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五)从三个方面理解暇满人身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58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五)从三个方面理解暇满人身

  【“六道之中暇满极难得,”所谓六道之众生(藏义为行走者),如颂云:“一切众生由业行,除此无有诸行者。”如是所言,以种种业力而趋往各自六道,故称为行走者。六道即三恶趣与三善道。具有痛苦之恶劣处即为恶趣,其三者即地狱、饿鬼、旁生;较三恶趣略高之种类即三善道,即天、人、阿修罗三者。于六道众生中,具备十圆满、八闲暇所依之身,极其难得。】

  虽然此处还没有开始讲解什么是十圆满,什么是八闲暇,但从密法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暇满人身。

  今生能遇到一位具德善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今在座的所有弟子都已遇到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以及法王如意宝等高僧大德,第一个缘起已具备。

  往昔提婆达多在地狱遭受痛苦的时候,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痛苦而抓住释迦牟尼佛的双足,苦苦哀求佛陀加持他离苦得乐。释迦牟尼佛说:“我为你指一条解脱之道,当知解脱依赖于你自己。”因此,仅仅见到导师而不听闻教法,我们仍旧无法消尽自己的烦恼而成办解脱。现前我们已经在高僧大德面前听闻了从小乘乃至密法之间的诸多教言,第二个条件也已具备。

  第三,即便听到解脱教法,但若不能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修法当中,前面所具备的一切条件就没有丝毫之利益。由于宿世因缘和今生对法的理解,我们正逐渐把自己的身心投入修法之中,也就具备了第三个条件。

  这样的人身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先不说六道众生,仅从如今世上我们能见到的人类而言,具备这样条件的又有多少?是的,汉地有很多信众,平时也有机会去谒见众多高僧大德,但一面之缘又能听闻多少教法呢?虽然来到汉地的导师会为大家讲解一些如何念诵心咒等教言,而且持诵功德也不可思议,但若想即生成办解脱,仅凭这一点可能还有些不够。所以,能在一位导师面前圆满得到教言并且如实修行的信众,如白天的星星般,是非常稀少的。

  无论从哪一方面观待,如今我们能得到殊胜的人身,都是非常稀有难得的。正如经文中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今天我们能得到这样的人身,并不是自己太伟大的原因,而是来源于宿世的因缘福报。因此,从今天开始,就要更加珍惜自己的暇满人身而精进修法。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四)如何理解自己与上师一如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六)八无暇之外无暇
 圣者言教 第三课(七)调伏烦恼的两种途径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五)第六识耽著之境界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十五)见解增长快慢取决于善巧运用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七)依教奉行才能保证传承清净
 圣者言教 第九课(十二)谒见导师求法的真正意义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四)调伏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三)从外内密三种圆满理解暇满人身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六)外障饿鬼与内障饿鬼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一)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二)万法摄为调心之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家庭教育之四[栏目:仁焕法师]
 观众可以自行选择媒体的观点是否正确[栏目:弘法护法·净空法师问答]
 释疑问答(洛本仁波切答)[栏目:疑问解答]
 佛教常说的精进就是苦修吗?(济群法师)[栏目:佛学小知识]
 1879A 花严经关脉义记(唐 法藏撰)[栏目:09 注述讲记]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J 897经,六入处为主题。[栏目:界定法师]
 偶像崇拜 Are Buddhists Idol Worshippers?[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无常[栏目:衍慈法师]
 快天鹅[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门里门外[栏目: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