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忆念上师赐予慧命之恩德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66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忆念上师赐予慧命之恩德

  【如母亲以温暖、乳汁养育生命般,为抚育解脱生命,上师令我等生起一切白法之精要或精华菩提心,从而增长解脱生命之元气,开启深广法门,生起闻思修之智慧,长时养育解脱之生命, 故为赐予生命之恩德;】

  前面讲解赐予解脱之身,这里讲解赐予解脱之慧命。出离心及菩提心是成办解脱必不可少之基础,因此从弟子初次开始修法开始,所有导师都是从菩提心开始讲解,我们的上师也是这样赐予解脱教言。

  上师具备有如母亲一般的功德。尤其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母亲赐予我们的身体,可能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但上师赐予我们的一切,是永恒不变的。我们说上师的恩德超胜一切的原因也就在此上。因此,在平常修行过程中要忆念上师的恩德。

  【如母亲以衣食等无量饶益我等般,上师以三十七菩提分法或三学白法,令根支逐渐圆满,即为成办广大饶益之恩德;】

  三十七菩提分法是从资粮道到无学道之间所具备的功德。比如资粮道分为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和大资粮道。小资粮道具备四念住,中资粮道具备四正断,大资粮道具备四神足。资粮道以后依次为加行道、见道、学道和无学道。加行道要具足五根,见道具足五力,学道具足七觉支,无学道具足八圣道,加在一起就是三十七菩提分法。三学白法就是指戒定慧三学。

  所谓令根支逐渐圆满,是指上师一步一步赐予我们不同的法义。例如从总的角度来说,我们先从前行开始入手,当共同外前行百日修行圆满之后再开始进入五加行。五加行积资净障一一圆满后,就开始进入正行。无论是三十七菩提分法还是戒定慧三学,或者资粮道、加行道、见道、学道、无学道等五道,以及无上窍诀大圆满的法性现前相、觉悟增长相、明智如量相和法性灭尽地相等四相,都称之为次第法。从上师瑜伽导修来说,上师瑜伽分为外相上师相应法、内相上师相应法和密相上师瑜伽。上师赐予这些法门,令我们的见解逐渐圆满,就是令根支逐步圆满。

  这里所谓的圆满根支并不仅仅是某一个点,而是包括见解、修行、行为和暂时之果位等多个方面。相信每一个修行者对这些内容都会有很好的认识。和了义见解相比,我们的见解不一定是了义的,但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说,它就是最了义的见解。所以见修行果令根支逐渐圆满,即为成办广大饶益之恩德。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九)修法应时时忆念上师之恩德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一)龙萨派与宁提派在成熟口诀法上的区别
 圣者言教 第七课(七)何谓隐蔽秘密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四)引业与满业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十四)未领会而持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二)调伏内心才是修法的功德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五)恶念发心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十一)不善业之意业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四)调伏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十八)对修行者的忠告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二)方便与智慧不可偏颇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六)时时提起正念不可轻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四课[栏目:入中论自释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四一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禅修指导 增加持续专注的时间[栏目:道澄尊者]
 普贤行愿品释 第十一课[栏目:普贤行愿品释·索达吉堪布]
 虚幻人生如梦[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功德、福德、福报三者有何不同?[栏目:因果轮回·净空法师问答]
 也谈新兴宗教[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留心教人,乃大阴德[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因果的真相 第十一章(三)观照你的心量,乃是唯一究竟的养生方法[栏目:因果的真相]
 定不是麻木[栏目:白云禅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