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航大师全集(一)相宗十讲 捌、因明入门讲话
 
{返回 慈航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838

捌、因明入门讲话

   人类生存之维护厥赖知识之联系,知识门类繁多,“论理学”为其中之一。其应用如律师,如法官,如演说家,如传教师,尤以外交家为甚;如领事、大使、特使,一言兴邦辱国,其关于国家大计何其重而且大?学校中更用此为治学辩论之工具。
   论理学规式,法分二流,即希腊之“逻辑”与印度之“因明”,而应用于社会中者,多采取“逻辑”。然“因明”之法式多应用于佛典,尤于《成唯识论》中常见;故凡研究“唯识”,必兼研究“因明”,如鸟之双翼、车之二轮,有不可相离之势。
   唯因明法式文简义深,注疏亦不易阅,盖其举例,多引印度当时之人物,时移地异,诚有捍格之憾。航不揣固陋,随事援征,设问作答,聊助研究因明者,作一入门,亦无不可。
   【何谓因明学?】
   “因”就是“因由”。
   “明”就是“明了”。
   “学”就是“学问”。
   “因明学”就是一种明了因由的学问。
测验一 甚么叫做因? 甚么叫做明?
甚么叫做学? 甚么叫做因明学?


   【何谓宗、因、喻三支?】
   “宗”就是“宗旨”,也就是“主义”。
   “因”就是“原因”,也就是“理由”。
   “喻”就是“譬喻”,也就是“事实”。
   “三支”就是因明学上三个基本条件——“宗、因、喻”。
 
测验一 甚么叫做宗? 甚么叫做因?
甚么叫做喻? 甚么叫做三支?


   【何谓“八名词”? 】
   (1)“前陈” (2)“后陈” (3)“有法” (4)“法”
   (5)“所别” (6)“能别” (7)“自性” (8)“差别”
   【何谓“前陈”与“后陈”?】
   “陈”是“陈白”或“陈设”。
   “前陈”就是安在句子前面。
   “后陈”就是安在句子后面。
   例如:“这花很美丽。”
   “这花”就是“前陈”,也就是“主语”,叫做“前名词”。
   “美丽”就是“后陈”,也就是“述语”,叫做“后名词”。
 
测验 因明学上八种词类,是那八种? 甚么叫做陈?
甚么叫做前陈? 甚么叫做后陈?
前陈有几个名词? 后陈有几个名词?


   【“法”有二义,是什么?】
   (1)“能持自性”,堪能保持法的自体。
   (2)“轨生他解”,又能执范生他了解。
   “前陈”但具一义,仅表自体,即是“能持自性”。
   “后陈”具足二义,更助了解,即是“轨生他解”。
   前例:“这花很美丽。”
   “这花”是“能持自性”。
   “美丽”是“轨生他解”。
   【何谓“有法”与“法”?】
   “有法”是“前陈”,“法”是“后陈”。就是说,前陈的名词但有作后陈述语法上的主语而已;换句话说,“前陈”可作“后陈”的“主语”,“后陈”可作“前陈”的“述语”。
 
测验 法有几种意义? 怎样叫做能持自性?
怎样叫做轨生他解? 前陈为甚么要叫做有法?
后陈为甚么要叫做法?  


   【何谓“所别”与“能别”?】
   “别”就是分别。“前陈”的“主语”是“所分别”,是给“后陈”分别的。“后陈”的“述语”是“能分别”,是能分别“前陈”的。
   【何谓“自性”与“差别”?】
   “所别”又名“自性”,就是“前陈”的“主语”。
   “能别”又名“差别”,就是“后陈”的“意义”。
   前例:“这花很美丽。”
   “这花”是“前陈”的主体。
   “美丽”是“后陈”的意义。
 
测验 甚么叫做别? 甚么叫做所别?
甚么叫做能别? 甚么叫做自性?
甚么叫做差别? 前陈是主语,还是述语?
后陈是述语,还是主语?  


   【何谓“宗依”与“宗体”?】
   “依”是“依托”。
   “体”是“全体”。
   前例:“这花很美丽。”
   “这花”是“前陈”的“宗依”。
   “美丽”是“后陈”的“宗依”。
   “这花”和“美丽”连起来,方叫“宗体”。
 
测验 甚么叫做依?甚么叫做体? 前陈是宗依,还是宗体?
后陈是宗依,还是宗体? 前后陈连起来是宗依,还是宗体?


   【何谓“立者”与“敌者”?】
   “立者”是说话的人。
   “敌者”是对话的人。
   规则:
   前后两个“宗依”是要立敌共许的。
   “宗依”连成“宗体”,是要敌者反对的。
   【何谓“差别性故”?】
   例如“声是无常”:

   是说“声”是“无常”,不是说“色”是“无常”。
   是说“无常”之“声”,不是说“苦等”之“声”。
   又例:

   是说张二同李四,不是说同李大等。
   是说李四同张二,不是说同张大等。
   以上两例就叫做“差别性故”。
 
测验 甚么叫做立者? 甚么叫做敌者?
前后两宗依是要敌者反对吗? 宗依连成之宗体是要敌者共许吗?
怎样叫做差别性故? 试举差别性故之例。

  【何谓“不相离性”?】
   (1)“前陈宗依”,例如“头”。
   (2)“后陈宗依”,例如“足”。
   (3)“中间连词”,例如“腹”。
   (4)头、腹、足三部分“相连”起来,方成“宗体”。
   (5)头、腹、足三部分“缺一”或“相离”,都不成“宗体”。
   数例:
   (1)“龟毛很美丽”,这是缺“前陈”的“宗依”。
   (2)“这梳篦是兔角”,这是缺“后陈”的“宗依”。
   (3)“兔角上生龟毛”,这是缺“前、后陈”的“宗依”。
   (4)“牛田”,这是缺“中间”的“连词”。
   (5)“地球似方石”,地球和方石虽然是许有,然不许地球似方石,故成诤论了。
 
测验 前陈譬如甚么? 后陈譬如甚么?
连词譬如甚么? 前后宗依可以缺吗?
要怎样方成宗体的条件?  

  【何谓“随自乐为所成立性”?】
   “随”是“随从”,“自”是“自己”,“乐”是“欢喜”,“为”是“作为”,“所成立”是“宗体”,“能成立”是“因喻”。总起来说,就是“随从自己欢喜作为所立的宗旨”。要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宗”有四种:
   (1)遍所许宗——这是大家所共承认的。
   (2)先承禀宗——这是立敌共一个师承。
   (3)傍准义宗——这是馍糊暧昧含混语。
   (4)不顾论宗——这是依据正理诤论的。
   “前三种”是不可立宗的,“后一种”是随自乐为的。
 
测验 怎样叫做不相离性? 怎样叫做随自乐为?
所成立是甚么? 能成立是甚么?
怎样叫做遍所许宗? 怎样叫做先承禀宗?
怎样叫做傍准义宗? 怎样叫做不顾论宗?
前三种能够立宗吗? 第四种可以立宗吗?


   【“因”有“三相”,是什么?】
   (1)遍是宗法性。
   (2)同品定有性。
   (3)异品遍无性。
   “三相”之“相”,作“向”字解。就是说,“因”的性质要向三方向合乎规则:
   (1)“遍是宗法性”:“遍”是“普遍”、“周遍”、“遍满”的意思。“宗法”就是宗上前陈有法的性质。意思就是说,“因”的性质要和“宗”上“前陈有法”上的“主语”及“后陈法”上的“述语”都要有联络的关系。
   例如:
   宗——声是无常,
   因——所作性故。
   这所作性故的“因”和宗上前陈的“声”有关系。
   (2)“同品定有性”:“同”是“相同”,“品”是“品类”,就是“同类”。“定”是“决定”。意思就是说,“因”的性质决定要和“同类”的东西有相同性。
   例如:
   宗——声是无常,
   因——所作性故。
   这所作性的“因”要和“无常”的同类有关系。
   (3)“异品遍无性”:“异品”就是“异类”的东西,要完全脱离“无常”的关系。
   例如:
   宗——声是无常,
   因——所作性故。
   所作性的“因”要和“常”的性质完全没有。
 
测验 因有三相,相字是甚么意思? 遍是宗法性,遍字是甚么意思?
宗法是甚么? 怎样叫做遍是宗法性?
品字是怎样解释? 同品是甚么?
定有性是甚么性? 异品是甚么?
遍无性是甚么性? 同品为甚么要定有?
异品为甚么要遍无?  


   【“前陈”和“后陈”的范围如何?】
   “前陈”的范围要比“后陈”的范围小。
   例如:
   宗——“上海”在“中国”。
   因——属“中国”故。
   表——前陈。——○后陈。
   因为“前陈”的“上海”比“后陈”的“中国”范围小得多。
   后例:如果说
   宗——“中国”在“上海”。这样“后陈”的“上海”不能包括“前陈”的“中国”,在事理上是说不能的啊。
   【“因”和“前陈”的范围如何?】
   “因”的范围要大过“前陈”才对。
   例如:
   宗——“上海”在“中国”。
   因——属“江苏省”故。



   因为“江苏省”的“因”比“上海”的“前陈”范围大得多。
   反例:如果说
   宗——“江苏”在“中国”。
   因——属“上海”故。
   这样,“上海”的“因”,就不能包括“江苏”了!
   【“因”和“后陈”的范围如何?】
   “因”的范围,要比“后陈”的范围小。
   前例:
   宗——“上海”在“中国”。
   因——属“江苏省”故。
   因为“江苏省”的“因”,比“中国”的“后陈”,范围小得多。(P248)



   后例:如果说
   宗——“上海”在“江苏”。
   因——属“中国”故。
   宗——“上海”在“中国”。
   因——属“中国”故。
   这样,“江苏省”的范围就不能包括“中国”了。
 
测验 前陈比后陈那一个范围要大? 因的范围比前陈那一个要大?
因的范围比后陈那一个要大?  


   【“前陈”和“后陈”要有联络,是如何?】
   例如:
   宗——声是无常。
   “前陈”的“声”和“后陈”的“无常”是有联络的。
   表——前陈——后陈(——符号,代表联络语字及意义)
   反例:如果说(P249)
   宗——“虚空”是“无常”。
   那“前陈”的“虚空”就和“后陈”的“无常”是没有联络了。
   【“因”和“前陈”要有联络,是如何?】
   前例:
   宗——“上海”在“中国”
   因——属“江苏省”故。
   “江苏省”的“因”和“上海”的“前陈”是有联络的。
   表——前陈——因
   反例:如果说
   宗——“上海”在“中国”。
   因——属“福建省”故。
   这样,福建省的“因”和上海的“前陈”就没有联络了。
   【“因”和“后陈”要有联络,是如何?】
   例如:
   宗——声是无常,
   因——所作性故。
   这“所作性”的“因”和“后陈”的“无常”是有联络的。
   表——因——后陈
   反例:如果说
   宗——声是常,
   因——所作性故。
   那“所作性”的“因”对于“后陈”的“常”就没有联络了。
 
测验 前陈和后陈要有联络吗? 因和前陈要有联络吗?
因和后陈要有联络吗?  


   【“同喻”和“宗”要有关系,是如何?】
   例如:
   宗——声是无常。
   同喻——如瓶。
   “瓶”的“同喻”和“无常”的“宗体”是有关系的。
   表——同喻——宗
   若说如“空”,那就和“无常”,没有关系了。
   【“同喻”和“因”要有关系,是如何?】
   例如:
   因——所作性故,
   同喻——如瓶。
   瓶的“同喻”和“所作性”的“因”是有关系的。
   表——同喻——因
   若说如“空”,那就和“所作性”没有关系了。
   【“异喻”和“宗”要无关系,是如何?】
   例如:
   宗——声是无常,
   异喻——如虚空。
   “虚空”的“异喻”和“无常”的“宗体”是没有关系的。
   表——异喻……宗
   “异喻”若说“如瓶”,那就和“无常”的“宗”有关系,即是不对了。
   【“异喻”和“因”要无关系,是如何?】
   例如:
   因——所作性故,
   异喻——如虚空。
   “虚空”的“异喻”和“所作性”的“因”是没有关系的。
   表——异喻……因
   “异喻”若说“如瓶”,那就和“所作性”的“因”有关系,即是不对了。
 
测验 同喻要和宗有关系吗? 同喻要和因有关系吗?
异喻要和宗有关系吗? 异喻要和因有关系吗?


   【“因明”有“三十三过”,是什么?】
   (1)“宗”有“九过”。
   (2)“因”有“十四过”。
   (3)“喻”有“十过”。
   “宗”有“九过”,是如何?
   (1)“现量相违”
   例:
   宗——人有两翼。
   人本来没有两翼,现在说有两翼,是违背“现见的事实”,故名“现量相违”。
   (2)“比量相违”
   例:
   宗——人永不死。
   人本来是会死,现在说不死,是违背“比较的推理”,故名“比量相违”。
   (3)“自教相违”
   例:
   宗——善因会招恶果。
   善因招善果,恶因招恶果,这是佛教的宗旨。现在佛教徒自己说“善因会招恶果”,岂不是违背“佛教自己的宗旨”?所以叫做“自教相违”。
 
测验 因明共有多少过? 宗有几过?
因有几过? 喻有几过?
怎样叫做现量相违? 怎样叫做比量相违?
怎样叫做自教相违?  


   (4)“世间相违”
   例:
   宗——人用不着饮食。
   人决定要有饮食,现在说“人用不着饮食”,这岂不是违背“世间上一切人的事实”?故名“世间相违”。
   (5)“自语相违”
   例:
   宗——君子就是小人。
   君子当然不是小人,小人也当然不是君子。现在“前陈”说“君子”,而“后陈”又说“小人”,这岂不是“前后自语相违”吗?
   (6)“能别不极成”
   例:
   宗——世界上有一个乌托邦。
   “前陈”的“世界”是大家公认的,而“后陈”的“乌托邦”是不共许的,所以叫做“能别不极成”——“能别”是指“后陈”的“能分别”。
 
测验 怎样叫做世间相违? 怎样叫做自语相违?
怎样叫做能别不极成? 能别是指甚么?


   (7)“所别不极成”
   例:
   宗——空花能结果。
   “后陈”的“果子”大家是公认有的,而“前陈”的“空花”是决不会赞成,所以叫做“所别不极成”——“所别”是指“前陈”的“所分别”。
   (8)“俱不极成”
   例:
   宗——水月现空花。
   “前陈”的“水月”固然是没有,就是“后陈”的“空花”,又何尝是有呢?前后两个“宗依”都是没有,所以叫做“俱不极成”。
   (9)“相符极成”
   例:
   宗——食饭可以充饥。
   “宗依”要立、敌共许,“宗体”是要敌者反对,这在前面讲了许多。
   现在说“食饭可以充饥”,这是人人共许的,用不着“立宗”,所以叫做立和敌“相符极成”。
   上面宗上九过是“宗”上犯过,不过前面五过是遣除一切法的“自相”,及障碍他人的“智慧”;中间三过是没有“宗依”,而不容许成立“宗体”;后面一过是人人已知,徒劳无“果”。这九种都叫做“似立宗”。
 
测验 怎样叫做所别不极成? 怎样叫做俱不极成?
怎样叫做相符极成? 怎样叫做遣诸法自相门?
怎样叫做不容成? 怎样叫做立无果?


   【“因”有“十四过”,是如何?】
   现在来说“因”的过,共有三种:
   (1)“不成”有四过。
   (2)“不定”有六过。
   (3)“相违”有四过。
   “不成”有“四过”,是如何?
   (1)“两俱不成”
   例:
   宗——人头有作用,
   因——可以行路故。
   前面“宗”过只要举一支,现在“因”过就要举两支了。宗的“前陈”既然是“人头”,举的“因”是“行路”,人头会行路,立同敌两家,俱不共许,所以叫做“两俱不成”。
   (2)“随一不成”
   例:
   宗——女子不必读书,
   因——无才便是德故。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已成过去的废话,现代新青年女子就不会赞成的,所以叫做“随一不成”。
   (3)“犹豫不成”
   例:
   宗——草中有人,
   因——有人行故。
   你说草中有人行,是不是的确?假定是蛇行或是风动,难道也是人行吗?这是“因”上自己先犯了狐疑不定的过失,所以叫做“犹豫不成”。
   (4)“所依不成”
   例:
   宗——龟毛有作用,
   因——可做笔故。
   笔依毛做,笔是“能依”,毛是“所依”。龟毛既是没有,怎样可以做笔?
   所以叫做“所依不成”。
 
测验 因中十四过分为几类? 不成有几?
不定有几? 相违有几?
怎样叫做两俱不成? 怎样叫做随一不成?
怎样叫做犹豫不成? 怎样叫做所依不成?


   “不定”有“六过”,是如何?
   (1)“共不定”
   例:
   宗——我是人,
   因——有眼故。
   人有眼,畜生也有眼;有眼的“因”可以成立你是“人”,亦可以成立你是“非人”,故名“共不定”。
   (2)“不共不定”
   例:
   宗——我是人,
   因——有四目故。
   无论是人或不是人,都没有四个眼,所以叫做“不共不定”,人与非人都不共此“因”故。
   (3)“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
   例:
   宗——我是在家人,
   因——剃光头故。
   在家人是“同品”,有一部分人“剃光头”;出家人是“异品”,完全“剃光头”。因明上的规则,“异品”要“遍无性”;现在异品倒遍有了,剃光了头,岂不是犯了“异品遍有”的过吗?所以叫做“异品遍转”。即是应当“无”,而现在反转成“有”了。
   (4)“异品一分转,同品遍转”
   例:
   宗——我不是学佛的人,
   因——住在家人的房屋故。
   不学佛的人是“同品”,固然是住在家人的屋;学佛的人是“异品”,也有一部分住在家人的屋。因为学佛的人有出家学佛和在家学佛,所以“异品”也有“一分”。
   (5)“俱品一分转”
   例:
   宗——我是男人,
   因——穿长衫故。
   男人的“同品”固然有一部分的人穿长衫,而女人的“异品”也有一部分的人穿长衫,所以叫做“俱品一分转”。同品异品各有一分,也是犯了“异品遍有”之过。
   (6)“相违决定”
   这个例要立两个。
   ①立者例
   宗——和尚无工作,
   因——无农工商职业故,
   喻——如游手好闲之人。
   对方的人若承认其“因”,没有农工商之职业,则无工作之“宗”,便已成立。
   ②敌者例
   宗——和尚有工作,
   因——传教布道故,
   喻——如牧师神父。
   立者若承认其“因”——传教布道,则有工作之“宗”亦能成立。彼此互相决定,互相违背,双方都不能成立。但立者是“立”,敌者是“破”,
   故立者失败,不能成立其“宗”,所以叫做“相违决定”。
 
测验 怎样叫做共不定? 怎样叫做不共不定?
怎样叫做转? 怎样叫做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
怎样叫做异品一分转,同品遍转? 怎样叫做俱品一分转?
怎样叫做相违决定?  


   【“相违”有“四过”,是如何?】
   (1)“法自相相违”
   例:
   宗——强盗也是慈悲,
   因——害人故。
   强盗固然是害人,但害人的不可称他是“慈悲”,实是违背“后陈”的“自相”——“言上表陈”,所以叫做“法自相相违”。
   (2)“法差别相违”
   例:
   宗——贤君是前王,
   因——利益民众故。
   利益民众的前王如“尧舜”固然是“贤君”,若指前王如“桀纣”,恐怕不是“贤君”吧?这举出来的“因”,同“后陈”的“前王”内容有冲突啊。因为“桀纣”是没有利益民众的,并且违背“后陈”的“差别”——“意中含许”,所以叫做“法差别相违”。
   (3)“有法自相相违”
   例:
   宗——君子不是好人,
   因——害人故。
   “害人”的固然不是“好人”,但害人的怎样可称为“君子”呢?这害人的“因”,岂不是违背“前陈有法”的“君子”吗?所以叫做“有法自相相违”。
   (4)“有法差别相违”
   例:
   宗——古人是好人,
   因——有道德故。
   “有道德”的固然是“好人”,但古人如颜回固然有道德,若古人如盗跖也算有道德吗?这有道德的“因”,指古之颜回则可,若指古之盗跖则不可。此因对于宗上前陈的“古人”带了“差别相违”——“意中含许”——盗跖故,所以叫做“有法差别相违”。
 
测验 怎样叫做相违? 有法是甚么?
法是甚么? 怎样叫做自相?
怎样叫做差别? 怎样叫做法自相相违因?
怎样叫做法差别相违因? 怎样叫做有法自相相违因?
怎样叫做有法差别相违因?  


   【“喻”有“十过”,是如何?】
   现在来说“喻”过,共有二种:
   (1)“同法喻”有“五过”。
   (2)“异法喻”有“五过”。
   【“同法喻”有“五过”,是如何?】
   (1)“能立法下成”
   例:
   宗——桌子有四只脚,
   因——是木料做的,
   喻——同喻如藤椅。
   “藤椅”固然有“四只脚”,与“宗”相同,然而“藤椅”不是“木料”做的,与“因”相反。“宗”为“所立”,“因”为“能立”这藤椅的“同喻”与“宗”同,与“因”不同,所以叫做“能立法不成”。
   (2)“所立法不成”
   例:
   宗——这是铜香炉,
   因——有三只脚故,
   喻——同喻如铁香炉。
   “铁香炉”固然有“三只脚”,但不是“铜”做的。这“喻”有违背“宗”,所以叫做“所立法不成”。
   (3)“俱不成”
   例:
   宗——这笔可以写字,
   因——羊毛做成故,
   喻——同喻如香炉。
   “香炉”固然不是“羊毛”做的,但也不能“写字”,这“喻”对于“宗”和“因”都没有关系,所以叫做“俱不成”。
   (4)“无合”
   例:
   宗——某某有读书,
   因——当教员故,
   喻——见当教员,见有读书,如某某。
   “合”是要把“因”和“宗”两样连合起来,应说“凡当教员者,皆能读书,如某某”,这样才叫做有“合”。现在不说“凡”和“皆”字,只由两个“见”字,是不能把“因”和“宗”连合起来的,所以叫做“无合”。
   (5)“倒台”
   例:
   宗——某人有读书,
   因——当教员故,
   喻——凡有读书者,皆当教员,如某某。
   同喻要先说“因”,后说“宗”,应说“凡当教员者,皆有读书”,方合正理。若说“凡有读书的,皆当教员”,是不合正理的,因为读书的也有不当教员,所以叫做“倒台”。
 
测验 喻有几过? 甚么叫做同法喻?
甚么叫做异法喻? 所立是甚么?
能立是甚么? 甚么叫做能立法不成?
甚么叫做所立法不成? 甚么叫做俱不成?
甚么叫做无合? 甚么叫做倒台?


   【“异法喻”有“五过”,是如何?】
   (1)“前立不遣”
   例:
   宗——毛笔有用,
   因——可写字故,
   喻——异喻如香炉。
   “香炉”固然不可“写字”,但是也有用,可以“插香”。“遣”是“远离”义,现在“异喻”既不能远离“宗”,故名“所立不遣”。
   (2)“能立不遣”
   例:
   宗——碗是磁器做的,
   因——食饭有用故,
   喻——异喻如筷子。
   筷子固然不是“磁器”做的,但是食饭也有用,对于“能立”之“因”,不能远离,故名“能立不遣”。
   (3)“俱不遣”
   例:
   宗——火车上可坐人,
   因——钢铁做成故,
   喻——异喻如飞机。
   “异喻”的“飞机”固然可以坐人,并且也是钢铁做成的,对于“宗”和“因”都不能远离,所以叫做“俱不遣”。
   (4)“不离”
   例:
   宗——和尚会念经,
   因——出家故,
   喻——见不会念经,见不出家者,异喻如某人。
   同喻固然要用“凡”“皆”二字,才有连合,但“异喻”也要用“凡”及“皆”二字,才能远离。现在也是用两个“见”字,故名“不离”。“凡”不会念经者“皆”未出家,异喻如某人,这样才叫做“有离”。
   (5)“倒离”
   例:
   宗——和尚会念经,
   因——出家故,
   喻——凡不出家者,皆不会念经,异喻如某人。
   不出家者会念经的也很多,但可说“凡不会念经者,皆未出家”,不可说“凡不出家者,皆不会念经”,这是叫做“倒离”。
 
测验 甚么叫做所立不遣? 甚么叫做能立不遣?
甚么叫做俱不遣? 甚么叫做不离?
甚么叫做倒离?  


   以上宗、因、喻三十三过讲完了,现在再总说如后。
   (1)真能立:怎样叫做“真能立”呢?宗因喻三支无缺,三十三过,一过都不犯,这叫做“真能立”。
   (2)似能立:怎样叫做“似能立”呢?宗因喻互缺一支,三十三过,随生一过,这叫做“似能立”。
   (3)真能破:怎样叫做“真能破”呢?立者,宗因喻三支或有缺,或有过,破者能显示其谬,或立量破,或显过破,这叫做“真能破”。
   (4)似能破:怎样叫做“似能破”呢?立者无过,虚妄指摘,反自陷过,这叫做“似能破”。
   (5)真现量:怎样叫做“真现量”呢?现量照境,不假推度,如灯照物,直取其境,不起名言种类,这叫做“真现量”。
   (6)似现量:怎样叫做“似现量”呢?不是直觉照境,要假第六意识去思量卜度,计较种种名言,这叫做“似现量”。
   (7)真比量:怎样叫做“真比量”呢?照前面的宗因喻,三支无缺,不犯一过,这叫做“真比量”。
   (8)似比量:怎样叫做“似比量”呢?反过来说,就是宗因喻三支互缺,并且带过,出言有过,这叫做“似比量”。
 
测验 真能立要甚么条件? 似能立要甚么条件?
真能破要甚么条件? 似能破要甚么条件?
怎样叫做真现量? 怎样叫做似现量?
怎样叫做真比量? 怎样叫做似比量?


   以上把因明上“正”和“反”两方面的“真能立”和“似能立”道理简单讲完了,其余的理论可参考《因明入正理论讲话》,以及窥基《大疏》并其他各种著述方可。
   即说偈曰:
   【希望世界人 个个学因明
   破邪及显正 人类享和平】


{返回 慈航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慈航大师全集(一)相宗十讲 玖、因明入正理论讲话
下一篇:慈航大师全集(一)相宗十讲 柒、六离合释讲话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四、佛教是正信积极而生利的..
 慈航大师全集(一)相宗十讲 伍、八识规矩颂讲话
 成唯识论讲话(卷一)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二、思想与文字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八一、参观印度鹿野苑新塔落成典礼记..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一三、唯识学的宇宙观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四七、努力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六、佛法的究竟与方便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二、六度四摄是成佛之正因..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二九、以佛法融摄一切学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