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二)二禅、三禅和四禅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50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二)二禅、三禅和四禅  

  【依此修行,内心自然安住而护持,止息寻伺,身心起现大喜乐之等持,即是二禅(三处: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净光天。具四支分:净、喜、乐、定);】

  在第一禅的基础上继续修行,内心自然安住而护持,逐渐止息寻伺。也就是说,初禅中明了的粗分(能所)开始越来越淡,站在意识的角度,二禅中含杂的意识比初禅更细致一些。身心起现大喜乐之等持,指二禅比初禅更为轻安。二禅具备三处——少光天、无量光天和极净光天,四个支分——净、喜、乐和定。

  要知道,二禅和一禅最大的区别,是二禅中没有寻和伺,见解很清净。

  【如是于此喜之乐,无有耽著而护持,止息身之喜执,心中周遍不动妙乐之等持,即是三禅(三处: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具五支分:乐、舍、念、慧、定);】

  在二禅的喜乐中无有耽著而护持,止息身轻安的喜执。相对而言,身轻安的感觉比心轻安的感觉能所对立更为粗大,所以三禅的时候止息身轻安的喜悦,但内心当中的轻安、喜悦更炽盛,所以称为“心中周遍不动妙乐之等持”。三禅有三处——少净天、无量净天和遍净天,具备五支分——乐、舍(有平等之显现)、有念、慧和定。三禅的时候已经相对具有智慧了。

  【于心之乐无耽著而护持,实执隐没,于明空等持中专一安住,即是四禅(凡夫三处及圣者五处,凡夫三处: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圣者五处:无想天、无烦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凡夫三处具四支分:念、受平等、想平等、等持)。】

  第四禅的时候,对心之喜乐已经没有耽著,如是护持,实执开始隐没,在明空等持中专一安住即是四禅。四禅有凡夫三处和圣者五处。凡夫三处是无云天、福生天和广果天,圣者五处是无想天、无烦天、善现天、善见天和色究竟天。凡夫三处具四个支分——有念、受平等、想平等和等持。

  以上讲解了四禅而支分的十七天,从文字上可能没什么不懂的,但要在实修中证悟这样的见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一)初禅的特点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三)四无色天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六)不要以文字掩盖实修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二)阿赖耶识之状态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十一)获得暇满人身之因
 圣者言教 第三课(六)为什么说佛法的善才是真正圆满的善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八)等持与所缘
 圣者言教 第四课(一)清净发心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九课(二)什么法最为殊胜
 圣者言教 第四课(十一)修法当具三殊胜
 圣者言教 第六课(二)调心才是修行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六)五自圆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句经要义 第七品 阿罗汉品 大迦叶尊者 阿罗汉持正念离系缚[栏目:法句经要义]
 No Ajahn Chah《089》[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中阿含经》卷22[栏目:中阿含经讲义·福严佛学院]
 学佛修行就是享受生活[栏目:陈坚教授]
 反皮草的六点论辩[栏目:昭慧法师]
 我们为什么要恒顺众生?[栏目:大安法师]
 性缘问题之申论 二、与戒体的关系[栏目:智谕法师]
 梁漱溟人生哲学的佛教底蕴初探(杨孝容)[栏目:佛教与哲学]
 两位第一夫人共同拒绝皮草[栏目:拒绝皮草]
 净土宗的主要思想及信仰特点是什么?[栏目:洪修平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