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巧息争辩
 
{返回 钵水明镜·传喜法师开示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532
善巧息争辩
 
      在佛陀时代,有一种外道,名叫现世乐外道,他们不承认前生、后世,也不相信有因果报应,最多就只顾眼前。现在这个时代同样也有很多人不顾因果,只管现在捞到现钞,现在用起来,至于以后自己还有来世,行为对子孙有祸害,他们不相信的,认为这一世享受到了就好了。
  现在社会很多人也抱持同样的人生态度。那我们学佛的人,很多人回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时,又开始颠倒了。有一对夫妻,在我们这里皈依,然后回去就吃素了。虽然他们自己有很多感应,学佛进步了,身心都改变,越来越幸福,但是当他们出去吃素的时候,别人就开始围着他们开批判会,家里人也反对,社会上有缘的、单位上的朋友都开批判会,就像那些人是在悲天悯人,要救救我们佛教徒的感觉。
       其实我们是好不容易才醒悟了,但很多迷惑的人还劝我们回去。这时候也没办法,因为我们很难说服得了他们。真要讲道理的话,他们了解过佛教吗?不了解就说佛教是迷信,这种判断本身就不科学,也是迷信。但学佛是要有因缘的,他们的因缘还没成熟,所以我们就不要对着干,笑一笑化解,先用软绵绵的太极功化解掉,不要硬去争执。
       首先我们不能反驳他,因为他们也是好意。可以先问他们是否了解佛教?是否知道佛教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一开始不要讲宗教,可以先交流文化,找共同的语言。如果一上来就讲佛教,距离还太远,所以可以先用中国文化来进行沟通。可以介绍中央电视台拍的许多大型佛教类记录片,比如《千年菩提路》、《玄奘大师》、《法门寺》、《敦煌》,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大制作。
  也可以从科学角度契入,以其人之道还治于其人,举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教授的例子,他写过一篇文章,叫《现代物理学已步入禅境》。中科院院士在科学方面最权威了,这样的例子举起来是很有说服力的。
  所以我们自己也不要以佛教徒这样一个名字来自居,我们要真正地在自己身心里去长养佛教的智慧和慈悲,陶冶自己的情操,把我们的生命浸润在佛法里面,不能打着佛教旗帜去争论。要静静地去修,自然你的身心、你的语言、你身上就放射出了佛教智慧慈悲的味道,甚至连我们的相貌都发生改变,别人自然就会觉得学佛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返回 钵水明镜·传喜法师开示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们的世界观
下一篇:以音声作佛事
 巧把尘劳作佛事
 守住做人的道德底线
 将心比心 是为佛心
 人成即佛成
 修行要义
 快乐从哪里来
 认识内心的黑暗
 俞净意公改过自新
 改造命运
 感受天地万物的和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玄奘大师的历史定位[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十五、到底修到哪一步骤算完成五加行?[栏目:密宗五加行十七种疑难汇解]
 六祖坛经讲记 定慧品第四[栏目:演培法师]
 在什么状况下,助念时要把亡者与家属隔离?[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勤修妙法入菩提[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在家如何修行,吃植物破戒吗,能吃鸡蛋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指标[栏目:管理三部曲·迷悟之间 ]
 入出息念修法管窥 助行 助行之(四)──死随念[栏目:德雄尊者]
 长久 Sustained Effort[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明月归来一湖泊,又是西湖赏桃花[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