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一)成办解脱的要点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67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一)成办解脱的要点

  无论平常是身做礼拜、口诵不同的咒语还是调伏自己的内心,我们从事一系列善行的目的都是为了成办解脱,但仅仅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成办解脱,恐怕还是很困难的。

  依照历代传承祖师的观点,成办解脱要具备三个条件:传承法脉清净、导师功德圆满和信心圆满。若不具备前面两点,信心是很难圆满的。因此,每当我们修行之前,首先要观察一下自己所修的法,传承是否清净。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如今我们依止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传承而修学,这样的传承即便不做观察也非常清净,但为了遣除自己内心的一切疑问,做一些观察也非常重要。

  要记住,传承法脉清净非常重要。无论现前从事什么善法,从善法本身的角度来说,行持善法是有功德的,但遵照这样的修法能否成办解脱,则很难所言。因此,想要成办解脱,我们的修法必须要有清净的传承。

  现前不妨反问一下自己,历史上有多少成就者是依你如今所修学的方式而成办解脱的?若有很多成就者,则充分说明,你遵照这样的方式修学,成办解脱近在眼前。若没有很多成就者,恐怕无论你从事什么善行,它只能是一种善法,但想要依此成办解脱,还是远远不够的。

  阿底峡尊者曰:“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因此仅仅在表面做一个修法的形象,但不知道如何修法,这样的修法能否称之为正法,恐怕很难所言。所以传承法脉清净非常重要。

  第二,导师功德圆满。一旦具备导师功德圆满这一要点,实际上也直接或间接圆满了传承法脉清净。也就是说,导师功德圆满意味着传承法脉清净。

  初次开始进入佛门期间,我们对佛法的了解如同一张白纸,纸上写出什么字完全取决于所依止的导师。导师在纸上写得端正就是正法。这样的导师教出来的弟子,永远都行于正法当中。若这位老师写得偏斜,则弟子即便怎么精进修法,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偏袒。导师如果讲解的一切都是邪见,培养出来的弟子也是一个邪见者。所以,初次依止导师时应该要细致观察,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末法时代,我以不同善知识之相来救度你等一切众生。”因此,从功德的角度而言,如今所有的一切善知识都是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但除了观察导师是否为具德上师,还要观察与导师是否具缘。若所依止的导师具德而不具缘,由于信心不圆满的原因,恐怕实际当中难以做到依教奉行而成办究竟解脱。因此初次修法前选择好自己的导师非常重要。

  我在汉地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信众,有些信众非常正直,口中所说一切完全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虽然内心还会有烦恼,但是当下就能知道烦恼的过错,而不会顺着烦恼而走。前两天有一位弟子在汇报觅心法的见解时说,如今他已经知道一切都是虚幻的,但由于烦恼沉重的缘故,以后不再起烦恼恐怕是不现实的,但现前最幸运的是,在烦恼生起的第一时间,就能知道烦恼的过错,并可及时改变烦恼。要知道,这才是真正的修行者。

  从我们进入佛门直至今天,即便对法有多么了知,但想从此以后不再起烦恼是不可能的,甚至有时内心还会涌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邪见。但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当恶念生起的第一瞬间,立即就会止住,而决定不会继续发展下去。这就是修行者的行为。对于不做修行的人而言,他可能会顺着这一念而继续飘动。因此,依止具德导师非常重要。

  导师信心若是偏袒,他培养出来的弟子,信心也都是偏袒的。相信平常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虽然对三宝的信心没有退失,但在修行过程中,诽谤、内心偏袒和疑心都非常沉重。原因是什么呢?恐怕一方面,是个人习气烦恼沉重而产生严重的分别心,另一方面,和他的老师有直接的关系。

  如今在座的很多弟子都来自于五明佛学院。五明佛学院是我等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的圣地,如今有众多高僧大德为四众弟子宣讲正法,所以这些来自清净地方的弟子,内心烦恼相对很少,也不会说很多是非的话语。相反,说是非最多的地方,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所依止的导师不是很清净,因此多方面条件也并不成熟。

  平常我也一直对修行者说,由于宿世的善缘,今生我们不但进入佛门,对佛法也有所了解,并且逐渐开始修学佛法。如今我们为了成办解脱,千里迢迢来到高原,因此必须依止一位正直、具有德相的导师修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修学的一切法,永远不会偏袒。

  有些被认为修行非常好的人,虽然对自己的传承非常有信心,但他可能会诽谤其他的传承;或者对自己所依止的导师很有信心,但对其他导师却有很多疑惑和诽谤。这充分说明,他所依止的导师恐怕也是信心偏袒的,再加上自己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因此,导师如果只有一分的分别心,弟子可能就有十分的分别心。所以,依止的导师是否偏袒,与弟子是否偏袒,有着直接的关系。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十六)精进修法才能成办解脱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二)依止不清净导师的过患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十二)死时无定死处无定死缘无定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六)依止具德具缘上师是调伏内心的前提
 圣者言教 第八课(二十一)皈依戒律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四)善巧运用与依教奉行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十一)不善业之意业
 圣者言教 第四课(一)清净发心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八)观想无常调伏烦恼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九)执著才是真正的着魔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十一)获得暇满人身之因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八)不要用空性的语言遮盖自己的见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四划之一[栏目: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二十七卷)[栏目:净空法师]
 以责任感和自信心开拓人生——读《法华经》一得[栏目:陈星桥居士]
 《入行论讲记》第七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三十二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仲皎~静林寺古松[栏目:禅诗三百首]
 净土教言讲记[栏目:索达吉堪布]
 体悟无常、缘起的人,未必做到无我的境界,对吗?[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迷己逐物[栏目:圣严说禅]
 进入葬仪设的冰库,对往生是否不利?火葬是否一定要七天后?[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五十八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