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胜利道歌》讲解(二)
 
{返回 胜利道歌讲解·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25
《胜利道歌》讲解(二)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胜利道歌》。
  
  《胜利道歌》——天鼓妙音分三段,第一段是顶礼,第二段是真正内容;第三段是回向。今天讲第二段,第二段主要讲四个内容,也可以说讲四个要诀,第一个是大圆满法,第二个是菩提心,第三个是出离心,第四个是人格。
  
  昨天讲的是第一个:大圆满法。菩提心分胜义谛菩提心和世俗谛菩提心,胜义谛菩提心是昨天讲的大圆满,是究竟的智慧。昨天也讲了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里面的胜义谛菩提心,主要是显宗里讲的般若空性。但是,上师如意宝在《胜利道歌》里讲的是大圆满之智慧,胜义谛的菩提心也是大圆满法。想证悟大圆满法,修持大圆满法,首先要发菩提心。
  
  世俗谛菩提心指的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胜义谛的菩提心是超越的。昨天也讲了,无论是般若智慧,还是大圆满智慧,都是超越的。世俗谛的菩提心讲的是我们的境界,是属于世间的。它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行菩提心要具备两个条件,下面的偈颂讲这个内容。
  
  为沉恐怖轮回众,获得永乐之佛果,  
  当负利他之重任,舍弃爱自如毒食。
  
  弥勒菩萨讲的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第一个是为一切众生,要有悲心,即以悲心为一切众生。第二个是以智慧正等菩提,就是要证得菩提果,也就是证得佛的果位。为什么要为众生修证佛果?大乘佛法里主要强调的是利他心——利益他人之心。
  
  我们为什么烦恼,为什么痛苦?因为有自私自利,现在就要对治自私自利。其实如果不自私、不自利,不会烦恼,不会痛苦。自私自利是一切烦恼的根本,一切痛苦的来源。要对治自私自利就要发菩提心、利他心,就要有利益众生,救度众生之心。利益众生,救度众生之心与自私自利之心是矛盾的,冲突的。在一个人的相续当中,这两种心是不会同时存在的。有自私自利之心,就不会有利他心;有利他心,就不会有自私自利之心。
  
  对生起的烦恼,产生的痛苦。我们会找很多原因,会找很多理由,但都不是真正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理由。有人说:因为工作太忙,压力太大了,所以烦恼、痛苦。有人说:我没有工作,太无聊了。所以烦恼、痛苦。人就是这样,有工作会烦恼痛苦,没有工作也会烦恼痛苦。不是因为有或没有工作,有工作就快乐了,没有工作就痛苦了。有工作也会烦恼,一样有痛苦;没有工作也会烦恼,一样也有痛苦。怎么都有烦恼,都有痛苦。
  
  有家没家也是这样。有家觉得不自由,事多,然后烦恼痛苦;没家觉得孤单,身边没有人照顾,然后烦恼痛苦。有钱没钱也是一样的,没钱也烦恼痛苦,真有钱了也烦恼痛苦。怎么都是烦恼,怎么都是痛苦。
  
  刚才讲了,烦恼痛苦的根是我执我爱、自私自利。若是你断除了我执我爱,放下了自私自利,有工作没工作,有钱没钱,有家没家,在哪里,怎样都开心,都快乐。
  
  我们要解脱、要成佛,环境不用变,身份也不用变。解脱与否,圆满与否,与环境没有关系,与身份没有关系。为什么说黄金和牛粪等同?讲的是内心的境界。意思是,真的放下我执我爱,断除了自私自利,狭隘的心胸打开了,人与事就看淡了。
  
  是不是我解脱了,就变成了一个有钱人?是不是我圆满了,就要当国王了等?不是。其实真正解脱是没有压力,没有烦恼。若是真的放下了,内心里没有烦恼了,怎么都一样了。住别墅,住平房,住山洞;当国王、当乞丐,都一样。真的放下了,当乞丐快乐,当国王也快乐,都行;有什么样的缘就结什么样的缘,结什么缘就了什么缘,都行。我要当乞丐就当乞丐,我要当国王就当国王。有这个福报可以住宫殿,那就住宫殿;没有这个福报只能住山洞,那就住山洞。
  
  大家首先要找到烦恼的根,痛苦的根,然后对症下药,这点很重要。首先要把问题的根本找到,我为什么烦恼,为什么痛苦?佛讲,我执我爱、自私自利是烦恼、痛苦的根。只要断掉了我执我爱、自私自利,当下就解脱,当下就圆满了。没有患得患失,内心平静,这是福报;没有欲望,任何时候都有一种满足感,这是真正的福报。
  
  即使再有钱,若是内心没有满足感,你还是贫穷之人。人想要富裕,要让内心富裕。实际上这些物质有也行,没有也行。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福报,来什么样的缘就结什么样的缘。我执我爱、自私自利这些心是依靠佛法的利他心,菩提心对治的。
  
  若是有一颗真正的利他心,内心就能快乐。若是真正能去利益他人,福德才能圆满。那怎样才能利益众生?给他们一些东西,还是无法利益他们。给钱给权力,解决不了众生内心的烦恼、痛苦。
  
  要利益众生就要修持成佛。成佛了才有能力给众生传讲诸法的实相真理,让众生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
  
  他们明白了,看破了,心态自然能放下。所以传播智慧,给他们讲佛法,是最重要的。
  
  佛为什么修持佛果?就是要利益众生,他知道通过其他方法无法利益众生。成佛了可以转*轮,通过转*轮利益众生,这才能真正利益众生。我们现在还没有成佛,还不能转*轮,但是我们现在也遇到佛法了。虽然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但是我们也可以给众生讲佛理,让大家明白佛理,这才是利益他人,利益众生。
  
  比如,你想利益身边的众生也是一样,给他们吃的穿的,只能解决一些暂时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若想解决根本问题就要讲真理,让他们明白真理。明白真理了才能看破,看破了才能放下。
  
  为了度化一切众生发誓修持成佛,这是愿菩提心;为了度化众生,修持六度万行,这是行菩提心。都是为了什么?为了修正佛果。 
  
  这都是为了众生,这叫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前天我给大家传菩萨戒的时候,也给大家简单讲了,那个时候大家也已经发菩提心了,受菩萨戒了,那时发的心也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修持成佛,这是愿菩提心;为了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修持六波罗蜜,这叫行菩提心。一个是为果发的愿,就是要成佛。一个是为因发的愿,就是修持六度万行。这两个都是为了度化众生。
  
  修持六度万行是为了度化众生,修持成佛也是为了度化众生。发愿行菩提心是进入大乘佛道。若是没有发愿行菩提心,相续中没有愿行菩提心的戒体,还是没有进入大乘佛法。意思是,这样无论做任何善根,做任何功德,都不能成为菩提果的因,不能成为成佛的因,不能成为让自己的福德和智慧圆满的因。
  
  所以发心很重要,发愿行菩提心也很重要。我们要成佛,就要有这样的发心,首先要发菩提心,有菩提心的基础,有菩提心的摄持,行善积德才可以成为成佛的因。什么叫成佛?就是功德圆满、福德圆满。这里功德指智慧,发菩提心是智慧圆满,福德圆满的因。
  
  无论是修净土宗,修禅宗,还是修密宗都一样,都要发愿行菩提心,这是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念佛再多也不能成为临终往生的因,打坐再好也不能成为明心见性的因,不能成为解脱成佛的因。所以首先要发愿行菩提心。昨天我们讲大圆满智慧,现在我们要修持大圆满法,要证悟大圆满法,也要先有菩提心。先讲大圆满,再讲菩提心,大圆满法的根是菩提心。
  
  现在的人,有直接修空性的,也有直接修大圆满的。但若是没有发愿行菩提心,都是空中楼阁,不会有结果的。很多人都说要走捷径,想走捷径可以,但是必须要先发菩提心。在这里上师如意宝为什么接着讲菩提心呢?因为要证悟大圆满法,就要先发菩提心,要有利他心。这样,心量才能打开。心量打开了,才能明白大圆满真谛,才能得到大圆满窍诀。其实一切都是窍诀,但若是心量没打开,你认识不到,不会明白的。
  
  发愿行菩提心,就要学修愿行菩提心的学处。虽然发愿菩提心了,但真正要圆满,还要学修愿菩提心的学处。愿菩提心的学处是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
  
  自他平等。自他平等的意思是,自己与他人是平等的。自己愿意享受快乐,他人也一样;自己不愿意感受痛苦,他人也一样。无论在家里,在单位,身边这些众生都和自己一样。所以不能让他们痛苦,尽量地让他们快乐。
  
  现在很多人的状态是,只要自己快乐,就不管别人了。自己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这就是自私自利。自他平等就是,任何时候都要为他人着想。
  
  你为什么在家里跟家人不和?天天吵架,天天不愉快,就是因为自私自利。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都是随自己的心意。自己开心就行,自己不开心就不行,这样肯定和不起来的。所以要考虑对方,要体会对方的感受。不能总是以自己的观念,以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别人。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我的想法是对的,我的理由是对的……”把对方全部否定。在单位也是一样,也要站在同事或领导的位置想,也要体谅他们的难处,他们的感受。在别的地方也一样,这就是自他平等。
  
  自他交换,比自他平等还进一步。自他交换就是自己快乐的时候,要分享给他人;他人痛苦的时候,自己去代受。对一个普通凡夫来说有点难,但是想真正对治、降伏烦恼习气,就要这样做。看到他人痛苦了,去代受他人之苦;自己有快乐了,要分享给他人。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对境时,要这样修练。
  
  我们坐下时,通过呼吸可以练这颗心。呼出快乐健康给众生,把众生的痛苦、不愉快吸到自己身上来。没有事,勇敢一点,这样做你会越来越好。只是我们的内心不坚强、不勇敢,所以总是败在烦恼的脚下,总是在对境中失败。
  
  我们遇到对境了,总是让自己烦恼、痛苦,何必呢?不烦恼多好,不痛苦多好。这些对境主宰了我们,束缚了我们,不要让他们主宰我们、束缚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怙主,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就是要主宰自己的命运,这都是锻炼心态的一种方法。
  
  也许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让自己的内心坚强起来,勇敢起来。之前是求佛菩萨保护自己,现在自他交换,自己去保护佛菩萨。我们去保护佛菩萨才是对的,让佛菩萨来保护我们是颠倒了,我们可以做佛菩萨的保安,不能让佛菩萨做我们的保安。
  
  众生也是,原来我们希望有人照顾,有人关心,现在不要了,要去关心别人,照顾别人,要有这种心。不要总是求别人关心,求别人照顾。你越这样内心越弱,忍受力越差,这颗心是可以练的,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身体主要受心的影响:内心坚强,外表和身体也坚强;内心不坚强,身体也一样,总是怕冷或怕热,怕这个或怕那个,怕来怕去,最后彻底不行了。
  
  从现在开始,在家里、在单位,在哪里都一样,我要照顾、关心他人,这就是自他交换。
  
  还有第三个是自轻他重,这又进一步了,更深了一个层次。自轻他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愿意舍弃自己的一切利益。比如,为了度化众生,我要下地狱。这个时候我们就不求解脱了,要下地狱去救度地狱的众生。很多大德临终的时候,没有求往生。他们选择了下地狱。要到地狱去度化众生。自己痛苦没有事,痛苦就痛苦,只要能度众生就行。
  
  在家也是这样,自己累没有事,自己苦没有事,苦就苦,累就累,只要众生不苦不累就行。只要有这种心,就能感动对方、感动人心。他们还能袖手旁观吗?不可能的。他们也会跟你抢活干。真的,人心就像是酥油,若你去化解,容易感化。你去烤它、烧它,那它是铁。如果你无私地奉献,无私地付出,一点都不顾及自己,一点都不考虑自己,用这种心,用这样的心态,断除自私自利太容易了,这叫自轻他重。
  
  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都是愿菩提心的学处。只发愿不行,还要通过这些去修炼心。
  
  行菩提心的学处,六波罗蜜:布施、持戒、精进、安忍、禅定、智慧。发了行菩提心,就要修持行菩提心的学处。第一个是布施,布施能对治吝啬。人为什么没有清净的福报呢?现在有些人有福报也不清净,虽然有知识有钱,但是不快乐,这就是不清净的布施,不清净的福报,实际这不是什么福报。  
  
  这些荣誉或钱财,是福是祸还说不清楚。若是没有给你带来压力,没有给你带来烦恼,没有给你带来灾难,这是真正的福,反之就是祸。
  
  很多人虽然有钱了,但却家破人亡了;虽然有权了,但却变得无恶不作了……最后给自己带来了灾难!实际上这是祸不是福。 
  
  而清净的福报,没有给你带来压力,也没有给你带来灾难,这叫清福——清净的福报。不能有吝啬心,而布施是对治吝啬,对治贪心的。
  
  有吝啬心,有贪心就有染污,就不清净。我们所讲的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就是要断除对钱财的贪着,对自己善根的贪着,对生命的贪着。无畏布施讲的主要是爱护自他的生命,不贪着。对这些有贪着就是不清净的。所以,布施是一种施舍心,即放下对这些东西,对这些法的贪着。
  
  然后是持戒。戒是净,让自己的身口意变得清净,这叫持戒。现在我们虽然也持戒,但身口意却没有变清净,所以还是没有持戒的功德。你若有持戒的功德,就会让自己的身口意变得清净。
  
  然后是精进,也叫精进波罗蜜。精进就是喜欢善事,喜欢功德。你喜欢这些善事,自然就会做这些善事;你喜欢这些功德,自然就会做这些功德。喜欢是动力!所以,欢喜心很重要。你在闻法或是修法时,若是没有这种求法的心,没有这种欢喜心,即使天天闻法,天天修法,表面上很精进,但还是没有精进的功德!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没有欢喜心,学佛、修行、修法都变成了一种压力,变成了一种障碍。你学佛了、修行了,应该越来越没有压力,越来越不痛苦,你现在这样,说明还是没有精进。
  
  然后是安忍。安忍就是遇到逆境,遇到一些事情了,学会忍受。其实,对很多修行人来说,所谓的逆境都是如意宝。我们把这些逆境都视为如意宝,这些逆境是磨练我们,锻炼我们的良好机会。什么是安忍?面对任何对境,都能心平气和的接受,这就是安忍。
  
  然后是禅定和智慧。禅定就是不动摇,智慧就是分明。禅定是如如不动,智慧是了了分明,即对一切都了了分明,很明白,但内心却不随着境动。若是你仅有这种禅定,没有智慧,还是对治不了烦恼。其实,你真正明白了诸法的实相真理,内心自然就不动了。你心不动,守住这个境,这叫自在。我们现在是不自在的,心为境转。当你真的自在了,境就会随心转,这叫大自在。若是你内心不动摇,都会随着你的心动,随着你的心改变。所以在任何对境当中,要有定力、要淡定,这是智慧。这是行菩提心的学处。
  
  你发愿行菩提心了,就像在《入行论》里讲的:即自彼时起,纵眠或放逸,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
  
  你真正发出菩提心了,相续当中有了利他心,在睡眠当中,在放逸当中,福德都不断地增长,就是“量多等虚空”。真正发出了菩提心,有了这颗利他心,行住坐卧、吃喝玩乐都是修行的过程,吃喝玩乐都是为众生——为众生吃,为众生喝,为众生玩。这些怎样理解呢?你成佛最终是为众生的,无论做什么,最终为众生的都是行菩萨道。
  
  我们怎么能把吃喝玩乐变成利他的行为呢?我们为了众生要解脱成佛;为了解脱成佛,要学佛修行。为了学佛修行,我们要吃而且要吃好,我们要穿而且要穿好,在睡眠的状态当中也能积累福德。因为休息也是为了众生,是为了更好地学佛修行,就要这样发心。贪睡、贪吃、贪喝、贪玩都是造业,而我们不是。你要休息,要休息好,也可以玩啊、乐啊,都是为了心情好。有好的心情就可以更好地学佛修行。发出了这样的心,都是为众生吃,为众生穿,为众生玩。
  
  为了度化众生,要先把愿行菩提心发出来。为了度化众生要解脱,为了度化众生要成佛;为了解脱成佛,要学佛修行;为了更好地学佛修行,要吃好、穿好、玩好、休息好。这里面没有私心,没有贪心,若是真正以这样的心态和发心去做,都是行菩萨道。
  
  做任何事情都是,比如在家里做家务,给家人做饭,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佛修行,这样发心比你在佛堂里念经效果还好,把家务做好,让家人吃好,也是给自己创造学佛的条件,给自己创造成就的助缘。其实,自己的家也可以变成寂静处。没有障碍了,家人不旦不影响你,还会支持你、帮助你学佛修行。所谓的寂静处就是修行没有障碍,能够顺利,这就是寂静处和它的作用。
  
  家里没有障碍,你修行顺利,这样家里就变成了寂静处,也不用到寂静处了。如果你实在没有时间上课也可以不上,你发心去做家务,这本身就是一种修行。玩乐也是,去散散心,玩一玩,打打球,让自己身体好、心情好。有了好的身体,好的心情,就去学佛修行。学佛修行是为了解脱成佛。解脱成佛是为了利益众生,度化众生。最终为众生,最终能利益众生,这就是行菩提道。
  
  其实就是一种转念,就是发心。为什么说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主要是这颗心。你在外面做生意也可以这样发心,这也是帮助他人,利益他人的一种机会,也是了缘了债,服务众生、利益众生的一种机会,这样去做生意不会有罪恶。
  
  《大圆满前行》中讲的,做生意也是造业,十种恶业都会具备。那我们现在是不是不能做生意啊?不是,你要会发心。做为大乘修行者,要发利他心,不能有自私。你只奉献,只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这个回报不用求。你到单位做事也是,不要特意为了工资而去工作,你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人类的一部分,你对整个社会、对整个人类也要做出一点贡献。以这种心态去做,工资自然就有了。
  
  做生意也是,不要只为了小小的利润,小小的利益。社会需要这样的平台,你创建了这样的平台,以这样的心态为他们服务,无论是利润,还是回报自然就有了。我经常讲,火点上了灰自然就有了。你求回报,就是自私自利了。
  
  刚才讲了很多,其实都很简单。不管是发菩提心,还是行菩萨道,若是真有窍诀,真有智慧,就是一念。念一转,这颗心就发出来了。
  
  父母对儿女也是。现在的儿女大部分都是债主,你要心甘情愿的去还债。还债也是为了解脱,为了成佛。若是不了缘、不还债,怎么能解脱,怎么能成佛呢?了缘了债才能了生死。现在人都是为了儿女,你照顾儿女,关心儿女,为儿女付出,都可以变成行菩萨道。
  
  现在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压力应该小了,没有太多的负担了。可是,正好相反,事儿更多了,麻烦更大了。这也是自己造的业,欠的债,最终都要还的。不管债主是多还是少,都必须还清。以前的家庭有很多孩子,也没有这么大的压力和负担。所以,想逃避是逃避不了的,就还呗。有些父母,儿女稍微不听话,又开始烦恼了……这都是自己的业力现前。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业力所现,因业力所感。孩子不听话、不争气,这都是自己的业力,应该反省自己,最好能改变自己。业少了,心清净了,也许孩子就变好了。所以都要发菩提心、利他心。不要总是怨这个恨那个的,问题都在自己身上,都是自己的事。
  
  学佛就要从改变自身做起,从根本上解决。一切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清净了都会变得清净。不清净、不如意都是自己的心,都是自己的业障。
  
  发心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希望大家要珍惜这个法,好好地发菩提心。“菩提心妙宝”,菩提心是如意宝啊!是妙不可思的如意宝,它不仅能给你带来今生的利益,还能给你带来生生世世的利益;它不仅能给你带来暂时的利益,还能给你带来究竟的利益。既能解决暂时的问题,能解决表面的问题,也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靠菩提心、利他心一切问题都能解决,所以让自己生起菩提心。“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观察自己,若是相续中没有产生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在相续中产生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如果在相续中已经生起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已生不退失,展转亦增长。”,不能不能让它退失,还要通过修行让它日日增上。
  
  要证悟大圆满,要生起最究竟的智慧,首先要发愿行菩提心,这是基础,是根。好,今天讲到这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返回 胜利道歌讲解·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胜利道歌》讲解(三)
下一篇:《胜利道歌》讲解(一)
 《胜利道歌》讲解(四)
 《胜利道歌》讲解(三)
 《胜利道歌》讲解(二)
 《胜利道歌》讲解(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门一粒米[栏目:王志远教授]
 大隐隐于市:天台佛法与“都市佛教”[栏目:陈坚教授]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九章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下)第一节 道信和弘忍的东山法门[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五百罗汉 249、首正念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佛陀对在家人的教诫[栏目:[南传]其它法师]
 勇者懦夫一线间[栏目:禅林衲子心]
 平常心[栏目: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壹玖 满众生愿[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弥勒经典和弥勒信仰的民族化(杨曾文)[栏目:弥勒菩萨专题文集]
 大乘菩萨戒的精神 讲记 六[栏目:智海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