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请问师父何时在中国建立佛学院?
 
{返回 教育孝道·净空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11

请问师父何时在中国建立佛学院?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二十五)
 
  问:请问师父何时在中国建立佛学院?

  答:这个事情不能问我,佛法常说,佛法因缘生,凡事要有缘分,缘分具足,这事情就很容易成就;缘分要不具足,这事情就不能成就。实在讲佛学院是个形式,形式并不重要,实质比形式要重要得多。凡是着重实质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就,古今中外我们看到很多例子。这个实质就是我们跟定一位老师,认真的跟他学习就会有成就。这个老师不一定是现代人,也不一定是我们这地区的人,我们跟外国人也可以,我们跟古人也可以。譬如说孟子,孟子成就了,孟子跟谁学的?跟孔子学,可是孔子是已经过世,他怎么学法?读孔子的书。孔子的书留传在世间,人虽然过世,书留在世间,他就非常认真努力学习。中国自古以来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一生都不改变方向,不改变目标,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孟夫子当年遇到有疑惑的问题就向孔子的学生请教,那时候孔子的学生还有不少在世间,他向他们请教。结果孔子的学生没有继承老师的道统,被孟子继承了。所以今天我们讲孔孟,没有讲其他的人,你就晓得重实质不重形式能成就,这比什么都重要。佛学院未必能出得了人才,但是你要是真正认真学习,你一定能成就。这是孟子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为古人的私淑弟子,他真成功。中国人尊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今天讲到儒家讲孔孟,你看不讲孔颜、不讲孔曾,曾子那都往下面排,这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在中国用这种方法成就的人很多,几乎历代都有人。像汉朝的司马迁,他学《左传》,学左丘明,左丘明是跟孔子同时代的人,那已经差好几百年,向古人学习,学《左传》。读《左传》,学《左传》,成为一代的史学家,中国历史从他开始,《史记》是他写的。唐朝的韩愈,韩愈学司马迁,学什么?就学《史记》,一生专攻《史记》,他成名,唐宋八大家排名第一位,都是跟古人学。

  所以今人找不到好老师,找古人。我早年也常常讲,建议大家,你们跟阿弥陀佛学,哪有不成佛的道理!阿弥陀佛在哪里?《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天天读《无量寿经》,天天学《无量寿经》,你就变成阿弥陀佛,这老师当然就找不到第二个。我的老师介绍我,要我学印光法师,我教你们学阿弥陀佛,你们的老师比我老师高明多了,我没有自私,我介绍的是最好的。《无量寿经》上所讲的理论你都明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无量寿经》里面的教训,你统统都能够依教奉行把它做到,你就是阿弥陀佛嫡传的弟子,这比哪个佛学院都高明。诸位要懂得这个道理,认真学习,做弥陀弟子,你想想看最后哪有不往生的道理!阿弥陀佛真正的弟子,他怎么会不来接引?毫无疑问的,要认这个做老师。

  修学净土一定要守住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基本的要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过清淡一点的生活,苦一点的生活,好!好在哪里?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你真的想走。生活过得太舒服就不想走,到临终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还舍不得这个地方,那你就去不了。所以佛教我们以苦为师,生活要过得清淡一点,一定要持戒,持戒一定要从《弟子规》下手。《弟子规》是戒律的基础,一定先把它做到,然后《十善业》、三皈五戒你就决定没有问题。在家同修有这些戒行的基础就可以,就决定能往生。出家同学还要加一个《沙弥律仪》,十戒二十四门威仪,有下面基础,这个不难,很容易做到,这样子修行就行。


 


{返回 教育孝道·净空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请问何谓真正师承?
下一篇:透过游戏方式来教育青少年是否如法?
 从事多元文化和平事业对往生有障碍吗?
 请问何谓真正师承?
 应该怎样代父母念佛、诵经、消业障?
 怎样帮助孩子消业障?
 是学《弟子规》,还是学《大学》、《中庸》?
 乩童说自己是神明的代言人,真的吗?
 有人说家母在鬼道念佛是真的吗?
 家里可否供奉遍法界虚空界众生之往生莲位?
 为什么古代找治国人才都找孝顺的人?
 我们基督教的心量很狭小,该咋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野狼的远见[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十二因缘[栏目: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四○七)[栏目:杂阿含经]
 乘佛愿力 凡夫入报[栏目:慧净法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0一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金刚经说什么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栏目:南怀瑾居士]
 素食的利益[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微笑人生最美丽[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佛教对心理现象的分析(乘刚)[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施比受更有福[栏目: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