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关于平等的问题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12

关于平等的问题

济群法师 

   问:1.众生平等和爱国主义是否矛盾
   2.佛教如何看待妇女?是否提倡男女平等?如何理解对女身的厌离?
   3.在《善生经》中,妻子要对丈夫先起后坐,先意承旨。如果我是封建时代的妇女,只负责家务,那没意见。但现在我要承受比丈夫更重的社会压力,一边要工作,一边要把家照顾好。那么,怎样理解这种平等呢?
   4.比丘和比丘尼所持戒条数量有别,是否体现性别的不平等?
  
  答:1.不久前,我去了欧洲,国外很多人都开始认识到民族主义有其狭隘性,不利于世界的和平统一。如种族间日益严重的冲突,就是因为这些观念造成的。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应该打破一些传统观念,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以更广阔的胸怀关爱人类。
  2.佛教虽然提倡众生平等,但并不否定事相的差别。在佛教中,声闻乘偏向事相差别,强调男女众的尊卑有序;大乘则重视理体的平等,反对于男女相分别高低。 那么,如何理解对女身的厌离呢?如果我们不执著女身的相,也就无所谓厌离。其实,佛教并未要求我们厌离女身,尤其在大乘经典中,觉得男女本身就是假相。《维摩经》记载,舍利弗尊者去探望维摩诘,见天女散花而心中不悦,维摩诘居士就介绍说:这位天女是菩萨再来,非同寻常。舍利弗就问天女:你修行这么长时间,怎么不转成男身呢?天女就以神力将舍利弗变为天女,责问其为何不转成男身。然后,天女又告诉他说:诸法是无相的,只要不执著女相,就没有尊卑分别。
  3.一切生命有相同的层面,换言之,六道众生和十方诸佛在某个层面是相同的,区别只在于迷悟与缘起的显现。佛法的缘起论说明,世间一切都是因缘显现,没有固定不变的特质。所以,男众、女众,有地位、没地位等,只是缘起的假相。
  当佛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出现时,必须顺应社会环境、风俗等方面,这就需要有相应的制度。而进入更高层面的修行,又要超越这些外相,否则就无法提高。但完全否定这些外相,佛法在世间也不能健康发展。这就是真俗二谛,即事物的两面性,需要辨证看待。我不收女弟子,主要是指出家众。至于男众,就有条件为他们提供较好的修学环境。
  在当今社会,女性所能发挥的社会作用并不比男性差。在台湾教界,就有一大批非常出色的出家女众,且人数远远超过男众,比例高达八比一。而在大陆教界,目前基本是男众的天下。所以,佛教界将来确实有必要为女众创造更多的修学条件,使她们在佛法弘扬上发挥积极作用。
  至于《善生经》,你刚才只说到妻子对丈夫的义务。其实,《善生经》对相关问题的阐述是相互的,既说到妻子对丈夫的义务,也谈到丈夫对妻子的义务,我觉得还是比较平等的。当然,《善生经》有其时代背景,因为佛陀说法是对机而说。当时,妇女因为不外出工作而承担更多的家务。如今时代不同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相互协调。
  4.佛陀制戒当初,并未开始就给男众制定250条、给女众制定348条。佛陀所制的每条戒,都是有针对性的,是有人犯罪后才根据具体问题制定的。女众自身存在问题较多,因此,针对女众制定的戒律也相应多一些,并非佛陀对待男女的不平等。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法在世间
下一篇:佛教与科学文化
 有人说佛教的闭关、禅定等修行,其实就是自我催眠的一个过程,您怎么看?..
 佛法和科学能否兼容?佛教是否反对发展科技?马克思对宗教的否定,说明了什..
 为什么佛陀要有大因缘才说法?
 我什么都不信。这种人是否存在?这一观点的危害性是什么?
 佛法讲不杀生,但植物、真菌等也都是生物,那么吃素是否也意味着杀生呢?..
 企业家热爱佛教精神,是否会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个心理障碍?
 如何理解“君子之交其淡如水”的古训?
 许多人认为:“儒家是入世,佛教是出世”,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看到有人准备行凶,作为学佛者当如何应对?
 不要过分迷信科学,您认为佛教和科学矛盾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怎样念佛可以为社会做最大的贡献?[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