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心利刃轮释 第十四课
 
{返回 修心利刃轮释·索达吉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83

  第十四课

  前面讲了一系列窍诀,这些窍诀每一个都与我们有关,比如有人认为:这个《修心利刃轮》全是针对我,并非针对他人;这是阿底峡尊者的上师在救度我,所以他天天说我、骂我。如果有这样的感觉,就说明我们与这个法门有缘。否则,若听了很多次,自相续也没有感觉,那就没有发现自己的烦恼与罪过,自然也不会控制、断除。作为凡夫人,肯定有各方面的毛病和不如法的地方,所以需要通过修心法门来调整自相续,这非常重要!

  在听课的时候,也要集中精神专注法义,我认为这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在现场,除了极个别新来的居士不知道关手机之外,课堂纪律应该非常好。但我发现,通过网络和无线广播听受的人,有些行为并不是很如法。当然,除了极个别人之外,每天听课都如理如法也很困难,因为有时身体不好、心情不佳,尤其是城市里的人,干扰更多。但是,若把它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也不可能每天都边走边听、边说边听。

  其实,佛法的道理即使心相当专注也很难听得懂,那更何况说心在散乱状态下接受甚深意义。因此,希望大家在听受的过程中,行为尽量如法。在此基础上,若发心清净,一堂课的功德也不可思议。故我觉得,现在我们拥有这样的交流佛法的机会,因缘是非常殊胜的!

  下面讲颂词:

  舍解道戒继家业,乐付东流追逐苦,

  践踏祸根妄念头,刺中我敌凶手心。

  若没有人讲,本论每个偈颂都很难懂,因为直接从字面上看,并不像其他论典的偈颂一样,一看就一目了然。藏文是这样,汉文也是如此。所以,要理清前后词句的关系,需要加很多字,否则就不好解释。

  有些出家人已经舍弃或损坏解脱道的根本——清净的别解脱戒,还俗安家立业,其实这是将快乐的根本——行持善法付之东流,而追逐痛苦的因——造作恶业。按理来讲,行善会得到快乐,造恶会得到痛苦,但很多愚笨的人,却舍弃解脱的根本戒律,快乐的根本善法,整天都处在不如法的行为当中。其原因就是我执分别念在作怪,因此要践踏分别妄念的头,刺中我执怨敌凶手的心,以这种方式彻底摧毁我执,和自私自利的心,之后才能获得解脱。

  包括有些居士,本来受持三皈五戒,非常清净,后来却因我执分别念太重,屡屡毁犯戒律。有些出家人本来受持清净的戒律,后因种种违缘心不堪能,遇到对境无法调整自心,最终犯了根本戒,而堕入世俗道中,过得非常可怜!虽然这种自讨苦吃的行为,极其愚痴、极不应理,但在烦恼的驱使下,人们却难以克服。

  《法句譬喻经》中讲:有一个人舍弃自己的财产、家庭,前往佛陀处请求出家,佛陀当即答应他的请求,让他作了沙门。之后便让他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寂静地去修行正法。三年后,他修行境界一无所获,心灰意冷地想:我在三年中如此勤苦地修行,却没有一点感应,还不如回家见自己的妻儿。于是踏上了归家的路途。可能就像无著菩萨在鸡足山闭关,没有得到感应,便下山一样。

  此时,佛陀以神通知晓度化他的因缘已经成熟,就化作一位沙门,在路上与他迎面相见。化沙门问:你从什么地方来?这个地方很平坦,我们坐下来聊一聊。坐下后,比丘说:我在此山修行了三年,一点道相都没有得到,想回家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此时,他们正好看见一只久已离开密林的猕猴(应该是佛陀化现的)在旷野游逛。化沙门问:它来到平地干什么?比丘说:有可能它不堪重负,为了逃避身体的痛苦而来此地;有可能它为了自己吃饱、吃好而来此地。他们的话刚刚说完,猕猴便返回森林爬上树木。比丘又说:这只猕猴真可怜,它返回森林跟自己的眷属在一起,又会非常痛苦。化沙门说:你与它一样,舍弃寂静地返回世俗,又会重复以前的痛苦生活。说完,化沙门就显现出佛的身相。比丘惭愧无比,在佛前发露忏悔后,安住正念就获得了圣果。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第一,修行人在寂静地修行两三年或八九年后,没有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境界,便产生后悔心:到目前为止,我修行了那么长时间,一点境界都没有获得,当年我不应该来到这里出家修行。这样的想法完全是错误的。第二,在修行过程中,因为魔王波旬的干扰,或后来自心没有刚开始修道的新鲜感,就容易退失。比如现在社会,很多人刚开始对上师、佛法、解脱,有非常强烈的信心,后来却逐渐淡化,甚至消逝无迹。

  为什么不应舍弃戒律呢?因为对修行人来讲,清净的戒律是修道的基础,以世间语言来说,远离规范行为这一基础,则无法成办更大成就的事业,所以佛教提倡戒是根本,以戒为师,这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否则,若没有受持清净的戒律,到后来就会发生很多不愉快的事。如《正法念处经》云:“持戒清凉触,得报甚清凉,愚人不修行,临终生悔热。”若守持戒律,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都能获得清凉,但愚笨的人却不知道这个道理而不修行,临终时就会被后悔的火焚烧自己的身心。

  邬金丹增诺吾在《赞戒论》中说:“有些人已经在具相上师前,得受利乐的源泉,如同珍宝璎珞美饰般的戒律,然而后来却因丧失正知正念,以损坏清净戒律为代价,换来了一碗豆粉许的短暂安乐,这样严重的愚痴确实非常可笑……”因此,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千万不能舍弃清净戒律这一根本,否则,想即生和来世快乐都很困难。

  很多出家人,尤其是年轻的出家人,刚开始没有详细观察,就急急忙忙出家,后来因为没有守护正知正念,遇到一些对境,没办法对治自相续的烦恼,就破戒还俗,变得不伦不类。在藏地,很多出家人还俗后,特别后悔、伤心、痛苦,但也没有办法,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在别人眼里,也非常不成功,自己也羞愧难当,因为该做的事情没有完成,甚至做任何善法都没有力量。

  对凡夫人来讲,若想守护清净的戒律,最好不要离开上师、僧众、道场,若远离这些产生惭愧心的对境,就很难生起守护自相续的智慧。即使内心暂时拥有这样的智慧,在魔王的控制下,当自己无始以来的习气复苏时,也很难用得上。这样的话,短时间的行为就变成了永远后悔的因。

  本颂也讲,若想获得究竟快乐的解脱,必须守持清净的戒律,而不能守护快乐的因——清净戒律的根源,就是我执分别妄念。因为在它的支使下,就会做许多不如理如法的事。所以,在任何时候都要反省自己,不能责怪他人、他事。也就是说,要了知是现在没有将我执分别念转为道用,或前世所造恶业利刃轮到自己头上所致。否则,肯定会做一位成功的出家人,或者居士。而不会今天在某上师处皈依,过一段时间就诽谤、远离,甚至不愿意做出家人、不学佛,变成世间无恶不作的人。

  在佛教徒中,现在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若大家都能懂得是自己智慧不够,极其愚痴,再加上无始以来的习气非常严重,在各种因缘具足时,就会造作许多不愿意做的事,那对自己的修行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弃解脱道游边地,得人身宝造狱因,

  践踏祸根妄念头,刺中我敌凶手心。

  真正解脱道的根本就是修行,因为只有通过修行,才能断除相续中的烦恼,从三界轮回中获得解脱。可是,有些人偏偏舍弃解脱道的根本,闻思修行佛法和积德行善,而去游山玩水、旅游观光,比如今天以朝峨眉山为借口,但到那里连《普贤行愿品》都不念,明天去印度金刚座,后天去新加坡。有些则因身体不好,或没有钱,实在没办法亲自前往,但心里也想:我明年去美国,后年去印度……心已经飞往了世界各个国家。其实这是我执分别念在作怪,因此要践踏祸根妄念的头,刺中我敌凶手的心。

  作为真正的修行人,应住在寂静的地方,选择一个法门,真实、虔诚、永恒地修学。我前两天说过,我们这里极个别道友心态不稳定,这是最大的过患。为什么十年前的佛教徒,现在很多都消于法界了呢?其原因就是人格不稳重,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其实,修行佛法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世间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十多二十年潜心研究,才能有所成就,那更深、更广的佛法,想在一两个月或一两年中,有很大成就也是不可能的。

  当然,有些在家人实在没有办法,结上一个善缘,种下一个善根,听几天课,我们也是允许的。但是,有些人已经发愿出家修行,不到两三天,又以这个理由、那个理由,离开修行的道场。在学会中,很多人修学还不到六七年时间,就纷纷退学。这样的话,想真正拥有佛教的高深境界,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将学佛等同气功讲座或瑜伽培训,这些只是暂时压制分别念的一种手段,学佛可不那么简单、容易。因此,大家都要珍惜现在的修学机会。

  从我本身来讲,我并没有想在短短时间中获得成就,始终想在有生之年不断努力。在刚入佛门时,我就有这个决心,现在也是如此: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还是把自己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修学佛法上,并没有想:我在这里多少年了,现在已经可以了。当然,我也希望大家做好长期修行的准备。

  还有些人已经获得非常难得的暇满人身,可是不但不行持善法反而去造恶业,就像《亲友书》中所讲的一样,用金子做的器皿装不净粪,这是非常可惜、无比遗憾的。因为,在得到这样的人身宝时,不但没有以之获得解脱,反而造下了地狱的因。其根源就是我执分别念,故要践踏祸根妄念的头,刺中我执怨敌凶手的心。

  因此,在学佛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能把闻思修行当作一般的事情,甚至舍弃这一解脱道的根本,而认为其他形象上的善根更重要。但现在很多佛教徒,都分不清楚主次,甚至很多寺院也做得不好。实际上,没有理论知识和实修的境界,一定会造作恶业,行为也会不如法。

  在获得暇满人身时,是获得快乐还是痛苦,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一定要认真取舍因果。因为,在座的各位没有一个想自己痛苦、不幸福。如《正法念处经》云:“若人作恶业,皆得恶果报,若欲自乐者,如是莫近恶。”如果造了恶业,一定会得到恶的果报;如果自己想获得快乐,那千万不要行持任何身口意的恶业。

  现在各个地方举办讲座,都以“幸福人生”为题,很多领导讲话,也很重视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甚至想尽办法将自己所管辖的城市和农村,变成幸福城市、幸福农村。可是,若自己没有造作善业,也不可能马上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因此,最关键的是要懂得业因果的道理,并在生活实践中认真取舍善恶,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今天,一位老乡对我说:“我以前造了很多恶业,后来得了一场大病,觉得自己肯定会死,一定没有希望了。在病危期间我就发愿,如果能活过来,以后再也不造任何恶业。后来我确实活过来了,到现在也没有干过坏事。”不过,很多人在健康、快乐、顺利的时候,往往会忘记自我约束,这是很不好的。所以希望大家,在获得如意宝般的暇满人身时,能尽量行持善法,若实在避免不了造作恶业,也不能造下具有一切支分的恶业,否则果报极其可怕。

  置法殊胜牟商利,置师经院逛城区,

  践踏祸根妄念头,刺中我敌凶手心。

  在修行过程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哪些法对自己的解脱非常重要,哪些法并不是直接的因,所以经常放置、舍弃出离心和菩提心等佛法方面的修学,去经商牟利,做各种各样的世间事情。有些人已经放弃了自己所依止的上师,以及在佛教道场当中,以闻思修行与自相续的烦恼进行搏斗的机会,经常到城市或人群里面,去散乱、放逸度日。

  为什么自己在寂静的地方呆不住,却要去城市里呢?为什么自己不好好修行,整天都搞世间法挣钱、发财呢?当然,有些事情对僧众、众生有利,但绝大多数都是为了金钱等而奔波,甚至为此付出自己一切的一切。其实,这就是我执分别妄念在作怪。在修行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认识它,然后再践踏它的头,刺中它的要害,以彻底摧毁、消灭而后快。

  但是,若没有长期闻思修行,这也只是一种空想而已。我发现,我们学院很多道友,自从出家开始,从来不去散乱的地方,对世间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没有太大的兴趣,唯一认认真真地修学,非常清净。但也有个别人,为了一些小小的事情,经常去县城游逛,这个商店望一望,那个商店看一看。特别是在礼拜天,心中的开关自然而然打开:哦,今天该去县上了!已经养成习惯,不去不行,一定要去。当然,偶尔去办个事情也无可厚非,除此之外则没有任何必要。

  因此,我们都需要观察自己的相续:对每天听闻佛法,到底有没有这么大的兴趣?在我的印象中,在好几年里面,部分道友从来没有间断过到经堂听课。虽然除了高级班以外,其他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到经堂,但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部分道友对自我还是有一种约束,对到经堂听课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而个别人,在这些场合根本看不到,在其他场合却经常显露自己的身影。

  这是什么原因呢?在他的背后,有一个叫做我执分别念,它一直劝他:不要去听课的地方,去了不好,我们去别的地方,那里更适合你,到时一定会获得成就。若见解、智慧不到位,就会轻易听受它的指使。所以,我经常希望大家,不要放置闻思修行殊胜的正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摧毁可怕的我执分别妄念。

  我认为,无论是现场听受,还是通过网络和光盘来听受,在作用上都没有差别。因为,在听课的过程中,只要心专注,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作为讲者,我有课的那一天,觉得非常幸福。因为,从开始准备到最后结束之间,心都很清净,没有各种各样的烦恼。若没有课,很有可能跟别人闲聊,说一些是非,心也不平静,还会出现各种烦恼。

  故《大宝积经》云:“比丘舍多闻,言论不如理,损减诸禅定,常思惟世间。”意思是说,如果比丘舍弃了广闻博学,他的言论和行为就会不如理如法,而且戒定慧等修学功德也会越来越退失,心中还会经常思维如何获得世间八法。相信大家都看得到,那些不爱闻法的人,所说的话并没什么价值,因为全是有关贪嗔痴的话题,与人生大义解脱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还会染上修行境界退失、心散乱、戒律不清净等过患。所以,上师如意宝住世时,只要在学院,身体也没有生大的病,从来不会间断讲经说法,因为其功德不可思议。

  我希望大家也要发愿,在有生之年当中,只要因缘、条件具足,都要在善知识或法师面前听法,一定要好好学习。若自己有能力,也可以给别人讲。即使到一定的时候,自己没有在上师面前听课的机会,也要坚持听高僧大德的光盘。我觉得,很多人对自己的人生,都需要有这样一个定位或要求。否则,若随顺自己的分别念,天天都会不听课、不修行,就像世间人一样,即使没有钱,也要到百货商场去看一看、问一问。这完全是浪费生命、浪费人生,没有任何意义。虽然个别人觉得很可笑、很遗憾,但整个世间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想改变也没有办法。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尽量不要舍弃闻思修行的道场,即使要到城区办理一些事情,也不要在那里呆很长时间。否则,若是凡夫人,极有可能被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外境所引诱,最后心随境转,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世间人。

  一位在学院得过灌顶,修行很不错的道友,在离开学院五六年后,我遇到他。他的穿着还比较不错,也很干净。他摸一摸自己的领带说:“我现在还可以,正准备跟杭州的老板做一个项目,明天去北京谈一件事情。”这个人是谁呢?你们都不知道,如果他在听课,他应该清楚,但他现在不会听课。

  置自生计夺僧财,置自父业盗他财,

  践踏祸根妄念头,刺中我敌凶手心。

  有些人本来有能力维持自己的生活,却放弃了自己的维生之道,或生活所需的钱财、资具等,经常以偷盗、抢夺、欺骗等方式,夺取出家僧众或三宝的财物。有些人已经放弃了父业,或祖上留下来的财物、事业等,反而去盗取、抢夺他人的财产。现在世间当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以前印度种姓制度森严,自己家族做什么,自己也会做什么,但有些人到了后来,贪欲猛烈增长,该做的父业或本分工作不做,却经常打、砸、抢别人的财物。

  最近在大城市里面,有些人以抵制日货为借口,在砸毁日本车辆的同时,借机砸毁其他车辆,抢走车内的财物,这些都是贪欲膨胀导致的。但无论是哪种贪欲膨胀的行为,都不合理,尤其是夺僧财,果报非常可怕,因此要特别谨慎。

  佛经中有这样一则公案:有一次,目犍连跟弟子们一起外出,途中他看着虚空高兴地笑了起来。弟子们问:您这是为什么?目犍连说:我现在不说,到佛陀身边你们问的时候,我再告诉你们。到了佛陀身边,弟子们问:您刚才看着虚空为什么会有如此表情?目犍连说:我看到一个身体特别高大的饿鬼,口中吞下七颗燃烧的铁丸后从下而出,还从口入,整个身体燃火,痛苦无比,所以就笑了起来。弟子们问:这是什么业报现前呢?目犍连说:你们应该问佛陀。弟子们请问佛陀后,佛陀说:以前,这个饿鬼是一位沙弥,在为僧众发放食物的过程中,多给了自己上师七颗豆子,以此果报,现在感受这样的痛苦。

  所以,道友们在分僧众的财产时,若本来每个人只应该分七颗糖,但在遇到平时关系不错的道友,就多分给他一些,那果报就很可怕。既然以偏私心,将僧众的财产送给他人有如此果报,那私自享用僧众的财产,果报就更加严重。但现在很多人都不懂戒律,不知如何取舍因果,比如:本来是供养僧众的,却用来供养某位上师;本来供养那个地方的僧众,却用来供养这个地方的僧众。虽然诸如此类的行为会感受恶报,但很多人因为因果的道理学得很少,都不知取舍,甚至经常夺取僧众的财产。

  上师如意宝在讲《毗奈耶经》等时,一再强调:凡是僧众的财产,都要非常注意。如果必须作抉择,至少也要有四个僧人代表僧众来做决定,不要一个人说了算,因为个人并没有这个权力。但在这方面我也执行得不好,比如金刚降魔洲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问我:堪布!某某东西买不买?按理来讲应该僧众决定,但因盲目无知,很多次我都作了抉择。所以,有时睡不着想起这些事情就提心吊胆:我来世肯定会堕入地狱,因为几万、十几万,自己一句话说了就算。当然,我并没有私自享用或偷盗过僧众的财产。

  我们学院,很多懂因果的堪布,都不敢抉择僧众的财物。以前,一位财务科的堪布说:“他们两位管家特别好,我们不敢抉择的,他们都帮我们抉择。”所以想起这些事情,有时心特别不安,但也没有办法,虽然谁都害怕,但谁都不说也是不行的。当然,若自己很注意,很认真,不放逸,有抉择的能力,也不会有太大的过失。不过,一定要懂因果取舍的道理,和戒律方面的知识。

  但现在很多佛教徒,都不懂得这方面的知识,所以特别粗心大意。我经常看到一些道场,本来是供养僧众的,却拿来贿赂其他领导;本来是供养佛像的,比如佛像前功德箱中的善款,却用来分给僧众,这是非常可怕的!我希望道友们都要认真学习戒律,以后在当住持、方丈时,也不要将佛像前功德箱中的钱分给僧众,僧众不用这笔钱,绝对不会饿死。否则,若不懂得戒律,心就会被魔王控制,而散乱、放逸、不知取舍。

  《父子合集经》中云:“若人于欲境,心不生放逸,则能越魔网,是为大智者。”其意是说,如果有人在面对欲境时,心不产生放逸,则能超越魔众的网罟,此人就是真正的大智者。但要心不放逸,必须深入修学戒律和因果取舍等佛教理论。否则,就会被钱财、地位、美色等诱惑,若心随境转,就不能做主,而变成物欲的奴隶。而智者,因为有自控能力,即使所有魔王每天都放射八万四千支毒箭,也会如如不动。但在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多,所以要在因地上多下功夫。

  总之,一切非法都是我执分别念导致的,故应用铜腿铁足践踏祸根妄念的头,用智慧宝剑刺中我执怨敌凶手的心,让它们永世不得复生。

  呜呼修弱神通锐,未踏入道神足行,

  践踏祸根妄念头,刺中我敌凶手心。

  作者以非常悲哀的语气说:呜呼!有些人修行的能力相当薄弱,在七天、一个月、一年当中,都不能坚持修行下去,修行的力度和精进也很差,但自己却要求获得非常敏锐的神通,或想得到这样那样的神通、神变。有些人根本没有踏入解脱的资粮道,却希求、奢望获得神足通,并以之前往各个地方。在世间当中,这种不好的现象非常多。其根源就是我执分别妄念,因此要践踏祸根分别妄念的头,刺中我执怨敌凶手的心,让它们永远倒在地下,再也爬不起来。

  在一个修行道场,若过于强调神通、神变,说明这个道场并不一定很真实。希望大家以后创建任何佛教道场,或举办任何佛事活动,都应该很正常,威仪、行为都要庄严、如法。在说话方面,也不能太离谱,太超越世间,比如:我早中晚分别与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释迦牟尼佛对话;你头上有光,喉间有阿字,心间有吽字……说各种各样是是非非的语言,这是很不好的。

  其实,有时所谓的神通并不一定真实。《杂譬喻经》中,有这样一则公案:有一位出家人被僧众开除后,非常痛苦,一直边走边哭。在路途中,他碰到一个触犯法律,而被毗沙门天王开除的鬼。鬼问他:你为什么哭?他说:我被僧团开除后,不但得不到任何供养,还恶名远扬,所以很伤心。鬼说:没事,我帮助你,只不过你在得到供养后要先给我。你可立在我的左肩上,我担负你在虚空中行走,因为人们看不到我的身体,就会认为你有神变,而供养你。比丘欢喜地答应了。

  于是比丘立在鬼的肩上,鬼担负着他在人群中行走,人们认为比丘有神通,可以在空中飞,就供养了他特别多的财物。后来,鬼遇到了毗沙门天王及其眷属,生起了极大的恐怖心,便舍弃比丘奔命逃窜,比丘当即摔死在地。这个比喻说明,修行人应为了解脱而努力修行,不应依仗权势,否则权势一旦倾覆,就与这个比丘的下场没有两样。

  更有甚者,因为心相续被贪嗔痴占据,最终一定会堕入恶趣。如《大宝积经》云:“贪著他资财,数起于瞋恚,兴种种邪见,是人趣恶道。”意思是说,经常贪著他人的资具、财产,像毒蛇一样数数生起嗔恨心,一会儿发脾气、一会儿翻脸、一会儿瞪眼,还接连不断缘人、事、物产生各种各样的邪见,这样的人,一定会堕入可怕的恶趣感受痛苦。因此,应尽心尽力行持善法,不要造堕入恶趣的因。

  人生非常短暂,大家一定要珍惜时间,每天都要尽量行善。为了自己的修行善始善终、圆满成功,还要经常祈祷上师、本尊、空行、护法。若能经常祈祷自己最有信心的佛菩萨,无形当中就能获得力量、加持,比如:在佛像前供上香、花后,一边安住一边祈祷,若心很诚恳,相续就会有改变。这一点,每个人通过修行都能证实。所以,经常祈祷的人不会遭受很多违缘,即使前世业力成熟,很快就会消失。哪怕暂时不能消失,也要把它当作忏悔或增长智慧的因。不要一遇到逆境,一感受痛苦,就马上对三宝生邪见,退失信心。愚者经常缘一切境遇毁坏自己,而智者却以之增长福慧、消除罪业,希望大家争做智者!


{返回 修心利刃轮释·索达吉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心利刃轮释 第十五课
下一篇:修心利刃轮释 第十三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七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十八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六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十四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十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十三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五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十二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九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二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习圆满 戒定慧[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同样的钱,我们怎么样更合理地用于放生?[栏目:希阿荣博堪布问答]
 八关斋戒仪轨[栏目:唐巧奥萨堪布]
 突破个人中心主义 6[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心经广义 第二章 破诸相 第四节 四圣谛空[栏目:冯达庵居士]
 努力救渡自己[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Summer Sesshin Lecture: 1Pm[栏目:Shunryu Suzuki]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7[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三(一一六九)[栏目:杂阿含经]
 因明学源流(吉美桑珠)[栏目:因明简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