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什么人适宜参禅(刘先和)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67

什么人适宜参禅

【贵州】刘先和
  
  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故禅法是心法,是大法,是顿法。也正是因为如此禅法如今十分受学佛修持人的青睐,故而常常有学佛人问我:“我适不适宜参禅?”
  佛法本无大小之分,也无顿渐之别,正如慧能大师所言:“法即无顿见,迷悟有迟疾”(《六祖坛经》下同)。还说:“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见,人有利钝,故名顿渐。”故而佛法有八万四千门之说,其义在佛法因缘施法,有最大的方便。对于一个有心求法的学佛修持人来说,什么方法都可修成佛果。当然,选择一种最为适宜自己的修持方法也是有必要的,对于这一点我们从《楞严经》中可以看出佛对这个问题的阐述。该经集中介绍了从六尘、六根、六识,即十八界,另加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共为二十五位数,构成诸阿罗汉和菩萨们二十五种入道的修持方法。经中详尽地介绍了这二十五种修持法门的方法,经中指出:无论选择那一种修持方法,一门深入,都可入道悟法,因为这都是诸罗汉和菩萨们实践证实了的,是真实不虚的。按理修持法门本无优劣之分,正如佛说:“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楞严经》下同)。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入门方法的选择,与证悟自性,与成佛的难易、时间关系都是十分重要的。由此经中才说:“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也正是因为如此,佛考虑:“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于是佛委托文殊菩萨专门对这二十五种修持方法作了讲解。这里说明一个道理,即从佛法整体来说,无优劣之别,但对个体修持者来说,仍有一个选择的需要,以此解决初学的“迟速”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宜修持禅法呢?当虚云的一位弟子向虚云请教自己是否适宜修持禅法时,虚云对其说了这样一段话,即:“汝自审,果能处烦恼而不乱,住禅定而不寂,则可以参禅;若未能做到,则当一心念佛”(《虚云和尚全集》)。
  众所周知,虚云大师是一位伟大的觉者,是佛门的巨擘,是中国禅门的一位巨匠,是禅宗在中国的一面旗帜,其自少就习禅,一生禅定奇境多多,他是中国禅修的一位楷模和典范。由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这段话中得出这样两点启示,以供我们在选择禅修上作决定。
  一是“处烦恼而不乱”。世人都有烦恼,因为人人都有我执,我执在心,必有贪、嗔、痴,一切烦恼都由贪、嗔、痴而生。学佛人也是如此。然而在烦恼面前,因各自我执轻重不一,心态不同而对待烦恼的境地有别:有的人一旦烦恼上身,心乱不止,心急火燎,烦躁不安;而有的人身处烦恼之际,深知一切烦恼皆虚幻之物,能不攀、不随,提得起放得下,处烦恼而不乱。依大师之言,心乱者,不适宜修禅。为什么?凡心乱者,必然妄想多多,心随境转,不能自主,参无效果尚无妨,重者走火入魔,误人害己。也许会有人说,禅法本来就是专治散乱的,就是除妄想的,为何心乱者不能修禅?是的,虚云说:“故而见贪心众生,教之以布施;见恶心众生,教之以持戒;见嗔心众生者,教之忍辱;见懈怠众生,教之精进;见乱心众生,教之禅定;见痴心众生,教之般若。”(《虚云和尚全集》)然而心乱者修禅必定要有明师亲授,如今名师多多,但明师何处可寻?无明师指导,轻意上路,后果难料,何不以“一心念佛”而稳妥。
  二是“住禅定而不寂”。这一句话里实质上有两个条件:一则住禅定;二则不寂。这两个条件有一个共同点:定。虚云说过:“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虚云和尚全集》)明心就要有大定力,要应无所住。能“住禅定”是定,能“不寂”也是定。当今社会,人心日渐浮躁,能做到“不寂”者少之又少,能深修禅法者也是极为难遇的,故而虚云指出:“禅宗虽一超直入,非上根利智不能修。”(《虚云和尚全集》)
  有实际学修中,有不少人不具备“处烦恼而不乱”、“住禅定而不寂”两个条件,但又十分喜禅,怎么办?是不是就与禅修永远无缘?我以为也未必。出路在于不断修正自己,增添自己修禅的资粮,逐而步入禅修之道。具体做法:
  一是深通佛理。深通佛理是打好参禅基础的必需,深通佛理主要途径是读佛经,选一二部适宜自己的佛经反复读,反复思,深解其义。建议参禅者最好选《金刚经》与《六祖坛经》,这两部经都是讲授心法(即禅法)的。要多读,多想,一时读不懂不要紧,以此经的后文解前文,以此经解彼经,对照读,反复读,终归有解。读经的目的是要解决信力问题,要坚信人人皆有佛性,要识得本心,要坚信自己本心是佛。
  二是增长定力。增长定力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佛理运用的问题,如何运用,就是善于自觉和本能地用佛理认识世界,认识生命,认识一切现象。只有运用了,佛理才是自己的,不运用,佛理是佛的,与己无关。佛教中有一张开示修持的牧牛图,其义就在于用牵牛鼻的绳子对牛的活动进行控制,以免其乱跑。学佛修持人就要善于用觉悟之绳、智慧之绳牵住自己散乱的心,不使其散乱。如此久而久之,定力必增强。

摘自《禅露》杂志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让感恩成为习惯(吕胜菊)
下一篇:跟佛菩萨学为人处世之道(邹相)
 孤独的智慧
 发殊胜菩提心(通赞)
 人虎情
 感情、欲望、意志(明真)
 僧品高韬 垂范千秋—— 一代高僧惟贤长老世纪人生随想(金易明)..
 劝请念佛三要(性愿)
 读《智者大师别传》有感(惟严)
 当代出家人的承担(常德)
 善事都是为自己做(正道)
 抱怨可能是无能的表现(关伯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弟子必须深信因果法则[栏目:佛网文摘]
 祈愿的力量 附录一 禅修练习[栏目:祈愿的力量·一行禅师]
 五百罗汉 158、昙摩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太虚大师年谱目次[栏目:太虚法师]
 入世修比较好,还是清修比较好?[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正念正智以待时[栏目:体方法师]
 如何看待给阴间烧纸钱问题?[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药师佛与黄财神的关系(创古仁波切)[栏目:药师佛·藏传]
 世尊的初发心[栏目:佛本生故事]
 发菩提心——入大乘门的唯一标志(上篇)[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