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初级佛学教本 第廿二、廿三、廿四课 综合指要
方伦居士 著
{返回 初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29

第廿二、廿三、廿四课 综合指要


1.
饿鬼和畜生二道,苦报孰重孰轻,至为难言。照三恶道次序,应该是畜生、饿鬼、地狱,可知饿鬼的地位,是在畜生之下,地狱之上,而其所造的恶业,也是较畜生为重,较地狱为轻了。然若将多财鬼和牛豕虫鱼等相较,则似乎鬼较畜为乐;若将国王的白象,洋妇的狮子狗,与针咽、焰口、大瘿等饿鬼相较,又似乎畜较鬼为乐。但这都是取鬼道的最轻者,与畜道的最重者,或畜道的最轻者,与鬼道的最重者相比较,不是就普通情形而说也。孟子所谓:「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啻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啻色重。」就是这种情形,这只能算是特殊情形,并非持平之论。

2.
佛弟子不出七众,而七众的区别,都是依据戒律而来,无戒律即无七众,无七众就是佛无弟子,继起无人,等于法嗣斩绝,正法毁灭,所以不受戒是天大的祸事。反之,若传戒受戒,是法王座下,添子添孙,使佛法绵延不绝,可知受戒是极其重要的事,不同小可因缘。

3.
佛住世时,在地下撮起一把土,对弟子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这就是说:三恶道的数量,比人的数量,多过万亿倍。也就是说:世上恶人比善人,多过万亿倍。吾人死后,能不能幸作爪上的泥土,真没有把握,今生纵不作恶,难保前多生皆不作恶,万一死后有一个前生的恶业种子成熟,发为现行,则非入三恶道不可。偈云:「假使千万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非修净土,借他力横出三界,的确没有甚么办法,切勿自作聪明,以致反被聪明所误。

4.
佛制作戒律,是为一切行人,建立共同的轨范,俾修行者,有了标准,其实真正的修行人,不持戒律,亦知趋避。佛门中稍为精进的人,自然不会有饮酒、结花漫、好香涂身、观听歌舞等情事; 稍为慈悲的人,自然不会有杀生的情事;稍为方正的人,自然不会有偷盗、邪淫、妄语等情事。所以不待戒律,自然不至为恶者是圣人,待戒律而后不敢为恶者是贤人,虽知作恶,而没有勇气接受戒律者是庸人,虽受戒律,仍然为恶者是愚人。世间上智与下愚,皆极少数,惟近朱则赤,近墨则黑的中等人最多,所以戒律能陶铸三贤十圣,在佛门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

5.
受戒而破戒,其将来受报的惨毒,较诸未曾受戒而造同样的恶业者,情形严重万倍,这样受戒岂不是自讨苦受。殊不知:受戒而能守护不犯,则有无量功德,较诸未曾受戒,而造同样的善业者,亦超过万倍,盖律仪无表色的成立,与保持完整,为无量功德之所聚故也。所以行者若自量:确有持戒的决心和力量,则还是受戒为得策,因为一样的不为恶,而得果独多也。

6.
世间善事,如不杀禽畜、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放生、布施等,在国法上,皆无丝毫奖赏,然而在果报上,则皆有其应得的福报,乃至千生万劫受乐。世间恶事,如牧畜、养蚕、渔猎、开酒馆、妓院、屠宰坊、杀烹禽畜鱼鳖等,在国法上,皆无丝毫惩罚,然而在果报上,则皆有其应得的报,乃至千生万劫受苦。所以果报是最公平彻底的,有了果报,则行善者才功不唐捐,行恶者才决难幸免。这中间:一刀还一刀,一命还一命,弱小生物,才死得不冤枉,而有其报复雪忿的一日。

7.
除佛教外,也间所有的宗教,乃至外道,他们的终极目标,都是希望生天,所谓之: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至于天,他们都认为这是最高的,永恒不变的所在了,殊不知:天也只是凡夫境界,未离轮回,未了生死,将来天福享尽,还是要根据次一成熟的种子而受生。所以佛门弟子,是求生佛国,准备将来由声闻、菩萨,以至成佛,若求生天,便是走错了路头。

8.
戒律究竟是小乘法,抑是大乘法?这要看发心,并不宜加以武断的评定。在小乘佛法盛行的区域,戒律是普遍地被保持著,但在大乘佛法盛行的区域,也是一样,中国的僧伽,向来是注重戒律的。有五点理由,证明戒律是能通大乘,而不是小乘所独有:第一、五部律虽属小乘,然而梵网戒与瑜伽戒,则属大乘菩萨戒。第二、唐终南山道宣律师,依法相中道教,以心法为戒体,立三聚净戒,是为大乘通戒。第三、律列为大乘八宗之一。第四、三无漏学,以戒居首,定慧皆由戒所生。第五、释尊临涅槃时,嘱后人以戒为师,戒行不毁,乃可证无上正道。大智律师评戒律说:「若约钝根,通为世善,若论上智,俱作道基。」尽之矣。

9.
佛能力极大,也极欲救度众生,但不能度无缘之人,所谓无缘者:即不信佛法,不欲救度之人也。不信佛法,是无明深
重,自障佛力,如人蒙在棉被内,日光虽烈,无法照入,今若皈三宝,念佛名,则如揭开棉被,阳光得到矣。

10.
魔王性凶恶,何以会生天?这事楞严经里说过:「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可知魔王前生,亦是修禅修善的人,故能生天,只因不断淫欲,嗔疑炽盛,故落魔道。若论佛魔消长的问题,当以心为主,妄念多,则魔强佛弱,正念多,则佛强魔弱。但至终局,一一众生,皆降魔成佛,故魔氛虽猖獗于一时,佛道终圆成于最后,孰高孰低,于此可见。


{返回 初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五课 十善业道 (一)
下一篇: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四课 六道轮回 (二)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二课 七众与戒律
 初级佛学教本 第四课 药师佛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劫及世界成坏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六课 十善业道 (二)
 初级佛学教本 第十九课 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一)
 初级佛学教本 第廿五、廿六、廿七课 综合指要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二课 五浊恶世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七课 菩萨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课 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二)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五课 如来十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供灯祈愿文(供灯仪轨)[栏目:供灯]
 法身方是我[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大日经中「阿阇梨」所具备条件[栏目:择师知见]
 相应57经 不还果经[栏目:相应部 55.入流相应]
 第二十四讲 慈悲心大,慈悲心软[栏目:法宝论·明贤法师]
 相应11经 外部的过去未来苦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梵呗略考[栏目:法藏法师]
 波斯匿王的故事[栏目:觉性的故事]
 印度之佛教 第四章 圣典之结集[栏目:印顺法师]
 敬重的老菩萨[栏目:禅林衲子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