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高级佛学教本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
方伦居士 著
{返回 高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67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


1.
 大家都没有天眼,不曾看见过极乐国,也都没有神通,不曾到过极乐国,所以不应执定极乐国为有,若执为有,便是武断,这话是对的。但是,没有天眼和神通的人,若执定极乐国为无,是不是武断呢?既是不曾看过到过,怎么可以遽说为无呢!天空中,有这过世界,许可不许何?就因为大家都是凡夫,所以说有说无,都没有资格,这样就要遵从「圣言量」, 以佛所说为依归了。自己既无通慧,佛言又不相信,那就成为天下最顽固的绝物了。
 
 
 
2.
 说念佛是做无生的工夫,错了,实在念佛做的,是有生的工夫。目的是要离此娑婆,生在极乐国,所以念佛人,念念要作离浊世,生净土想。倘若误认为:念佛是求无生,那是自破其法,把净法的效用,连根掘起,可知这一错非同小可,而必须加以纠正。吾人但看,阿弥陀经内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 得生彼国,」「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趁各段,那一段不是说生?这就可以证明:念佛做的是有生的工夫,而不是无生了。如果说到无生,则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通达无生,不通达就是不究竟,净土念佛法门,也不例外。若真个不达无生,则连小乘的涅槃,都得不到,何况大乘的大般涅槃。不过,净土宗做无生的工夫,是在生极乐国以后,得到阿罗汉果时,便证入离分段生死的无生,得佛果时,才进入离易生死的无生。所以由娑婆到极乐,尚有死此生彼的一度死生,这一初步阶段的修为,确是做有生的工夫,并非无生,因其关系重大,不得不辨。
 
 
 
3.
 有种种证据,证明修净土是大乘法,而不是小乘:

(一)
 观无量寿经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其中第三福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诵读大乘,劝进行者。」这发三藐三菩提心,和诵读大乘,劝进行者,确都是大乘的行为。
 
(二)
 往生论中,赞极乐国偈说:「大乘善根界,二乘种不生,」这都是说:生极国者,皆大乘根器,并无二乘种性,
 
(三)
 莲池大师发愿文,一开头便说:「弟子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这是说:为一切众生,普求无上菩提道故,所以才念佛求生,可知念佛乃大乘极致之法了。
 
(四) 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必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生者皆不退转,直至成佛,这怎么可以说为小乘。
 
(五)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说:「其人自见生莲花中,蒙佛授说,得授记已,于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由往生以至度众生,由度众生以至成佛,这若不是大乘,什么是大乘?好了,经论中阐明修净土是大乘法者,不可胜记,右述这几段,已足代表作证,再不必多费笔墨了。
 
 
 
 
4.
 心体廓然无念,则诸方平等,并无偏重点,故无生处。若廓然无念之中,忽起一念,则此一念的著落处,便成偏重点,也便是受生之所。净土法门,偏重念佛,得生佛国,就是根据此一原理而建立。弥陀摄取极乐国,发称名者,回向功德者,发愿欲生者,必加接引之愿,也是根据此一原理而发的,可知净土法门,是含有甚深的义理在内。
 
 
 
5.
 禅净可以双修,第三十三课第九段,三种念佛方法中的「实相念佛」,和第三十三课第十三段的「觉照念」,都是净中有禅,禅中有净,这便是双修了。不过,就怕学者慧解不够,没有方便善巧,那就行不通,并非禅净两法,不能互通互合也。
 
 
 
6.
 若问各种念佛方法中,那一种最好?这便错了,法本平等,并无高下也。答案是:当你觉得:用某一种方法念佛,心中正念最分明,并无杂念时,这一法,在这时,便是最好的法了。所以有时上刻用甲法最好,下刻觉得,此法不济事,还是用乙法或丙法最好了。法的应用和变换,只有念佛人自知道,自调和,舍此之外,任何人都不应硬性的指出:那一种是最好的方法。譬如有人问名医:那一种是最好的药?他也只能答以:能愈病者,便是最好的药,并不宜平空指出任何药名也。
 
 
 
7.
 念佛法门中的持名念,若论行事,老太婆及小孩子,皆所优为,若论穷理,等觉菩萨,尚有未能明了之处,其高深可想。所以才说:「惟佛与佛,乃能知之究竟。」世间轻慢念佛法门者,即是表明:他对于念佛一法,是门外汉,而且也放弃了,无与比伦的大利益,想起来真堪一哭。
 
 
 
8.
 修禅要无心无境,所以在禅定中,不管见任何境界,皆是魔事。修净要有心有境,所以在念佛中,若见境界,凡所见与所念相符者,皆是正,所见与所念不符者,皆是邪。但还要知道:纵使所之境,确为佛境,然若执之过甚,则亦成魔。楞严经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远公一生,三见圣相,而亦不理不说,此正所以教后人:勿因贪恋、欣喜、分别、执著。而失念著魔也。所见与所念相符,尚且如此稳定凝重,何况不符。
 


{返回 高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高级佛学教本 第卅四课 净土宗 (五)
下一篇:高级佛学教本 第卅三课 净土宗 (四)
 高级佛学教本 第卅一课 净土宗 (二)
 高级佛学教本 第卅二课 净土宗 (三)
 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六课 法相宗 (三)
 高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净土宗 (一)
 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二课 三论宗 (一)
 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一课 天台宗 (四)
 高级佛学教本 第廿八、廿九、三十课 综合指要
 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六、十七、十八课 综合指要
 高级佛学教本 第一课 律宗 (一)
 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十一、十二课 综合指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极乐愿文》解义(二)[栏目: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信心不退转[栏目:人行道]
 第八章 密教的法器 (金錍)[栏目:佛教的法器]
 鬼道之苦[栏目:海涛法师]
 念佛常常流泪是什么原因[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各种快乐[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始终心要》解读[栏目:月悟法师]
 起心动念菩萨遍知[栏目:传喜法师]
 您对高学历的年轻人出家有什么看法?[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做火施烧东西是浪费吗?做火施能起到什么作用?[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