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级佛学教本 第八课 读经录要(一) 杂阿含经 (1)
方伦居士 著
{返回 中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350

第八课 读经录要(一)

杂阿含经 (1)

一、
在家之人,修于四法,能令后世安乐:一者,信俱足。于正法建立信本,生敬心,非余可坏。二者、戒具足。谓不杀盗淫妄饮酒。三者、施具足。谓离悭妒心,乐修行舍,常自手与,等心行施。四者、慧具足。谓如实如 (2) 苦集灭道四圣谛。

二、
佛言譬如群众习于画事,或但能画手足,或但能画身,或但能画面目,或但能设法。如是诸人,为王画像,若有一画师,因事未到,则像不成。佛法行者:亦复如是,若有一行不成就者,不名具足如来正法,是故要当具足诸行,名为成就无上菩提。

三、
有尊者名二十亿耳,精勤修法,未尽诸漏 (3),心悔欲归。佛告之曰:汝弹琴时,弦若甚急,能得和雅音否?答言:不也。弦若甚缓,能得和雅音否?答言:不也。弦若不急不缓,然后能得和雅音否?答言:是也,佛言:修道亦尔,精进太急,增其掉悔,精进太缓,令人懈怠。是故汝当平等修习摄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尊者闻已,思维修习,乃至漏尽,心得解脱,成阿罗汉。

四、
六根若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执持,不修习,趣向不律仪,住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以漏其心 (4),于未来世,必受苦报。若眼见色不取,任其眼根之所趣向,常住律仪,世间贪忧不善法,不漏其心,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是名六根善调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执持,善修习,于未来世,必受乐报。

五、
行者当如实知:缘眼色生眼识,如是境界,如力士弹指, 顷刻即灭;无论可意不可意,皆当舍离,惭耻厌恶。耳鼻舌身意,所缘声香味触法,亦复如是。无论可意不可意,皆当舍离,惭耻厌恶,是名贤圣法律,无上修诸根。

六、
上座比丘,告质多罗长者: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于其中间,欲贪是其系也。

七、
佛言:龟见兽来,即便藏六 (5),兽不得便,舍之而去。行者善护六根,勿使恶魔得便,亦当如是。


【注释】

(1) 阿含为小乘经的总名,译为法归,系万法归趣于此而无漏之义,又译无比法。分类为四部。杂阿含系其中之一,以混集前三部故,名之为杂,计五十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2) 如实是真如实相之义,如实知者,如实相而知也。

(3) 漏即烦恼的异名,三乘行人,以圣智断尽此烦恼,谓之漏尽,声闻人尽诸漏即成阿罗汉。

(4) 烦恼现行,使心连注流散而绝,故曰漏其心。
(5) 龟缩藏头尾及四足,名为藏六,以喻行者遇可意六尘时,当守护六根,勿为所迷,亦当如是。


【习题】

(一) 在家人修那四法,能令后世安乐?
(二) 尊者二十亿耳,未尽诸漏,心悔欲归,佛对他说什么?
(三) 怎么样于未来世,必受苦报?怎么样于未来世,必受乐报?
(四) 眼与色,乃至意与法,中间是什么东西,做它们的联系?
(五) 佛说龟藏六,是何用意?


【经文语译】

一、
在家的人,修四种法,能使后世得安乐:第一、信心完全充足。这是在正法方面,建立信的根本,生起恭敬心,不是他法所能破坏。第二、戒律完全充足。就是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第三、布施完全充足。就是说:离鄙吝嫉忌的心,欢喜行施舍的事,并且还常常亲手给与,用平等的心,而行布施。第四、智慧完全充足。就是说:实在知道,苦集灭道这四种圣人的真理。

二、
佛说:譬如许多人学绘画,有的人但能画手足,有的人但能画身体,有的人但能画面目,有的人但能够设计。这许多人,替国王画像,假如有一位画师,因事未到,那,像就画不成了。修行佛法的人,也是如此,假如有一种的行为,没有完成的话,就不能算是完全满足如来的正法,所以应当完全满足了许多的行为,才能名为成就无上正觉。

三、
有一位尊者,名二十亿耳,他精进勤勉修习佛法,然而许多烦恼,并未能断尽,心中懊悔,想要回去。佛告诉他说:你弹琴时,琴弦若是拉得极其紧急时,弹起来能够得到和雅的音调吗?他答覆说:不能。佛又问:琴弦若拉得极其松缓时,能够得到和雅的音调吗?他答覆说:不能。佛再问说:是不是要把弦拉得也不急,也不缓,然后才能得到和雅的音调呢?他答覆说:是的。 佛说:佛道也是这样,精进得太急了,结果会增加失望,精进得太缓了,会使人懈怠。所以你应当用平等心,修习摄受所学的法,不要太著意,不要松懈,也不要执取法相。他听了之后,照这样的法则,思想修习,一直到烦恼都尽,心得到解脱,成了阿罗汉。

四、
六根若是不加以调伏,不加以关闭,不加以守护,不加以执持,不加以修习,只是趋向于不合戒律威仪,住在世间贪欲、忧愁、罪恶不善法中,以烦恼其心,这样在未来世,一定会受苦报。 若是眼见可爱的色,不去取著,随眼根所趣向的地方,都常住在戒律威仪中,世间贪欲、忧愁、不善之法,不烦恼其心、耳、鼻、舌、身、意各根,也是如此。这就名为对于六根极会调伏,极会关闭,极会守护,极会执持,极会修习,这样在未来世,一定会受乐报。

五、
修道的人,应当实在知道:由眼缘色,生起眼识,这样的境界,像力士弹指一般,顷刻就消灭了;不管适意不适意,都应当舍弃离开,生起惭愧厌恶的心。耳、鼻、舌、身、意、所缘的声、香、味、触、法、也是这样。不管适意不适意。都应当舍弃离开,生起惭愧厌恶心, 这就叫做贤圣的法律,最上修护诸根。

六、
上座比丘,告诉质多罗长者说:并不是眼缠缚了色,也不是色缠缚了眼,乃至于并不是意缠缚了境,也不是境缠缚了意,这中间,都是欲贪的心,在那里缠缚一切。

七、
佛说:龟见兽来,就把头尾和四足藏起来,兽没办法奈何它,只得舍弃它走了。修道的人,妥善护持六根,不使恶魔得到机会,也应当这样。


{返回 中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级佛学教本 第九课 读经录要(二) 杂阿含经 (2)
下一篇:中级佛学教本 第七课 经咒忏赞颂偈
 中级佛学教本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综合指要
 中级佛学教本 第廿八、廿九、卅课综合指要
 中级佛学教本 第十八课 大众部的一再分派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四课 成实宗 (一)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五课 成实宗 (二)
 中级佛学教本 第八课 读经录要(一) 杂阿含经 (1)
 中级佛学教本 第廿五、廿六、廿七课综合指要
 中级佛学教本 第十七课 大天五事与上座大众两部的分裂
 中级佛学教本 第十三课 小乘修道的过程
 中级佛学教本 第十六、十七、十八课综合指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戒德) 八圣道 3.正语[栏目:约翰·布列特文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九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我在泰国短期出家[栏目:佛网文摘]
 第五章 沩仰法脉 三、慧寂默照为宗[栏目:禅宗宗派源流]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48[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论科学的精神与佛学的精神(李长俊)[栏目:佛教与科学]
 试论峨眉山佛教五妙共相与建设人间佛教(汤明嘉、王荣益)[栏目:人间佛教]
 缅怀百丈话禅宗(一)[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海潮音要言[栏目:太虚法师]
 Inner Strength - Part Three: Inner Release[栏目:Ajahn Lee Dhammadharo]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