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少林农场话农禅(释延子)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48

少林农场话农禅

◎释延子
  
  少林农场位于嵩山少林寺西约一公里,是少林寺僧众日常出坡禅耕的地方。农场总面积1600余亩,现种植小麦100余亩,蔬菜20多亩,各种果树40余亩。秉承着禅寺农禅并重、自给自足的理念,少林农场为寺院四百多僧众提供了粮食、蔬菜、各种香料、中草药以及观光植物等。
  禅宗第一祖庭少林寺这座名扬海内外的千年古刹,在永信方丈的带领下,不但使少林功夫走出了国门、成了中国文化的一张璀璨名片,在“禅”的恢复上更是有所造诣。为了秉承历代高僧大德慈悲济世、农禅并重之家风,永信方丈带领全寺僧众建设千亩农场,开展农耕禅,把农耕与禅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利益众生。
  农禅并重的生活可以追溯到禅宗四祖道信大师。道信(579—651年),俗姓司马,原籍河内,后徙于蕲州(今湖北内)。《传灯录》云:“(道信)运斤挥刃,无避种生。炊爨饮啖,静渐宿触”。从而开辟了农禅并重风气。但真正使农禅并重制度化、规范化并流传开来的则是百丈怀海禅师。怀海禅师(720—814年),俗姓王,福州长乐(今福建内)人,著《百丈清规》,建立丛林制度,开垦山林农田,以自耕自食为主,播种收获也如普通平民一样,依照政府法令规定要完粮纳税。全寺上下,无论长幼就须一同劳动,即“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从而确立了自给自足、农禅并重的中国式道风。
  此后,农禅并重的丛林制度广泛流行,除禅宗内部外,其余各宗也都竞相效仿,从而为佛教能够在中国立足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赵朴老曾在《天童寺》一诗中盛赞农禅并重道风:“同心戮力务工农,真见勤劳养道风。会得新新堂上意,搬柴搬谷是神通。”
  如今,在永信方丈的指导下,少林农场将因地制宜,打造成集观光采摘、农业科普、禅耕体验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农场。不仅可以弘扬禅文化,同时也能为中国梦的组成部分——“粮食安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农耕禅是改变大众亚健康的健康生活方式,祈愿未来农禅文化走近千家万户,普利十方檀越,为民众提供健康的物质食材和精神食粮。
  阿弥陀佛!

摘自《禅露》杂志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石阶与石佛(肖艳)
下一篇:法师的含义与德行(李忠)
 佛舍利的流传(觉真)
 茁壮自己(杨赞儒)
 古寺千年伴诗韵(张君年)
 真正皈依佛教三宝(土登相切桑布)
 施污垢布 得最胜福
 禅宗语录的特色(远尘)
 幸福的宝藏(智愿)
 浅谈——怪、慢、俗(长清法师)
 平时的言行很重要
 永嘉大师的“半句偈”(曾承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八 有品[栏目:增支部二集]
 6 活得快乐[栏目:活得快乐]
 佛教思想和先秦儒家思想之比较[栏目:清远法师]
 修行对生命基因的影响[栏目:仁焕法师]
 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栏目:妙莲法师]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 前言[栏目: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
 法华特论 第十七 安住品---安乐行品[栏目:冯达庵居士]
 经典禅诗 第十章 名僧禅诗欣赏 二、寒山子禅诗[栏目:吴言生教授]
 75 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吧[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九课 八正道(二)[栏目:基本佛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