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圣严法师
{返回 圣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985

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圣严法师
 
 
我们要把佛法落实在人间的社会。把佛法送到每一个人的家庭里,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接触佛法的“慈悲之光”“智慧之光”。为人间带来温暖,让人人都能身安、心安、家安、业安,这个才是真正可靠且究竟的平安。

安身-在于生活的勤劳俭朴

人是应该工作,但光工作不等于人生,人生也不仅是为了物质的富裕而工作,更不仅是为了满足物欲的享受而勤劳地工作。乃是为了健康的身心以及感恩的奉献而工作。

勤劳努力除了让身体健康、心里平安,还多半会得到物质的报酬,但是有了物质的报酬,必须节制地使用,否则为了享受物欲,对身心又会产生不健康的行为,换句话说,也就是勤劳以后,应该要俭朴,所以“勤劳”、“节俭”这两个原则是身体健康的秘诀。同时,俭朴的结果,便会拥有很多福利,可以提供给他人,到那时候你将会是一个人人都喜欢、人人都赞叹的人。

安心-在于生活的少欲知足

少欲知足,就不会有强烈的欲望而贪得无厌,就能够安自己的心了。

安他人的心是一种菩萨行为,也是一种慈悲愿心,发起悲愿来福利众生,为他人谋求福利;否则仅仅少欲知足,不但不够积极,甚至还有可能是消极的。

上等人安心于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中等人安心于事,给他适量而较忙的工作,他就不会自寻烦恼,或为他人制造烦恼;下等人只知安心于名利物欲的追求。希望大家,至少能做到安心于事,而非做个追逐名利的下等人。 

安家-在于家庭中的相爱和相助 

家庭的温暖在于互相敬爱,家庭的可贵在于互相帮助。互助的意思,是让需要接受帮忙的人,能够得到帮助。帮助对方的时候,不要趾高气昂,不要认为自己是施恩者,别人应该感谢你;而是应该心存感谢,感谢他让你有机会来做奉献,有机会在为他服务之中获得成长。 

安家的要领是互相尊敬、互相学习、互相体谅、彼此关怀、彼此感恩、彼此奉献。光在物质上把自己的家安顿好,不算是真正的安家;真正的安家,是要使得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各尽其力,各守其分。

安业-在于身口意三类行为的清净和精进 

一般人所讲的安业,是指对他自己的职业、工作,要有安定和保障。可是若以身口意三类行为的清净与精进为范围,便已经将个人行为,以及工作都包含在内了。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安于身口意三业的本分,不要轻举妄动、没有准则,不胡言乱语、信口开河,也不要心猿意马、三心二意,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修养。

敬业乐群虽是老生常谈,但很不容易做到,纵然在平常做得事事成功,称心如意,一旦有一些波折、困扰、难题出现的时候,就会怀疑所做的工作,是为谁辛苦为谁忙?若出现了这些想法,就不是敬业乐群了。 

敬业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认真;精进是努力不懈、全心投入。如果你的心力、体力、能力,样样都是持着保留的态度,就不叫敬业精进了。

对自己的任何行为,都应以“利人便是利己”的观点来考量,不为自己的利益而追求,但为他人的福利而努力,并且是以他人的远利与近利来考虑、来设想。不论在家中、在公司,乃至在任何场合,如果都能够用这样的心态来面对,相信你就会很有人缘,也会很得人心。

(本文摘自圣严法师著作《人间摆渡》、《平安的人间》)


{返回 圣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的解脱工作
下一篇:感化、感动、感谢、感恩
 菩萨戒指要
 锻炼心
 明末佛教研究 第三章 明末的唯识学者及其思想
 法鼓全集第七辑第二册之一金刚经讲记
 明末佛教研究 第一章 明末的禅宗人物及其特色
 六波罗蜜讲记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人行道
 宏智禅师坐禅指要
 无事是贵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因明同、异品定义中为何没有“除宗有法”(刚晓)[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H 595经:本经叙述无烦天子与佛陀谈及获得解脱的七位比丘。[栏目:界定法师]
 柒叁 一门深入均可成佛[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十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集]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一期 第二天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栏目:智谕法师]
 醒梦辩论歌 思考题[栏目:醒梦辩论歌]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观察世法谈佛法 第二节 三时教及三藏十二分教[栏目:日慧法师]
 人人都有主动权[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认识佛、法、僧三宝有什么不同于世人的德行,值得我们皈依、学习?[栏目:写给初入佛门之人]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六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四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