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合讲
蒋阳龙朵加参尊者传授
桑昂丹增传讲
第一百五十三讲 2013年8月23日
【原文】
再来讲讲菩萨受报的实例:印度乐行国王有一位太子,有一天,母后送给他一件精美别致五彩锦缎的无缝衣[1]。太子说:“我现在还不穿,等到继承王位时再穿不迟。”
母后说:“你恐怕没有得到王位的机会了。本来,国王驾崩之后理所当然要由太子来继承王位,可是因为你的父王和龙树阿阇黎的生命是一味一体,所以只要龙树没有圆寂,你的父王就不会离开人世,而龙树菩萨已经获得了寿命自在,没有圆寂的时候,你的许多兄长都没能继承王位就已经死去了。”
太子问:“那么,有什么妙计吗?”
于是,母后为他出谋划策道:“龙树阿阇黎是一位菩萨,如果你向他索要头颅,他必会施舍,除此之外实在无计可施。”
于是太子来到龙树菩萨面前索要他的头颅。
龙树菩萨十分爽快地说:“你自己砍断拿去吧。”于是太子奋力挥起宝剑,可是无论怎样都好像在虚空中舞动一样,根本无法砍断菩萨的头颅。
这时,龙树菩萨告诉他说:“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是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没有彻底清净,你用吉祥草可以割断我的头。”
太子采了一根吉祥草来割龙树菩萨的颈部时,头颅当下落地。伴随着“我今往生极乐刹,将来亦入此身体[2]”的声音,龙树菩萨趋入寂灭。
这以上的公案告诉我们,像他们那样的圣人,尚且也需要感受这种业力的异熟果报,更何况说我们这些从无始以来漂泊在轮回中造了不计其数恶业的人呢?而且我们现在仍然还执迷不悟地累积罪恶,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即使是脱离恶趣恐怕也不容易。
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要谨小慎微,即使是微乎其微的罪业也要尽心尽力予以杜绝,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善事也要悉心毕力加以成办。如果没有这样从小处着手,那么以每一刹那的恶业也需要在恶趣中住留数劫。为此,就算是很微小的罪业,我们也绝不能认为就这么一点点无关痛痒而抱着无所谓的轻视态度。寂天菩萨亲口说过:“刹那造重罪,历劫住无间,何况无始罪,积重失善趣。”《贤愚经》中也说:“莫想诸罪微,无害而轻视,火星虽微小,能焚如山草。”
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大为可观的果报,所以不要认为仅仅这么一点点有什么用途而不屑一顾。
我乳轮王往昔变成一个穷人时,有一天他手拿一把豌豆准备向一位新娘投抛,途中正巧遇见德护如来前往城中。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于是将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他转生为南赡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而统治四大部洲的国政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中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
此外经中也说观想佛陀甚至向空中抛撒一朵花作供养的善果,获得帝释和转轮王的果报也是难以到达它的边际。如《贤愚经》云:“莫想诸善微,无益而轻视,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
《功德藏》亦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本来,无忧树的种子比芥子还小,可是树木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年它的树枝都增长到一由旬左右,即便如此,这也无法形容善恶果报的增长程度。
相反,即便是违犯了细微的学处,也会导致无穷的后患。
从前,翳罗叶龙王以转轮王的身相来到世尊面前。世尊义正词严地说:“你不仅破坏了迦叶佛的教法,难道还要来毁坏我的教法吗?你现出自己的原形来听法。”
翳罗叶龙王说:“我面临着众多威胁,因此实在不敢以原身前来。”
于是世尊让金刚手菩萨保护它。这时,一条遍布数由旬的巨蛇出现在人前,只见它被头上长的一棵翳罗大树重重压着,树根的部位昆虫弥漫,它感受着巨大的痛苦。
弟子们请问世尊这其中的原因。
世尊讲述说:他曾经是迦叶佛教法中的一位比丘。有一次在途中,一棵翳罗大树刮了他的法衣,他勃然大怒,无视学处而砍了那棵树,这就是那一罪业的恶果。
一切善业恶业之中,是黑是白,是轻是重,关键还是要看人的起心动念。举个例子来说:一棵大树,如果它的根是药性,那么它的树干和树叶肯定是药;如果它的根是毒,那么树叶和树干也必然是毒性,毒性十足的树根绝不可能生长出灵丹妙药的枝叶。同样,如果带着贪嗔的动机,居心不良,意乐不净,即使表面上所作所为是善业,但实际上只会变成不善业。假设内心清清净净,纯正无暇,那么纵然从外观看起来好像是在造恶业,但事实上已经成了善举。《功德藏》中说:“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因此,对于没有丝毫自私自利、内心无比清净的菩萨来说,身语七种不善业才有直接开许的时候。就像大悲商主杀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罗门子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之类的情况。
下面简明扼要地讲述这两则公案:
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大悲商主的时候,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途中,一个名叫短矛黑人心狠手辣的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知道后心里想:这五百名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残杀了他们,后果必将身陷地狱住无量劫,实在可怜;如果我杀了这个人,就可避免他堕入地狱,就算是自己下堕地狱我也甘心情愿。这样三思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毅然决然地杀了那个强盗,(以此善念大悲商主非但没有堕入恶趣,反而)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这一公案,表面上来看是造了恶业,为什么呢?因为作为菩萨的他亲手杀了一个人,但实际上完全是善业,因为大悲商主根本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心念,而且从眼前来看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身性命,从长远而言,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的痛苦中拯救出来,所以是伟大的善行。
再有,星宿婆罗门长年累月在林间持梵净行。一次他到城中去化缘时,一位婆罗门女对他一见终情,生起贪爱,欲绝身亡。星宿婆罗门不由得对她生起悲悯之心,于是和她结成夫妻,以此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
诸如此类的杀生及破梵净行才有开许。而对于为一己私欲,在贪嗔痴的驱使下而行,在何时何地对何人也没有开许。
不与取也不例外,对于根本没有私心杂念、有胆有识、大义凛然的菩萨来说,为了爱财如命的富翁,而从他们手中盗窃财物上供三宝、下施乞丐等是开许的。
妄语也是同样,如果是为了保护濒临绝境的众生性命或者保护三宝财产等说妄语是开许的,但以私欲欺骗他人是绝对不开许的。
离间语也是一样,例如,一个行善之人和一个喜欢作恶的人相互为友,而且为非作歹的那个人势力强大,因为担心行善之人被他带入罪恶的邪道,而说离间语使他们分道扬镳是开许的。相反,使志同道合的两人关系四分五裂,说离间语绝不开许。
恶语也是如此,对于以温和方式实在无法调伏的人士,只有以强制性的手段才能使他们步入正法,再有上师等宣讲教言揭露弟子的罪恶等,这些情况下口出粗语恶语是开许的。正如阿底峡尊者所说:“殊胜上师为揭露罪恶,殊胜窍诀为击中要害。”而轻视侮辱对方的粗恶语是不开许的。
说绮语也是一样,对于爱说爱讲的有些人,以默然禁语的方式不能使他们趋入正法,只有通过权巧方便才能令他们进入佛门,这种情况下说绮语是开许的,而说些让自他心思散乱的无稽之谈并不开许。
由于贪、嗔、邪见三种意罪业,不可能有转变成善妙动机的情况,只要一生起恶分别念,就必然是不善业,因此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也没有开许。
——《普贤上师言教》
【正文讲解】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祈祷大恩根本上师赐予意心相融之加持!
愿尽虚空之际有情父母即生证得四身五智之金刚持果位,为此结合《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而宣讲。
此前行分三:首义、论义和结义。首义已宣完,今天宣讲论义。论义乃大圆满龙钦心滴共与不共之前行,由吾等殊胜上师无谬口传所著之备忘录。此论义分为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前行、正行之支分捷径往生法,今天宣讲“第一、共同外前行”。共同外前行分为六个科判: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之因果、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前三者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的是“第四、业之因果”。
业之因果引导闻法的方式和宣讲法的方式与之前宣讲暇满难得时要求一样,应无误无颠倒地如理如法取舍动机和行为而听闻今天的法。所宣之法分三:所断之不善业、应行之善业和一切为业之自性,前两者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的是“第三、一切为业之自性”。“一切为业之自性”已宣讲完毕一部分内容,今天接着昨天内容继续宣讲。
总之,上至国王下至乞丐,或者上至佛陀下至众生,只要造作了业,都必然遭受异熟果报。
再来讲讲菩萨受报的实例:印度乐行国王有一位太子,有一天,母后送给他一件精美别致五彩锦缎的无缝衣。太子说:“我现在还不穿,等到继承王位时再穿不迟。”
母后说:“你恐怕没有得到王位的机会了。本来,国王驾崩之后理所当然要由太子来继承王位,可是因为你的父王和龙树阿阇黎的生命是一味一体,所以只要龙树没有圆寂,你的父王就不会离开人世,而龙树菩萨已经获得了寿命自在,没有圆寂的时候,你的许多兄长都没能继承王位就已经死去了。”
太子问:“那么,有什么妙计吗?”
于是,母后为他出谋划策道:“龙树阿阇黎是一位菩萨,如果你向他索要头颅,他必会施舍,除此之外实在无计可施。”
于是太子来到龙树菩萨面前索要他的头颅。
龙树菩萨十分爽快地说:“你自己砍断拿去吧。”于是太子奋力挥起宝剑,可是无论怎样都好像在虚空中舞动一样,根本无法砍断菩萨的头颅。
这时,龙树菩萨告诉他说:“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是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没有彻底清净,你用吉祥草可以割断我的头。”
太子采了一根吉祥草来割龙树菩萨的颈部时,头颅当下落地。伴随着“我今往生极乐刹,将来亦入此身体”的声音,龙树菩萨趋入寂灭。
这以上的公案告诉我们,像他们那样的圣人,尚且也需要感受这种业力的异熟果报,更何况说我们这些从无始以来漂泊在轮回中造了不计其数恶业的人呢?而且我们现在仍然还执迷不悟地累积罪恶,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即使是脱离恶趣恐怕也不容易。
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要谨小慎微,即使是微乎其微的罪业也要尽心尽力予以杜绝,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善事也要悉心毕力加以成办。如果没有这样从小处着手,那么以每一刹那的恶业也需要在恶趣中住留数劫。为此,就算是很微小的罪业,我们也绝不能认为就这么一点点无关痛痒而抱着无所谓的轻视态度。寂天菩萨亲口说过:“刹那造重罪,历劫住无间,何况无始罪,积重失善趣。”《贤愚经》中也说:“莫想诸罪微,无害而轻视,火星虽微小,能焚如山草。”
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大为可观的果报,所以不要认为仅仅这么一点点有什么用途而不屑一顾。
此处公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已造之业,必然相遇;未造之业,不会值遇。之前宣讲了本师头痛和本师的脚刺入降香刺的公案,也宣讲了声闻比丘因造作罪业最后遭受痛苦的公案,今天宣讲龙树菩萨的公案。虽然龙树是菩萨,兵器无法砍断他的头,但是吉祥草能砍断他的头。因为往昔他割吉祥草之时,杀害了一个小虫,此异熟果报仍然成熟在他的身上。此等公案说明了无论是佛、菩萨还是声闻,都要遭受自己所造之业的异熟果报,更何况我们凡夫呢?我们所造作的业和罪障不计其数,所遭受的痛苦更将是不计其数的巨大痛苦,因此我们要认识此等过患,认识以后要忏悔往昔所造诸罪障。
当我们懂得了取舍善恶的道理以后,应该不轻视而断除微细的恶业,奉行微小的善业。否则,哪怕一个微小的罪业,也会令你无数劫中身陷轮回遭受痛苦;同样,哪怕一个微小的善苗,都不应该轻视,应精勤奉行。
《贤愚经》中也说:“莫想诸罪微,无害而轻视,火星虽微小,能焚如山草。”
火星能焚毁如山般的草堆,如此比喻般,不应该认为罪障轻微或微小而轻视,即使一个微小的罪业,也会令你在无数劫中遭受无间地狱的痛苦;也不应该轻视微小的善业,或者认为微小的善业没有什么果报,即使微不足道的善业,也会有不可思议、很大的果报。
我乳轮王往昔变成一个穷人时,有一天他手拿一把豌豆准备向一位新娘投抛,途中正巧遇见德护如来前往城中。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于是将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他转生为南赡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而统治四大部洲的国政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中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
此外经中也说观想佛陀甚至向空中抛撒一朵花作供养的善果,获得帝释和转轮王的果报也是难以到达它的边际。如《贤愚经》云:“莫想诸善微,无益而轻视,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
此处偈颂的含义为:不要认为这个善是微小无益的而轻视,水滴虽然很小,但是不断积聚也会逐渐装满大器。如同此比喻般,不应该轻视微小的善业,应该从小善做起而积累善业。
《功德藏》亦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本来,无忧树的种子比芥子还小,可是树木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年它的树枝都增长到一由旬左右,即便如此,这也无法形容善恶果报的增长程度。
相反,即便是违犯了细微的学处,也会导致无穷的后患。
从前,翳罗叶龙王以转轮王的身相来到世尊面前。世尊义正词严地说:“你不仅破坏了迦叶佛的教法,难道还要来毁坏我的教法吗?你现出自己的原形来听法。”
翳罗叶龙王说:“我面临着众多威胁,因此实在不敢以原身前来。”
于是世尊让金刚手菩萨保护它。这时,一条遍布数由旬的巨蛇出现在人前,只见它被头上长的一棵翳罗大树重重压着,树根的部位昆虫弥漫,它感受着巨大的痛苦。
弟子们请问世尊这其中的原因。
世尊讲述说:他曾经是迦叶佛教法中的一位比丘。有一次在途中,一棵翳罗大树刮了他的法衣,他勃然大怒,无视学处而砍了那棵树,这就是那一罪业的恶果。
一切善业恶业之中,是黑是白,是轻是重,关键还是要看人的起心动念。举个例子来说:一棵大树,如果它的根是药性,那么它的树干和树叶肯定是药;如果它的根是毒,那么树叶和树干也必然是毒性,毒性十足的树根绝不可能生长出灵丹妙药的枝叶。同样,如果带着贪嗔的动机,居心不良,意乐不净,即使表面上所作所为是善业,但实际上只会变成不善业。
总之,一切都是业之自性。即使小恶,也应断除;即使小善,也应奉行。此处说明了此道理。
假设内心清清净净,纯正无暇,那么纵然从外观看起来好像是在造恶业,但事实上已经成了善举。《功德藏》中说:“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因此,对于没有丝毫自私自利、内心无比清净的菩萨来说,身语七种不善业才有直接开许的时候。就像大悲商主杀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罗门子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之类的情况。
下面简明扼要地讲述这两则公案:
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大悲商主的时候,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途中,一个名叫短矛黑人心狠手辣的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知道后心里想:这五百名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残杀了他们,后果必将身陷地狱住无量劫,实在可怜;如果我杀了这个人,就可避免他堕入地狱,就算是自己下堕地狱我也甘心情愿。这样三思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毅然决然地杀了那个强盗,(以此善念大悲商主非但没有堕入恶趣,反而)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这一公案,表面上来看是造了恶业,为什么呢?因为作为菩萨的他亲手杀了一个人,但实际上完全是善业,因为大悲商主根本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心念,而且从眼前来看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身性命,从长远而言,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的痛苦中拯救出来,所以是伟大的善行。
再有,星宿婆罗门长年累月在林间持梵净行。一次他到城中去化缘时,一位婆罗门女对他一见终情,生起贪爱,欲绝身亡。星宿婆罗门不由得对她生起悲悯之心,于是和她结成夫妻,以此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
诸如此类的杀生及破梵净行才有开许。而对于为一己私欲,在贪嗔痴的驱使下而行,在何时何地对何人也没有开许。
不与取也不例外,对于根本没有私心杂念、有胆有识、大义凛然的菩萨来说,为了爱财如命的富翁,而从他们手中盗窃财物上供三宝、下施乞丐等是开许的。
妄语也是同样,如果是为了保护濒临绝境的众生性命或者保护三宝财产等说妄语是开许的,但以私欲欺骗他人是绝对不开许的。
离间语也是一样,例如,一个行善之人和一个喜欢作恶的人相互为友,而且为非作歹的那个人势力强大,因为担心行善之人被他带入罪恶的邪道,而说离间语使他们分道扬镳是开许的。相反,使志同道合的两人关系四分五裂,说离间语绝不开许。
恶语也是如此,对于以温和方式实在无法调伏的人士,只有以强制性的手段才能使他们步入正法,再有上师等宣讲教言揭露弟子的罪恶等,这些情况下口出粗语恶语是开许的。正如阿底峡尊者所说:“殊胜上师为揭露罪恶,殊胜窍诀为击中要害。”而轻视侮辱对方的粗恶语是不开许的。
说绮语也是一样,对于爱说爱讲的有些人,以默然禁语的方式不能使他们趋入正法,只有通过权巧方便才能令他们进入佛门,这种情况下说绮语是开许的,而说些让自他心思散乱的无稽之谈并不开许。
由于贪、嗔、邪见三种意罪业,不可能有转变成善妙动机的情况,只要一生起恶分别念,就必然是不善业,因此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也没有开许。
今天的法就讲到此。希望在座的大众听闻业之因果法义以后,应该认识因果取舍之重要性,微细取舍因果最为关要;否则仅仅听闻而没有如理取舍业之因果,这样没有任何意义。
回向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
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1]无缝衣:指不见缝痕的精工妙衣。
[2]根据印度佛教历史记载,龙树菩萨圆寂以后,他的法体和头部变成两座山,将来龙树菩萨重入此身体,重新弘扬中观的般若空性。这两座山如今在印度南方贝谛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