定你没有这样的善巧的分别,只是专门自己策励,啊!自己觉得我就去做去了,然后呢?我那定定了啊!所以很多人说嗳喔法师啊!我这个人心不定你教我一个定啊!呀!我觉得啊!世间事对,没有错,佛法可不是这样,尤其是大乘的教法更不是这样,就算你得到了一点点啊!你这样去略生感触,是的,你要么不做,做下来一定有感受的,这是千真万确的,但是啊全无所知,真正的大乘佛法,你影子都没有碰到,就把我们最圆满的暇满人身一生浪费,非常可惜,所以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故事,有两个名人苏秦、张仪,两个人都挂六国相印,哦!好了不起哦!他们当初用功的时候,所谓火锤掌锥刺骨,悬梁刺骨那个公案啊!到了这个晚上念书念得累的不得了,实在打瞌睡了,啊!怎么办呢?有一个人拿了很快的棰子啊!一往大腿上一棒,痛得不得了,唉呀!咬紧牙关!然后回来坐就是这样,然后呢?还有一个啊!啊那点一个灯啊!把那个掌摆在那个上面烤,唉呀!痛得这样了,那就是世间的义理哦!他们还要尚且这么努力哦!他最后有一句话,我为什么能够这样努力啊!因为穷无立椎之地,太穷了,人人看不起他,所以他说假定我呀!有一点点富国之田,这句话很有意思,假定我有几亩田的话,那自己觉得日子过得蛮好的,就不会这么策励的,我为什么说这个话,就是你们千万不要现在忙修那些,修了一点点啊!你自己觉得有一点点感受了,啊你还自己觉得很得意哦!或者你看懂了一点什么,或者嘛!你做了学定得到了什么,那个时候啊!会执著得不得了,啊!这个人呢无始以来的习性就是养成功无明的力量,不管你做什么不要说世间的,不要出世间的,乃至于出世间的一点点啊!你得到了一点啊!唉呀!觉得这个这个沾沾自喜,总觉得这个好的不得了,我们看了一点报纸上的常识就讲营养,唉呀!这个营养,那个营养,又放不下,懂得了这么一点点啊!又讲那一个,然后修学了一点佛法,又讲那一个,都是富国之田,你要想再进步啊!进不了,所以这一个地方啊!我特别注意哦!这几句话,你千千万万不要自己觉得你有了一点东西了,然后呢?我们常常有人说,唉唷!这个道场,这个样好,嗯!现在认识了这个教法,什么都放下来,你先把他那个圆满的教法认识,然后呢把前面那个圾圾啊!抛得越干净越好,不要让他沾到一点边,那些垃圾啊!沾到一点点边,就把他拖了你呀!你就上不去了,我告诉你,那这个概念很重要,很重要,这样所以我们呀!眼前要正归走这条完整的路子的话,第一件事情你必定要把那整个圆满的构架,认识的很清楚,然后在那个地方,找到你自己眼前下脚的那一步,这么上去的话,那是一条大路,你这个放不下,那个也放不下,然后呢你一生的精力就是如此,这个地方沾掉一点点,那个地方去掉一点点,那个地方去掉一点,七折八扣拿掉零头,剩下了没有了。
  【“至修余事时皆如是知。”】
  那整个的讲修行都是这样的,我们要懂得的,我们要懂得的,那么现在呢说到这个地方来,我们再回忆一下,次第如何:依善知识,我们好幸运,从佛经过两个系统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然后呢?龙树菩萨、无著菩萨,最后到阿底峡尊者,然后呢?经过宗喀巴大师传进来,这么完整的教授、善知识在这里,我们要听闻、思惟,这是眼前我们真正要重要的,把这个构架把握住了,把前面那些垃垃圾圾东西啊!现在正确认识的一概抛到东洋大海,然后照这个去做,好,问题就解决,继续说下去。
  【“其悲生量者。”】
  好,现在修了慈悲了,质对了,量呢?
  【“修次初篇云:‘若时犹如可意爱子身不安乐,如是亦于一切有情,欲净其苦,此悲行相任运而转,性相应转。尔时即是悲心圆满,得大悲名。’”】
  这个量要到什么程度呢?那时候就像前面这个最可意的爱子,啊!身体不舒服了,那个时候你对一切有情啊!就看起来像自己的最可意的儿子一样,要想把他的不舒服拿掉,这个心情啊就是悲心,去掉苦嘛!而这个心情啊任运,自然的一碰到,唷!一看见你任运自然就生起来了,绝对不像看见了他好像跟你莫不相关,乃至于如果是冤家的话,你这心里就想这活该这个家伙,完全不是,你看见了之后,你觉得唉呀!他在受苦你要帮忙这个还不够,看见了一点点小苦,你自己就无法忍受那一种,这个时候对了。这个性,你这个那个这个性,本性就是你的心体啊!跟这种状态相应而转,现在我们跟什么相应呢?我们现在心里跟什么相应的,跟烦恼相应的,这个我们要了解的,那任运起来的都是这一个,所以讲修修修,真的要修就是修这个,这种我们要了解的,那个时候悲心圆满,得到大悲名,这个名字没错,那个时候相应的叫大悲心,这个世俗的,还不是菩提心哦!记得吧!这个悲啊!是在七因果当中,六因果当中第六位,然后呢?大悲以后上面还有一个增上意乐,增上意乐以后,最后的一个果才是大菩提心。
  【“此说心中最爱幼儿,若有痛苦其母能生几许悲痛,即以此许而为心量。”】
  哦!这个道理。
  【“若于一切有情悲任运转,说为圆满大悲体相。”】
  这个很容易懂,就是上面说的。
  【“由此生起大慈之量,亦当了知。”】
  悲是就除掉他痛苦来说,慈是给他快乐,这个量是一样的。
  【“又彼论绪云:‘由修如是大悲力故,立誓拔济一切有情,愿求无上正等菩提,以为自性菩提之心,不须策励而得生起。’”】
  由于你像上面的修这个大悲的力量,那么这个大慈悲生起来呢?还要自己什么立誓,誓拔要我自己亲自去救他们,这个就是增上意乐,然后呢?你要救他们的话,怎么办呢?那时候我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啊!你要救他们,要救他们的认识就是智慧,也就是救他们力量,所以那个时候啊!要求佛的智慧,求佛的力量,那个时候啊!才是说啊!为利有情愿成佛,这个就是大菩提心,这个大菩提心是无上的,所以这一个自性啊!心里边,这种心里边生起来,不须策励,你到了那个时候啊!你不要努力自然生起,所以他前面告诉我们啊!你只要个别的次第,但是一步一步的上来,到那个时候啊!你不知不觉心里边起心动念,无非都是这个,就像我们现在也是一样,哦!刚才说那个譬喻笑话当中,开始的时候你看见辣椒啊就害怕,到后来你啊看见辣椒啊,你就口水直流啊,然后不看见辣椒啊,那顿饭就吃不下,就是这样啊!我们现在修行一定要这个概念认识,那时候你的功德就无比增长了。
  【“此说能生愿心之因,须前所说如是大慈。”】
  这个是愿心哦!愿菩提心,还不是行菩提心。
  【“由此当知大菩提心发生之量。”】.
  这一种情况你就晓得啊,那么大菩提心也晓得了,不但是质是什么?发生的量也晓得了。
  【“此非已至高上圣道所有发心,初发业者所有发心说为如是。”】
  这个不是说得到这个圣道很高的发心哦!只是我们初修行的人哪是这个样哦!所以平常我们总觉得唉呀!我是个凡夫呀!初机啊!对嘛!正是因为你凡夫初机啊!才修这个嘛!这样啊!
  【“摄大乘论亦云:‘清净增上力,坚固心升进,名菩萨初修,无数三大劫。’”】
  这个是正式的相应的清净的增上力,前面我们所集增上意乐,这个意乐是一种力量,换句话说,这样的相应的才是清净的,否则的话,你看你的这个亲爱的人啊!你对他有慈有悲,其他的人啊就没有了,冤家的话不但没有慈悲,而且还要伤害他,而且一点都不清净的,还有呢?就是你缘啊一小范围可以,大范围又不可以,上面说这个则是彻底圆满的、清净的,然后呢?这个力量坚固,坚固了还要升进,这个是什么啊!这个就是啊菩萨,这个菩萨要修三大阿僧祗劫,那个是三大阿僧祗劫刚开始的时候,修修这个,所以说:
  【“三无数劫起首菩萨,亦须发起如是之心。”】
  这个就是我们要修的,所以说真正修学菩萨,他有五个位次资粮位、加行位、然后呢见道位、修道位、无学道最后一个,就是下品资粮发心,第一刹那开始到这个心圆满叫做下品资粮位,譬如现在懂得了这个道理以后,唉!我一定要学这个,乃至于像那个小沙弥一样,对!我不要像我师父证一个罗汉果,我想学这个,你就是那个时候开始,这个是啊进入下品资粮位开始,但是下品资粮位什么时候圆满的,就是你任运遇见任何一个有情的话啊!你说唉呀!我要救他,我为了要救他一定要成佛,任运生起,这个就是下品资粮位圆满,那个下品资粮位圆满,如果你回向往生的话是上品,保证上品,你去翻看,净土三经、小本阿弥陀经没有讲,其他的二本上面,说的清清楚楚,昨天还有位同学来问我,说那个我们做得到吗?对我们做得到,我第一次遇见我一个老师的时候,那是在纽约,遇见了后来啊!这个故事我跟你们讲过的,刚开始的时候啊!唉唷我还觉得好像看不起他的样子,唉唷!到后来越看越不对,越看越不对,以后他就告诉我这个,告诉我这个以后,他最后给我一份解释,这个次第纲要,从亲近善知识每一个地方,一直到圆满这个东西,当初很多同学学,有人怀疑说,唉呀!这个要修多少时候,他说他自己的老师亲口告诉他的,他修成功,从下脚第一步开始修成功达到这样的时间,经过两年,就这样,啊!我们就说我们不可能啊!只要我现在估算起来,你如果认真肯学的话五年,再加上二年嘛七年,这个有根据的哦!这个有根据的哦!譬如我们现在是罪障很重,这个地藏三经啊!有一本占察善恶业报经,他说,你再重的罪去忏悔的话,不出千日一定见效,再严重的罪一千天,不到三年吧!然后呢你这个忏悔干净了以后,然后你去修的话要二年,所以五年就行了,那我们现在不行七年,再加二年吧!九年,实际上呢现在我们有太多人忙了半天,忙了十年了无消息,为什么呢?那就是自己啊刚开始的时候啊!唉呀!好像是在修,实际上呢?就是看见天上的人造卫星,唉呀!好的不得了,张开了以后,所以他一开头的时候啊!我们就说他说什么,就像我们啊看戏一样,啊!赞叹,唉呀!这一台连台好戏大家拍掌鼓叫了半天,对不起他好他的你还坐在这个地方,现在不是,了解这个道理,你只要这个如理的去走,你去翻看,翻翻那个经典上看,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我们现在辛辛苦苦说唉呀!这个念佛是省事啊省力啊好像只要七天啊,阿弥陀佛!有几个七天啊!真的能念到一心不乱啊!我看到处都是打七,我也不晓得打过多少七,那还说那个精进七啊!那时候是讲的笑话,这不千真万确的事实哦!那个煮老当年真的了不起,我不是说笑话,我实际上我还是很佩服这种善根的确好了不起哦!精进佛七不准讲话,啊!结果啊!弄了个六天到第七天一个晚上没有睡觉,干什么啊!因为闭了六天到了第七天晚上不睡觉了,大家讲了一晚,请问在这种情况之下,你怎么个念法,你真的相应了以后,到那个时候你看那个世界啊!一无可取啊!念完啊!在这个地方你回去了最后一夜,你还是拚命啦!那你还有什么闲功夫呢?这个是处处地方说明啊!这样,所以我们有太多的人弄了多少年还在那里,大家还偏偏还要这样说,唉呀!你不要去管了哦!我赶快弄了个七天就可以了,这个概念要清楚哦!这个概念要清楚,所以处处地方我们说唉!是,现在前面已经告诉我们很清楚,并不是叫我们哦我们要完全学他,不!不是这个意思,就是看自己的量,看你自己的量,你有了这个圆满的教法,然后你处处体会,处处地方积聚资粮,然后你把那个资粮再去回向的话,那无有不成功者,念佛是的的确确万修万人去,这地方就告诉我们了,喏你只要这样做,上品那么简单,那就是愿心哦!他下面告诉我们,有了这个愿心再加行心的话,那就是上品中生,上品上生,所以这一生的的确确这不是说空话,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继续下去。
  【“故全未知此之方境,仅作是念,为欲利益一切有情,愿当成佛,为此义故我行此善。发此意乐便大误会。”】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九十六卷B面
  【“发此意乐便大误会。”】
  哪!下面就告诉我们了,所以啊!假定我们哪根本就不晓得上面所说的这个内涵,这个方便善巧,这个境界行相,我们这是啊听见了一点名字,然后说唉呀为了利益一切有情哦!我要发愿成佛啊!这个就是说啊!唉呀!我们发了大菩提心念佛了,然后呢?这样啊!哦!我要这样去做呀!对不起,这种情况啊!是大误会啊!完全错了。
  【“未得谓得,坚固所有增上之慢。”】
  你根本懂都没有懂啊!还自以为得到了,所以啊!未得谓得这个都是增上慢,还自己还牢不可拔,觉得自己啊对了,这是坚固了增上慢,既然你坚固了增上慢,得到的是什么?到那时候我们大家了解了啊!所以当年我的老师啊,对我说某人啊!你一来是学佛,还是学我呀!嗯!那时候我不懂,现在我了解了,哪哪哪这个地方就是这样,我们是要学佛啊!我们不要学我呀!如果你不懂这个道理,自己以为懂的话,坚固了增上慢哪!我的特别行相就是这个慢,啊这个贪嗔痴慢疑啊,这些东西毛病都来了,所以应该怎么办呢?应该以菩提心教授中心而善修习,反之如果你:
  【“不以菩提心为教授中心而善修习。”】
  而好好的修习。
  【“追求余事励力欲想超迈多级,了知大乘扼要观之,实可笑处。”】
  这地方就告诉我们,真正修学的重心在修菩提心,如果这个不了解,不好好的善巧修学啊!就忙别的事情,就想唉呀!这样去做的话就可以很快的得到了,超迈多级啊!在这种状态当中,真正了解大乘纲要的人看起来那可笑啊!那可笑啊!当然我们现在啊!小乘的这里根本不谈,他不谈的!所以由小乘自己也觉得大乘,我们以前说过,不必跟他谈,然后呢学大乘的人哪!这个地方就应该有一个衡准的标准了,尤其是学密乘的人看看,看见的,所以啊!这个密乘一开头任何的仪轨啊!他一定是念死无常等等,然后发菩提心哦!请问这个时候菩提心是不是说,啊!尽做是念这嘴巴里了解说为利有情,有情愿成佛,就算我发了菩提心,就算我有了大根性,就算我灌了一个顶,不会有这种增上慢了,这个了解了以后啊!我们就脚踏实地的,你能够脚踏实地去做的话,你的成就马上就行。
  【“多经宣说诸胜佛子,于多劫中尚须执为修持中心,而正修学,况诸唯能了知名者。”】
  所以很多经论上面啊!胜佛子,换句话说,他已经啊进入菩萨位的了,他多劫当中还要拿这个做为中心而去修啊!何况我们现在啊!只晓得这个名字啊!就不去管他了,记得吧,前面告诉我们哪!悲啊!初重要、中重要、后重要对不对?而初固然是他,中间还是他啊!所以真正的大菩萨中间修的时候,他还随时随地在修,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啊!所以以阿底峡尊者这么了不起的人,他这么年轻这么绝顶聪明,见到了明了杜梋论师以后,跟他一讲,他马上证得这个加行位上的最高的位次,然后上去也给见到了,唉!但是后来遇见了金洲大师告诉他的什么,那就是告诉他这个方法,啊!然后他觉得这个最了不起,说明什么呢?说明啊!真正这种大乘的菩萨,他还要努力的修啊!这个是告诉我们啊!我们千万不要增上慢啊!觉得唉呀!现在够了,那是我们的业障。
  【“又此非说不修余道,是说须将修菩提心,而为教授中心修习。”】
  这个一点很重要,如果说我们什么都不管了,我们了解这是我们的教授的中心,就像我们的眼前的一样,不是说我们现在只是讲这个事情了,什么东西都不要了,饭也不吃了,不是,样样都要,上殿、过堂、扫地样样都做,这中心就在这个地方,我们要了解这个东西。
  【“总未能生前说领感,若善了知大乘学处,坚信大乘亦可先为发心正受律仪,次乃修习菩提之心。”】.
  总之,总纲来说,假如前面说的这个道理,还没有如理如量的生起,你已经把大乘整个的要学的了解了,然后呢?产生了坚定的信心,这个坚信是净信心哦!不是我们虚浮的哦!那个时候啊!同样的可以啊!先受菩萨戒,进一步再修菩提心,这个可以的。
  【“如入行论,先受律仪及菩提心,次于彼学六度之中,修静虑时乃广宣说修菩提心。”】
  那个是入行论上次第的,也可以的。
  【“然为成就此法器故,于先亦须修众多心。”】
  但是呢?虽然你不照著前面所说的先发愿心,后受戒,而是你先了解了大乘的好处先受菩萨戒,可以,但是你啊!为了真正成就你法器啊!也同样的要修众多心,前面所说的,譬如:
  【“谓思惟胜利,七支归依,修治身心,了知学处,发心欲护。”】
  这个啊!我们一定要照著次第来,一定要照著次第来。
  【“故进道中,修空性解,须渐增进尚有名在,然此相等大菩提心,亦须善修上上转胜,令道升进名亦弗存。”】
  所以啊!我们真正在修学佛法当中,主要的有两样东西,一个呢?是智资粮,一个福资粮,智慧资粮就是像母一样,这是空解,然后呢?福德资粮方便,那个就是什么呢?就是啊大悲为上首的菩提心就像父,这两样东西啊!同样的所以进道过程当中,关于那个智资粮修空性解啊!他渐次这样上来尚有名在,这那个宗喀巴大师说他那个告诉你的道理还有,但是呢?现在我们这个地方大菩提心,这个是大乘佛法的上首啊!同样的也要好好的修,而且修了以后不断的向上增胜啊!这样才可以,而目前啊这个重要的东西啊!连他名字都没有,实际上呢我们现在就这个状态,唉呀!我们讲啊!唉呀!要求啊大彻大悟啊!这个的的确确,但是那修真正的佛道的大菩提心的内容啊!我们啊!唉!真正的内容都没有,这是好可惜的一件事情,反过来说我们现在啊!高兴啊!现在我们有了,懂了。
  【“此于一切佛子,唯一真道波罗蜜多教授论中,宣说二十二种发心,从诸论师解释此等进道之理,应当了知。”】
  这个道理,任何一个修学菩萨道的佛子,这是唯一的正确圆满的波罗蜜多教授论,就是现观庄严论,他实际上这个是大般若经,乃至于像华严等等,广略的不同,发那个菩提心啊!又分成功二十二个层次,这个不在这里说他,啊!那么还有呢?这个是唯一的真正的许多的论师,就是祖师菩萨们啊!都解说怎么样层次上去,这个正修的时候,我们应该了解的,那么关于这一个,今天讲到这里。上面有一个题目,照样的大家看一下啊!就是前面啊!在这个一百八十六页上头,前面曾经说,说了十二因缘当中就告诉我们,啊这个十二因缘当中告诉我们啊!这个从无明到受是第一重因果,然后哪!爱下面是第二重因果,我们正修的时候从受境现前的时候断爱开始,十二因缘这样讲的,但是呢?妙咧!一百八十六页上第二行,它说此中朴穷瓦大善知识,这是一个正式修行的祖师哦!专于十二缘起的有支净修其心!耶妙咧!他真正修的时候不从受境上面啊断那个爱,他从有支净修其心,然后呢思惟缘起流转还灭而著道次第,他告诉我们这样修,那我现在这是一个考题哦!大家想想看,这为什么不从有,不从这个受支上面断爱开始,从有支开始。请翻到菩提道次第广论二百二十三页,关于这个修习希求利他之心,这个七因果前面最主要的这个已经有了,怎么样从知母、念恩、报恩,然后呢?慈悲,那么到了这个情况之下,紧跟著说,虽然已经有了这样的大的慈悲心,无量的慈悲心,但是单单这个心啊!还不够,前面已经说过,声闻缘觉也有,还要一样东西要亲自来负担,啊!亲自给一切有情乐,亲自负担起拔除一切众生苦,这增上意乐,现在讲这个。
  【“第三修增上意乐者。如是修习慈悲之后,应作是思,噫此诸有情,可爱悦意如是乏乐,众苦逼恼,云何能令得诸安乐,解脱众苦。”】
  那么就像上面这样,一步一步过来,把大慈悲心把那个无量的慈悲之心引发之后,应该进一步这样的思惟,啊!不仅仅是说有这个慈跟悲,还应该这样想,对呀!这些有情啊!快乐嘛没有,痛苦嘛这样的多,怎么样能够使他得到快乐呢?怎么样解脱众苦呢?啊!这样,所以上面告诉我们啊!怎么样使他快乐,然后乃至于要我亲自去给他快乐,上面每一个地方都这么说,所以到了现在这里呢?由于这个慈悲心的策励。
  【“便能荷负度此重担,下至语言亦当修心。”】
  到那个时候啊!就一心愿说我亲自要担负起这个责任来,担负起解救一切众生苦恼,给他快乐的这个重担,这个起来了以后,就是行持方面呢?什么叫下至语言,换句话说既然有了这个心,他一切时处无不为了这个而努力啊!只要能够引发策励他的心,随便讲话一开口,平常举心动念,开口什么,他一直呀!策发这个心里面,修持这个心里,把这个心哪要能够生起坚固。
  【“前报恩时虽亦略生,然此说者,仅生慈悲与乐离苦,犹非满足,是为显示须有慈悲,能引是心,我为有情成办利乐。”】
  是前面的报恩的时候,也说为了要报恩,所以啊!你要还报他,那个时候这个还报的心,既然就晓得一切有情皆是母,当然你针对的一切有情啊也生起,这样,那么前面所说的就是单单这种心里边啊!还不够还不够,这个是说你单单还报啊!单单是慈心跟悲心,而主要的这个慈心跟悲心啊!是主要的有了这个慈悲要还报他,才进一步能够引发现在这个增上意乐,既然你要还报他,要解决他的痛苦,要给他的快乐,那么当然你要究竟圆满的要完成这一件事情,所以由于知道这个恩,要报这个恩,而策发这个慈悲心,因为这个慈悲心,所以要究竟利乐,这个一步一步这个前面的因,感得后面的这个果,而达到眼前这个增上意乐。
  【“又此非唯于正修时,即修完后,一切威仪皆能忆念,相续修习增长尤大。”】
  那前面所说的,整个的彼此前一重引发后一层的这个次第步骤,到了引发了以后,这样的修习,这一个修行不但是说你正修的时候,他那个正修就是前面说的,我们正归修的时候每天是四座,实际上初学的时候还不只四座,有的时候是六座,乃至于更多,不但如此,而且修完了以后,在其他的一切状态当中,一切威仪就是说行住坐卧,除了这个正修以外啊!你继续的还要相续修习,那么这样的话呢?这个力量就大,就大,在前面啊!大家还记得吧?这个讲那个真正修行的时候,修完了以后,应该如何去回向,回向完了以后啊!那么就起座了,那下一座还没有开始之前,那个中间应该怎么办啊!也说得清楚,现在我们这个地方不妨回忆一下,说你前一座修完了,回向完了站起来到下一座中间,假定你令你的心就放逸的话,那
  么修的势力啊!就非常的微弱,那应该怎么办呢?应该继续的把你所修的这个内容,或者保持正念继续下去,或者看经论、闻、思,用种种的方法来助成他,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因为我们无始以来,这个心理状态啊!就是非常强烈的、非常猛利的,在杂染这种现行当中,实际上就是我们修的时候啊!还是在这种状态当中,就算是你修的时候,能够把杂染的这种现行啊能够切断,能够把要所修的内容提起来了,但是那个时候他并不坚固,你稍为一放的话啊!他那个非常强有力的这个恶劣的现行又来了,又来了,所以说这个中间如果说你不提持的话啊!他结果呢?大部份的时间啊!还在中间那个上面啊!又继续的增长这个染污之业,而在前面中士道的时候讲十二缘起支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了,任何一个因位识,这个因位识在凡夫生死流转当中,就是无明相应的行,这个因位识,现在呢?在我们要想跳出生死轮回,乃至于要救度一切众生的话,这个是跟明慧、智慧相应的行啊!前面这个行啊!就是染污杂染之业,现在这个智慧相应的这个就是净业,你这个净业跟明慧相应的净业,所生的因位识,这个识也是因位,同样的两个因位识,那一个识先感果,主要的靠什么?靠这个因位识,你完了以后,以什么方式而使他增长、增长、增长而感生将来的结果,所以前面的因位识是能引,然后呢?要经过能生一支的滋润才能够感得下面这个果,所以我们做的时候,虽然修行把这个善法相应的善净之法的因位识则修,可是呢?你停下来了以后,你又不再努力了,于是这个时候啊!仍旧在染法当中,滋长这个染污之业,对这个概念清楚不清楚,现在就非常清楚了,所以啊!结果呢?你忙了半天,停在那里,好像烧水一样,啊!烧了半天,努力烧,烧完了,好好放在那里,然后呢?忙了半天啊!你忙别的事情,忙别的,冷下来已经不好,现在实际上呢?这个两样东西,这个善恶两种法是一体相反的,先呢?你把他烧烧!烧!烧!等到你停下来了以后啊!不但不烧然后你把那个冰啊!把他加进去,加了个半天,然后你再来烧,烧完了以后把冰又加进去,你说你烧到那一年啊!懂不懂这个道理,或者我们说洗衣服一样,是你坐在那里啊努力地往往洗,等到洗完了以后啊!然后你一停下来啊!对不起那个脏水啊!ㄍㄥㄍㄥㄍㄥ啊又过来了,或者脏东西又把你的稍微洗干净的,那个脏又弄上去了,所以说这个不行,所以他前面为什么告诉我们,就是说除了正修以外,如果你停下来让他放逸的话,这个力量很少,刚才说这个,让他放逸是说只是说喏!停在那里,不烧了,实际上你既然善恶两样一体相反的话啊!当你不烧的时候这个恶法又来了,这个是他一个绝端重要的原则,啊!那么再进一步我们了解了十二因缘,由因感果这个道理以后,这个概念就非常清楚非常明白,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所以说我昨天特别讲的要考的题目,你们注意这个不是考,让大家努力的深入的思惟,想办法把这个概念啊!很清楚,然后这个概念所指的这里心里的形相啊,看得很透,那个时候你修行的话,那就有把握了,所以他这个地方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修次中篇云:‘此即大悲或住定中,或于一切威仪之中,于一切时一切有情,皆当修习。’”】
  哪!到处都是这样讲,那个正式告诉我们的修行的这个教授当中啊!就是说啦!现在你学的、修的这个大悲,在定当中就是正修的时候是如此,剩下来其他的一切威仪当中也是这样,这个包括了什么呢?一切时,对时间,中间是绝不断,然后呢?大悲所缘的是一切有情,是没有一个例外,你一直在修他,就这样,所以说:
  【“悲是一例,随修何等所缘行相,一切皆同。”】
  这几句话记一下,我们真正要修行的话,必然是如此,那么反过来呢?我们现在所以流落生死也就是如此,昨天晚上我们温习的时候,大家记得不记得,这个袁先生是真正改变命运,固然有他的很多必要的条件在,可是等到那些条件一一具足了,最后他正式行持的时候,他那时候心里上有一个感觉,那个感觉就是怎么呢?说从此以后他改了名字叫了凡,这个改不是改一个名字哦!他心里面的的确确晓得,说以前啊这是凡夫做法,以后啊不可以再这样做,了解了他做的时候的心里状态呢!很明白的,他说的清楚,从前这是悠游放任,这是以前的,现在呢?因为照了这个办法做啊!内心当中有个战兢惕励现象,他随时随地就是战战兢兢,就这样,那就说明了我们平常啊!在无始相应的一直随顺著这个转,那么修行呢!反方向,所以随著无明走流转生死,反方向的逆生死,这个道理我们必定要知道,必定要知道,然后呢你修行的时候,必定要如法如理的去做,这是为什么我们啊!特别把那个教法,这么认真的来说明他,如果说你这一点做不到,听见了完了以后,你心里什么状态呢?很清楚仍旧是以前无始以来,这个无明相应的这种行业流转,根据这个你说要除苦,可能吗?不可能,明明白白的摆在这里,因摆在这个地方,那么这种因必然感这个果,所以这个地方特别的说明一下,我们必须应该认识的,所谓修
  行修行根本原因知道了,然后呢?根本的方法也在这个地方,根本的方法也在这个地方,然后呢?你拿著这一点随便做什么事情,一切时处,无非是借著这个外境来帮助你来策励你,帮助、策励不外几样东西,第一个净除罪障,第二个积聚资粮,第三个呢回向增长无尽,就这三样东西,譬如说我们做早、晚殿啊!供养啊!洒扫啊!以前是也一样的忙,可是忙这些事情啊!造罪,所以同样的,现在在这种事情上面啊!反方向,事情还是做,以前做了是亏本,现在同样的是赚钱,所以这一点上面不管说忏罪、积资等等一样,还要回向增长无尽,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你懂了得了这个原则,现在这个地方修悲那么也用他,将来当然其他的任何一个地方,还是要用这个原则的。
  【“如大德月大论师云:‘心树自从无始时,烦恼苦汁所润滋,不能改为甘美味,一滴德水有何益。’”】
  我们的心里啊!这个像跟大树一样,从无始以来一直灌的是烦恼苦汁,就是为无明行啊!这个痛苦的这个事情啊!在滋润,那你啊!要想改变过来的话,稍为加一点点的德水,加一滴啦!那了不相干,了不相应哦!就好像一个大海一样,这里边整个的都是盐巴,然后呢?你想稍为加一滴糖进去,把那个盐味拿掉绝不可能。
  【“谓如极苦,‘滴哒’大树。”】
  像这一种非常苦极的这种树,一两滴糖汁啊!就加上去要想令他甜啊!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九十七卷A面
  那一两滴糖汁啊!就加上去要想那令它甜啊!这不可能,所以我们的内心啊!无始烦恼苦味,所薰的这个相续啊!少少修习慈悲等德,悉无所成,少少修习一点不行。是故应须相续修习,所以你要继续不断的修习,继续不断的修习。凡是这种道理啊,这个你把十二因缘这个前后的观念弄清楚了,四谛、十二因缘的观念弄清楚了,你把这个道理用到那里,这那里这个概念就非常具体,非常完整的现起来了。不同的,这是你如果只管自己叫小乘,如果说你用这个方法帮忙别人,是大乘;方法本身无所谓大小,这是你的发心。这个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所在,那么讲到这里,这上面啊!也就是说我们正修的三样当中啊,这个正修希求菩提心当中,第一点希求利他之心,那么从这个上面已经有了,希求利他之心,在下面的话呢?为了要利他,所以你必然归集到现在啊!要利他,就要有这样的心。
  第二个呢
  【“修习希求菩提之心者。由如前说次第所致,便见利他定须菩提,起欲得心,”】
  那么这个欲得心啊!还不满足,这讲一下,就像我们照著前面这个次第哦!怎么样想办法策发这个利他的心,说既然你要利他啊!对不起,你虽然有这个帮助别人的心,但是呢?你必定要有帮助别人的能力,你没有帮助别人的能力的话,虽然你想利他,不行,同样的道理,虽然我们看见的苦啊!我们呢?想脱苦,但是你必定要有脱苦的方法啊!这一点非常重要哦!非常重要用在别人身上就要利他,用在自己身上是自利,同时你如果没有自利的话,毕竟没有利他,这个话,再怎么随便,是的,我们现在看见的啊!一切的苦,不管你这个苦,来由什么样,或者是自己自身亲身感受,或者是身上感受,或者心里上的逼迫,身上感受啊!自己呀!种种的残缺病痛,然后呢?自己病痛呀!固然苦恼,残缺不全啊!被人讥笑,心里上的呢?譬如说啊!遭到种种心里上的逼恼,从小的时候家庭的失去温暖,然后呢?长大了,看见社会
  的情况,唉呀!这个实在不理想啊!所以呀!我们感觉这痛苦无比啊!要求。那么我们现在修行的人呢?主要得靠我们宿生的善根,然后呢?了解了这世间的痛苦,然后就策发我们要跳出痛苦,虽然有了这个心,跳得出跳不出啊?跳不出来,跳不出来,还必定要什么?还必定要跳出了这个正确的方法,对不对?那一个人不想快乐,那一个人不想离苦,但是你没有正确的方法,得得到快乐吗?得不到。没有正确的方法,你能解决得了痛苦吗?解决不了。进一步为了帮助别人,要同样的道理,所以现在这个地方说啊!你要真正的利他,单单这个心还不够啊!还要发这个心。啊!所以单单这个,这一点呢是不够的,下面告诉我们,一定要说这个心,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满他的愿,你要帮助一切人的心,怎么样才能够满帮助人的愿,这个时候,叫做菩提心,
  【“如皈依中说,由思惟身语意三事业功德,先应尽力增长净信。论说信为欲依,次于彼德发起诚心证得之欲,则于自利亦定了知,一切种智必不可少。”】
  这个道理,前面说过了,皈依,你为什么要皈依啊?现在我们简单的说一下,自己啊!感觉得哎呀!生死无常,然后呢?又一切都是痛苦,一无依靠,唯一这个时候可以啊!要救我们出来的只有这样的一个对象,他也解决一切问题等等。既然你现在要帮忙人家解决,你当然也必须要具足这个条件,对吧!只求自己是皈依,也要帮助别人。你不但要皈依,你要学你所皈依的对象,这个是必然的道理嘛!所以这个地方就告诉我们啊!那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么那个时候,你要帮助别人的时候,不仅仅是皈依他,你还要说我一定还要学他呀!然后能够帮助一切人解决这个问题呀!所以这个时候,你对所学的这个对象,又更进一步的要产生净信心,了解他的殊胜的地方,增长你自己的净信心,效学他大乘这个目标,所以先应建立增长净心,在这一个随念三宝功德经啊!所以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天天念,你天天念啊!你随时随地啊!把这个目标悬在那里,不要说你要发大乘心,就是你要皈依,你要想啊!你为什么要皈依他啊!原来他有这样殊胜的功德,这样圆满的利益,你
  把这个大目标,摆在前面的话,那个时候,就把世间看得清清楚楚,你不会为眼前的这种小小的一点迷惑,所迷惑住了,小小的稍微一点的小甜头啊!哎呀你就跟著他去了啊!所以我们常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要远大的目标,完整的摆在这个地方,眼前的小的东西动不了你了,平常我们只看见小钱一点点小的好处,就这样,所以像一个小孩子,我们说一个比喻啊!他看见了糖啊!他就不肯走路,你怎么骗怎么哄也不行,然后呢你另外一个地方啊!他那个地方啊摆一块糖,他也不一定很好吃,另外一个地方摆一大堆最好吃的,啊!他那一块糖他就不要了,哦这个是实实在在的情况,由于佛法真是了不起,他不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哪!来责备我们,而是说有完整的一个道理啊!引发我们,这是为什么?我们啊一直要经常思惟、观察这个圆满的好处,这样的,然后,你才能够把这个要期望的这个心推向这个高的目标去,高的目标去,等到你啊!对这个佛的种种的事业功德了解得愈深愈透澈,那你的这个净信心愈增长,认识也越清楚。所以论说信为欲依,次于彼德发起诚心证得之欲,则于自利亦定了知,一切种智必不可少。你了解了产生了净信心以后啊!你才晓得,哎呀!对啊!这个才是我要的啊!我要帮助别人也必须要这个东西啊!你这个净信心一增长,你的好乐心也就起来了,我们现在的对什么呢?我们有我们欢喜的东西,然后呢?是的,对你真实应该欢喜的东西啊!应该有个深入的了解,你愈了解的多,愈了解的透澈啊!你的向往之心就增长了,增长了以后啊!你一心一意要去求他了,所以呀这个好乐之心以前这个贪爱是坏的,因为无明相应的,现在呢?不是别的,就把那个贪爱之心转一转,以智慧相应的,说,不怕你不贪爱,怕只怕你弄错了,贪爱的结果害了你自己,也害了别人,现在你就把那个贪爱的心转一转,结果啊你不但自己得到好处也利益了别人,那个时候这个贪爱是愈大愈好啊!所以这个叫做善法欲,你有了这个善法欲啊!那一心一意说我一定要做到它,那个时候你就了解啊!不但是利他呀!就是自利啊!也一定要得到这个,这个就是佛的智慧,有了这个智慧啊!才能够真正解决一切问题,那么你帮助那些人的这个目标才可以达到,所以这一点啊!是
  【“能为引生发心之心虽有多种,然悲为胜。”】
  那这一点告诉我们了,是的啊!引发你发大菩提心的因有很多种,前面说过了,前面主要的具了四因四缘四力等等,可是这个里边啊!最坚强最有力最殊胜的是什么?前面告诉我们这个悲,
  【“自力所发极为殊胜,”】
  大家还记得吧!四力是那四力?自力、他力、因力、加行力。这个里边啊!由于自力和因力发的是坚固,由于他力和加行力发的就是不坚固,那么?这个是什么的?修次初篇引经上面所说的,我在黑板上写了这个华严经上的偈子-鱼子安树果菩萨发大心,三世因众多,结果则胜少。这个鱼啊那个产卵的时候啊!非常多非常多,一大堆成千上万的,但是最后那些能够长出来的很少;安树也是另外一种;还有菩萨发心,发心的人非常非常多,所以因地当中啊!就是发那个菩萨心的人非常多,但是结果的时候啊!非常少非常少,为什么呢?为什么呢?在这个地方啊!告诉了我们一部份,当然理由很多,所以前面说,四因四缘四力等等,是由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说法,现在这个地方啊!告诉我们最殊胜的是什么呢?悲心。而且这个悲心还要什么呢?初、中、后一直,不是说你一趟发了就可以的,因为啊!众生无边,而且呢?刚强难调,所以如果你不继续增长那个悲心的话,虽然你有了这个心,开始很猛利,磨磨磨磨磨磨磨慢慢的就要磨掉了,我想我们啊!一般都有这个,一开始的时候发一个很猛利心,唉呀!我想做这个,大家都有这个,唉呀!一听修行好,马上要去修行,一听出家好,马上要出家,一听这个好,就要这个,然后呢跑得去呀!慢慢慢弄弄弄越弄越糟,越弄越糟,弄到后来就塌掉了,太多的事情这个样,为什么原因呢?就是这个理路不清楚,这个次第不明白,乃至于明白了以后呢?也没有如量如理如量的修正,去增上它,现在这一个地方,每一个地方它那个必然的关系啊,抉择的鉴别的丝毫无差,所以在因地当中没有一点点遗漏,要不然你因地当中稍微一点遗漏,将来你一旦开始走了以后啊!到那个时候漏洞没有发现,跑到半路上就来不及了,那只有抛锚,像车子一样。所以我们平常啊,急急忙忙的开始,结果呢?半途而废啊,多多少少还走了一半呢?不管是半途不半途啦,反正你总归是白走,这一点我们要了解,所以本论的前面每一个地方的细辩,真正重要的就在这个地方,这一点我们要了解,那么在这个地方啊!自、他、因、加行四力,在前面啊!二百一十一上面如果你们要看的话,你们自己可以看,我在这里说一下,什么自力?就是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这个地方啊!那就以我们的悲心说我啊!晓得这是我母亲啊!念他的恩啊!要还报,不报真是不行啊!然后呢?这个完全是由你自己内心发出来的,你一心一意只想,哎呀!要做这个要做这个,不是别人别人告诉你,唉呀!这个好啊!或者什么你听了蛮来劲,但是你内心心里面啊!总是被人家,这个两个不一样。那么因力呢?就是由于你这样的这一生修行到下一生,那个心里面就有很强有的力量,那个加行力是这一生努力的,但是加行跟因力有直接的关系哦!就是你这一生不断的加行到下一生变成因力了,所以你生生把那个加行你只要做对的话,每向上去每向后去这个力量就越来越增长,所以你眼前是以自力,然后呢那个因力不断的加行,再加上外面的力量来配合的话,你四力具足的话,那更是坚固啊!这个里边最主要的,你把持著这个根本因,然后呢有了根本因以后啊!再辅助于这个圆满因的话自然一定成功,所以这个地方啊!我们既然了解了,说这个大菩提心有这么个殊胜法,而经论上面告诉我们,实际上也的的确确如此,这么个难得,现在我们非常幸运,也可以说我们宿生大善根所使,能够得到这样圆满的教法,自己要无比的珍惜啊!唉呀!这个无价之宝啊!好好的努力啊!好好的努力啊!所以昨天晚上温习的时候,大家记得不记得,如果我们善根不够,力量不足的时候,他告诉我们种种不同的方法,来加强他,这里面最好的一样东西,记住,随喜,啊真妙不可言,妙不可言,你在任何时候少用功力还有一个供养,这样,你不要用太大的功力,就可以啊!能够积聚无比的圆满的广大资粮。这个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的的确确不大容易,可是呢?这个关键在那里?就是你知道不知道,就这样,我们不知道的时候啊!自己还觉得很对了。所以,第一个你正确的如理的了解了,你只要去做,我们总是看见什么呀,总是马上反应到,看见的事情是外面的,然后呢?你现在修的是修你自己的,怎么样把外面看见的情况啊!经过你的正知见啊变成功你的功德,他不对,你了解了他不对啊!你呀!要策发你的悲悯心;他对了,你了解了这个,然后啊!你这个随喜心。所以不管他对啊!不对啊!对你来说,总是增长功德。否则你看见不对,你就轻视他;看见他对了,你嫉妒他,结果同样的不管对啊!是不对啊!你总归自己伤害自己。然后呢?你做对了呢?更进一步你还要随喜,别人你也随喜,自己也随喜,所以不管遇见任何环境一切时处,你一直在增长。当然我这是随举一例,因为已经讲过了,所以你们只要能够这样善巧的步步的不放松这样来,那个时候你自己内心上面也会感觉的到,跟以前这种悠悠放任就让他去,啊!就这样,心里面不一样了,你会战兢惕厉,为什么?你了解了很清楚,所以以前那种恶劣的现行啊!唉!不可以不可以,现在你随时用那个正知见,因为那个正知见的力量很微弱,你保护那个正知见的力量,那就是啊!内心当中必然产生的这种战兢惕厉,所以有很多大而化之的那种人啊!总是觉得唉呀!希望跑得来呀!那么念佛嘛念他几声佛,然后呢?学禅的话呢?最好嘛!两腿一盘呀就希望开悟了,那种的的确确实在不晓得差得天差地远,真的说起来,这种都是懒骨头,所以这个,所以这个,明朝末年的四大师,紫柏大师就特别的说,这现在人啊!动不动呀说这样啊!那样啊!这变成什么?那些懒骨头的府?逃术,唉呀!他找到最后的借口,总觉得这个叫修行,然后呢?躲在这个里边,说起来什么都不知道,说是唉呀!老僧啊!我在修行关在山里,就这样。那真是非常可怜,真正的修行人他可以关在山里面,身虽然啊在隐在那个地方,但他心啊,一直是战兢惕厉这样的努力法,所以这个禅宗,那个禅宗何等的精神啊!他任何一切时候咬紧了牙关,就这样的,你不妨看看他看,所以同样的念佛也是咬紧了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硬是要像金钢王宝剑一样,抵得过那个生死,所以不管是若净若禅乃至于持戒也是。虽小小戒啊!看的像大戒一样,所以你从这个地方啊!就看见呀!凡是正确修行绝对没有说,唉呀!马马虎虎、懒懒散散、随随便便绝没有这样的事情,那么这个是发心的第二增上意乐。最后显所修果即是发心,这一段修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发这个心,就是发发这个菩提心。既然我现在要自己附合增上意乐,那么要想自己去承担这个事情的话,对不起,非佛不可。为什么呀?哪一定要懂得怎么方法去做,而这个只有佛的一切智智,所以你必然说为利益有情是愿成佛啊!否则的话,你尽管发了这个心啊!空发浪费啊!所以第三说明总相如前所引现观庄严教义,那么这个原则呢?是现观庄严论上面说得非常清楚,
  【“其差别者,随顺华严经义,”】
  那么仔细来说呢?华严经义是这样说,所以不管是那一个,大经大论上面说的都是,不过现观庄严论是纲领,最重要的核心;华严经呢详细的说明他的内涵,整个的广泛的说明,所以从最大的纲要最仔细的内涵啊!都是这样说的。那么下面是论,
  【“入行论云:‘应知如欲往,正往之差别,如是智应知,此二别如次。’”】
  此说分为愿行两种。那这个发的这个大菩提心啊!这个菩提心有两种,一种叫愿菩提心,一种叫行菩提心。那么这两个什么差别呢?这个就像你还没有到那个地方去的时候,要想去,这个叫愿菩提心,你想去嘛!所以应知如欲往,你想去,你因为要想去啊!所以就准备啊!唉呀!去嘛怎么个走法,要了解走的路线找到地图,然后呢?去的时候用什么交通工具,要多少钱,路上怎么资粮,所以叫资粮位,然后呢?正往的话呢?就是正式开始去做啦!这是正往之差别,那是正行菩萨行。就是这一个。这个大菩提啊!有愿行两种就是,如是智应知,此二别如次,所以那我们要晓得的,这两个的差别就是这样。
  【“异说虽多,然作是念,为利有情,愿当成佛或应成佛,作是愿已于施等行随学未学,乃至何时未受律仪,是名愿心。”】
  下面就解释这个愿心跟行心的差别,所以愿菩提心是什么?行菩提心是什么?说他是是的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我们总结起来,当你心里边如理如量的生起这个念头,说要为了利益一切有情,要想利益一切有情一定要成佛。那么,在这一种情况之下你发了这个愿,但是呢?你还没有认识去做,这种时候,因为你还没有正式去受,或者虽然正式去受,还没有受这个仪轨,受这个菩萨戒,这个叫愿菩提心;受律仪已,受了这个菩萨戒以后,那么叫行心,这是开始行菩萨道了。行菩萨道一定有一个轨则可寻,就像我们说,跑到南普陀来,那么我们这个寺院里面做了个僧伽,一定有僧相、僧仪、僧行,乃至于穿衣吃饭一切一切不一样。否则虽然你想出家还是个在家人的行持等等,总是以在家人为标准,那现在我们菩萨也是如此。所以受戒以后叫做行菩提心,正规的来说这个受菩萨戒不是我们现在说,唉呀!我现在受菩萨戒这个菩萨戒有多大的功德,我去受一下,就算菩萨了。不,种一个善根、种一点种子,名字是的,内涵一定要先发了这个愿,为了这个愿,满愿那时候就照著这个轨则去做,那个就叫行心。那么这个两点啊!在这个位次上面从你初发心开始到发了那个愿心圆满啊!叫下品资粮位,
  下品资粮位忙的,所积聚就是这一个,所以你一定要利益一切有情,为了要利益一切有情,那时候你要找说,是的啊!那么你怎么样走法呢?当然有各式各样的原因使得你发那个心,现在前面告诉我们,这一种次第以这个悲心一步一步上来,这是最殊胜的,也最坚固。然后呢?最后就策发那个大菩提心,而这个大菩提心的心量呢?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前面已经说过了,就是大慈悲心,那个大慈悲心这样的状态,而且大慈悲心进一步要增上意乐,然后呢?要发这个,所以这个时候,可是你没有受菩萨戒,所以就叫下品资粮位。然后呢?你进一步说对了,我发了这个心现在要正式做到它,那不是发了心够了哦!要如理如量的去做,那是照著轨则去做的话呢?开始呀就受菩萨戒。所以受菩萨戒啊!开始呀就开始进入中品资粮位,那资粮位就是这样判别的。所以下品资粮位往生的时候啊!是上品的下生乃至于高一点的可以上品的中生,如果进入中品资粮位的时候,上品的中生,乃至于它可以到上品上生就是这样。那个还是在世俗的哦!还没有到胜义菩提心,如果你胜义菩提心的初地菩萨,那十方净土你要那里去?就是到那里去?这样的好耶!
  【“修次初篇云为利一切诸有情故愿当成佛,初起希求是名愿心,受律仪后修诸资粮,是名行心。”】
  也是这么说,此中虽有多种征难,兹不广说。别的地方的的确确有个人的说法,那么原则告诉你,详细的这个这里没有详细说,这个是前面啊!这是七因果或者六因一果的这个发心的方法。下面第二个另外一种叫自他换,现在我们看第九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九十七卷B面
  现在我们看第九卷,
  【“第二依寂天教典而修分三,”】
  寂天是一位菩萨是龙树菩萨的再传弟子,那个也是在性宗当中是绝对重要的一位大菩萨、一位大祖师,他所写的入菩萨行论那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行持菩萨的根本原则,那个是本论啊!很多地方引的入行论入行论就是他写的。自他换啊!分几部份分三,
  【“一思惟自他能换胜利及不换的过患,”】
  那第一点啊我们要思惟,自己跟别人啊!能够对换的殊胜的利益,是什么?不换有什么特别的祸害,这样。要去换。但是呢?这个换这个自他怎么怎么换呀,这东西好像很难呀!耶!这他下面告诉我们啊!是的,平常我们一般人啊!自己就自己只管自己不管别人的,是很难。但是呢?你要有了正确的办法照他去做的话,是一定换得过来。所以第二呀若能修习彼心定能发生,你不修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只要你肯修,如理的修,这样的心量是一定能发起的。这个两个概念有了,才下面告诉我们啊修的方法。为什么有这个次第?我们已经了解了。所以由于第一个这样才会推动我们啊,努力你去做,啊否则的话,为什么你不忙自己的,而忙别人呢?每一个人都只忙自己的,耶!现在晓得了,啊,这个忙自己啊没有好处啊,忙别人才有好处啊!你晓得了殊胜的好处,以及反过来不做的害处,推动我们的力量产生了,虽然有了推动的力量,但是你怀疑你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你怎么转得过来呀!耶!那个时候这个心理障碍如果不除掉的话,你没办法,像我们平常一样,唉呀!又要修行啊!还没有修行,总觉得这个事情不行啊!你还没有做已经打了退堂鼓了,现在告诉你耶,你只要这个心理障碍除掉了以后,那个时候才告诉你,要不然虽然你听到这个办法,没有用。所以他那个次第所以这样安立的必然性,同时也可以告诉我们,那这个次第就是我们的的确确要想如理如量走上去必然按照的,你按照这个次第是必然走得上的。否则的话,你必然会产生像黑板上所说的结果,啊!就是啊!发了一个心,发了一个心啊就完了,利他固然是如此,自利也是如此,虽然你想啊跳出苦,但是你怎么样想啊!苦就是跳不出,还在痛苦当中。所以现在我们啊!看看。第一个思惟自他能换胜利,不换过患者。
  【“入行论云:‘若有欲速疾,救护自及他,彼应自他换,密胜应受行。’”】
  啊说你要想很快的救护自己,救护他人的话,那你必定要用这个方法,这一个自己别人换一换,这个办法呀非常的奥妙
  ,非常的深密,非常的殊胜,这个是啊我们应该了解应该去照著去做的。
  【“又云:‘尽世所有乐,悉从利他生,尽世所有苦,皆从自利起。此何须繁说,凡愚作自利,能仁行利他,观此二差别。若不能真换,自乐及他苦,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
  耶下面这个哦!哪他说的非常清楚哦!所有世间的一切快乐啊!你不是要求快乐吗?嘿!这个快乐都是从利他生起来的,反过来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利生起来的,这个不必多讲啊。下面马上举一个例子,那凡夫啊!一天到晚只忙自己只管自己、只管自己,结果呢?你怎么管是愈管愈苦,是愈管愈糟,佛之所以能成佛,像这样的恭敬呀!没有一个地方不恭敬他,他为什么能够成佛呀!嘿!就是没有别的,利他呀!你只要仔细的看看这两个差别我们就了解了,就这样。所以他这个真正殊胜的利益啊!你看看平常我们为什么要看念佛的功德,唉呀!他这个好处说不可尽,让你羡慕然后你看佛为什么成佛的,他只有一个理由─利他。而且懂得怎么利他,就这样。说来说去只有一样事情。而我们呢?就是这样,而且不妨你随时处处体会,你愈是一天到晚只忙自己的话,越是不行;我们自己容或看不见,但是在我们周围的人当中,如果这个人自私心非常强,一天到晚只管自己的话,我们任何人一看他就讨厌,这个家伙。唉!是不是?对不对?我想我们人人有这个感觉,结果呀!你尽管想自利,周围的人每一个人看的你,就是把你看成你这个家伙,你说你快乐吗?唉!你一点快乐都没有;你能够帮助别人,因为你能够帮助别人呀!别人啊!自然而然啊!唉呀!处处地方呀!就是以你为中心。世间尚且如此啊!这不是很明白吗?就这样。所以他那个殊胜的利益啊!所以假定你不能真的换,那么不但不成佛呀!生死当中说实在也没有快乐呀!你一天到晚忙著自己忙著自己半天啊!结果啊下地狱,是愈忙愈苦啊!啊这样的呀!这个是我们眼前的事实摆在这里,就下士的人那像袁先生那样,耶!他自己啊只是稍微帮一点人家别人的忙,但是像俞净意公这样的做事情帮一点忙,他马上感得这么好的果报,没有别的,就是他肯帮别人的忙啊!反过来你周围的自利,利自己的话,你跑到那一个不要说成佛,以小团体当中,人家一看见,这家伙自私自利只管自己的,就是这样,哦!就是这样呀!不是很明白的事情吗?所以呀!
  【“谓当思惟,唯自爱执,乃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他者,则是一切圆满的根本。”】
  哦!这是我们第一点应该了解的,所以说这个是啊!能换的殊胜的利益,以及不换的种种的祸害等等。那么进一步呢说哎呀!这个道理是对的,但是呢?自己是自己呀别人是别人啊!耶!他就告诉我们。
  【“若修自他换意乐,定能生起,”】
  耶!你呀!这个概念你只要肯修,懂得如理如法的修,这个心一定能生起来的,下面举个譬喻,
  【“如先怨敌闻名便怖,后若和顺相结为友,设无彼时,亦能令生最大忧恼,一切悉是随心而转。”】
  就像我们啊!开头的是敌人冤家一样,看见听见就讨厌,说不定有一天啊!你呀跟他两个人好起来了,两个好朋友,那个时候啊!你一天不见啊!唉呀!你就想念他啊!真正说起来这个都是随心而转。所以我们昨天那个比喻啊!这个辣椒,唉呀!这个辣椒呀你一吃辣的要命,等到你有一天啊!你欢喜了以后啊!那一天啊!没辣椒呀!你真没有味道。就是我们就是这样的状态啊,主要的靠什么呢?就是你怎么个修习,修习就是多练吗!多试吗!这样。所以没有一件事情例外的,都是啊跟著你心里面转。我们小孩子的时候啊!每一个人都是这样,一下跟这个人好起来,好的要命,明天吵了个架,两个人啊!你瞪我一眼我瞪你一眼,耶再过了一天,大家又好的不得了了,就这样。天下的事情就是这么做。在我们现在呢?世间也是如此,你仔细想想啊!千真万确。现在不是要我们这样,就是这个地方呢?告诉我们呢?你不要怕,你只要真正照著去做的话,一定可以换的过来的,然后换过来有这么大的殊胜的利益啊!即此论云:
  【“故若能修观自如他,观他自如亦能生起”!】
  所以你只要能够修,能够照著如法的,把别人跟自己呀!互相应该怎么个换法,你能够照著去做一定能够生起来。这个论上面说,
  【“困难不应退,皆由修力成,先闻名生畏,后无彼不乐,”】
  这四句话,常常记在心里边,不要遇见困难就退心。不可以,要晓得一切事情啊!都是啊!由于修行才成功的。后面是举这个例子,对人也可以说冤家呀!对东西比如说辣椒,唉!你先一听见啊!你今天对我来说我这个印象最深啊!一方面我怕吃辣,一方面又这个胃,不在这里也没什么,我在印度的时候啊!常常有的时候啊!他们啊!他们那些人都非常欢喜吃辣椒的,但是呀!今天有辣椒,他们就高兴得不得了,我一听到辣椒啊!唉呀!我心里面,心里面又、又害怕起来了,真是一点都没错,那时候我是因为有了胃病,所以心里边这样。假如我是一个小孩子的话,说不定弄到后来,我想他们绝对不是天生来,在母胎里就欢喜吃辣椒的对不对?一定这个样子的啊!千真万确的,这个都靠什么?皆由修力生啊!你千万不要退啊!这一点千万注意、千万注意,现在我们太多的大毛病都在这个上头,所以记住哦!所以记住很多地方的你一定要策励自己,我一定要努力,我一定要努力,我一定要努力。所以在这个地方啊!有很多同学常常说,唉呀!我太笨啊!我太差啊!那我程度太低啊!这样,这一点我一点都不在乎,因为我自己晓得我也是非常笨非常差非常那个,佛又告诉我们,他呀乃至于以前啊!堕落畜生,堕落地狱,只有一样东西重要的,就是你自己说,因为我差所以我努力,这个最重要的。你只要肯努力,没有一件事情转不过来,而且,唯一的只有这个靠这个力量,否则的话,就算你绝顶聪明也没有用。所以,任何困难当中,心里面不要退。那一天我们讲那个老和尚的公案,固然是如此,他到那个时候嘴巴都开不动了,心里还要念呀!我看我们的佛世那个公案也是如此,佛世的那个公案,他路上面碰见一个大鬼,要挡住他,然后呢?他就要被拳打,耶!结果一拳打上去,那个拳被那个大鬼的那个身体吸住了,右拳打上去,左拳打又吸住了,右脚又吸住了,左脚又吸住了,五样东西都吸住了,大鬼说你还有什么本事呢?他那个头又顶上去,顶上去又吸住了,你还有什么?耶,我的心永远不退啊!那个大鬼一想,唉!没办法好了好了放你。是这种公案那我们已经说过很多啊!然后呢乃至于他要求那个宝珠的时候啊!他就舀水,你想想看,以我们的人拿著这个杯,你能舀得了这个海水吗?耶!但是他要舀啊!所以啊!我们世俗也有一句话说经卫填海之至,这个经卫是个小鸟啊!他要往死了以后,一个小鸟衔著泥巴要去填海可能吗?但他有这个志向,耶!对不起,他有这个志向,就有这个成就。所以这个地方啊!我们这一点要特别的警策,在这一个地方啊!注意啊!这个困难不应退;反过来,遇到困难的时候啊!正是我们真正得到功德的时候,这个我们要概念清楚,概念要很清楚啊!所以啊!为什么他前面啊!在正讲修行的时候他特别告诉我们,你不要匆匆忙忙的一碰到了马上就修,不是,你先要了解你修行内容以后,然后你去做,这个他有特别的重要的关键。这下面讲到精进的时候啊!特别提到那一点,这样,所以大家还记得吧!我们要脱苦而去皈依,所以在这种原因之下,找到了皈依的必然对象是佛陀,但是,因为皈依佛陀而皈依三宝,因为皈依三宝而发心,真正皈依的皈依法宝,这是唯一的帮忙我们真正脱苦的,而想脱苦的必定要这一条路,要分分断证,过失断除,功德要做到,你能够做到多少你就得到多少好处,既然现在你要求的话,然后你要去做的话,当然,就在克服这个困难哪,所以,当困难现起的时候啊!不但不应该退,而且咬紧牙关去做,不但咬紧牙关而且要感到高兴,对呀!我现在在进步啊!这时候我忙了半天,那个结果就从这个地方来的啊!所以这心理建设最重要的,你能从这个上面认得了然后下去的话,无有不成功者。所以这个基本的概念我们一定要如理如量的建立起来,那么,本论的处处地方就告诉我们,他每一个地方而且又非常善巧的方法在。我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件事情来,我当年跟我的老师的时候,他常常跟我说一些话,说了话,我总是不大懂,但是呢?尽管我不懂啊!他还是常常讲,结果现在发现啊!唉呀!受用不尽,这一生当中就是因为你说多了记在那脑筋里面,现在我才发现,你如果说离开了这个环境那你就完了,你一跑到世间去的话,那这种话一点用场都没有,你只会想到,唉!这个人一天到晚这么啰嗦,你只会这样,结果呢?唯一的种子啊!不但长不出白法之芽,而且因为你脑筋里起了这个念头的话,你把自己啊!排拒了这个法,送到地狱里面去,耶!你只要不离开这个圈子,那我的感觉现在这样,因为你一天到晚在接触啊!慢慢慢慢的呀!触类旁通,现在我渐渐的他的话都懂了,觉得呀!唉呀!美不可言,所以内心当中升起这种无比的感激,实际上这种感激由什么来的?就是因为我现在体会到了得到了好处嘛!你由不得不感激他呀!这个因就在这里呀!所以你现在,你们呀!读本论的时候我要了解的,大部份同修对它觉得很辛苦,不要怕,不要怕,只要你这一念善念还在,所以你常常呀!用两方面去想,一方面已经懂的地方你要了解他好在那里,策发自己的好乐之心,保持自己继续下去;难的地方嘛!你不管怎么样嘛!多多少少啊!囫囵吞枣也把他吞下去,你只要这个次第照著他慢慢慢来的话,到那个时候,他自然而然慢慢慢慢慢的,好的结果现出来了。哦!现在我们继续下去,又云:“自身置为余,如是无艰难。
  【”若作是念,他身非我身,云何于彼能生如自之心耶。”】
  他下面又说,你呀!你只要修,他一定成功的,在这种状态当中啊!你把自己的身体啊!看的别的,啊!这个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你只要去修。假定说我们想,对啊!这是我,就是我;他是他,你怎么可以把他看成我呢?耶!他下面就告诉我们啊!开始告诉我们这个理论了。
  【“即此身体亦是父母精血所成,是他体分,”】
  又我们的身体,真的是你吗?不是耶!这是父母的精血耶!就是这样的,这是别人的东西耶!但是呢?
  【“然由往昔串习力故而起我执,”】
  那因为你无始的什么?无明习惯的力量,执著以为我的,
  【“若于他身修习爱执,宛如自体亦能生起,”】
  假定你呀!修习别人,爱执执著别人啊!你也可以把他别人看成是像自己一样,一定可以的,一定可以的。
  【“即彼论云啊:‘如汝于他人,一滴精血聚,虚妄执为我,如是应修余。’”】
  就是前面所说的哦!说别人的一滴精血,就是父母的精血,你因为虚妄的执著以为是你,所以你就把他看成我了,所以对别的任何一件事情,啊这个虚妄的尚且会帮你执著,最正式认真去思惟的话,当然力量更强一定可以生得起来的,一定可以生得起来的。所以平常的时候啊!我们眼前的一切的东西,都是说随便一样东西摆在那里,你会觉得好像根本无所谓,耶!你假定说这个东西啊!你把他自己不管是任何理由,或者是别人没有的,然后呢?你觉得耶!这个既然别人没有的,你把他自己自己占为己有,你就宝贝的不得了,其实这个东西,跟你了不相干啊!你就会这样生起来了,所以,你只要对这一个东西生起这个念头,然后策发这个念头的话,你自己呀!会那个,就现在我们这个身体也是一样,虽然这个身体到底什么东西啊!啊!说起来,真是莫名其妙的很呢?你说真的是你吗?那个头发剪掉了,对不起,摆在这个地方,跟你了不相干,哦!那当然了,那个手断掉了,你摆在马路上耶送给你也不要,对不对?现在的医生这个心脏可以换一个,你说到底是你吗?耶!但是他换了一个叫你了不相干哦!哪!但是你就是会这么执著法,所以呀!从这个地方啊!我们就了解啊!这个事情是你概念问题,以及照著这个概念的串习问题。
  【“如是善思胜利过患,则能至心爱乐修习,又见修习便能生起。”】
  你只要能够如理的善巧思惟这个,自他相换的殊胜利益,以及不换的这个大的祸害的话,你一定啊!愿意去修的,那么进一步你要去修,有明明白白摆在这里,你只要修的话,一定能够生得起来的。好了,这样的两个条件有了以后啊!你就开始,那要去修了,所以呀!他啊!下面告诉我们修的方法。那在正式说这个修的方法之前啊!我要说一下,如果说我们对性空缘起的这个道理,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的话,修那个方法很容易,为什么?一切法本来没有天生如此的,都是啊!从因缘而生的,从因缘而现,就是这样。就是如此而已,天下那有一个东西例外的呢?你说,这个东西是你的,当你觉得你的时候,你觉得爱著的不得了,一旦就是你的,你送给别人的话,就跟你了不相干,或者给别人拿去了,这个就了不相干啊!天底下的事情就这么简单啊!包括我的身体也是如此啊!其实,我这个身体跟那个东西也是一样啊!等到你一死的时候,这个东西变一坏了,你再怎么宝爱他,一坏了一坏了就一点用场都没有,那个身体也是一样,两脚一伸,对不起,到那个时候啊!啊又臭又烂啊!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啊!所以,你了解了这个缘起性空的道理啊!修起来就很容易了。
  【“彼修自他换易之理、次第云何。”】
  那么他下面正修的时候又把那个次第说,
  【“言自他换,或说以自为他以他为自者,非是于他强念为我,于他眼等念为我所而修其心。”】
  他所谓自他换啊!是指什么呢?他这个分别并不是说,硬把他看成我,我看成他,由于这个时候,本来是爱著我的身体,现在爱著他的身体,这不是要你这个东西,把他的身体眼耳鼻舌身意看成你自己的而宝贝的要命,不是这个。
  【“乃是改换爱执自己,舍弃他人二心地位,”】
  就这样,平常的时候把自己呀看得重的不得了,把别人都不管,这个两个的心里边啊换掉,所以把自己啊!不要去管他,一天到晚管他人,怎么样使他人快乐,怎么样使他人离苦,就是这个。
  【“应当发心爱他如自,弃自如他,”】
  这个才是。
  【“故说改换自乐他苦,”】
  这个才是自他换的这个重要的原则,下面,
  【“应知亦是于我爱执视如怨敌,灭除爱重我之安乐,于他爱执见为功德,灭除弃舍他人痛苦,于除他苦殷重修习,总当不顾自乐而除他苦。”】
  除了这个上面所说的以外,要晓得平常啊!我们生死的根本就是我爱执,现在你能够一换的话,耶!对不起他不但是启发了菩提心,而且还是什么?对我爱执,你要换偏偏换不过来,为什么?就有个爱我执嘛?现在你要换才晓得啊!唉!原来这个一切的快乐都是利他,一切的痛苦都是自利,但是你偏偏把自利看得这么重要,所以换句话说,爱自己正是害你自己的,那个时候啊!你了解了这个,就把这个我爱执,看成真正的生死大冤家就是爱自己,这个心生起来了,这个生起来了,所以他还不是讲很深刻的道理,仍就是从现象上面,那个时候啊!你这样的信心生起来了以后啊!对于爱我,只求我的快乐的这个心里面啊!就除掉了哦!就除掉了。然后呢?帮助别人这个心情就生起来了,因为,看见你的一切的利益都是从帮助别人而来,所以,上面说这些东西啊!就都做到了,平常啊!别人啊!都不管啊!你就不会了,那个时候,你一心一意的就是忙啊!怎么样帮人家解决他的痛苦,帮人家得到快乐,这个就是前面所说的大慈悲心,他方法是不一样,但是内涵所生的心相特质却是达到同样的效果。那么现在这个修行分成两部份,第一个呢?障碍先要除掉,然后呢?除掉了障碍以后呢?正式学那个修法。
  【“修习此心有二障碍。一谓执自乐他苦,所依自他二身,犹如青黄各各类别。”】
  第一个说是那个自己快乐,他人痛苦要想换的话,因为这个所依的身体啊!这是两个,他是他,我是我啊!个是个呀!你怎么个换法呢?!
  【“其次于依此所生苦乐,亦便念云,此是我者应除应修,此是他者应弃应舍。”】
  其次呢?这个快乐本身啊!对呀!这我的快乐,嗯!怎么我的快乐去掉他,他的快乐我管他干什么呢?这一般人的心里面,就是这样,这个就是指著我们平常的特质就是这样,现在你要改过来的这个困难在这个地方,你怎么样拿掉他,针对这个问题,所以,它处处地方先认得你要净除的内涵是什么?然后呢?针对这个内涵,告诉我们正确的方法。他现在说,
  【“能治此者,”】
  能够对治他的,对这个病下的药怎么样,
  【“谓观自他非有自性各各类别,唯互观待,”】
  你要晓得呀!我跟他,自己跟别人呀!不是天生来就是这个样的,只是呀!互相关待,什么叫互相关待呢?就是啊两个人摆在一块儿的才对比出来的,两个人摆在一块儿对比出来的,你如果说能够换一个方式去观的话,
  【“于自亦能起如他心,于他亦能起自觉心,”】
  你把这个对比啊!换一换就可以,就可以,
  【“如彼山此山,譬如彼山虽在此岸起彼山心,若至彼山则定发起此山之觉,”】
  举一个譬喻,就像两个山,我们现在站这个山头上,耶!我说,喔这个山你看看对面那个山,但是这个山本身绝对不是我这个山就是我这个山,等到你跑到那个山上的话,你又会觉得那个山就是我这个山,现在你原来觉得我这个山变成那个山了对不对?就是这样。譬如说我现在坐在这个椅子上面,我说我坐著,等到我坐到那个椅子上面去的时候,本来我说这个是那个地方,现在呢对换了就完全换过来了,是不是这样,又平常我们任何事情都是如此。现在我们这个身体本身啊!这很明白啊!这个身体本身是父母的精血,只是因为你现在这个识心啊所执著摄持的,就是你那个识心所摄持的,就好像我们现在这个椅子,那个椅子本来不是你的呀!你坐的觉得你坐的,你换到那里去的话,你又觉得耶!不是现在你坐的是那个椅子耶!同样的那个识心,你现在这个识心,你能够摄持对方的话,他马上又要改变过来了呀!这个清楚不清楚,这个很明白的一件事情。

{返回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98-99卷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94-95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40-141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2-13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29-30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60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23-24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54-55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12-113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98-99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94-95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00-101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管理方法论[栏目:道坚法师]
 2 基本的准备说明[栏目: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以祸移人非智慧之举[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九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56.做个大丈夫[栏目:星云法语·圆满人生]
 准提佛母治疗脚痛之苦[栏目:准提菩萨感应篇·治病]
 记归舟过香港时之所感[栏目:太虚法师]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栏目:杨维中教授]
 禅学讲座[栏目:禅宗文集]
 梁 鼓山扣冰古佛[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