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日记
随喜功德 1996.10.16~1996.10.31
十月 十六日 星期三
“佛光山各别分院住持主管会议”今起一连三天,于如来殿大会堂召开。虽是会议,但实质上仍以师徒时间为主,和徒众们提及––
最近社会上,佛教真是多事之秋,中台山、清凉山、慈明寺、宋七力、妙天等事件接二连三,佛教徒若不凝聚力量,以求得共识,则不易面对这多事的环境,大家应该要有关心时事、关心社会问题的认知。
上午,讨论的主题是“佛光山有什么优点?”佛光山的优点很多,如––
1.升等制度:升迁,难免就会有上下、缓急、先后,虽非十分公平,但也是一种制度。其实也非制度不公平,而是人心不公平。凡是有人我之争、比较、计较、自私者,自然就会有不公平。何况升迁条件,非争取来的,而是经由评监,评监的内容除了有学业、道业、事业外,人缘、发心、修持、能力、工作成绩、品性、忠贞、待人接物等各方面,也都考量在内,非仅有年资一项而已。
通常在佛门一出家,就被尊称为“法师”,而出家二、三十年或五、六十年的长者,也一样称“法师”,这对有所作为的僧众是不公平的。罗汉修持有四果之别,菩萨修行也有五十一个阶位的高低,故在评监的升等制度中等级有所差别就是平等。丛林四十八单的升等序级制度,值得僧团来发扬。
2.人事调动:出家僧众到处行脚弘法,所以称之为“云水僧”,所以人是流动的,故职务一定要调动,否则就成一滩死水了。“调职”的另一个好处,也是在找寻自我所长,来多方面学习。
佛光山是每一个人的,当然所有单位也是大家的,不要计较要调这里、要调那里,为护持常住制度,一切都要欢喜接受,一些常会出轨者,大都是不遵守制度的人。一个人若老是轻易拒绝一些因缘、机会,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失去一切;反之不轻易排斥,而随顺一些因缘,则会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3.徒众福利:一入佛门献身佛教,就要有“将色身交给常住,性命付予龙天”的观念,当然传灯会就要负起建全徒众的福利制度。对在学徒众,并设有“清读奖学金”、“勤劳奖道金”等,给予方便使其安心读书。其它尚有旅行、留学、参学、医疗、度假、养老、往生奉祀、恩及父母者多项。
4.财务制度:佛光山对金钱管理的方法是,有权者不管钱,有钱者没有权,“钱”、“权”要分开。且私人不储蓄,尤其不与信徒有金钱往来,但并不表示不拥有,“储蓄”是一种慢慢的积存,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贪心,故不宜提倡。出家修行还是以清淡朴素为要,金钱不储蓄、不借贷、不往来,金钱太多了易埋葬一个人的道业。世俗以拥有为富,出家则以清贫为贵。
任何制度要健全,其过程必定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符合大众需要,“制度”是从“戒律”中引申综合而成的,服从制度,就象是持戒,意义是一样的。
十月 十七日 星期四
八时,继续昨天的“住持主管会议”,综合徒众们在生活及修持心得的体验,勉大家––
◎“发心”是一种担当、负责,心如田、心如矿,藏有很多的宝藏,要将此潜能开发出来,让自己成为有用的人,一个人若做事都不发心,将来如何成就事业?要将“发心”列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修持课题。
◎修行者的眼睛,不是要看人、看物,而是要看自己的心,不要让心随外境妄想妄动。就算要看,也是有正见的正当看,会“看”的人是看好不看坏,看正不看邪,看是不看非,且要懂得去看真善美。
◎有健康的身体,却懈怠不做事,怎会不生病?“精神力”是要靠发心而来的,“忙”是一种勤奋,从早起开始,忙就没有时间生病,忙就没有空闲去乱想,忙就不会谈是非。因“忙”就是营养、“忙”就是富贵,而懈怠是一种罪过,“忙”,让我们人生充满无限生机。
◎人依聪明才智可以分为圣贤愚劣几个层次,同样的,信众也依根性不同,对信仰的追求也不会一样。有的信众到寺院来是为了要念佛、有的是要来禅坐、有的是要来当义工、有的是要来会客、有的是要来喝茶、有的是要来礼佛、有的是要来讲话、有的是要来吃斋、有的是要来发心、有的是要来共修、有的是要来参加法会。所以不可以把信众的需要全归为一类,要应大家的需求,给予满足。
◎化缘要化心,且要让做功德者能心甘情愿。让信众在不自苦、不自恼的情况下布施,并能给予信心、希望、欢喜、心安、鼓舞,当然还有佛法,是每一位弘法者都要做到的。
◎人难免会有情绪,如果不懂得管理驾驭,全凭自己的喜欢不喜欢、要不要、愿不愿意在做事,这种以情绪来工作的态度,自然不为共事的人所接受,尤其是身为主管者,如果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管理属下?
◎在团体中,每一个人都要有忧患意识,共体时艰,不要只有个人喜好,要以团体需要为优先。每一分子若有个人想法、有分别、有是非、有人我者,就不易团结,彼此要相互尊重、包容,有问题时肯与大家检讨,才是好共事者。
◎承担一份工作要从头到圆满,不可半途而废转移他人,因在工作中,也是一种学习,要能了知一切前后流程,才懂得对事情的分析及对错失的改进。
◎同样规矩用在不一样的人身上,其效果是不可能很好的,因性向不同,对同样事件的反应,不可能有相同的结果,所以“应机说法”是管理学上不可少的原则。
◎徒众对自我衣着、饮食、日常用品、来往工具等要节制,不浪费;能自己处理的事情,不轻易指使他人或劳烦别人,福报就是在这些点滴中修来的。
◎佛光山的事业单位,全都是为方便信众、服务大家为前提,所以是非佛不为,与佛教无关者不从事,以弘扬佛法为前提。
十月 十八日 星期五
早在一九八九年时,现任美国副总统高尔先生,就曾访问过佛光山,因此因缘,今年四月底,高尔在洛杉矶时,也顺道到西来寺访问。原本是单纯的一场欢迎会和餐会,最近却变成美国两党在总统选举时的“筹款会”,真是始料未及。国内以及海外不少报社、电视、杂志等媒体记者,都针对此事来访问我,部分内容如下––
我对这一件事非常意外,感觉此举止,不但是对私人的伤害,也是对宗教、种族的伤害,显现出美国不尊重宗教及种族的融和,因此事件与西来寺无关,也说不上是政治捐款。就是有捐款,也是纯合法的,在当地的美国居民也不可以吗?
我是有钱还是没有钱?不用说,我这一生着书、讲演、出版,总会有一些钱,但有多少,我不知道,因不曾统计过,就算有,也是全部给常住付诸于公。我是个宗教徒,佛教成就我,今日我也一样将全部奉献给十方大众。美国人希望宗教人士没有钱吗?美国是很富有的国家,为什么不希望宗教人士有钱。其实在我的弟子中,比我有钱的人很多。因为他们还未出家前,在俗家时都曾在社会工作,且多少也会储蓄,有的人其俗家父母也会支援;再者在家信徒中,比我有钱的,更是比比皆是,只是其私人财富,我们从不过问。
美国新闻界一再“调查”我们是否有钱,我觉得不可思议。在佛光山派下的徒众其拥有多少金钱,常住是尊重不过问的。高尔到西来寺纯是朋友拜访、吃饭,谈不上捐款,那一天谈话的内容,皆是佛法,没有提到钱。高尔对佛教的“合掌”(将长长短短、大大小小的手指结合一起的圆融无碍。)很欣赏,认为很合乎美国融和的精神,当时在场者还有不少基督教、天主教的朋友。
高尔到西来寺,自然会请他用餐。佛光山开山至今三十年来,每天都有人到道场来用餐,少者千人,多者万人,都不曾要用钱,因佛门和信徒、朋友、客人的情谊,非一般的世俗买卖。
高尔是我们的朋友,见面是一种结缘性的聚餐,别人是否有捐款我不知道,总之,西来寺是没有。有很多信徒虽住在美国,但是来来往往于世界各地做生意,有一些信函就以西来寺住址来转,纯是通信方便的服务,其捐款应属合法性。
我对美国很尊敬,到处宣扬美国的可爱和精神,美国“美”的地方,可能美国人也不知道,但我从旁看得出来,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皆有负面的地方,但在我心中皆可以美化,进而谅解。希望美国人能发扬华盛顿、林肯的胸量。现在美国正逢竞选期间,我对哪里一个人能当选并不介意。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画面颇为欣赏,即落选的当事者,非常有风度的向当选的人握手道贺;还有美国人的诚实也很合乎佛教的不妄语。希望美国一些美好的传统,不要因为选举而给丑化了。
关于“政治捐款”,只是东西方文化思想的不同,只要从思想上去了解,就不是问题,因为对捐款的当事者是一种结缘的性质,而非为政治关系,不在于关心谁会当选,而是遇到了抱着随喜的心理而已,不要将原本欢喜高兴的事,变成烦恼。美国的选举是不打击对方、不骂人,这是很好的风度,在竞争场合中,站在尊重与包容的立场,应该要多发扬这种精神。
十月 十九日 星期六
上午八时,于大雄宝殿,主持此次三坛大戒的“初坛请戒”。
下午三时,前往高雄普贤寺,为二千多名信众主持“三皈五戒”典礼。
为前来发心皈依及求受戒法的信众们开示道––
非常恭喜大家来参加三皈五戒受持戒法,世间上万般的财富与价值都不及皈依三宝的利益与功德,而受持五戒的利益对国家社会的功德则更大,不受五戒并不表示可以犯戒,不受戒一样要受持戒律。犯戒时,只要有忏悔心,即可以减轻罪过,如同一把盐,放在杯中稀释,其咸味自然减低。人间的富贵长寿只要守戒就可以得到,不用太刻意去追求。
而家庭和乐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夫妻一起都来受五戒,则各自都可以放心彼此的行为,自然可以过美满的生活。希望大家都能来推动佛教的五戒,则社会必定能更具光明面。
晚七时,和普贤寺青年会的青年们座谈。
青年是时代的主干,任何团体的兴衰,“青年”都占最大的因素。在佛门里男众讲究智能,女众讲究慈悲,所以在佛光山男众的大觉寺供奉的是代表智能的文殊菩萨,女众的大悲殿供奉的是代表慈悲的观世音菩萨。
青年会的成员,最理想的年龄是在四十岁以下(四十岁以上者,则要转入佛光会去发挥),以保持青年的形象。
勉励青年们参加青年会,仍要精进,以取得檀讲师的资格为目标,故青年们到道场来要––
1.有计画的推动文教活动,如筹办才艺班、儿童班、绘画班、舞蹈班、书法班、花艺班、合唱团等等,充实信众们的生活内涵及生活情趣。对本身而言也是一种修福慧的法门。
2.不忘进修研习佛法,不同于一般信徒只是礼佛拜佛而已。青年人有力、老年人有钱,如何将“钱”与“力”集合起来是很重要的,而一般人出钱容易,出力难。所以有很多事不可只光看在金钱上,要看是否有佛法?青年们是道场的活动力来源,不自我充实健全,如何带领信众。
3.社会由于没有宗教教育,故使一般民众不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信仰而乱信。所以佛教青年平时就要培养佛教慈悲、忍耐、道德的观念,进而要专精研究或专题探讨,如中道缘起法、佛性、阿赖耶识等。除此之外,更要深入经典研究,如《维摩经》、《大乘起信论》、《法华经》、《大智度论》、《金刚经》、《妙慧童女经》等,及高僧传、佛教史……来认识佛教的全貌。
4.现代佛教的事业很多,如办杂志、办大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出版社、福利、慈济等,不仅广泛且多元化,大家可以依自己性向选择相应的活动参与,也让佛教在集体创作下,多彩多姿的在各层面发挥。
5.青年如何树立自我形象?不外在时间、历史中肯定自己。在工作上要求得主管的信赖,并具有忠心、能力、人缘、包容、不执着等胸怀,而为大家接受认同是很重要的。
而青年们如何散播“力”来带动其周遭的人事?不外要做一个随喜的人,能随喜即是菩萨,因随喜的功德,如香可以遍满堂室,如炬可以普照十方,如种可以一以收百,如月可以映现千江水月。
十月 二十日 星期日
一大早,为求受三坛大戒的戒子们,主持“初坛正授”。
十时,于如来殿大会堂主持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的理监事联席会议。
早期在公家机关服务者,其人事资料的宗教信仰栏内,都少有人填“佛教”,可见当时社会舆论界对佛教的印象如何。正道不昌,正当言论不能弘扬,皆因大众对宗教的认识都处于正邪之间,期望佛光会的会员们,都能成为当今社会宗教的一道清流,在从事社区文教工作时,不忘时时将正信的宗教理念,传播给接触到的每一个人。
今日议程内容有:成立佛光童子军团、在印度传授三坛大戒、佛光会会员会费可以随喜、凡佛光山皈依弟子皆是佛光会的预备会员等提案。为鼓励佛光会员们,人人都能取得檀讲师资格,在慧解上能有多一些参考书目,我代表佛光出版社将为庆祝佛光山三十周年纪念,而出版的一套《中国佛教经典宝藏》(计一百三十二册),特价优惠给佛光会会员。
晚七时三十分前往屏东讲堂,为八百多名发心皈依的信众们主持“皈依三宝典礼”。
皈依典礼圆满后,和屏东讲堂青年会的青年们座谈。“佛教”,也有人称为慈悲的佛教、道德的佛教、清净的佛教、圆融的佛教、真理的佛教、正信的佛教,但我觉得最好的名称是“青年的佛教”。
佛教是属于青年的,佛陀成道时才三十一岁,追随佛陀的弟子中如阿难、罗睺罗等也大都是童贞出家,妙慧童女八岁成佛、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僧肇大师三十一岁着《肇论》、玄奘大师二十六岁赴印求法,近代如吕碧城十九岁就担任《大公报》主笔,并着有《真理之光》;杨秀鹤多少次的环岛布教;苏曼殊、熊十力、欧阳竟无等等,都是佛门青年们的楷模。马来西亚佛教青年会已有三十年的历史,这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青年的“力”很了不起,但光有力是不够的,还要有佛法,勉大家要自组读书会,来研究经论,充实佛学,因有佛法才有办法,有佛法才能参与弘法工作。
座谈时,就大家所提出的问题,简答如下––
◎人生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忧喜一半、得失一半、聚散一半、佛魔一半、善恶一半、长短一半、是非一半,想要求得圆满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将好的一半、善的一半去影响坏的一半、恶的一半,才是积极的做法。
◎明白事理如同开悟,明白即是我懂、我了解、我知道。世间上最可怕的是愚痴不明理,所以凡事不要自满,不要自以为是,能“明白心地”就可以解脱。
◎如何折服我慢心?方法很多,可以用礼拜来折服,一个人如果对信仰对教主都能很谦虚的恭敬礼拜,从礼拜中,人格自然就会提升,何况佛法是在恭敬中求,所以说,从礼拜中可以折服我慢﹗
从屏东讲堂回佛光山时,我把信众供养的一万六千元,提供给屏东讲堂的青年会,作为青年会的弘法基金。
十月 二十一日 星期一
晚,和丛林学院的学生们进行“师徒时间”––
基本上我对学生的关心,不如说是对大家的不放心,不放心大家的不成熟,每位年龄至少都有二、三十岁了,但是在知见上,却是那么不懂事,这都是因为大家不认识自己所致,“认识自己”指的不是了解自己身高有多少、读了多少书、修了些什么法门、对什么喜欢不喜欢,是因为大家不了解自己,所以叫人不放心。
我们人从出生至今,都只知道向外求,要吃、要住、要穿、要玩、要朋友、要钱、要一切物质方面的享受。只是这些外在的东西,皆非自己的,何况还是有限的。人需要的是向内追求,自己起烦恼时,知道为什么吗?知道自己从何处来吗?知道为什么对人不喜欢吗?知道为什么和人共事就会有纷争吗?知道为什么不能安下心来读书吗?
“不知道”就叫做“无明”,故我们一定要去无明而明白,时下一般人所犯的最大毛病是不明白自己,但却很热心的想知道别人的秘密。人若不自知不知道自己,就不会做人、不会处事、更不懂得要发心。
在座大家懂得在茫茫人海中,抓到一叶扁舟(佛法),上佛光山来就读佛学院学佛,很了不起,只是不知道大家是否珍惜这难遭难遇的因缘?
学佛要懂得,只要听到好话、受用的话,都要想成是在为我讲的,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事事关心,有关心才是自己的,若凡事不关心、不注意、不欢喜、不接受、不用心,且闻善言又不着意,那不就是贫穷不富贵了吗?
“如何认识自己?”要时时不忘为自己打分数––
信仰几分 惜缘几分
道念几分 威仪几分
美德几分 智能几分
勤劳几分 自爱几分
发心几分 感恩几分
慈悲心几分 忏悔心几分
责任心几分 恒长心几分
宽恕心几分 体贴心几分
包容心几分 精进心几
要很理智的自省,为自己打分数,否则不会进步。
人不要往外在的世界去找人生,要从内心去找人生;不要在荣华富贵里、掌声中、赞美上去找人生,要从内心里来找人生。学佛重在自我要求,若能认识自己,自会流露真心,世间上就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
“我”的问题,只有靠自己去解决,大丈夫立志不在一时,要禁得起考验,找到自己很重要。
我箴
一切爱憎,皆由我障。
我障若空,光明无量。
逐境心生,随情动念。
心境两忘,物我无辨。
物无妍丑,由我是非。
我心不起,彼物何为。
动静等观,贵贱一视。
凡圣齐平,名不思议。
十月 二十二日 星期二
最近社会上最热门的话题,不外是一波波的宗教事件,上午接受TVBS电视记者访问––
◎如何区分宗教的正邪
在信仰之前,要先问清楚此宗教是否有历史可考、有否真实性、教义是否劝人为善、是否可以给人心灵上的提升及道德上的重视,若事先没有这一方面的了解,差之毫里,谬之千里,就容易走入邪信了。
◎对信徒在寺院捐款的看法
信众们的捐款,是一种对信仰的奉献,由神职人员代表接受,此是一种净财、公财、共财,将藉着我们的手转给十方,有的人则放进自己口袋内,那是不合乎因果的。
佛光山对财务管理的方式是“权”、“钱”分开的,其功德善款都应用到信众们的需要上,如:云水医院、养老、育幼、慈善,并办有四个大学、十六个佛学院、九个美术馆、杂志社、出版社、佛光书局等,在庞大的开销下,日日难过日日过,对这些佛教事业,佛光山完全是以弘法为出发点,且一丝一毫皆点滴归公。
佛光山对徒众私人财产(如俗家父母的赠予)并不过问,但是不准借贷、不准私蓄,所以对徒众福利才有所保障,不必担心物质上的缺乏,而能安心的弘法度众。
◎关于“纳骨塔”的问题
“塔”,本来就是佛教的,为佛涅槃后,舍利子的供奉处,所以塔是神圣的宗教建筑物,后来传到中国,应习俗的演变,也把佛的舍利塔再通俗化,一般的灵骨也可以放在塔里面,所以称为“纳骨塔”。
由于现在人口增加,土地难求,许多不法商人,以商业的行为来建纳骨塔,有的还如公寓在预售,有些人甚至还买了很多,以便将来奇货可居时涨价出售;有些商人另外用别的名称如“莲花座”,并说可以消灾,很多不求甚解的民众,就这样的上当了。
真正寺院里的纳骨塔,跟商业场中的纳骨塔是不一样的。纳骨塔是寺院建筑的一部分,如同大雄宝殿、功德堂、地藏殿或客堂,塔寺是寺院的设备之一,是一项慈善事业,应信众的需要而服务。因很多信徒不愿意祖先的灵骨,葬在土里,除了又贵又花钱外,实在是一地难求,所以政府、乃至天主教、基督教等都提倡火葬,除干净外,比较经济,所以纳骨塔就慢慢风行起来。
佛教里纳骨塔所收的款项不是买卖,叫“奉祀费”,就是灵骨进塔奉安后,不是一次就了了,还要每天在灵骨前早晚上香换水、供花、供果、春祭、秋祭,平常还要有专人照顾,也就是说,进塔是一次,可是照顾是终身永世的,故这不是用金钱买一个灵骨位就能算数的。
多少出家众,其一生的青春生命,都是为这许多灵骨在奉献,其慈悲更见伟大,所以我们对塔寺的灵骨,和一般生意场中的灵骨,应该要区分,不可混为一谈。
晚七时,和求受三坛大戒的戒子们开示。
在戒场的生活是很美好的,可以不必耳闻目睹世间的是非,自然就会感受到清净安然。虽然在戒期中虽免会有一些事务上的课程,这也是对身体上的一种调适,这段戒期中的日子,在出家生活中是很好的回忆,大家要好好修持,不要让它空白。
受戒,是自己的,所以持戒要发道心。不仅要受持戒法,其精神意义更不可忽略。
十月 二十三日 星期三
晚,和丛林学院一百多位教师们,于如来殿会议室座谈,彼此交换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得,站在教育者立场,我要每一位老师自省––
1.对教育工作能胜任吗?
2.对学生,真的有如父母或老师在教育他们、影响他们吗?
3.对教育工作能具有爱心和发心吗?
4.对结业学生有尽到辅导其进修的责任吗?
5.自己的道心、道念,可以做学生的模范吗?
6.在信仰和对佛法体验上,有资格当老师吗?
7.对常住有尽到做弟子责任,培养人才吗?
8.在讲台上授课时,有惭愧心吗?觉得自己不足吗?
9.平常有“常住第一、自己第二”的观念吗?
10.是否有检讨过,若老师不健全,学生如何健全?
11.平时不知进修、进步,就能成为老师吗?
12.自觉在学业上、事业上、道业上,都能成为学生的楷模吗?
座谈中,希望老师们能很诚恳的将自我毛病检讨出来,并加以改进。
三十年前,早在寿山寺办东方佛教学院时代,就有老师的评监制度,学期前,对老师们的行事历、教材、进度、计画等等都有审核。现在的老师怎可放逸懈怠,而不尽责?希望大家都能自律––
1.专任老师,每学期至少要有一篇一万字论文。
2.每学期前要将“教学进度表”、“编印教材”送交教务处。
3.“成立教学委员会”评监教学成果。
一个人的成功,因素很多,如:勤劳、尊重、反省、自我改进、闻过则喜、精进用功。老师不仅要教学生,更要教自己,在教学相长下,才能带动学生。反之,不求进步,苟且懈怠,自然会被学生给淘汰。
十月 二十四日 星期四
今和正在参加三坛大戒的戒子们座谈,佛光山是提倡人间佛教的,而“什么是人间佛教?”“什么不是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不是佛光山自创,而是佛陀本来就是人间性,佛的一生皆是在人间,其四十九年的教化,完全是针对家庭、社会、国家等各种问题,而佛陀原本就是人间佛教的实践者,走进社会,融入大众跟大家在一起。所以说人间佛教是一种菩萨道,将生活融入佛法,当下就是净土。
◎先将人做好,人间佛教才能完成,佛光会员四句偈“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夭,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说明了唯有行菩萨道,才能成佛道。
◎以人为本、以家为基点、平等性、普遍性如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无选择的救度众生,将佛法落实在生活中,就是人间佛教。
◎要“活动”才是人间,不活动就死了。所以要忙碌、发心、生活、工作,且在衣食住行间,二六时中去修行。而“一个”人是无法修行的,必须与人接触后,才有修行,而活动则是接触群众最方便的方法。
◎要“活”必须要“动”,世间上没有不活动的东西,何况活动也是一种修行,如朝山、园游会、当义工、社区联谊等。因在活动中,可以听到佛法的开示,而从中自我修持。
◎什么是“人间佛教”?除了死以外,哪里一个地方没有人间佛教?––
出坡作务、着书立说、利益群生、创办大学、兴建道场、素斋谈禅、讲经说法、扫街环保、参与活动、艺文活动、净化人心、教育文化、改善风气、施诊医疗、少欲知足、养老育幼、循规蹈距、共修传戒、明辨是非、佛学讲座、通情达理、朝山活动、念佛共修、培养人才、平和禅定、佛学会考、梵呗演唱、增上精进、军中弘法、下乡布教、监狱布教、灵巧智能、生活持戒、缘起的群我关系、因果的循环真理、业力的人为善恶、灭道的现世成就、空性的包容世界、自我的圆满真如。这些都是“人间佛教”,除此范围外都不是人间佛教,人只要生活在世间上,都离不开人间佛教。
十月 二十五日 星期五
佛光山宗务委员会与国际佛光会为庆祝佛光山开山三十周年,于今天起一连四天,在本山举办第一届“世界佛教杰出妇女会议”,除台湾各地佛光会推荐出来的妇女代表外,尚有来自美国的洛杉矶、圣地牙哥、内华达、纽约、丹佛、北卡;加拿大的温哥华、多伦多;澳洲的雪梨、布里斯本;南美的巴西、葡萄牙、西班牙;瑞典、挪威、英国、法国、南非、印度、纽西兰、泰国、菲律宾、大阪、东京、马来西亚、香港、斯里兰卡、新加坡、香港、韩国等三十多个国家地区,四百多位杰出妇女前来参加,平均年龄四十五岁,皆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精英。
下午报到后,晚上七时三十分,举行欢迎茶会。
女众的智能、细心、能力并不亚于男众,尤其是耐力和忍辱。自古以来,佛门所有功德、建树,大都是女性发心的,如––
1.妇女的布施护法:由于妇女们的布施净财,一栋栋庄严巍峨的殿宇寺院兴建起来了;由于妇女们的护持道场,一次次殊胜圆满的法会活动举办成功了。如果没有妇女的发心乐施,台湾的佛教哪里有今日兴盛的情况?我们能够安心在寺院道场拜佛学法,应该感谢身为幕后功臣的佛教妇女为我们所做的种种功德。
2.妇女的奉侍服务:走到寺庙,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妇女在那里服务工作,她们或者到厨房拣菜、典座、行堂、端茶,或者在佛堂抹桌、扫地、擦窗、抬物。在家里她们是女主人、少奶奶,雇有管家、工人来侍奉,但是到了寺庙,她们系上围裙,竞相服务,不怕油腻、肮脏、劳累,在服务奉献中,她们长养了菩提,增益了福慧,也使佛教活动了起来,昌隆了起来。
3.妇人的度人信佛:妇女普遍有良好的口才,比较肯主动招呼他人,不仅自己信仰了佛教,并且积极的接引初机者入信,为佛教接引了许多新的有缘人。譬如今天在座的各位,我相信有许多是由佛教的女居士们接引而来参加讲座的吧﹗妇女这种播种引渡的热忱,使佛教增加了许多信徒,也使许多大众亲近了佛法,使许多个人改变了人生,社会得到了净化。
4.妇女的社会福祉:妇女富悲愍心,看到社会有不幸的事件,多能解囊襄助,出钱出力,救灾救难,为人间增添温馨,给社会带来福祉。譬如有些妇女利用闲暇,组队到育幼院为院童洗涤衣服,洗手作羹汤;到养老院为老人清扫环境,作护理医疗等等,发挥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几年来接受有功社会慈善公益事业表扬的佛教妇女日益增多,充分显示妇女在福利社会的伟大工作中,其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
早在四十年前,我到台湾时,就非常注重女性地位的提升,像《佛光大辞典》、《佛光大藏经》,都是佛光山女众比丘尼所编纂,更显示女众在文化工作上一样会有贡献。
在家庭中如何提升妇女地位,如何发挥高等信仰的力量,都是此次会议要讨论的,其它尚有一些主题,像––
1.如何培养女性的特质
2.女性在家庭与工作间如何平衡
3.婆媳的相处问题
4.夫妻生活相处方式
5.如何协助儿女成长
6.对生命的价值的认知
7.如何提升女性涵养
8.如何拓展妇女适性的生活领域
十月 二十六日 星期六
上午九时,于如来殿主持第一届“世界佛教杰出妇女会议”开幕典礼。
西方人对女性比较尊重,称女性为“天使”、“圣女”、“和平天使”等;东方人称女性是“老虎”、“狮子吼”、“祸水”、“蛇蠍美人”,并说“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
我一生都在努力弘扬女性在家庭、社会劳苦功高的成就。世界上有伟大的男人也同样有伟大的女性,是并驾齐驱的。人们常常形容女性如花,但有的女性也一样可以如青青翠竹、苍松古柏或神木。
欣赏女性,大都是注重外在,也就是说以美色为第一,但事实上内在的美丽,才是真正的美。经典中的《玉耶女经》是一部倡导女德的经典。而在所有女性中,最有表现又是家喻户晓的不外是观世音菩萨,其慈悲、道德是大众们学习的榜样。女人不一定要做人生的附属品,尤其是佛教的妇女,更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与男众同等的来发展自己。
观世音菩萨是很了不起的,其度众方式是“应以国王身得度,即现国王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皆现之……”;其度众有一特色,即“游”诸国土。此“游”字是不辛苦、不执着、不在意,所以女众就要学观世音菩萨的女人法。
一个家庭欢喜、快乐的气氛要靠夫妻彼此共同来创造,过去妇女是以美貌、甜言蜜语来博取先生的心,现在则要用智能、善解人意,用爱来赢取爱,因有爱的“因”才会有爱的“果”。
以前我在西来寺为信众们开示时,偶尔母亲也会在旁边听。有一次,她老人家对我开示的内容表示意见,说:“你常常要信徒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但我觉得,人要『无我相』,但一定要『有人相』,如果一个人眼中无人相,那不成了目中无人,贡高我慢吗?”
世间确实是可以无我相,但不能无人相,而身为家庭妇女者,必须要有“丈夫相”,即是夫妻二人,要相互体谅、信任、了解。
人生存在天地间,是不可能单独生存的,都需要靠士农工商的服务,才能生存。也就是说,人在生活中不可以少这些因缘,故群我相处时,要时时不忘留一点空间余地,见面时要寒喧三句话、相逢要点头微笑、做事要你大我小、你对我错,情绪脾气来时要慢半拍,凡事就可以不罣碍。
女众的缺点就是口舌太快,故难免就会有争执,有一句话说“口边就是缘”,多赞美别人、多说别人好话,是最好的结缘方式。
世间上做人有做人的艺术、做事有做事的艺术、说话有说话的艺术、处众有处众的艺术。人在心情不好时,听到一句欢喜的话、赞美的话、恭维的话,就可以使心情开朗,可惜的是这种不费力气的说好话,却少有人去说,实在很值得去推行。
话好,自然心就好,心好自然散播出来的都是好话、做出来的都是好事。反之,讲一大堆不好听的话,自然其心态就是牛粪心,从小在家庭中,教育子女随时随地说好话的习惯,是很重要的。
身为现代妇女,脸上要时常保持笑容、说话要常说柔软语、眼睛看人要如观世音菩萨的“慈眼视众生”、耳朵要会善听,听的都是一些好事、好话,当然更要存有一颗善良的心,才能表现出妇女的特质,如果说慈悲的女人是宝石,那么有佛法的女众就是宝库。希望此次来山参加杰出妇女会议的每一位妇女们,在登此净域时,不要空手而回。
十月 二十七日 星期日
上午,于檀信楼和“世界杰出妇女会议”与会者,综合讨论––
人是经济的产物,一生下来就要喝奶、玩具、衣、食,样样都离不开金钱,但一个人要“拥有”多少钱才理想?依个人需要不同而有差别––
一、通常社会一般人
1.三十岁到四十岁,约拥有三十万到五十万。
2.五十岁左右,约一百万。
3.六十岁以上者,要有二百万到三百万。
为什么年纪大的人,反而要那么多?世俗上,父母养育儿女,都希望将来防老,但事实上,现在一般家庭,年老的父母大都是由子女轮流在奉养,所以年纪大时,身边有点钱,比较有保障,不必看别人的脸色。
二、一般在家妇女
1.二十岁到三十岁,要拥有三百万,心里就比较踏实,年轻时就不会为了“一栋房子”或“一辆车子”而匆匆的嫁人,将三百万存入银行,靠每月利息生活,也就不见得一定要去嫁人。
2.四十岁到五十岁,至少要拥有一栋房子,比较有安全感,不必看人家的脸色。
3.六十岁到七十岁,拥有一百万就好,年纪太大的人,身边钱多不安全,要提防有人会谋财害命。
三、出家人要拥有多少钱才如法?
1.二十岁到三十岁,是受教育阶段,重在要道不要钱,最好没有钱,若有顶多只可拥有十万。
2.三十岁到四十岁,见闻日增,可以参学、买书、游历等,此时可以拥有三十万。
3.六岁到七十岁,在修持上、弘法利生中,都已具道行,到处受人尊敬,身边不见得要钱。
有福报者拥有金钱,有智能者会用金钱。
妇女们在年轻时,将青春美貌、爱心、时间都奉献给了丈夫、孩子,到了四、五十岁时青春已去,丈夫的爱不如往昔,儿女也都长大各自独立。所以妇女到了四十岁左右,就会感到前途很茫然,不知今后要靠什么?
故,中年后的妇女,要开创自己的第二阶段人生,不再靠青春、美貌、爱情来生活,也就是说要用智能来拓展自己的生活领域。如何规画?以四十岁计算,要用十年的时间来研究佛学,不是仅知道拜拜求福而已。在慧解上深入,且立志取得檀讲师资格,从五十岁到七十岁的二十年间,用佛法来与大众结缘,届时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学生、朋友,将来都可以成为照顾我们的好因好缘。
社会上的女性依其性向,可分为三等––
上等妇女以社会为家:如佛陀时代,参与社会弘法的胜鬘夫人、从事社会教化的玉耶女、英国首相佘契尔夫人、科学家居礼夫人、民国初年《大公报》总编辑吕碧城、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副主席毕俊辉、一生护持佛教的孙张清扬女士、布道家宋能尔女士等等,都是非常典型的社会妇女。
中等妇女以事业为家:信仰也是一种事业;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也是一种事业;把自己安住在慈悲、忍耐、结缘、发心、学习、满足、大众中,也是一种家的扩大。
第三等妇女以人为家:有些妇女的一生不是靠丈夫就是靠子女,再不就是靠兄弟姊妹。其实靠人是最不安全的,因人有生、老、病、死,有来来去去,有情绪,不可能都很如愿,所以妇女在生活中,不宜靠人过日子,要以大众为家、为主、为中心。
女众们除了要以社会、事业为家外,更要自主、自立、自强﹗妇女们在疼爱子女的心情下,往往都会将积蓄全部给子女,但这种方法并不是上策,因年纪大了,若身边没有钱,有些儿女是不会孝顺的。所以金钱对老人而言,也是一种保障。年龄越长者,更要有是非观念、有辨别性、要做一棵不凋的老松。因每一个人都有佛性,都属全能性,能大能小、能上能下、能前能后、能快能慢、能饱能饿,性能好者,凡事无所不能,自然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
身为女人,而且是生存在中国社会里,最大缺点是“女众只是附属品”。没有被尊重的空间,希望在座每一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智能,不断自修,发掘自我内在的宝藏,自主、自立、自强的迈向檀讲师的目标。
晚七时,主持此次会议的闭幕典礼。
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如同甲、乙两人,从东西相向而来,在交点接触后,就各自往东、往西继续走去,再欢喜再美好的集会,还是要分开的。所以在聚会的刹那要珍惜,将来有因缘时能够再相聚。人生能多一份美好因缘,就会多一项历史。在会议圆满的此刻,给大家的临别赠言是希望大家––
1.做一个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有一位信徒到寺院,看到观世音菩萨就问法师:“我们每天手持念珠,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观世音菩萨手上也拿着念珠,念谁呢?”
法师:“也是念观世音菩萨。”
信徒:“为什么观世音菩萨要念自己?”
法师:“求人不如求己。”
所以,只要凡事自己敢承担,观世音菩萨不是别人,就是自己。
2.做一个善说法要的妙慧童女:在《大宝积经》中提及八岁童女登坛宣说大乘佛法,连身为长老的文殊菩萨也都向她顶礼,有佛法者在处处尊,在人人贵。有佛法者就有办法。
3.做一个改过迁善的玉耶女:玉耶女是出生在大富长者家中的千金,嫁给须达长者的第七个儿子为妻,在所有的妯娌中,只有她最不尊重公婆,且常常忤逆不孝,须达长者只好请佛陀到家中普照,希望能感化玉耶女。佛陀对玉耶女开示道:“花中最艳丽的是牡丹,鸟类最漂亮的是凤凰;女人最美丽的是一颗善良的心、最丑陋的不外是贡高我慢。”故教导玉耶女,身为女人在家中要兼负夫妇、妹妇、臣妇、母妇、婢妇等多种角色,并能勇于改过迁善,才是最美丽的妇女。
4.做一个转女成男的女中丈夫:在《法华经》中,八岁龙女因年纪小,大家都不看在眼里,所以她就在大众面前,显现三十二大丈夫相。由此可见,女性非是弱小的、自卑的,或永远处在一种弱势的地位,就是修道的能力也并不比别人差,所谓“有志者事竟成”,要自尊、自立、自强、自重才重要。
期望此次来此参加会议的每一个人,能将在佛光山得到的正信、欢喜、人缘、佛法、智能、平安带回去。且时时不忘––
把佛法放在家庭中
把佛光会放在生活中
把佛光山放在心中
把佛光大学放在口中
最后,主办单位在大雄宝殿前,点灯祈福,圆满此次会议。
十月 二十八日 星期一
此次回国参加国际杰出妇女会议的海外妇女们,主办单位特别安排她们参访佛光山的各别分院。我也随缘的陪同大家前往,今天将参访普贤寺、台南讲堂、新营讲堂、南华管理学院、台北道场等。
在参访南华管理学院时,龚校长说道:“很欢迎各位来自全世界的杰出妇女们,对大家的来访,感到非常高兴。谈起建校其中有不少艰辛,也有很多的喜悦,教育部高教司就很赞歎佛光大学,在今年三月分开始着手申请,才半年时间就开学了,实在是一项奇迹。
这里的每一砖、一瓦、一树、一墙,都有我们的亲手参与,尤其是佛光会会员们,每天都有人来此当义工,多时二、三百人,少时也有二、三十人,填土、植树、环保、维护等。所以佛光山的信众对佛光大学南华管理学院,都很有感情。”
佛光大学的特色有––
1.是一所精致的大学:一般学校的师生比例是:1:20,佛光大学则是三个老师带一个学生,在此授课的教授,都能认识每一位学生,并能针对学生特性、需要给予辅导;又,图书馆是整个学校的灵魂,通常一般新创学校,图书只有二万册,而佛光大学的图书,目前已有二十五万册,预计明年可达到六十万册。
2.佛光大学与IBM公司建校合作,有最好的网络课程训练,是青年学子最佳学习环境,在人才培训上,可以扮演非常积极的角色。
3.是全国唯一不收学杂费的学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时代的责任,日后佛光大学的学生,能将所学贡献给社会,也是信众们支持佛光大学的一种回馈。
佛光大学的成员,上至校长、各系主任、职员等,完全是为了理念在建校,完全是为了办好一所大学才聚集在一起,一个人只要有心有愿,佛法是不会辜负我们的,佛光大学百万人兴学委员会参加的功德主名单(建校委员)长达八十公尺,其中除了佛教徒以外,天主教徒、基督教徒的朋友也有很多人参加,来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支持,都是在表现大众有心要将高等教育办好,佛光大学有这个使命,也有这个愿心,绝不会辜负大众的期望。
今日在参访途中,不少妇女们也都表示了她们参加此次会议的心得,如––
法国容文宝:“因此次的会议,深刻的了解佛光会的精神与佛光山的理念,且在会议座谈中,受益良多,日后知道如何将佛法落实在生活中。”
台中孙娟娟:“希望藉由这样的活动,让佛教妇女走出来,为正信的佛教做见证,让社会大众知道佛教是活泼而充满朝气的,是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有了佛法,生活中是充满智能与喜悦。愿这样的会议,今后能经常举办。”
布里斯本姜文:“虽然是天主教徒,以佛光之友身分参加此次会议,对佛教人间化的菩萨道精神深表赞歎,也更坚定日后在澳洲要为留学生尽力的心愿。”
她并写了一张纸条给我,内容为––
“我对大师三分钟的捉影
在潜移默化中,使人们学习生活的真义。
在博爱欢喜中,使信徒了解生命的价值。
在温馨体谅中,他––走向社会大众。
在百忙奔波中,他––创造世界大同。
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他是世界人的明亮灯塔。
让我们向他致敬––
也让他的学生和信徒们,永远生活在百忙欢喜中。
澳洲姜文”
十月 二十九日 星期二
自从宋七力案、妙天禅师案被揭发以来,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类媒体对此类事件的大幅报导、民意代表源源不断的新证据发表会。在《中国时报》的“时论广场”有一篇许淑芬小姐的“揭发宗教乱象,媒体飙得不亦乐乎”,值得社会人士深思,全文如下––
这一星期来的报纸和电视挟其传播的优势和检调单位的适时配合,企图告诉我们,媒体可以替天行道,他们在帮助我们铲除怪力乱神的邪教。在这种一面倒的集体兴奋中,什么东西被忽略了?媒体为何要忽略这些面相?此篇文章只想粗略点出一些值得我们再去深思的问题。
一、关于伪造假神迹以敛财:如果信徒的供养、奉献和假造的神迹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信徒的捐献并不全然是因为有被媒体或国家机关所认定的假造神迹,谁能在此刻就断定这是敛财?以目前媒体的处理态度来看,我们可以反思生活周遭的例子,在同样的逻辑下,这些事例是不是也是诈欺敛财?
竞选时候选人以其华丽的言辞和剀切的承诺以换取选票和金钱支助,民众投以热烈的政治和金钱资源,选后如果当选人没有依其诺言而行,是不是也是一种诈欺敛财?
武侠小说虚拟一个武侠世界,并且大量印制销售以追求利润这算不算诈欺以敛财?
再者如某电视媒体据报载曾经假造多起新闻,如安排考生联考迟到,请求警方支援,再拍摄这事件以做成新闻;又如报载电视媒体假造跟香港现场联机,结果被拆穿是隔壁摄影棚的联机。这些假造的事件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刺激观众以提高收视率,有高的收视率以收取较高的广告费。以现今媒体评判宋七力事件的同样逻辑下,这些事情算不算诈欺以敛财?
二、关于追究组织的资金流向:台湾目前没有政党法,国民党、新党、民进党都是人民团体,从来没有任何媒体或检调单位要公开追究这些人民团体的资金流向。同为人民团体的一些信仰团体却在此刻被舆论、政治人物和检调单位追着打,要求追查其资金流向。
三、关于展现神力的问题:人们可不可能要求佛祖展现其神力?若其不能,我们便可判定其头顶有光圈的图象也是假造的?人们可不可能要求一一验证圣经里的故事,若其不能以科学方法验证,或不能被大多数人的生活经验所感知,那么圣经也是伪造的?台湾的民间习俗有请师公超渡亡魂的仪式,我们可曾要求师公要展现天堂和地狱的所在?并且展现她或他对此仪式操作的具体可看性?
由最近的一连串事件中,我们看到媒体、民意代表、检调单位对个人隐私权的漠视,更不用说对信仰自由的基本尊重。目前社会弥漫着目的正确论,罔顾基本人权,甚至以最粗暴不仁手段破坏程序正义。从扫黑到扫黄,扫宗教的黑道,谁来定义什么是黑黄灰白?是谁说宗教一定要行善?人民是不是可以组一个电动玩具宗教组织?一个爱狗爱猫的宗教组织?我们看到在整个过程中,信仰自由被远远地抛弃。
如上所述,我们是不是也应质疑媒体,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穷追猛打?而对其它类似的可能是更大的恶,却视若无睹?为什么以这种手法来告诉我们这些事?媒体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在媒体和检调单位的联手下,我们不禁要问,人民的想象和创作空间在哪里里?台湾包容一些异质性的空间在哪里里?谁在界定什么是正统宗教,什么是邪教?
十月 三十日 星期三
晚七时,前往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参加由内政部主办的“净化人心讲座”,为三千多名信众主讲“般若与人生”。
前来闻法的贵宾有执政党秘书长吴伯雄、副秘书长锺荣吉、内政部长林丰正、民政司长锺福山等多人。
林部长在致辞中说道:“内政部为了落实净化人心,匡正社会风气,培养人民正信的宗教情怀,和许多宗教界的领袖一直在呼吁,希望我们的宗教能跟生活结合在一起,这些可以说跟星云大师的志业不谋而合,相信透过大师对生活佛教所做的诠释,一定可以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慈悲的心、敬业的心,忍耐的心,知足的心,感恩的心,来促使我们的社会更祥和,民众更安乐,国家更富足。”
吴伯雄秘书长也致辞道:“最近社会上最大的话题,就是有人藉宗教之名,倡导怪力乱神的迷信,甚至做犯罪诈骗的事实。在整个社会舆论对宗教开始存着很大疑虑的时候,更可以深刻感受到,大师所领导的正信宗教、生活宗教、家庭宗教,才合乎我们的需要,唯有此才能达到净化人心、和谐社会的目的。
我个人追随大师多年,常常听他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尤其是一些苦思不能解决的事,大师的一句话,可以让我们豁然开悟。举一个例子:前年我准备竞选省长,正在进退两难时,大师说:『我看你好辛苦,自己画一个圈圈在里面罚站,为什么不跳出来?你会觉得海阔天空。』
事隔两年,我确实是觉得海阔天空。又,去年先父往生,我们全家大小都非常悲伤,大师为我们主持家祭时,讲了一段话:『你们不要难过,你们父亲现在是移民到另外一个国家去,那个世界有很多亲朋好友,他们正在快乐的相聚,有一天,你们也会到那个地方跟他重逢。』这一席话,使我们全家宽慰不少。
经常追随大师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就是在开示中提醒我们,在人生过程中,越得意时,越要谦虚感恩,越失意不得志时,越要坚忍。
内政部邀请大师来此做净化人心讲座,愿佛法能净化社会大众的心灵,让大家感到更平安,社会的爱心更充沛,让我们共同来努力。”
般若与人生,般若在佛教就是智能、光明的意思,在目前的社会里,若没有智能般若来处理人生,就会产生很多问题;“般若”在佛门又比喻为光明,有了光明凡事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目前社会上一些问题,如:
◎宋七力先生会不会放光
宋七力会不会放光不是重要问题,甚致佛陀放光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内心都有佛性、都有般若,都可以放出般若的光明,现代的人因为失去自信,就往外面追求,希望每一个人听完般若的讲座后,都能放出内心的光明。
◎关于神通的问题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神通,肚子饿了,吃一碗饭就饱了,这不是很神奇吗?天冷了,加一件衣服就暖和了,这也很神奇。神奇灵异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有,只是我们和它太接近了,反而感觉不出其玄妙。其实有神通并不能带给我们利益,反而会有痛苦,如:没有天眼通、天耳通,有人在讲我们的坏话,耳不听,心不烦;远处有什么事情发生,我不会罣碍。反之,有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知道有人不喜欢我或得知自己不久就要死亡,此刻就开始不自在了,所以在我们生活中,没有神通对我们比较好。而在佛门拥有神通者必须具有大智能、大般若、大自在、大禅定、大戒行。
◎本尊与分身的问题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本尊及分身,不是某一个特定人物才有,像会议应该本人出席,但若派一个代表去参加,而此“代表”就是我的分身;父母生了子女,“子女”就是父母的分身;老师教授学生,学生承袭老师的学术思想,“学生”就是老师的分身。所以大家都有分身,不必奇怪别人有分身。
◎关于灵异的传说
如舍利子在宗教内是很奇妙的事,灵骨即是舍利子,而灵骨塔是供奉舍利子所在,在佛门是很尊贵的地方,受信众们所景仰膜拜,绝非像一般商人或世俗中之邪道,将之用于诈财敛财。
凡事没有分别就没有法,没有法就没有伦理、没有次序,自然就产生乱象,故宗教内的“法师”、“禅师”、“牧师”、“神父”,一定要有专业资格限制,才不致为人所利用,基本上所谓妙天、宋七力事件与佛教根本没有关系。资格的限制就如开车的人要有驾驶执照;教书者要有师范资格;医生要医学院毕业者;做法师、任住持的至少也要佛学院毕业。若没有资格限制,则人人都可以成为法师、禅师,就像没有驾驶执照就去开车,怎不危险?
所以,对宗教的层次,若没有一个资格规范,则人人都可以成为宗教专家,报纸上的“据说”、“某人说”……无名无姓的发表意见,媒体也不求证,个人式的谣言,往往比黑道更恐怖,尤其是媒体的判决,根本就不让人有申诉的机会。一般法院的判决,就是有期徒刑,也还会让人上诉,且也只有少数人知道,其伤害较少;可是一经媒体判决,则举世皆知,也没有办法上诉,这种伤害比法院判决更可怕。对于目前的社会现象,真是––
“政府无法,媒体无德,佛教无辜,信徒无奈。”
如果媒体有德的话,可以救台湾;每一个人口中有德,可以救自己。社会上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都应该自我规范、自立自主,人人有责任感,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可爱。
今天的讲题“般若与人生”,我分四点来为大家介绍,即––
一、般若与非般若
二、什么是般若
三、般若有何用
四、般若的人生
人在生活中,如何过般若的生活?也就是说我们的六根怎样来表现般若?不外是“眼”要慈眼视众生、“耳”要闻法、“手”要随手之劳行好事、“口”要传播佛法、多赞美别人、说别人的好话;举止动静不忘“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并时时“心”存善念,宁可无钱、无财、无人缘,但绝不失去一颗慈悲心。有了般若的根身,就会过般若的人生,即懂得过六度的生活––
布施波罗蜜:要修布施法门,不忘广结善缘。
忍辱波罗蜜:对逆境有力量去面对化解。
持戒波罗蜜:生活要有规律不懈怠。
精进波罗蜜:过勤奋的人生,把自己忙起来。
禅定波罗蜜:保持平和心境,早晚恒持至少五分钟静坐。
般若波罗蜜:如果以上几点都可以做到,就能拥有一个般若波罗蜜的人生。
晚十一时,搭机回佛光山。
十月 三十一日 星期四
上午十时,于如来殿为一千六百名信众举行皈依典礼。开示时,针对最近社会一些宗教乱象,勉信众们––
◎礼佛拜佛、点灯供佛,重要是在点我们自己的心灯,开发我们的智能,佛住世时,有神通力可以放光,让人崇拜。其实佛祖放光并不重要,别人放光也不重要,重要在于自己要会放光。口中放光––讲好话;眼中放光––目中有人,并慈眼待人;手中放光––做好事,而每一个人更可以放慈悲光、般若光。
◎所有宗教都会拜偶像,不管是佛菩萨像或十字架,不一定要你来拜他,但只要肯礼拜就可以激发我们内心的尊敬,故每一个人都要有偶像的观念,藉此来见贤思齐、向上向好。真正的宗教家是不被外面的偶像所迷惑,因为“心即佛”。只是人在学习过程中,要有偶像的观念来激发。
◎每一个人自己都有“本尊”,也可以有很多的“分身”(代表)来为其做事,忘失自己本能(本尊),向外找本尊,那就是心外求法,皆是非法。
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没有罪恶就没有善美,外在的是非没有标准,为人处事重在自性的清明,才能认清自己的面目。正逢社会一些宗教乱象及怪力乱神之际,今天发心前来皈依的一千六百名信众,都是正知正见的信徒,不会为一些旁门左道的邪教误导,是真正的信仰者。
接受华卫电视“名人三温暖”节目访问,要我谈谈对凌峰先生的看法––
凌峰先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人,其所制作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节目,把大陆风光展现在台湾的电视上,是很勇敢的举止。且能做出这么有水平的好节目,实属难得,我因很喜欢这个节目,故和凌峰先生结了缘。
凌峰为人很重道义,有一次在香港,大陆要送他一个蒙古包,凌峰知道我是汉藏协会的负责人,要我和他一起接受这个蒙古包,但大陆方面则表示不欢喜,凌峰也就放弃接受。由这一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重道义的人。
凌峰个性率直、性急,曾与同在影剧圈内的人动武,而诉诸司法,我劝之人以和为贵,不要动不动就要上法院。由我从中调解,让当事者彼此握手言和。我很高兴他们看在我的分上,而免去一场官司。
对凌峰婚姻的看法?我对个人私事不管,总祝福有缘的人,能够在一起,不愿意看到怨偶痛苦的相对,我希望凌峰不要伤害旧有的关系,而且能够做得很圆满;对新的感情要能尽心尽力的珍惜。
对凌峰的才华,我非常欣赏,口才好、观念好、又很有创意,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其对两岸人士的批评多了,就有人不欢喜,所以如果他能够对事情多包容一点,多和缓一点,则比较容易为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