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在现实生活中行持(日新)
 
{返回 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36

在现实生活中行持

日 新


一、持"净戒"在修学佛法的重要

  通过学习《戒律学纲要》,得知:佛陀制定戒律是非常重要的。是修学一切小乘、大乘、密乘佛法的基础。尤其在当今末法时期。《遗教经》中说道:"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也。"此法句为我们佛子的黒暗中指路明灯。佛法传入中国以来,演化成:禅、净、密、律、贤首、三论、唯识、天台、八大宗。我们四众弟子有的受持"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密乘戒",持戒与修学各宗可谓是"合则双美,失则两伤!"在他力法门的净宗也应是:"持戒、念佛、看经教!"才能更如理如法。
  附袁中道《珂雪斋外集》(《西方合论》作者袁宏道之弟)中一文:
  中郎说: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边地,修净土的众生中,信心未能成就,持戒不精严的,大多生在这个地方。这个边地又叫懈慢国。上方有化佛的楼台前面有大池,方圆有一万餘里,池中有妙色莲花,众生托体其中而化生。
  中郞又说:我往生的愿力虽深,然而情染未能消除,起初生到这里有一小段时间,现在居住在净土了,到了净土最终还是由于扁重慧业,戒律松持弛,仅得居住在地面不能与菩萨圣众升到虚空宝楼阁中,还需要継续修行。
  说完,又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没有墙壁,只栅栏,庭院房檐,光耀非常,不知道是什么宝物构成。只觉到黄金白玉与之相比,都如土色。我与兄长共坐在一楼下谈话,中郞说:我没想到生到这里,有这般快乐!假使我在世时严持戒律,还不止这个品位。一般来说,有智慧力,又有严持戒律的人,往生的品位最高;其次严格持戒的,往生最稳当。如果有慧力而不持戒,大多被业力所寄,轮转到八部鬼神众去, 我亲眼见到一些同修落得这个结果。弟弟你智慧气分颇深,戒力定力甚少,要警觉。悟解理体而不能生戒定力,即是狂慧。你回到五浊世界后,趁身体强健,真实体悟,真实修行,加上净愿,勤勉精进。怜愍一切,不久自然有良悟。如果不生到净土,就难免轮转六道,实在可怖可畏。假如不能尽持戒律,现有龙树菩六斋法,应遵而行之。一切戒中,杀戒最为紧要。
  以上文章强调了戒律的重要。

  《遗教经》云:"是故汝等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就说明了"受持净戒,能有善法"合则双美这个道理。这里非常重要注意的一个字"净",受持戒一定要"清净"才可有功德。如果受持戒后,虽然每一条都是严格的奉行持受,然而, 对周边的同修一看,这个不守戒,那个又不守戒,只有自已守戒,这样的心理,便有污染,持的戒再严格,也不是净戒。只能生有漏的福德,人寿终后随因果业力依旧流转六道,如果生前我慢心重,就转入阿修罗道,如果生前贪心重那么转入饿鬼道成为有福报的鬼神,如土地,城隍神、每月初一、十五都有人烧香祭祀。如果生前痴心重,可能死后转入畜生道得痴福了,如当今国内外社会上一些家庭狷养一些庬物,吃住都是专门精制的,生病有专门宠物医院,侍候的比一般人还要舒服,真是福报很大!这样都是持戒而不净的原因,所以,不可能转成无漏的功德。《遗教经》中"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quot;强调了净戒的重要。
  净戒尤其在"菩萨戒"体显的清楚。小乘声闻戒,只是论事不论心,虽在持戒时心中有污染而事相上都严格奉行则不名破戒。菩萨戒,是论心不论事,在外相来看可能破了戒相而受持者心中无污染,则名"无染而犯"。
  我们一年多佛法学习中,从初开始的南传"四阿含"小乘法、到汉传"维摩经"、"六祖坛经""净宗五经"等的大乘法、藏传"菩提道次第论""大日经"等密乘法,正是修学佛法回小向大,由五戒十善人天乘到六度万行菩萨行最终成佛的一条法脉。而整个学修过程中戒律又是一切佛法的基础、根本。所以,我们在日常学修生活中要严格持受戒律,愿我们所有的佛子如同诸佛长子普贤菩萨中《行愿品》中一样"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道业圆成,阿彌陀佛!


二、"性罪一向不共戒"之"杀生"、"不与取"、"妄语"
在现实生活中的开遮问题的心得(问答方式):

  1、关于"杀生"戒的问题:
  问:现在医学界为了解决一些病症,如"爱滋病"就用白鼠作試验,直接伤害到它们的生命,从佛法如何看这个问题?
  答:"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包括蚊虫蚂蚁,因平等故,所以我们爱护众生不能殘坏杀伤。更何况佛陀在戒经中开示"一切男子为父,一切女人为我母"众生与我们实为同根一体,无始劫来互为父母,我们又怎能亲手杀害自已过去生中父母呢?学佛法首先要培养慈悲心,所以一切众生我们不杀反而要多放生。


  又问:有人问如果没有用动物作试验,治疗一些如"爱滋病"等难病就无从下手了?
  答:(1)如遇到此种病危患者可用佛法开示,指导病人受三皈依,并按佛法中《度亡经》中开示中阴身得度,投身佛国净土,或按《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临终助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彌陀佛国。
  (2)其实治病先要从病因分析,当今社会质文明是进步了,可是精神文明却一代不如一代,一世不如一世了,社会物欲横流,职业道德在衰落,如过去古人为采集草药作葯给众生治病,就用自已的身体作试验,甚至以自已的生命作代价:如中国的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就是这样为众生而牺牲自已,他只是生长中国封键时代,受得中国古时的教育,还未受佛法的教育,甚至未受过菩萨戒,值得我们当今学佛弟子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再看一看中西方国度的伦理道德也在伤失,如是因如是果,这样都是当今教育的失败,使人们沉迷在五欲六尘中,这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当务之急,不时外在的药物的治疗,而是心灵的净化,应是佛法?quot;因果"观的接受奉行,只有大力弘扬佛法才可勉挽救当今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治本,才能使社会人心净化安定!


  问:在家中打扫卫生,如遇老鼠,蟑蜋等,是否能杀?
  答:不能杀。如何办呢?我们在打扫前数日要先与这些动物谈判。
  对房中说"要数日后打扫房间,请它们都搬走避免误杀",最好能念经咒佛号回向众生。这样作,就皆大欢喜,就是在数日后有未搬的动物误杀了也是有念佛等功德回向,减免彼此的冤仇业力。实际上这个方法在我们佛教比丘结夏安居时,经常用的,如要在山上结茅棚需要砍伐树木,就数日前在山林树木周围开示念经咒佛号,仍后再砍伐。可见佛法是对众生慈悲到了极处了。所以我们要如理如法严守戒律,爱护众生。


  问:在社会中有时不得不打妄语,遇到这种时候该如何办呢?
  答:打妄语要看当时的情形,最关键的是破不得以的情况下,要打妄语其目的是有利与一切众生,否则不能破戒。举个例子,在抗日时期,日本侵略者四处扫荡,抓庄丁,这时来到我们这里,而我们的人都向西跑了,如果鬼子问:人都跑哪里了?就说:往东跑了。这个虽是妄语,但是为利益众生,不为破戒,也就是方便妄语。如果学了佛法,没有智慧,死在文字句下,回答:我们的人都往西跑了。这样学佛,真是三世佛喊冤了。


  问:何为盗戒,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就认识不偷东西就是不犯盗戒了,还有没有其它更深一层含义?
  答:"盗戒"在佛经(《地藏经》)中最簡明的解释:不与取。在社会中如果不明此义,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犯盗戒,而且结罪非常重。比如我们在工作单位用公家电话给亲朋打,讲的都是私事,那么就犯盗戒,而且结罪非常重,因为电话是一个单位公有的,用来个人私事用,就如盗整个单位的,结罪也是还整个单位的。如果,漏国税,那就更殘了,结罪就盗整个国家人民的,果报不堪设想。盗戒最严重的还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所云:"若有众生偸盗常住財物、穀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墮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常住物来自十方,盗用后,结罪是还十方,永远还不尽。以上经文是原话,看后毛骨悚然,因果不可不信!戒律不可不持!
  另外戒律最殊胜的一面,与世法不同的是,持戒生定,开慧,而且是无漏慧。也就是《般若经》里,无四相,无三心,一切法空不可得的境界。我们无始劫来,法执、我执、习气很重。在生活中很多微细处,都在执相分别。举一例:如夜晚在佛堂读书,突然间,没有电了,灯不亮了,我们就立即到佛前的供灯下继续读,此地我们就犯了盗戒,为什么呢?因为这灯是专门供佛的不作他用,而我们此时用来读书,就是破戒。有人问难道佛菩萨还怿罪我们吗?佛菩萨大慈大悲,当然不会怪罪我们,而是吿我们此时在无意处受人法、二执的习气,在?quot;有一个油灯有光可看书"的相而矣!"应无所处而生其心"这正是佛法戒律精细智慧所在。其它象在无意中闻佛前供花的香味,也是如同此理。所以我们要学戒,更重要的是如理如法严格守持净戒,才可转凡成圣、究竟圆满自在!

  附"瑜伽菩萨戒"表解:
  四重戒:一、自讚毁他戒; 二、悭不惠施戒; 三、瞋不受悔戒; 四、说相似法戒
  四十三轻戒:三十二轻障於六度摄善法戒;
  一、障施度:1、不供养三宝戒 2、贪名利戒 3、不敬有德同法戒 4、不应供受亲戒
  5、不受重宝施戒 6、不施其法戒7、不教悔罪戒
  二、障戒度:1、遮罪共不共戒:(1)、与声闻共学戒(2)、与声闻不共学戒
  2、性罪一向不共戒:(1)、杀生(2)、不与取(3)、欲邪行
  (4)、妄语(5)、離间语(6)、麤恶语
  (7)、绮语
  3、味邪命法戒
  4、掉动嬉戏戒
  5、倒说菩萨戒法
  6、不护雪讥谤戒
  7、不行楚罪戒
  三、障忍度:1、瞋打报复戒2、不如法悔谢戒3、不受忏谢戒4、怀忿不捨戒
  四、障进度:1、染心御众戒2、非时睡眠戒3、虚谈弃时戒
  五、障禅度:1、惰慢不禅法戒2、不除五盖定障戒3、贪味静虑戒
  六、障慧度:1、立论不许学小戒2、弃大向小戒3、捨内学外戒4、宝習异论戒
  5、不信深法戒6、爱恚讃毁7、憍慢不听正法戒8、轻毁法师戒
  十一轻障于四摄饶益有情戒:
  一、障同事:1、不为助伴戒 2、不往事病戒
  二、障爱语1、不为宣说戒
  三、障布施1、有恩不报戒 2、患难不慰戒 3、希求不给戒 4、摄众不施戒
  四、障利行1、不随心转戒 2、不随喜讃扬 3 不随行威折戒 4、不随现神力折摄戒


 


{返回 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论学佛与做人(曹新春)
下一篇:杂谈《杂阿含经》的涅槃思想(明远)
 道次第之四力忏悔与汉地之三类忏法的比较研究(道因)
 怎样见师过不退心——读《广论》“依止善知识章”有感(释续道)
 修行(廖乐根)
 略论《阿含经》的无我思想(廖乐根)
 “良知”说与“童心”说辨析(廖乐根)
 天台宗(释宗度)
 试论佛教空、有二论与现代意义理论在理论上的几个含义相近之处
 从三性三无性谈唯识学的空有中道观(廖乐根)
 《坐禅三昧经》上经禅法介绍(释青平)
 道前基础与佛法修行(释青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有时候在禅定中会看到一个星球,该如何处理?[栏目:陈兵教授]
 佛陀的宗教体验[栏目:星云法师]
 能量的源泉[栏目:寂静法师]
 你一定要有善知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联语[栏目:谛闲法师]
 鬼旅店[栏目:鬼道众生的故事-中国篇]
 朝圣普贤愿海——《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十愿王——普皆回向[栏目:清净法师]
 第二十一章 十年来的湛山回忆[栏目:影尘回忆录]
 中国佛教应该如何传承与发展——专访永信法师[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佛法讲究因果报应、六道轮回,是不是利用了人的恐惧心理?[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