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 第五课
 
{返回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索达吉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74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05

第五课

思考题

  1.为什么小路尊者证果前极其愚笨?

  2.小路尊者是怎样打开智慧、获证圣果的?这对你有何启发?

  3.简述优填王和宾度罗跋罗尊者的公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4.大路尊者是怎样证道的?这对你有何启发?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众生的根机不尽相同。有些人对佛法很容易接受,即使没在别人面前闻法,自己看书也能通达佛法大意。有些人虽然世间法方面比较聪明,可是一遇到佛法就犯晕,听闻佛法后即使记住一些道理,用不了两三天就忘得一干二净。大家应该观察,如果自己属于后一种人,就要比别人下更多的工夫。工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自己肯下工夫,即使以前佛法的习气不太深厚,也会逐渐通达佛法。

  在这里,我向各位提出两点要求。首先,学佛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因此,大家必须具足长期的意乐和精进。现在有些人学佛态度很成问题,心情好的时候听一堂课,如果有感觉,就继续听下去,如果没什么感觉,就不再听了。这样学佛不可能成功。

  其次,要重视集体的学习。最近,大家白天开法会,晚上还要上课,可能感觉比较累。不过,这样共同学习非常有必要。一般来讲,如果没有大众的鞭策,一个人很难自己发起精进。所以,如果没有晚上这堂课,大多数人肯定会在散乱中度过,不一定能专注于佛法。不信的话,你们可以观察,看自己在闻思修行方面是不是特别自觉。

  下面继续介绍十六罗汉。两千五百年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成佛,为人天大众三转*轮,之后在共同所化面前示现涅槃。佛陀涅槃后,他的教法由大小乘圣者护持,其中大乘是八大菩萨,小乘是十六罗汉。八大菩萨大家都有所了解,通过这次学习,大家对十六罗汉要有所了解,以后也要经常祈祷他们。

  在介绍十六罗汉时,我会引用一些公案,我讲这些公案不是为了好玩,这些公案蕴含着甚深的道理,大家应该努力领悟其中的深意。这些公案非常契机,除了个别情节以外,大多数情节都非常贴近生活,没什么不能接受的,只要自己肯用心体会,多多少少会有所收获。

  (十一)注荼半托尊者

  顶礼圣注荼半托,居于灵鹫山之中,

  一千六百罗汉绕,双手结作等持印,

  加持上师久住世,加持佛法遍兴盛。

  顶礼圣者注荼半托 ,他住在佛陀转般若*轮的灵鹫山 ,被一千六百位阿罗汉围绕,双手结等持印。愿注荼半托尊者赐予加持,令具德上师长久住世,令佛法如意宝周遍兴盛于十方。

  在《毗奈耶经》中,对注荼半托尊者的生平有详细介绍。佛世时,印度室罗伐城有一个婆罗门,他的头几个孩子都夭折了。后来,有个老妇人告诉婆罗门:“如果你以后再有孩子,应该将孩子包在白布里,让仆女抱到路边,请求路过的沙门加持,天黑前如果孩子没死,以后就不会夭折。”后来,婆罗门的妻子又生了一个男孩,他依照老妇人的吩咐,让仆女抱着孩子到大路边。刚好当天佛陀路过那里,仆女请求佛陀为孩子加持。佛陀说:“愿此儿无病长寿,天神拥护,令父母所愿皆能圆满。”说罢佛陀就离去了。日暮时分,这个孩子没有死,仆女就把他抱回家。因为这个孩子是在大路边接受加持的,婆罗门就给他取名为大路(即下文的半托迦尊者)。

  不久,婆罗门的妻子又生了一个男孩,婆罗门又让仆女把孩子抱到路边请沙门加持。这次仆女偷懒,她没把孩子抱到大路边,而是就近抱到一条小路边。在沙门加持下,这个孩子也活了下来。因为他是在小路边接受加持的,父母给他取名为小路(即注荼半托尊者)。

  两个孩子到了读书的年龄,婆罗门请了一位老师教育他们。大路特别聪明,什么知识一学就会。小路则特别笨,老师教一个词,他记住后面的字忘了前面的字,记住前面的字忘了后面的字。最后老师对婆罗门说:“我教过这么多学生,从来没有见过像小路这么笨的,我实在没办法教他了。”不过,虽然小路很笨,可是父亲非常疼爱他,不管到哪里都带着他。

  两个孩子长大后,婆罗门身患重病,虽经百般治疗,但都没有效果。临终前,婆罗门叮嘱大路:“我对你没什么担心的,唯一担心的就是小路,我死后你要照顾好他。”说罢婆罗门就咽气了。

  婆罗门去世后,大路出家为僧,最终证得阿罗汉果,而小路生活却越来越困难,最后沦为沿街乞讨的乞丐。有一次大路回室罗伐城,看到小路很可怜,就想帮助他。大路通过神通观察,发现小路有出家的善根,就问他想不想出家。小路说:“像我这么笨的人,谁愿意度我出家呢?”大路安慰他说:“佛教不分种姓贵贱、智力高下,只要有信心,任何人都可以出家。”于是,大路便把小路带到僧团出家。

  小路出家后,大路传授给他一个偈颂“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三个月安居过去了,小路连这个偈颂都没背会。按当时的规矩,安居结束后,每个僧人都要向亲教师汇报修学的成绩,轮到小路时,他没有任何可以汇报的。

  (有些比较笨的道友不能对自己失去信心。你再怎么笨,三天或者三个小时肯定能背会一个偈颂,还不至于像小路那样,三个月连一个偈颂都背不会。)

  看到小路如此愚笨,大路便以神通观察,是以温和方式教化他好,还是以忿怒方式教化好。经过观察,大路发现以忿怒方式教化好。于是他扼住小路的脖子将其推出门外,严厉呵责道:“像你这么愚笨的人,到佛门来有什么用?”小路特别伤心,站在屋外放声大哭:“现在我既不是出家人也不是俗人,以后该怎么办呀?”

  这时佛陀刚好路过,问小路:“你为什么哭?”小路说:“世尊,我因为太笨,所以被师父赶了出来。现在我既不是出家人,也不是俗人了。”佛陀说:“你师父这样做不对,佛法不是他经过三阿僧祇劫修行证得的,佛法是我经历长劫苦行方才证得的。以后你就跟着我学习吧。”

  佛陀把小路带回去,让阿难教他。阿难教了几天,把小路退给佛陀,说小路实在太笨了,自己没办法教。于是佛陀就传授小路两句偈颂:“我拂尘我除垢”。可是他连这两句偈颂都记不住。佛陀知道小路罪障深重,就让他为僧众擦鞋。僧众们不让小路擦鞋。佛陀告诉僧众:“我这样安排,是为了净除小路的罪障,你们应该让他擦鞋。”佛陀这样说后,僧众们就同意了。于是小路一边给僧众擦鞋,一边背诵佛陀传授的偈颂。

  日子久了,小路的罪业逐渐清净,终于记住了这两句偈颂。一天,小路暗自思维:所谓尘垢,不仅有外在的灰尘,还有内心的烦恼尘,世尊教我除尘垢,不仅是要除去外在的灰尘,更重要的是清除内心的烦恼尘……这样思维后,他豁然开悟,当下获证阿罗汉果。

  (小路是通过为僧众做事清净了罪业,之后才获得成就的,可见为僧众做事功德极大。法王如意宝也讲过:“如果有人在修行过程中什么感应都没有,甚至好像越修行越倒退,这个时候不能心灰意冷,应该为僧众发心,通过发心清净罪业后,修法的境界会自然而然现前。”)

  当时,室罗伐城有许多外道,他们经常拿小路来诽谤佛教:“像小路那么笨的人,居然也在佛教中出家,看来,佛门真是什么人都收呀。”

  (身为佛教徒,要注意不要让众生生邪见、造口业。现在有些出家人认为不执著好,于是头发长长的,衣服脏脏的,就像济公和尚一样。如果这些人有境界倒也罢,否则还是别太邋遢了。凡夫人往往以貌取人,因此还是要注意形象,最起码要让人看起来顺眼。)

  为了遮止外道的诽谤,同时也为了彰显小路的功德,佛陀要求小路对比丘尼作教诫 。听说小路要来作教诫,比丘尼们很不情愿,因为她们也知道,小路三个月都记不住一个偈颂。当时有十二个调皮的比丘尼,她们想借此机会戏弄小路。其中六个人四处宣扬:“十五号诵戒时,将有大法师讲经说法,如果听他说法,能够摆脱生死轮回……”另六个人陈设了一个高大的法座,而且法座旁没有梯子。到了十五号,听法的人比往常多了几倍。小路到讲法现场后,见到高高的法座,知道是故意刁难自己,便示现神变直接登上法座。登座后,小路告诉大众:“我曾经三个月记不住一个偈颂,但现在如果我要广说其义,七天七夜都讲不完。”随后,小路为大众宣讲偈颂的意义。还没等他讲完,在场的人当中,有些获得了预流果,有些获得了一来果,有些获得了无来果,有些获得了阿罗汉果,还有些发起无上菩提心,所有人都对小路生起了无比的信心。

  由于小路以前太愚笨了,许多人都轻视过他。佛经中记载,王舍城有一个耆婆医生,一次他邀请佛陀和僧众应供,唯独没请小路。耆婆向世尊供水时,佛陀没有接受。耆婆问世尊为何不接受。佛陀说小路没有来。耆婆不得已,就让仆人去请小路。仆人到寺院时,小路知道是耆婆派来的,就变化出一千二百个跟自己一样的比丘。仆人呼唤小路时,所有比丘同时应答。仆人不知道谁是小路,只得无功而返。佛陀告诉仆人:“你再去一次,这次要有恭敬心。”仆人以恭敬心又去请,这才请到小路。应供结束后,佛陀没有收钵,小路知道佛陀想让自己彰显功德,就示现大神通,从远处长伸右手将佛钵收了起来。见到这一幕,耆婆才知道小路是具功德者,从此对他生起了信心。

  凡夫人特别执著神通,看到谁有神通,马上会生起信心。不过,除非有度化众生的特殊必要,一般情况下,佛陀不开许弟子随便示现神通。现在有人经常问:“既然佛教里面有神通,为什么佛教徒不显示神通呢?”我总是回答:“因为佛陀不开许。”

  为什么佛陀不开许随便示现神通?这有两个原因。首先,如果随便示现神通,很可能引发他人诽谤。在历史上,许多大成就者虽然具足无碍的神通,但他们从不轻易示现,从而避免了许多讥嫌。第二,要想度化众生,最好是先通达万法实相,之后向众生宣讲佛法,而仅靠神通并非长久之计。凡夫人的心很容易变,看到一个人在空中飞来飞去,刚开始会觉得很神奇,时间一长也就见怪不怪了。

  现在有些人的心态很成问题,成天找有神通的人观察将来会怎样,或者请人打卦看未来会如何。这样做实际上大可不必。虽然我们不完全否定观察未来,但也没必要沉溺于其中。否则,自己整天处于患得患失中,这样也不是很好。其实,只要按照因果如理取舍,未来怎么样都无所谓,反正现在精进行持善法,将来总会成熟悦意的果报,如果现在天天造恶业,总有一天会感受痛苦的果报。

  顺便提一下,小路即生中如此愚笨,这是往昔的业力使然。佛经中记载,小路前世是一个三藏法师,当时他对佛法特别吝啬,不愿意向别人传授佛法。以此因缘,他多生累世转生为愚笨者。

  现在有些人也是如此,本来他们精通某个知识,但因为害怕别人超过自己,所以不愿意向别人传授。这种人来世的果报肯定不好。因此,如果有人向自己求教时,我们千万不要吝啬,应该尽量向别人传授。否则,今生你很有智慧,来世就不一定了。

  (十二)宾度罗跋罗尊者

  顶礼宾度罗跋罗,居于东胜身洲中,

  一千罗汉所围绕,手持经函及钵盂,

  加持上师久住世,加持佛法遍兴盛。

  顶礼宾度罗跋罗尊者,他居住在东胜身洲 ,被一千位阿罗汉围绕,手持经函和钵盂。愿宾度罗跋罗尊者赐予加持,令具德上师长久住世,令佛法如意宝周遍兴盛于十方。

  宾度罗跋罗另译为宾头卢,他在汉地广为人知,据说唐代的道宣律师见过他。汉地有打千僧斋的传统,宾度罗跋罗经常以凡夫形象去应供。这位尊者以头陀行闻名,而且相貌独特——有一双长长的眉毛,俗称“长眉罗汉”。

  宾度罗跋罗是古印度一位国师的儿子,从小具足大福德。长大以后,他认识到世间的一切无有实义,就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为僧,通过精进修行而获证阿罗汉果。

  说起宾度罗跋罗住世的因缘,这其实源于佛陀对他的惩罚。佛经中记载,给孤独长者的女儿嫁到一个信奉外道的国度,她很想供养佛陀和僧众,就朝着佛陀安住的方向虔诚祈祷。佛陀知道了她的心愿,要求诸大弟子次日一起去应供。第二天,宾度罗跋罗在一座山上缝补法衣,忘了去应供。等他想起应供时,佛陀和僧众已经出发了。于是他把针插在地上,披上法衣就飞了过去。因为针插在地上,所以整座山被拖在空中飞。途中,有个孕妇一抬头,看到一座大山飞了过来,惊恐之下,腹中的胎儿流产了。佛陀知道这件事后,严厉呵斥他:“你不仅迟到了,还害了一个生命。作为对你的惩罚,将来你不能入于涅槃,直到弥勒佛出世才能入灭。”

  佛经中记载,优填王曾拜访宾度罗跋罗尊者,当时尊者没有起身迎接他。优填王很不高兴,心想:我贵为一国之主,你居然不起身迎接,下次我再去一趟,如果还不迎接,我一定要杀了你!尊者知道优填王心生恶念,他想:如果我起身迎接国王,以圣者迎接凡夫的果报,国王将会失去王位;如果不去迎接,国王会杀死我,这样他会堕入地狱。经过权衡,尊者觉得失去王位比堕入地狱强。于是国王再来时,尊者离开法座,朝着国王走了六步。当时大地裂开,出现了许多恶相。优填王大惊,知道这是尊者迎接自己的缘故。他立即向尊者顶礼忏悔:“尊者,我因为愚昧而造下恶业,请您宽恕我”。尊者安慰他说:“不必担心,因为我前迈六步迎接您,您将于六个月中失去王位,又因为您诚心忏悔,所以王位会失而复得。”不久,优填王打猎时迷失了方向,在森林中漂泊了六个月,吃尽苦头后才重返王宫。

  一般来讲,凡夫是经受不起圣者迎接的。以前我跟随法王出行,最害怕的就是僧众迎接,因为僧众当中肯定有圣者,像法王那样的大成就者接受迎接当然没问题,可是我们这样的人就麻烦了。

  1988年,有一位印度的格西到我们学院访问,法王特别赞赏那位格西,亲自带领全学院僧众迎接他。当时有一位活佛陪同格西来学院,到了学院山门前,见到法王和僧众列队迎接,那个活佛马上下车,从山后绕进了学院。后来我们问他:“听说你是陪格西来的,我们怎么当时没看到你?”他解释说:“唉,没想到有这么多僧众迎接,我哪有这个福报啊!”

  不过,有些居士倒是很喜欢接受僧众迎接。我听说在个别地方,如果某些施主对寺院贡献比较大,当他们去寺院时,所有的出家人都出来迎接。这些施主也非常自豪,脖子上挂着哈达,昂首挺胸接受迎接。其实,这样非常不如法。身为在家人,供养寺院是给自己培福报,因此不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还是应该对出家人保持恭敬。

  当然,反过来说,出家人也不能因为在家人恭敬自己,就过分地支使在家人。现在有些居士对个别出家人比较怕,因为一旦和这些出家人结识,他们就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甚至长期在居士家吃住,弄得居士非常为难。所以,身为出家人,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要护持在家信众的心,不要给他们添太多麻烦。

  (十三)半托迦尊者

  顶礼圣尊半托迦,居于三十三天中,

  九百大阿罗汉绕,作说法印持经函,

  加持上师久住世,加持佛法遍兴盛。

  顶礼圣者半托迦,他居于三十三天,被九百位阿罗汉围绕,一手作说法印,一手持经函。愿半托迦尊者赐予加持,令具德上师长久住世,令佛法如意宝周遍兴盛于十方。

  半托迦就是前面提到的大路,他证道的经过是这样的:大路长大后,成了一个婆罗门导师,有五百弟子跟随他学习。有一次,目犍连和舍利子游化到室罗伐城,人们蜂拥前去听闻佛法。大路对此不以为然,他觉得这两人出身于最高贵的婆罗门种姓,却依止刹帝利种姓的悉达多太子学道,这有点不值得。

  在大路的弟子中,有一个人已经皈依了佛法,他劝大路:“大师,目犍连和舍利子是获证阿罗汉果的圣者,如果您能听他们说法,一定会蒙受利益。”听弟子这样说后,大路心想:既然大家都赞叹佛法,我不妨去听一听,看看到底有何奥妙。

  不久,大路遇到一位比丘,他向比丘请教佛法大意。比丘给他讲了十善业和十恶业,大路觉得很有道理。又过了一段时间,大路再次拜访那位比丘,比丘又给他讲了十二因缘。这一次,大路对佛法生起了真实的信心,在比丘面前出家为僧。出家以后,师父问大路:“佛教中有两种事业,一是读诵,二是禅修,你乐意做哪种?”大路说:“两种都乐意做。”

  (现在很多佛教徒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其实,身为佛弟子,最主要的事情就是两件:一是读诵(即闻思),二是禅修(即修行)。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

  大路白天读诵众经,夜间精进禅修,不久获证阿罗汉果。后来,大路把五百弟子也度入佛门。佛陀圆寂前,嘱托大路常住三十三天,护持如来的正法。

  今天这堂课上,我们又介绍了三位圣者。在座各位当中,有些人善根不错,对这些圣者的事迹能够全然接受,有些人善根一般,听了以后半信半疑,甚至有个别人很难接受。对于后两种人,我的建议是反思一下:“我的分别念可靠吗?我有理由怀疑佛法吗?”

  事实上,凡夫人的分别念往往是不可靠的。拿经堂里的柱子来说,在我们看来,昨天柱子存在,今天也存在,它肯定是常有的。但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柱子每刹那都在迁变。

  根登群佩大师 曾说:“婴幼少年至垂暮,变化莫测心不定,历历经验切身受,孰人还信当下心?”的确如此,回顾自己的一生,许多老人都有这种感觉:小时候喜欢的玩具,长大后就没兴趣了;年轻时看得很重的感情,到一定年龄也没什么感觉了;中年时特别执著的事业,最后也能放得下了。

  如果通过学习佛法,认识到自己的心不可靠,这也算是一种小开悟。这种认识的转变,反过来也说明了佛法的博大精深。为什么许多人越学佛越觉得殊胜,原因也在于此。否则,如果佛法很浅显,人们刚接触时也许会觉得有道理,时间一长就肯定没感觉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大家不要太信任自己的分别念,应该敞开胸怀接受佛法的真理,即便无法彻底通达佛法,也要对佛法有所了解,这对自己是大有裨益的。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返回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索达吉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十六罗汉礼供文释 第六课
下一篇:十六罗汉礼供文释 第四课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 第一课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 第五课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 第二课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 第四课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 第三课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 第六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论[栏目:论]
 禅文化要发扬光大 当下顺应每个人的根机——能崆法师专访[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