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五)从三个方面理解暇满人身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99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五)从三个方面理解暇满人身

  【“六道之中暇满极难得,”所谓六道之众生(藏义为行走者),如颂云:“一切众生由业行,除此无有诸行者。”如是所言,以种种业力而趋往各自六道,故称为行走者。六道即三恶趣与三善道。具有痛苦之恶劣处即为恶趣,其三者即地狱、饿鬼、旁生;较三恶趣略高之种类即三善道,即天、人、阿修罗三者。于六道众生中,具备十圆满、八闲暇所依之身,极其难得。】

  虽然此处还没有开始讲解什么是十圆满,什么是八闲暇,但从密法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暇满人身。

  今生能遇到一位具德善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今在座的所有弟子都已遇到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以及法王如意宝等高僧大德,第一个缘起已具备。

  往昔提婆达多在地狱遭受痛苦的时候,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痛苦而抓住释迦牟尼佛的双足,苦苦哀求佛陀加持他离苦得乐。释迦牟尼佛说:“我为你指一条解脱之道,当知解脱依赖于你自己。”因此,仅仅见到导师而不听闻教法,我们仍旧无法消尽自己的烦恼而成办解脱。现前我们已经在高僧大德面前听闻了从小乘乃至密法之间的诸多教言,第二个条件也已具备。

  第三,即便听到解脱教法,但若不能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修法当中,前面所具备的一切条件就没有丝毫之利益。由于宿世因缘和今生对法的理解,我们正逐渐把自己的身心投入修法之中,也就具备了第三个条件。

  这样的人身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先不说六道众生,仅从如今世上我们能见到的人类而言,具备这样条件的又有多少?是的,汉地有很多信众,平时也有机会去谒见众多高僧大德,但一面之缘又能听闻多少教法呢?虽然来到汉地的导师会为大家讲解一些如何念诵心咒等教言,而且持诵功德也不可思议,但若想即生成办解脱,仅凭这一点可能还有些不够。所以,能在一位导师面前圆满得到教言并且如实修行的信众,如白天的星星般,是非常稀少的。

  无论从哪一方面观待,如今我们能得到殊胜的人身,都是非常稀有难得的。正如经文中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今天我们能得到这样的人身,并不是自己太伟大的原因,而是来源于宿世的因缘福报。因此,从今天开始,就要更加珍惜自己的暇满人身而精进修法。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四)如何理解自己与上师一如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六)八无暇之外无暇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二)二禅、三禅和四禅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七)妄念有无不代表禅定见解的高下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五)为何要依止具德且具缘之导师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六)调伏内心才是修法之根本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十六)精进修法才能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二课(九)无常入心 精进办道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十四)艰苦的修行条件可以增上出离心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十)同行等流果与感受等流果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九)观修无常而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九)清净正行禅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80-81卷[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般若与人生佛教 一、般若经的传承[栏目:惟贤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14-115卷[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修行人如何过日子[栏目:梭巴仁波切]
 如果修行是为成佛,也是一种求,那么有求的修,是否如法?[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六八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降伏其心 一 如何正确的念佛[栏目:万行法师]
 观呼吸与观四界 二、如何培养四界观 10-2-5 伍、如何辨识心生色法[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楞严咒》是否天不亮才能诵?[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