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智慧的能量 第二章 发展另一种面对困境的态度 只见问题负面的缺失
 
{返回 智慧的能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64

只见问题负面的缺失(即过患,毛堃录入时注)

  我们都会遭受过,如暴风雨之类,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的伤害。倘使我们的心习于视这些经验为苦难,那么将只会发现周遭的人物或环境,变得越来越困扰自己。连最微细、最不起眼的事物都会使我们的心感受到极大的痛苦,因而变得极容易生气。然而,这问题的根源,都是我们的强烈自私心。

  一旦将每一件事物都当成难题,那么即使别人为你准备的食物稍凉了一点,也会造成你心中极大的不悦;某人的穿着或装扮有点不对劲,不合己意,也会成为痛苦的因。若夜晚有人或有动物制造噪音,吵醒了你,你也会生起无名的怒火,第二天就会整日埋怨,“唉!我昨夜一夜没睡,因为……如何……如何。”于是,没有睡好就成了不可思议的问题,不可言喻的痛苦。

  睡觉或静坐时,即使是一点点微细或极不起眼的东西,如跳蚤爬过你的脚,咬了你,此时,若不能生起安乐的心来面对它,则这轻轻的一咬,会变成不可想像的大问题。有些人,花了数千元旅费去外地旅游,在待了一个晚上之后,只因不能忍受这类的不舒服,次日即束装而返。

  习惯于用某种方式看待事物是心的常性,若养成将任何不完全合乎利己心所期待的微小事物看做是问题的话,则会把小事情夸大成为大麻烦。如果将小痛苦视为大麻烦并为之恼怒的话,将会永无休止的被沉重、不快乐的心所奴役。最后将难以忍受任何困难。触目所及皆成怨敌。对每件事物都会觉得不满,任何所听到、看到、尝到、闻到或触摸到的东西都会使自己不快乐。心夸大问题,使得人生充满苦恼、沮丧、偏执及精神崩溃。如果不断的被毫无快乐的心所奴役,那么别说是一天,甚至一小时的快乐也很难有了。

  如果没有任何事物能让自己欢喜起来,或让自己满意的话,将无法体验快乐。在这种心境下,不管尝试什么,不管去到那儿,每一件事都会使自己不愉快。由于不明白这是自身的问题,不明白自己的心已习惯于这种思维模式,所以就会将一些外在事物,其他的人或物,视为问题根源。越认为自己的问题源自于外在的人或物,则会越愤怒。就像火焰般,油加得越多,火焰越猛烈。怒火越大,所造的恶业越多。然后会对所有的每一件事物,如房子、周遭的人,任何感官所触及的事物生气。这就是所谓的“触目所及皆为敌。”

  据说伟大的行者密勒日巴,常将右手放在耳上,持倾听状的手印,这意味着,一切存在的事物,对他而言都是一种告诫、一种教示。对于伟大的行者而言,一切事相不但不相为敌,反而是友,亦即“触目所及皆为友”。事事不但不是困扰,反而是有益、具正面作用的。对伟大的行者而言,一切事相都是无上喜悦的,一切事相的自性都是空的。   


{返回 智慧的能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智慧的能量 第二章 发展另一种面对困境的态度 看问题的有利面
下一篇:智慧的能量 第二章 发展另一种面对困境的态度
 智慧的能量 第一章 修道三要 出离痛苦
 智慧的能量 第七章 教示要旨 大乘转念的利益
 智慧的能量 第三章 寻找不快乐的原因
 智慧的能量 第一章 修道三要 人身宝贵
 智慧的能量 第一章 修道三要 忆念诸母有情的恩惠
 智慧的能量 第二章 发展另一种面对困境的态度 看问题的有利面
 智慧的能量 第二章 发展另一种面对困境的态度 视问题为乐趣
 智慧的能量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利用问题来消除骄慢
 智慧的能量 序
 智慧的能量 第二章 把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一诚法师与江西佛教(欧阳镇)[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八)略述龙萨传承[栏目:圣者言教]
 寒山归隐(心美)[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请法与念佛的功德[栏目:仁焕法师]
 若犯瞋心要如何忏悔?[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 第三节 障碍出家的过失[栏目: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十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集]
 曹溪禅[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佛家的轮回是什么意思?[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研习“杂阿含经”论增上戒学[栏目:蔡惠明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