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九)努力创造平静修法的增上缘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72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九)努力创造平静修法的增上缘

  希望大家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时时调伏心相续。有时候我也在反观自己,平常无论遇到什么逆缘,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这是自己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这样的想法可能没有什么功德,但也应该可以算是功德,因为它契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

  作为在家居士若能时时铭记这句话,相信你的家庭永远都是幸福之家。“幸福之家”四个字挂在门口非常简单,但一个家庭是否幸福,完全在于精神当中。物质可以暂时做一些改变,但并不是创造幸福的绝对条件。相信你们成家的目的都是为了成办幸福和快乐,而不是为了天天争吵。我想在懂得时时反观自心之后,你就不会将生活的琐事当作大事来“较真”了。

  两人之间由于性格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观点不同等,产生矛盾在所难免。若对方性格粗糙,但你已经懂得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的道理,就应该宽容一些。当时你可能觉得有点没面子,但实际上你不仅什么都没有失去,还在阎王爷面前,保全了自己的颜面,赢得了他的尊重。相信在面对阎王爷时,你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入他的宫殿,无论是阎罗大鬼还是狱卒小鬼都决定不会在门外给你捣乱。但你若只想仅仅抓住眼前的面子而放弃未来,恐怕阎王爷和一切狱卒会给你“好看”。那时再想到以前的事都是小事,就太迟了。所以若能时时观修人身难得和死亡无常,面对现实生活就不会产生诸多烦恼,反而会有很多快乐。

  对于在座出家人而言,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往昔彼此并不认识,而且每个人的性格也不尽相同,有些外向,有些内向。不同性格的人聚集一起,难免磕磕碰碰。有时一句粗一点的话可能会令自己心里产生一些情绪,但只要能时时铭记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我相信一切矛盾都不是什么事,它可以时时调伏自己的烦恼,让自己内心清净。这样一来,你的修行就会越来越喜悦。有时候,这种喜悦是辅助修行的增上缘。我们必须尽量创造这样的增上缘,否则内心时时都在烦恼之中,很难安静修行。

  比如你心里正在憎恨某个人,觉得他又在说你的坏话,但同时口中又说:“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证得解脱果位。”藏地有一种比喻,说藏民骑在马上赶牛,虽然牛不听话,但抽打的却是马,所以马是最冤枉的。如同这个比喻,刚刚你对某个人生气,但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可太冤枉了,你在修行中的烦恼,可都给了他们。所以,修行需要平静的环境。内心平静时,才能很好地修法。若内心时时被烦恼束缚,即便是在修法,内心也无法安静。这样一来,虽然看上去是在座上观修人身难得,实际上是在打妄想:“这个该死的刚才为什么这么说,等下应该怎样去对付他?”一座修法可能全都是各种各样的妄念。本来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对别人有没有影响不确定,但对你自己的影响可就太大了。

  为了座上能如理如法地修行,平常出定的时候,时时护持自己的内心非常重要。在面对对境之时,应该想到“能否成办解脱就在于能否调伏自己的内心,这是上师的教言,所以我必须用法调伏一切。”这样一来,你的内心就会趋入平静,发心时所说“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证得原始怙主之界,是故我乃修持深奥之道”就不会像刚才那么急躁。这才是修行。

  虽然我们看不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但平常无论修什么法,都要祈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降临到自己对面的虚空之中为自己做见证和加持:“自己在修行过程中若有不如法的地方,请诸佛菩萨加持及时消尽,功德回向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内心若真能如是观想,即便现前我们看不见诸佛菩萨,他们也在我们面前。但我们如果带着粗暴的行为和思想,恐怕诸佛菩萨也会害怕。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说法,但也很真实。当我们平静修行的时候,我相信诸佛菩萨都在随喜。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八)把握时间 精进修行解脱妙法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一)初行者不宜一味排斥禅定逆缘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九)以平等心观待每一位导师
 圣者言教 第一课(一)人身难得 当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五)口耳传承不可或缺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八)引业与满业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修行密宗必须先圆满加行吗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五)第六识耽著之境界
 圣者言教 第二课(一)时时对治分别心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五)从三个方面理解暇满人身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四)闻思应纳入实修之中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一)善巧运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介乎科学与神学之间的哲学佛教学(释自度)[栏目:佛教与科学]
 玛哈噶拉祈福法会的深意[栏目:噶玛天津仁波切]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五课 三藏圣教序(唐·李世民)[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十二册]
 人间佛教与现代伦理(吴洲)[栏目:人间佛教]
 比丘尼传 源流[栏目:比丘尼传·白话文]
 念佛法门[栏目:王骧陆居士]
 佛教文学观 七、佛教文学的功用 二 启发心智、破迷开悟[栏目:佛教与文学]
 成唯识论讲话(卷八)[栏目:慈航法师]
 南传菩萨道 上 第七章:杂集 第二篇:为何称为波罗蜜?[栏目:明昆长老]
 有真信切愿者无一不得往生[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