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论讲记(五十六)
癸二、于他任运生悲之胜用
证无我空的殊胜作用,就是能自然、任运地生起悲心。
见诸外道众,为多无义因,
乐正法有情,谁不深悲愍。
难词释义
无义:没有意义。
颂文直解
龙树阿阇黎云:“从本无生空,心若已彻证,于轮回有情,自然生悲心。”如是所说般,由现证空性之力,见到诸外道众所作,并不能利益今生来世,反而仅为苦的种子,外道中对正法有意乐的有情,接受外道的非法言说后,而修持外道法,对此有谁不会生起悲愍呢?必定将自然生起悲心。
释义
为什么说“见诸外道众,为多无义因”呢?因为外道贪爱我,从我执中必然会生起无量烦恼,造下无量的罪业,使得将来必然遭受苦苦。即使他们起了善心,造了善业,获得的也只是坏苦,仍然处在险恶的轮回之中。这些苦苦和坏苦之因,对他们获得脱离轮回没有丝毫作用,所以说他们造的都是无意义的因。
那么外道中也有少部分的“乐正法有情”,他们希求真理,希望获得正确的教导。对于这样的有情,只要已经证悟无我空的菩萨,都会生起深深的悲愍,想方设法为他们说无我的真空妙理,使他们能获得正见,远离烦恼、业障的系缚。
这以上讲了“见为无我空之瑜伽”,接下来讲正法与非法,或者说内道与外道的差别。
庚二、明法与非法道之差别分二:一、略明内外教之法规;二、广明差别。
什么是“法”?这里所说的“法”是规则,或者说真理,是众生都应该遵从之处。“非法”就是邪见。
辛一、略明内外教之法规
婆罗门离系,如来三所宗,
耳眼意能知,故佛法深细。
难词释义
离系:即裸形外道,离系是其创始者的名字。
所宗:所尊崇主张的宗旨、教义。
颂文直解
婆罗门教,最主要的活动是念诵,所以说用耳朵听就能知道他们的宗旨;离系外道,主张修苦行,他们拔头发、系脚铃,不穿衣服,从不洗澡,身上蓬头垢面,所以说通过眼睛就能看出他们的宗旨;而内道释迦王,宣说了修持无现根本慧定,以及如幻之后得定,对此世人难以如实证悟的缘故,仅能以意了知。所以佛法是深细之法,其他的法都仅仅是似现为法而已。
释义
婆罗门教主要从事念诵,离系外道主张苦行,他们所宗的教义,通过眼、耳的观察,就已经能够了知。这也说明了他们所谓的修行,只局限于身口,是非常外在、肤浅的修行。印度当时信奉婆罗门教和离系派的人很多,是最主要的外道。以他们为代表,可以看出所有外道的特点,都是只在表面层次上用功,对解脱产生不了利益。
《四百论广释》中,月称菩萨从无现定、有现定两个方面,宣说了佛法的特点。即“由一切法无自性,此正见之日轮照亮心相续”,宣说了无现;“见有为法犹如梦、幻、虚幻少女、影像、幻师变出的幻人”等,宣说了有现。“如上仅能入定而见”,宣说了等持。可见内道佛法甚深微细,是在内在的心相续上用功,来断除颠倒的无明烦恼,而获得真正的解脱。
这一颂讲完了略说,接下来讲广说法与非法的差别。
辛二、广明差别分二:一、明所舍非法之宗;二、明所取正法之相。
这一科以婆罗门外道与离系外道为例,说明应该舍弃的非法之宗,以及应该遵从的正法之相。
壬一、明所舍非法之宗
婆罗门所宗,多令行诳诈,
离系外道法,多分顺愚痴。
难词释义
诳:蒙骗。
诈:虚伪、装模作样。
顺愚痴:与愚痴相应。
颂文直解
婆罗门所宗的多数法,目的是为了今生获得名利,做的仅仅是外相上的诵咒、火施等似现为法的行为,而诸希求解脱者对此善加观察的话,就知道这并非是所应取的正法。与此相似,离系外道的法,做的是狗、牛等似现为法的行为,多数与愚痴相应,也并非是所应依止之法。
释义
本颂前两句指出婆罗门教的非法之处,后两句指出离系外道的非法之处。
“婆罗门所宗,多令行诳诈。”这是说,婆罗门所宗的教义,多数是让婆罗门去装模作样,蒙骗信众,也就是给人诵咒、做火供、说如何可以获得吉祥,妄说他人即将遭遇的灾祸,或将获得什么样的福报等等。婆罗门为了生存,通过这种方式,蒙骗女人以及下层的首陀罗民众,使他们产生改变处境的希望,于是这些信众就会给婆罗门供养生活所需,并且把婆罗门看成了能改变他们命运的贵人。 [1]
婆罗门教的根本经典是四部“吠陀”,吠陀意思是明,所以直译的话,又叫四部“明论”,即《赞颂明论》、《歌咏明论》、《祭祀明论》、《禳(ránɡ)灾明论》。从四部明论中,就可以看出他们主要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念诵。这些“明论”,是古时候的婆罗门写下来的,他们写完后,就谎称这是自然形成的。“明论”中说婆罗门最为尊贵,其他的剎帝利、吠舍、首陀罗三个种姓,都比婆罗门低贱,因此他们只要供养婆罗门,就可以获得无量福德。[2]
护法菩萨对此批驳说:愚笨的人没有衡量的智慧,以为婆罗门真的是福田,而去信奉、恭敬,并做供养。但是那些明论并非自然而有,因为有所诠释的缘故,就像世俗的言论一样;并且,这些“明论”,因为不是圣者所说,所以并非都合乎道理,如同妄语一样;婆罗门种也并不真的尊贵,并不真的是福田,因为他们自己还要像乞丐一样,去养家糊口,这就像贪婪的癞疮病人一样。所以有智慧的人对婆罗门不应该归依、信奉。 [3]
并且,婆罗门教义使得信奉者通过诳与诈等手段获得名闻利养,这是增上堕落之因,与轮回相应,与解脱相违,因此求解脱者应当远离。
“离系外道法,多分顺愚痴。”离系外道根本不知道真理,他们只贪著后世的安乐,而在今世受种种剧苦。他们所宣说的,很多都不合理。这些愚痴的人聚集在一起时,受到了其他愚人的归依和信奉。为什么说他们愚痴呢?是因为他们裸露身体,且一点不感到羞耻,这就和疯子、野兽、婴儿没有区别。 [4]
既然这些外道不是诳诈,就是愚痴,那为什么还有不少人去信奉他们呢?对此圣天菩萨回答说:
恭敬婆罗门,为诵诸明故,
愍念离系者,由自苦其身。
难词释义
诸明:即四部“明论”。
颂文直解
尽管如此,世间人因为愚痴,内心欢喜诵咒等的诸明,因此对婆罗门恭敬。与此相似,由于离系外道作各种严酷苦行,比如在五堆火上炙烤,由苦逼恼,世间人因此而对离系外道生起了怜悯之心。
释义
这一颂讲的是世间人对婆罗门与离系外道的看法。
印度人为什么普遍恭敬婆罗门呢?主要是因为婆罗门会念诵“明论”的缘故。那些婆罗门,实际上一无所知,为了谋生,就一直不停地诵念“明论”,故作高明,以蒙骗世人。世间上有地位的人,不加详细观察,就以为婆罗门有功德,因此对他们特别恭敬。又婆罗门的“明论”中虽然没有什么殊胜的实质内容,但是有世俗的少部分礼仪,世间上有地位的人为了学习这些礼仪,即使婆罗门没有其他的优点,也依然前去学习。另外也有一些不诵“明论”的婆罗门,因为属于同类,世间人出于世俗习惯,也同样不加观察而作恭敬。 [5]
离系外道与婆罗门不相同,那为什么世间人也多作恭敬呢?一方面的原因,是离系外道略知星历、道度、观鸟、解梦、占相、吉凶,世间愚人喜欢预测祸福,所以很多人对离系外道也就非常恭敬。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离系外道所作的苦行,让大家生起了怜悯之心,但这些都不能解脱生死。所以有智慧的人,应当了解这些真相,不应该跟随他们的见解。 [6]
如苦业所感,不成为正法,
如是生非法,是世异熟故。
(唐译:
如苦业所感,非真解脱因,
胜身业所生,亦非证解脱。)
难词释义
正法:即解脱之因。
生:指婆罗门的出生、种姓。
非法:非解脱之因。
颂文直解
如果善加观察,无衣、拔发等苦的逼恼,仅仅是往昔的恶业感招的异熟果,并不是正法。同样,生为婆罗门种姓,也仅仅是业的异熟,并非是能被恭敬之因。
(唐译:如离系外道所受的身苦,只是业的异熟,并非是解脱之因;婆罗门的种姓假使是高贵的,这也是业所感,因此也不是解脱之因。)
释义
本颂前两句指出离系外道的苦仅是异熟果,非解脱因,以此为例,在后两句指出婆罗门的身份也同样是异熟果,而非解脱之因。
离系外道在身体上受苦为什么不是解脱的因呢?因为身苦是异熟果,不会感果,所以身苦不可能导致解脱。离系外道的拔发等苦行所产生的身苦,正是过去世的恶业所招感的异熟果,并非解脱之因。而且,要说所受的苦,地狱众生远比离系外道更猛厉、更悲惨,要是受苦能够获得解脱,那地狱众生早就都获得解脱了,但地狱众生也只能消业,根本不会因此而解脱,因此离系外道就更不可能获得解脱了。 [7]
那么有人问,离系外道的苦是他们这一世所做的结果,比如他们的痛是拔头发、在火上烤等行为造成的,他们积满污垢,是一直都不洗澡造成的,所以这些苦不是异熟果。但这点并不成立,因为他们所受的苦,首先是前世恶业的感招,没有前世恶业的因,他们今世不可能去受这些苦,而现世的愚痴导致的无谓苦行,只是引起这些异熟果的助缘而已。
那么婆罗门种姓也是一样,所以说“如是生非法,是世异熟故”。有人说,婆罗门的种姓虽然不是解脱之因,但是种姓中包含的功德应该是解脱之因。这也并不合理,因为功德其他人也都有,不只是婆罗门独有。又婆罗门身上的眼等六根与其他人相同,境也与其他人相同,哪里有什么高贵的地方呢?而且,婆罗门与他们认为低贱的首陀罗,都是六道轮回中的凡夫,都是南瞻部洲的人,怎么可能一个高贵,一个低下呢? [8]
这以上讲了应舍弃的非法之相,接下来讲应遵从的正法之相。
壬二、明所取正法之相
如来所说法,略言唯二种,
不害生人天,观空证涅槃。
(唐译:
略言佛所说,具二别余宗,
不害生人天,观空证解脱。)
颂文直解
所谓的法,略摄为二种:一是不害他人的意,以及由此生起的身、语二业,也就是能感招人天善果的有漏善法;二是依于证一切法自性空性的道谛,而现前苦彻底灭尽的涅槃,这是无漏的善法。
(唐译:佛所说的无量法门,归纳而言,即是二种,以此有别于其他教派。即:不害他人,而感生人天之果;以及观空而证得解脱。)
释义
此颂归纳了正法的两大特征。
如来所说的法,分为有漏善法与无漏善法,或者说增上生善法与决定胜善法。有漏善法,即是不害他人。什么是损害他人呢?即是具有损恼他人的意,以及由此产生的身语二业。那么无害呢,正好与此相反,即是完全断除损恼他人的身语意业,并且修行善的身语意业。护法菩萨具体列举了这些不害,即是十善业,与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以及四禅八定等等。 [9]
无漏善法,即是观一切法自性为空,彻底灭尽五蕴自性的苦,而现前的涅槃。
这二者善法,只有佛法才具足。外道虽然也有说有布施、不杀、不盗等少部分的善法,但是并不具备生人天的因。为什么呢?因为外道没有清楚解释因果的智慧,没有说殊胜福德是由心生起,也没有别解脱律仪法。对这些生善趣的粗大之业尚且不知道,那他们就更不可能知道涅槃的妙因了。 [10]
接下来讲“所说法之差别”的第三科,也是全品的最后两个偈颂。
庚三、以此教诫于取舍处进止分二:一、教诫于非法舍离耽著;二、教诫于善说甚深正法趣入。
圣天菩萨在此教诫了应具备闻器的三个条件。即需要具备质直心,舍离对非法的耽著;以及需要具备智慧和对法义的希求心,趣入善说的甚深正法。
辛一、教诫于非法舍离耽著
那么外道为什么不恭敬而趣入内道的二种善法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质直心。圣天菩萨说:
世人耽自宗,如爱本生地,
于能灭彼因,汝何能生欣。
(唐译:
世人耽自宗,如爱本生地,
正法能摧灭,邪党不生欣。)
颂文直解
世间人缺乏质直之心,对自宗很耽著,就像他们对自己的家乡特别喜爱一样。也就是说,耽著了自宗后,那么虽然知道自宗具有过失,也知道能摧灭自宗的因具有正理,但你怎么会对它生起欢喜呢?所以应当断除对自宗的耽著。
(唐译:世间人耽著自宗,即使自宗与理相违,也不愿放下,就像家乡土地虽然不肥沃,因为住的时间长了,世间人也不愿意搬离。如来的正法能摧灭外道邪执,这违背了外道的本心,所以他们并不乐意。)
释义
世间人耽著自方,这是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在串习的我所习气。圣天菩萨举了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许多人的家乡,无论从环境、人等各种因素考虑,都远远不如其他的地方,但世间人就是觉得自己的家乡最好。这就是耽著自方的习气导致的,说明了人们先入为主、不听从理智的偏狭心理。这种习气,同样也会影响对宗派的抉择。当外道们对自己的宗派产生了我所的耽著后,就容易抵触任何摧灭他们邪见的正理。但这样一来,他们就会一直禁锢在那些邪见之中,而失去了生起正见、获得解脱的机会,这个损失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具备质直之心非常重要。一个理智的人,应当断除对自宗的耽著,信奉一切具备殊胜功德的法,即使这样的法是属于其他的宗派。内道的弟子,同样也需要这样的质直之心,信受佛陀制定的四依法则,即“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样才能完全以理抉择,确立起无垢正见。
有了质直心之外,还需要具备智慧和对法义的希求心,这样才能趣入善说的甚深正法。圣天菩萨接着说:
辛二、教诫于善说甚深正法趣入
有智求胜德,亦爱他真理,
日轮于地上,有目皆共睹。
(唐译:
有智求胜德,应信受真宗,
正法如日轮,有目因能见。)
颂文直解
不管谁那里有真理,只要一个人具有观察善说与恶说的智慧,并且希求胜德,他都会前去求取。正法对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比如对于地上具眼之补特伽罗,日轮不是大家共同的吉祥吗?因此,诸观察的慧眼没有被蒙蔽的人,应当受取善说之法。
(唐译:有智慧并且希求殊胜功德的人,应当信受真正的宗派。大乘正法犹如日轮,普照世间,破除无明黑暗,有慧目之人,因此大乘法之光明,能清楚见到真实与虚伪的景象,从而背邪从正,避险求安,利乐自他,无不成办。)
释义
一个人只要具有智慧,并且希求殊胜功德,也就是希求法义,就会接受一切真理,即使这个真理是他宗所持有的,也同样会像自宗的见解一样,而真心接受。因为真理并不属于某一个宗派,真理适用于一切众生,就像太阳是平等普照大地的一样。比如十善业道,适用于一切轮回中的众生,不管这个人来自于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宗教,只要他行持善法,就能感招人天善果,如果他造下恶法,就会感招三恶道的恶果。另外,像四圣谛、缘起性空等等的法义,虽然只有内道中才具有,但同样都适合一切众生。
[1]《广百论释论》:“世间多信婆罗门者,以婆罗门多行诳诈,诵咒、祠火、自苦除愆、矫设吉祥、妄说祸福,为活命故种种方便,诳诸女人戍达罗等,令于彼所生希有心,供给所须推为尊贵。”
[2]《广百论释论》:“古昔黠慧诸婆罗门,隐造明书言自然有,唯得自诵不许他观。赞婆罗门最为尊贵,刹帝利等皆是卑贱,给施所须获无量福。”
[3]《广百论释论》:“愚夫无智不能测量,谓真福田信敬供养,然彼明书非自然有,有所诠故,如世俗言;又彼明书非尽称理,非圣说故,如虚诳言;婆罗门种非实尊贵,非真福田,常行乞丐养妻儿故,如贫癞者故,有智人不应归信。”
[4]《广百论释论》:“离系外道都不知真,唯贪后乐,现受剧苦,诸有所言多不合理。愚痴种类聚结成群,为世愚痴之所归信。云何决定知彼愚痴?以露身形无羞耻故,如狂如畜,如似婴儿。”
[5]《广百论释论》:“若婆罗门实非尊贵,何缘贵胜亦敬事之?以彼习诵诸明论故。诸婆罗门,实无所识,为活命故,于一切时诵诸明论,诈现异相,以动人心。世间贵胜不审观察,谓其有德故敬事之。又明论中虽无胜义,而有世俗少分礼仪,世间贵胜为习学故,彼虽无德亦申敬事。余有不诵诸明论者,以同类故,世俗相承,不审观察亦兼敬事。”
[6]《广百论释论》:“离系外道与彼不同,云何世间亦多敬事?以其薄知星历、道度、观鸟、解梦、占相、吉凶,故凡愚人多申敬事。又婆罗门诵诸明论,以难成故,世共敬之,离系外道以苦行故世共愍念,此皆不能解脱生死。诸有智者当正了知,勿随彼见。”
[7]《广百论释论》:“云何自苦非解脱因?是异熟果,非善法故。彼拔发等所生身苦,由过去世恶行所招,是业异熟非善法故,如乐异熟非解脱因。”
[8]《广百论释论》:“身虽不能亲证解脱,而身中善是解脱因。若尔,余身善亦如是,云何但说婆罗门耶?又婆罗门根境等法,与余种类一切皆同,云何自言彼胜余劣。是故彼说,唯诳愚夫,诸有智人不应信受。然婆罗门非胜余类,此洲人故,如戍达罗,戍达罗等非劣彼姓,此洲人故,如婆罗门。”
[9]《广百论释论》:“损恼他意,及所发生身语二业,总名为害,若能断彼所说害法,修诸善因名为不害。谓十善业,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及诸静虑无色定等。”
[10]《广百论释论》:“如是善趣解脱二因,唯佛法中具足可得,外道虽说施等少分,生人天因而不圆满,所以者何?彼诸外道无有显析因果智故,不言意思生胜福故,无别解脱律仪法故,善趣粗业尚不委知,涅槃妙因故其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