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三、大乘佛法救世
 
{返回 慈航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76

  一三、大乘佛法救世

  前次本会(仰光佛学会)开一周年纪念大会日,本人想把这个题目提出来解释一下,后因时间关系未讲。现在把他分析一下,以便不明白佛法真义者,得一个认识。解释此题,先由下而上,次由上而下,是往还的连环式,请读者注意。
  甲、世义
  什么叫救世?在佛学上说他有两种意义:(1)世,是迁流义。因为世有三世,所谓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犹有过去,由过去迁流至现在;现在犹有现在,由现在迁流至未来;未来犹有未来。其实这“过去现在未来”是对待的名词,推之,过去实无始;退之,未来亦无终;不过是一个成住坏空、空成住坏,四相迁流的变相而已。(2)世,是相续义。假若世相迁流而不相续,则必成断灭,“世”之意义已不成矣。由此世之迁流、相续二义,由迁流,(P110)故“无常”;由相续,故“苦”。因世有“无常及苦”,故发生救义。
  乙、救义
  云何为救?其义有二:(1)拯救义,盖世有无常及苦,则必须拯救提拔。如人之堕污泥中,必假方法拔出之;(2)济渡义,世间既是无常及苦,必假方法济渡之。如人之坠落深渊,必假船筏而渡之。由此拯拔、救渡二义,故称为“救”。
  丙、救世义
  世云何救?其义亦二:(1)与乐义,(2)拔苦义。云何与乐?盖有“器”之世间,必有“情”之世间,即众生是也。一切众生堕在此迁流、相续、无常、变坏之中,其苦不堪!事实俱在,毌容多赘;凡有心救世者,必思与其乐。然与乐,必先拔其苦,故进言拔苦。苦云何拔?则先设“法”而超出此世间是也。其法云何?
  丁、法义
  云何为法?其义云何?“法”者,即宇宙间一切事事物物是也。在佛学(P111)上称它为“法”,总括“世”、“出世”间一切之统称代名词是也。其义有二:(1)持性义,(2)轨解义。云何持性?凡称一法,无论有为、无为、名言、种类、自相、差别,皆能任持自性,佛典中所谓“能持自性”是也。云何轨解?轨是轨范,解是了解;盖一法既有自性,则能令物生解,所谓由法之有自体,能令人明了若何,在佛典所谓“轨生他解”是也。法义既明,请进言佛。
  戊、佛义
  佛义云何?约言有二:(1)三觉义。何为三觉?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故称之谓佛。佛能自己觉悟宇宙人生虚实之相,又能说出自己所觉悟者,开示与众生,令一切众生同臻此觉而后已,故云觉他。所谓觉行圆满者,乃是佛之自觉及觉他之功行圆满是也。(2)二满义。满,是满足,所谓佛是福足、慧足,“福慧圆满”之总称是也。经云:“三觉圆,万德具,故称为佛。”
  己、佛法义
  佛义既明,则佛所说之法,其义云何?佛法无边,总括分二:(1)胜谛义,(2)俗谛义。云何胜谛(又云胜义谛)?胜义谛者,不可言说者也。佛经(P112)所谓不可思议,唯有修行者亲证其境界;若假言诠,则可云“真空”是也。既称真空,则有何说?故云不可说。虽不可说,然佛不说断灭法,故有俗谛。俗谛云何(又云世俗谛)?乃世间一切之方便言说是也。若依胜谛,则一法不立;若依俗谛,则万法全彰。一法不立,故称真空;万法全彰,故曰假有。空非断空,即色是空;有非真有,依空显有。非空非有,非断非常,故称中道佛法。佛说假有,则破拨无因果之邪见;佛说真空,则除一切凡夫之迷情。虽说真空,则俗谛之“善恶因果”,一一建立;虽说假有,则胜谛门中“一法”亦不可得。双遮双照,其佛法价值,岂世间一切学说可同日而语耶?梦乎哉!
  庚、佛法救世义
  佛法既明,云何救世?其义有二:(1)劝善义,(2)改恶义。世间之苦从何而有?必从众生自作而有,非天赐,非地成,非人与,亦非无因,皆由众生别造共造之所致;别造称之别业,共造称之共业。别业之别报,故约根身而言;共业之共报,故约器界而言。故吾人共居之地球,乃共业共报之处所。(P113)
  知乎此别业别报、共业共报之至理,则知天堂地狱虽有,亦不过是众生共业共报之境不同也,何足称奇?则佛说之西方净土,亦不过是吾人净业之所成,同业之所感者也。
  佛法救世之苦,无非开示一切众生“改恶从善”四字而已矣,而超出此无常及苦之世间而已矣。佛法如是,救世如是。
  辛、乘义
  云何为乘?其义有二:(1)盛载义,(2)运转义。乘如“车乘”,具“盛载运转”之功,其义易知,姑从其略。
  壬、大义
  大义云何?亦分为二:(1)包罗义,(2)周遍义。包罗则无时间性,周遍则无空间性。超出时空二间,大之一义,已足显明,非先小后大之普通名词也。
  癸、大乘义
  大乘之义,离释则通乎世间,合释则专就佛法,其义云何?析之为二:(1)竖穷义,(2)横遍义。竖穷则通乎三世,横遍则通乎十方。十方三世一切众(P114)生,凡修一毫一末一沙一滴之善行,皆归纳于大乘之中;绝非平日误会者所谓“离开入天之善法,及声闻辟支之道果,而别有大乘”者之可比。若对小言大,此乘已不足称大,盖不能盛载运转一切众生,皆至无上佛果之涅槃彼岸耳。若能普收入天二乘之一切功德,统归佛海,同登觉岸,方足称为“大乘”。
  子、大乘佛法义
  大乘虽明,则大乘之佛法,其义云何?大乘佛法,其说虽多,总括纲要,不出其二:一曰缘起,二曰唯识。何为缘起?佛所说法,乃亲证其境界,实事如是,非庄生之寓言可比,亦非他教所谓有一创造及主宰者;乃说明一切万有事事物物,无论自然界、人为界,都不过是众缘假合而显现,实无个体之可言。自现象而言,仿佛似有;论实在而言,其性本空。“众缘性空”之真义,乃大乘佛法最高之结论。吾人有心研究佛法者,对此不可不知。云何唯识?所谓宇宙万有一切事事物物,无有实境,不过吾人心识中所现之幻影耳。迷情凡夫不知,如山河大地、水陆空行、色声香味、根身器界、悲欢离(P115)合、得失穷通,事事实有,诚如梦中所见之境,所作之事;正在梦中,谁人相信是幻境?唯醒中人则曰虚无。一切众生大梦长夜,无明未醒,谁信是幻?惟佛一人是大觉之人,复呼一切无明长夜之众生,速起觉悟,故方便言说,外境实无,皆是众生业识之所变现。众生若果悟明外境是幻,则识之一字,亦不可得,况言“唯”耶?佛说“唯识”,其旨趣云何?盖凡夫执有,外道执空。执有,则迷情六欲,故常受轮回;执空,则拨无因果,故永堕三途。二皆是病,佛法中真空之义未明,不堕常见,必落断见。断常二见,乃外道之深病,学佛法者,对此不知,则必至起增益、损减二谤,所谓“附佛法”之外道是也。佛建唯识深义,遣此空有之病,乃非空非有之中道佛法是也。
  综上缘起、唯识二义,代表大乘佛法之教理,其旨趣云何?盖缘起故性空,唯识故无我,根据此性空无我之教义,方足云“救世”。
  丑、大乘佛法救世
  大乘佛法救世,其义云何?则直答之曰:“和合义,互助义。”何以故?(P116)盖前云大乘佛法,是说明缘起,既称缘起,则其性本空,方能和合。前大乘佛法所说明唯识,既称唯识,则本无实我,方能互助。
  举世之人,所以不能和合,不能互助者,皆未明大乘佛法中之缘起、唯识之真义;故举世滔滔,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皆未能了达“性空无我”二义之咎故。伏望诸君,对于佛法,已信者,固不必论;若未信者,对此大乘佛法之教义,犹目佛教是厌世,是消极,是腐化,则真无法可救矣!悲夫!
  兹建立一比量,以当结论:
  宗——大乘佛法是救世主义
  因——积极宣扬和合互助故
  喻——同喻如大同主义,异喻私我主义(P117)


{返回 慈航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四、佛教与民国
下一篇: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二、佛教怎样可以救国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七○、我对于新年的贡礼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一六、第八识的概要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一四、禅定与散乱
 慈航大师全集(一)相宗十讲 叁、唯识三十颂讲话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三九、对锡兰兵之希望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人生问题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三九、中兴佛教讲话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七、净土宗胜义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九二、《静坐须知》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六道轮回[栏目:宣化上人]
 随手功德[栏目: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素食:从生理结构的观点[栏目:这样吃最健康]
 蔡文雄居士的信佛因缘[栏目:净空法师·微教言]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