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人生
贤崇法师第13期止语禅修班开示
石莹居士整理
非真非假的生活
很多人都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现在是真实不虚的,而过去和未来都是虚幻的假象。可是当你用心地去感受生活,仔细地观察生活,你会发现你所谓真实其实是不存在的。爱因斯坦说,时间和空间都是人们的错觉。既然是错觉,那么时间当然不是真实的,空间也不会是真实的。
在科学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中,我们了解到物质分解到最后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元素组成,它们的最小单位就是分子、原子,而物理学家们告诉我们,如果要把这些小单位再继续分解下去,到最后所有存在的事物都会转化成能量。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看到的、接触到的一切一切的物体都是由能量组成的。宇宙中那些你看起来真实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这也就是佛理中说的事物是无时无刻都在流动、变化的。
佛经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可以容纳介质单位,一个介质中也可以展现三千大千世界。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所处的这个物质世界浩瀚无际,殊不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是那么的渺小。比如说,从浙江飞到新疆需要五个多小时,从浙江开车去福建也要一整天,我们的感觉告诉我们浙江和新疆、浙江和福建的距离都是那么大,大到这有一个大的概念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实际的距离自己难以预计。以上的这些只是我们的视觉效果,相比之下,短短的一天或是五钟头我们就抵达目的地,时间上又好像很快。既然时间和空间的大小、长短都是自己的感觉,我们又如何认定它们的真实性呢。
大家不知是否记得那张太空画面,在那里我们这个蓝色水球就像是宇宙中的一颗灰尘。既然地球在外太空只是一颗微尘,那么说不定我们地球上的一粒尘土从成形到随风而飞,然后因为突然的一场大雨,砸回了地面,这个过程类似于宇宙成、住、坏、空的过程。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在那颗尘土里存在的世界已经经过了千百年,只是对于我们来说,它的存在不过是一瞬间。那么也说不定我们的地球对于另外一个世界来讲就是一个微尘,地球已经经历过的千万亿年的成、住、坏、空只是它们的一瞬间而已。记得《战地密码》中的一个智者和他儿子说: “如果你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粒灰尘放大和地球一样大的时候,你会发现它里面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命,它也有生命存在的一切过程”。
仔细想想,真的很有道理。大和小都是相对存在的,我们总是认为很多东西是亘古不变的,这些错误的看法和思维令我们迷惑和困扰,以至于我们总是在用错误的人生观来面对世界。然后把一切虚幻都看得很重,产生了执着。
记得有一天我去美院帮朋友接他的孩子,我们几个人就在车上闲聊,他们谈到自己的一个同学没有考上大学,不过因为父亲是院长的关系,还是顺利地进入了大学。后来还打趣地说:“那不如直接给他一张毕业证书……”我就在想难道人活着就只是这样:争取文凭、取工作,然后让自己有所成就,得到财富……那最后呢?是死亡了,对吧。人这一辈,不管你当年如何叱咤风云,气盖河山,甚至封侯拜相,都不过石火电光一瞬间,最后历史公正的裁判和时间平等的待遇不过是黄土一杯而已。那又何必执着?
珍惜所有,知足常乐
人活着就是一个过程,感情过程、生活过程、事业过程,日常的衣食住行也是一个过程。让我们将自己的心和身体合二为一(或称之为身、心、灵合一,亦或是叫做身、口、意合一),用一颗喜悦、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让生活光芒闪烁。
可是我们很清楚,要做到身、口、意合一是不容易的。就像我们在礼佛的时候,应该是身体在拜,口里在念,心中在想,但是因为心总是静不下来,那么烦恼就始终在缠绕着自己。为了解除烦恼,我们要让自己真正地懂得何谓活在当下,知足常乐。
如果一个人今天在吃萝卜,他会希望自己明天可以吃鸡蛋;明天果真吃鸡蛋了,他会幻想自己后天能吃上螃蟹;要是真的在吃螃蟹了,他又在想大后天可不可以吃燕窝了,这就是欲望,人心的贪婪和欲望是无止境的。因为欲望,我们无法活得开心自在,而是永远处于游离状态之中。当我们的心离开身体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像行尸走肉,自己就是一个植物人,因为身体在,心不在,意识不在了。如果你在和一个人讲话,可是这个人心不在这,思绪已经飞走了,你在说什么他完全不知道。虽然这对你就是不尊重,但你也应当同情这个人,因为他就是活在游离状态中的人。
我的一个朋友,前段时间和她男朋友分手了,痛苦了一段时间后遇上了一个合得来的人,就开始了新的感情。虽然每天面对的人是现男友,可是她的心里却始终惦记着前男友,心思自然不在现男友身上,最后这个男友也离开了她。当她跟我讲完这件事的时候,我跟她说,如果你的心还是停留在离开你的那个人身上,那么你身边的人最后一定会舍弃你。
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当我们的心不在当下的时候,我们的灵魂就像不在身体里,整个人就是出于游离状态,这样的生活方式何来乐趣相伴。永远不懂得珍惜自己当下所拥有的,得到了一件想要的东西会期待下一次的更好。有这样一幅画,画的是一个骑高头大马的人昂首走在前面,一个骑毛驴的人悠闲地走在中间,还有一个满头大汗推着小木车的人走在最后面。只是看画的内容,人们恐怕无法立刻理解画中的含义,但当人们将目光投向画上写的几句话时便会恍然大悟,那句话是:世上纷纷说不平,他骑骏马我骑驴,回头看到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毫无疑问,这几句话是以骑驴人的口吻写的。
是啊,人这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骑驴。就算你想骑马,那也犯不着在骑着驴的时候愁眉苦脸,等到你骑上马了,又看到别人坐着马车,那么你依旧会愁眉苦脸地巴望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坐上马车,这样下去,人这一辈子就连一天快乐的日子都没有的。
禅修就要改变我们这样的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改变我们的这种生活方式,改变我们错误的生活习惯。只有将这些错误摈除,我们的内心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人有贪婪的本性,对物质的需求永远不会满足,当自己的贪欲在兴风作浪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著名作家刘墉对人类这种贪婪的欲望有一段形象的描写:“旅客车厢内拥挤不堪,无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一块立足之地就好了;有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能有一个边座就好了……直到有了卧铺的人还会想:这卧铺要是一个单独包厢就好了”。在这样的思想里,我们人如何能得到快乐。
放下自己
在企业管理中,老板若是有许多欲望,有贪婪的念头,就会有诈取的行为,就会不择手段地去得到自己渴望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一旦有了这些思想,那么他就无暇去关心自己的员工,不会为客户尽心做事,更不会对社会有所贡献。
当老板对员工苛刻的时候,员工会抱怨,这样做事的效率会大打折扣,更不可能保质保量;当老板不尽心尽力为客户着想的时候,那么为客户生产出来的产品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不能使客户满意和放心,客户就会离你而去。这样的企业不可能做得长久。类似地,如果我们以这种心态面对家庭,面对朋友,结果也是一样的。
当我们只想着自己,凡事以自己的利益为先,不考虑和关心他人,别人也不会用心待我们。你会发现在这样的思想下,活着会越来越辛苦,没有几件事可以做得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团糟,家里矛盾和冲突愈演愈烈……一切归根到底,就是“我执”,也就是自己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心里只有自己。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得失、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所作所为,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分别、自己看待问题的想法,很少把自己的心和自己的观念放下,客观地去看待问题、看待别人。
禅修要点之二就要求我们破除我执。因为“我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比如说孩子饿了就会嚎啕大哭,我们在世上奋斗就是为了名气、利益、钱财、地位,而这财、色、名、食、睡五种欲望就是许多人奋斗的目的。可是,不断地装扮自己,不断地填满自己的欲壑,忙碌了一辈子,到最后得到了什么?许多人至死才明白这一点——不过如此。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临死前同自己的部下说,像我这么伟大的人死时,双手还是空空的,什么也带不走,要告诫后人啊。你们把我的手放在外面,让那些在风光时盛气凌人的人看到。
当我们年轻,精力充沛的时候,总觉得时间多得是,不在乎浪费光阴,但我们很少想到自己年老力衰时的光景,很少想到自己到生命尽头时会是什么样的。记得我的伯父年轻的时候一次能挑起二百多斤的东西,可现在,连走路都是颤颤巍巍的,需要别人来搀。以前,我想都没想过他会变成这样,印象中伯父是很有力量的。可是,再有力量的人终究会有老的一天。所以有时候我也在想等到三四十年之后,我也会跟他一样慢慢地衰老,也会精力不比往日,也会老得要让人搀扶。可是转念想之,这就是事物存在的规律,就是成、住、坏、空的过程。当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最终的结局的时候,我们就不懂得知足,只是一味的索取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到头来,没有得到几天快乐。
学佛就是让我们不断地发现,尽力破除“我执”,将自己放下,让自己可以解脱出来,以不同的精神状态快乐地面对每一天。
摆正心态,相信自己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一件事没有做好,而自己又总放不下,心就一直惦记着这件事;这时候有第二件事情来了,因为你的心不在,所以你还是做不好第二件事;那么第三件事情就会无法面对……一生之中,所遇之事多不胜数,要是心态不好,事情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全都不能如愿。比如说,自己的脚崴了,又因为肚子不舒服吃不下饭,突然又接到消息厂里出了事,后来又有工人出了状况等等,你的事情就不停地出现,而因为你的心态没调整好,所以每一件事情都无法很好的解决,每一件都使你焦急不安。以这样的一种心态来待人接物,只会让你生活在苦难之中。
禅修就是帮助你脱离这种苦难,让你以喜乐、接纳、包容、理解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生活就是这样,你不能面对一件事情,第二件事情也无力解决,第三件事情更没办法处理。记得很多人都跟我说香海禅寺很棒,香海禅寺做得很好,可是,我们的难处别人怎么会清楚呢。其实寺院存在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接踵而来,昨天的问题和今天的不一样,今天的和明天的也不会雷同,只是如何面对取决于各人的心而已。
作为学佛者,我们应当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不管事情的本质是什么样的,都把它当做是好事来对待,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越来越正面,问题也越来越少。反之,当我们用负面的心和情绪去面对每一件事情的时候,结果只会是事与愿违,成功当然离你远去。你的内心是黑暗的时候,世界就不会光明。
试着想想,如果自己的心被染污了,内心就没有清净之地了。比如说那些每天说假话的人,他从来不会去相信别人说的话。一个人若是怀疑这个,怀疑那个,那么他本身就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人的心如果到处是黑暗,那么他看到的世界就是黑色的;一个人的内心如果没有光明和快乐,那么他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悲伤的。禅修就是让自己从阴影中走出来,使自己阳光快乐起来,让自己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我们要改变这种模式,是需要时间和毅力的。因为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这种模式,习性是很难改的。我经常同人说:“人一边是天使、一边是魔鬼。有时候被魔鬼拉走了,会变得邪恶;有时候返回天使这边来,就单纯善良了。”和珅虽然是大贪官,但他也有好的一面;武则天在以前被别人贬的很低,可日本人觉得武则天是很不错的伟人。所以说人都有两面性,再好的人都有不足的一面,再不好的人都有优点。当我们以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时,就可以从别人身上看到闪光点。、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以什么样的心来看问题,问题就会是什么状态。
在非洲衡量一个女的德行和气质,就是出嫁的时候别人愿意送几头牛。有的人是一头牛,有的人是三头牛,最高的就是九头牛了。有位姑娘年轻的时候什么都是一般,可是别人用了九头牛把她迎娶过门了。可是四五年过去了,人们发现这个姑娘变得高贵又贤淑了,好像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人。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她的丈夫,因为当初是他用九头牛迎娶她的,他认定了这位姑娘有这个价值,让这个姑娘觉得自己也很高贵,所以成亲以后这个姑娘就一直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为人处世,时日的增长就锻造了一个美丽贤淑的妇人了。
人就是这样,当我们否定自己的时候,那么自己就会变得一文不值;但当你肯定自己,你就会用高贵的思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来让自己达到自己认可的级别,有一天你定将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也就应了佛法讲的那句话“万法唯心”。一个很有自信的人在你面前讲话,他的言行举止都将流露出他的自信,你会发现他很有学识,他讲话非常有力度,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让人敬佩。决定这些的是什么?是精神、是信仰、是意念。仔细地想想,如果我们要去见一个人之前,别人把这个人夸得非常高贵和优秀,那么当你看到他的时候就会紧张得连话也不会说了,甚至两手发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别人在你心里不断地在扩大,使你觉得自己非常渺小,也就导致了你出现惊慌失措的一幕了。
禅修就是帮助我们到达自在、从容、超然的理想境界去,让我来指导自己的人生,让我们不会活得辛苦,不会迷失自己。
自省得自在
不过禅修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为人很容易偏激,也很容易颓废,很容易回到自我的那个状态里面去,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自我反思,让自己的思想行为不会脱离正轨。
那么如何进行反思呢?比如说今天我碰到了一件事情,我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的,最后事情处理得圆满与否。你要观察到自己的心是怎么样的,是抱怨、恐惧、逃避,还是欢喜、泰然、接受呢?
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并且就摆在我的面前,我就要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它,那么事情自然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在禅修的过程中,我们要将心收回来,然后放下、放下、再放下,进而用全神贯注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当下。工作时就专注地工作,跟别人谈话时就专注谈话的细节。拿我自己来说,虽然平日里我的事情很多,但一到晚上我就会告诉自己什么都不要想,该休息了。如果一件事今天没办法解决,那就明天再想办法,我现在的事情就是睡好觉。
记得一位高僧曾经回答一个求禅者“生活禅为何”的问题,他说:“吃饭睡觉。”来者便大惑不解,遂问:“这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啊!”高僧回答说:“是啊,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肚子饿的时候就好好品尝饭菜,该睡觉的时候就好好休息了。”的确,用心的享受每一刻光阴,做好每一件事,活在当下也不是件易事。
禅修就是要把分别心和挂爱心除去,让自己时时刻刻感受当下。吃饭时就全身心地去感受,享受每嚼一下饭菜的滋味,这样一来就会觉得特别好吃,自己也会相当愉悦。
人活着不快乐,实际上是因为80%的时间里,我们的心没有停留在当下,而是游离在当下身体之外的状态里。所以,古代有很多禅宗的祖师大德就要求我们把游离在外的心收回来,让心得以停在当下、感受当下、住在当下。这样你就会发现生活的每一种状态都是美好的。
学精于勤
人都有惰性,在修行的过程中难免会懈怠。那么,想要精进的修行就要有愿力了。这好比在企业里要有愿景,在生活中要有计划。具体下来,就是要在一天内做什么,一个礼拜中做什么,一个月做什么,一年做什么都要心中有数。
拿看书来说,今年我要看一定数目的书,那么一个月要读几本书,又是读哪一些书,你都要有所安排。有了安排,你就要往这个方向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设定一个目标,每天为这个目标向前进,日子久了,这个远景就会越来越清晰的浮现在你面前。这样的话,我们就不容易懈怠。反过来,如果我们的愿景不明确,我们的愿力不强大,我们的心量不够宽广,那么我们就很容易颓废了。
当人渐渐颓废了,就可能会用睡觉来打发时间,或者就去网上看电影。上网其实是很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有时候几个小时就这样被泡掉了也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完全消闲的东西的确没多大意义。
人生如果都在这样的一个浪费的过程中度过,那么你的生命就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你的生命对社会没有价值,对自己也没有价值,那么你的人生就是一个失败的人生。从佛学的思想来讲,人生不能以失败和成功来论,但是作为一个学佛的人来说,我们的一生应该具有一些精神:奉献精神、利他精神,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
当我们有这些精神,并以此来行事做人的时候,我们身上就会有无穷的力量,使我们可以一直向前走。
珍惜所有,用心生活
很多年轻人,当他手里攥着一样东西的时候,他总觉得别人那样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比自己的更好。其实,那是因为你没有机会整天面对那样你得不到的东西,没有和它日夜相处,远远地看着总是觉得美的。
在婚姻生活中何尝不是呢,前些日子我看圣严法师讲禅,里面讲到一个年轻人,经常到他寺院去,说是想出家。因为自己的婚姻问题使自己苦闷,为求清净,故而打算遁入空门。当然这样的理由不可能成为佛门子弟,所以圣严法师就劝他回到社会中去。后来他又回到了社会上,和他的结发妻子离了婚,其后三年,他连结三次婚,也连续离了三次。最后又去找圣严法师了,法师问他如今生活怎么样,他说道:“我选择的生活都是错误的。”心态是多么重要啊,在这个人的事例中,心态就决定了人的选择,进而决定了自己是否幸福。
让我们仔细地想想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在做决定的时候总认为自己百分百正确,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发现当时的选择是错误的。这就是因为我们对物质世界、对人情世故、对事物的发展规律没有透彻地了解。不明白自己眼睛里看到的一切都只是表象而已,自己耳朵听到的也只是虚幻,因为没有深入地了解这个物质世界,所以我们所得到的信息、得到的感官认识都只能是表面的。当我们用这种被蒙蔽了的心去看待事物的时候,永远也不会明白事物的真相。
在婚姻生活中,一开始两个人结合就是希望能和对方白头偕老、一生不变;在工作中,一个店面开门营业就是希望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日进斗金。我们的心里充满这样那样的期待,一旦发生一些事,对自己的期待有负面影响的时候,你就会恐惧、抱怨,甚至是愤怒,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所以很多人就终日郁郁寡欢,愁眉苦脸。
其实很多父母跟孩子的关系恶化也是这个原因。其实父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可是孩子总是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因为当自己想要一个人出去玩的时候,他们不同意;当自己和某一个同学交往得很好的时候,他来制止……父母把所有的爱毫无保留地给了孩子,但是因为孩子接受不到这些爱而叛逆,父母就觉得不合理,那么他们的关系也就愈演愈烈,导致最后有些孩子离家出走,极端一点的就跳楼自杀。悲剧的发生就是因为没有认清真相,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谁也不理解谁。其实,做父母的有哪一样不是为了孩子呢,风餐露宿是为了孩子,奔波忙碌也为了孩子,一生都是为了孩子活着,可惜孩子一点都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因为没有了解到事物的本质,没有清楚事物的真相,不懂得珍惜,不会生活。
我妈妈已经六十多岁了,本该好好的颐养天年,可是她还是忍不住整天担心自己的孩子,操心完一个,还有下一个。有时候还来我这里为我操心,她说你盖那么大房子又没有钱,怎么办?我就笑着安慰她,都会有办法解决的。我想操心儿女可能可以给予她慰藉吧,这就是父母之爱,简单而伟大。虽然母亲担心对事情本身并无帮助,但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懂得珍惜,我明白母亲之担心是出于母爱。
适当担心
一个人做事情的时候,肯定要有一份责任在身,既然有义务做好一件事,担心常常在所难免,可是时刻要提醒自己:担心没有任何帮助,就无谓空添烦恼。
举个例子,昨天有位法师开车出去,我想起来他没驾照的,当时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后来想了想,他既然敢开出去,肯定有他开出去的把握,我担心也没用,所以也就不想了。后来我问他怎么没驾照就把车开出去了,他说他只是到后面的水泥路上去练练车而已。是啊,担心很多时候都是多余的。那位法师把车开出去,只是在寺院旁边的水泥路逛了逛就回来了,也没开到大路上去。如果我一直在担心,我的心就会停在他那里,可能还会打电话去问,在他回来之前我肯定会坐立不安。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类似的事情也是司空见惯了。比如说当孩子出门的时候,总是在担心会不会有人把他拐走呀,会不会出什么事情呀,其实孩子长大了,他们已经能够独立的生活了,问题也应该他们自己去担心去解决,家长无谓过于担心。
在佛教里,如果一个人寿元已尽,谁都无法阻止,就算天天守着不让他出门也是于事无补。也许当他该走的时候,就算是喝水也会呛死。如果命不该绝,他怎么都会没事的。孩子三十岁之前,很多事都是前生的业力所致,所以说有时候我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所以作为父母,只需要子在孩子会走路的时候,让他自己穿鞋;在孩子会吃饭的时候,不要再去喂他;在孩子自己会煮面的时候,就教会他怎么开煤气灶就行了。父母叫做孩子的监护人,监护人就是监督他成长,教会他如何独立地面对生活。可是有很多人不是这样的。记得有几个上海的老板跟我说,他们那里招进来的很多大学生,跟同事之间发生矛盾就回家找妈妈。这是由于父母的溺爱还是不愿放手让孩子独立呢?如果父母把孩子惯到这种地步,恐怕以后的路有得操心了。父母把很多孩子应该做的事做了,使得孩子很少有机会体验生活,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没有自己的生活理想。对孩子的未来来说,这些都是不利的。
营销人生
营销这个词,在今天随处可见。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营销,每一种物品需要营销,每一个组织也需要营销。这些都是源于品牌效应,比如说国外许多产品都是以其知名的创始人来命名的,把这个人做事情的理念、做事情的方法通过一个牌子延续下来,使人们看到一个牌子就想起某人良好的品质和作风。
当你用认真、亲和的心去做事的时候,对方就会回赠给你良好的结果。以学习为例,如果你以欢喜、平和、认真严谨的心来学习,那么你所学的各种知识就会被你全盘吸收;可是如果你用傲慢、厌恶的心去面对学习的时候,从心里你就已经抵触别人的理论和见解,那你就不可能认可和接受那些知识。与人相处的时候,如果你是个谦虚大气之人,当某人的想法与你的不谋而合,你自然会去接受他。可是当你用傲慢填满了自己的内心的时候,你就不会去接受别人的观点了,而这样自己就更加不可能成长。在生活中,你是愿意跟一个亲和的人在一起共事,还是跟一个傲慢的人在一起呢?这些道理,就是要你学会亲和,让别人对自己留下最真诚、亲和的形象,以这种方式来营销自己。
其实,亲和是最大自信。那些招摇过市的人往往是不够自信的人,在别人面前傲慢的时候,就是他最不自信的时候。一个和亲和的人实际上是很有内涵,知识很渊博,在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的人,他根本不需要在别人面前显摆,不需要别人的肯定才能自信。当然,亲和的人也会营销自己,而且他的方式比不亲和的人高明得多。
其实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个竭力在别人面前夸赞自己的人,其实内心是贫瘠的。营销都讲究方法策略,不过真正高明的营销绝对不是靠语言来修饰的。
就像到濮院随便问路上的一个行人,他也知道香海禅寺。因为这些年来,香海禅寺致力于为别人服务的时候,要做到尽善尽美。我们结缘的小册子所用的纸都是最好的,让别人拿着看的时候不容易弄破,而且每一个版面都要给你视觉的感官享受,这些做好了才是对别人负责。这就是我们对香海禅寺所做的营销了。
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使人满意。人们自然就认可了我们,也就自然接受了我们。出去演讲的时候,我几乎从不推销香海,甚至也很少提到香海。可是人们还是记住了香海,认为香海为人着想,对社会有贡献。这是因为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心只想着去帮助别人,人们的问题得到了良好的解决,自然就认可了你。
虽然严格来讲这是一种奉献精神的效应,可是这也是一种最好的营销。
真正的营销应该是从“术”的营销上升到“道”的营销。去真正地去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这才是最好的营销。不过别人不需要的东西,你就不要硬要塞给人家。也许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东西对别人来说没用呢。所以,当你一定要把人家没用的东西推销给别人的时候,人家表面上即使接受了你,可是心里一定还是没有认可你。所以我们首先要清楚别人需要什么东西,然后再提供这些东西给真正有需要的人。
其实这也是佛学的利他精神。只要你把这种思想融入你的生活,那么你的人生将会不同。
完善自己,利益他人
当我们自己不够圆满的时候,我们要想去利他,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可能不仅帮不到别人,自己的力量还要被削减。可是当我们自己足够圆满时,再去利他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所以当你发现自己某一方面不足,需要充电,需要吸取更多知识的时候,那么你应该先去充实自己,等到自己的能力充足了再去帮助别人。反之,当你自己能力不够的时候,可能很快就会迷失自己本来清净的心,而被事情牵着走,直至失掉本性。
当然,所有的事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我们可以一边不断地学习,从而增强自己;一边不断地利益他人,在利益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就像我现在做的事情一样,在这些过程中,只要足够细心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其实每一个人做的每一件事情,或者是思考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一种学习。当然,学不学得到就看你有没有一个学习的心去接受每一个学习的细节了。
禅修是一生的事,通过它,我们可以一点点的转变,将自己原先不良的态度转化成正确的,再来面对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使天在下雨,你的心中仍是阳光明媚。生活的好跟坏,就是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组合而成的。如果我们的心是积极的、乐观的,那么你的每一天都将是灿烂、美好的。
我们现在禅修就是体验这种身心合一的感受,锻炼自己的觉察力和感受力。希望我们学会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让禅修和自己的生活合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