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浅谈学修关系 学法体会一滴
 
{返回 多宝讲寺学僧文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09

浅谈学修关系 学法体会一滴


  依止上智下敏法师学习《大乘五蕴论》及《百法明门论解》二部法相论典已经圆满,今将一点心得奉呈读者参考。
  
  法相者,谓诸法之相貌,用以别彼此,辨真伪。盖宇宙万法,森然罗布,凡夫无智,即为所迷,不辨真假,起妄执心,从而轮转,漂流苦海。佛以悲心,即为众生开演法相,指示万法枢要所在,不令沉迷,修行以断惑修道为目的。学了法相,即是为了对宇宙万法作出拣择,明了何者是杂染法, 您当断;何若是净善法,应当修。拣择好以后,就可以一心专注地起行去断去修。所以说,在学习之时就应该明白,自己现在所学的正是以后需要去 断修的,二者不是两个东西。
  
  在学习时,深感依止清净传承的正见听闻上师讲授,有十分殊胜之处。首先是能除遣学习过程中不必要的种种疑惑及邪思惟,对法义迅速获得决定 性的认识。其次是得上师现前不思议之加持,常能令心豁然开解,趣入深义之中,再则上师讲法,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理事相映,令闻者即于座上获得法乐,身心欢喜。而今所讲的是法相,师更于讲述之间,引导我们观照自心,令大家当下即对所学法相有一个真切认识,使学法不致显得枯燥无味, 摸不着边际。
  
  上师极重视背诵,因为法相名词从大觉佛陀净智法界中流出,能为出世之因,若能将之学习纯熟,装满胸中·自然吐言作意·皆是佛法,此即闻慧成就。其实这也是为修行作准备,比如烦恼现起之初,脑子里能立刻跳出相应的法相名词来,其性相业用,亦了然于胸,则在正对治烦恼时,就能得心 应手。我们感到熟读课本每到一定的量时,就有一种新的感触生起,大有要 与烦恼短兵相接之势,而对诸善法则是倍感新切与珍贵。
  
  听讲后的讨论是进一步消化所学,加深思维的方式。在讨论中,通过不 同意见的争辩,相互的补充,细致分析各法相之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原本还很模糊的概念渐渐地清晰显现,乃至到最后获得决定性的认识,此即思慧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思维的加深,分辨的增强,我们的心也在不断地变细,变细,所思维的法义同时愈来愈明了。待到对它生起定解时,心底即油然涌生出一股喜悦之情。这是对法的欲乐心的来源之一。
  
  真正要把所学的法变得活活泼泼,那要靠平时对心的观照。即如警察捉 贼。时时在意。一见烦恼现起,由正念在故,能将其名呼出,行迹了然,未起对治,心已欢喜;正对治时,奋力战斗,胜与未胜,见烦恼不得自在故,皆得喜乐。如吃饭时,因烦恼故,不免起贪起嗔,并与贪嗔相应之心心法等,刹那现起,心若缘之,顾接不暇,难以把握,恰如统领千军万马,一时 俱作。其中趣味无穷·但须要自己亲身去体味始得。
  
  这是就闻思修略谈学习感受,其实我们所谈的学修,皆属闻思范畴。正起修时,则必须要在定中作之才能令所学发生断惑的作用。

                                                                               讲寺学僧


 


{返回 多宝讲寺学僧文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学法的迫切性
 菩提愿心与受菩萨戒
 回顾五年来皈依佛门的历程
 梦的启发
 听闻心得
 依止如法比丘僧团 建立如法尼众僧团
 《五字真言》的重要性
 演讲的重要意义及其实践
 学习惭愧
 《事师五十颂广解》听闻纪感
 真正的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心灵皈依处[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二)杀人刀、活人剑——针对念头的机锋与棒喝[栏目:冯学成居士]
 莲师祈请文[栏目:蒋康祖古仁波切]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七章 荷泽的灵知心体说 第一节 灵知[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七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的是什么心?[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二[栏目:增一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9[栏目:妙境法师]
 为人与处世[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八]
 以五种了知而修“视师如佛”(索达吉堪布)[栏目:择师知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