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无量心(张有恒教授)
 
{返回 四无量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52

四无量心

张有恒教授著述

  ‘四无量心’即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是佛菩萨伟大胸襟与人格的表现。所谓‘大慈’就是给予众生无边的喜乐,而且衷心希望别人自在、欢喜,更难能可贵的是,自己力行实践给予别人快乐,而不附带任何条件,这就是‘无缘大慈’的道理。因为菩萨深刻体会:‘众生即自己’,帮助众生就是帮助自己。譬如宇宙万有的根源,本是从善良的‘真如本性’所生的,我们寻到根时,方才真正明了树根生树干,树干生树枝,树枝生树叶,虽然有很多的枝叶(如不同的宗教、种族),但这些全是一个自己,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由于菩萨体会到众生一体,自他不二,故全心全力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只尽义务,不享权利,这样的胸襟的确令人动容啊!

  所谓‘大慈’就是衷心的希望所有的众生永远都不再受到任何痛苦的折磨,究竟的离苦得乐,永脱生死轮回之苦。然而众生之所以有诸多的烦恼痛苦,乃是由于不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如何待人、处事、接物。语云:‘人不学,不知义’,所谓‘义’就是要了解那些是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众生因为迷惑颠倒,是故胡作妄为,因而要承受苦的果报。菩萨见到众生的病苦,如同自己的病苦,感同身受,故尽心尽力从事教学的工作,从观念上开启众生的智慧,并且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期彻底帮助众生解决问题,这就是‘同体大悲’的真义。

  ‘大喜’就是菩萨于行菩萨道中,以财务、劳力、智慧为众生服务,并且见到众生离开了无边的痛苦,内心感到无量无边的快乐与法喜充满。此外,菩萨在服务别人的过程当中,能够‘甘愿做,欢喜受’,即使受到别人的批评或误会,皆能够欣然接受,毫无怨言。语云:‘人逢喜事精神爽’,我们如果能学习菩萨,从工作当中,利益一切众生,并获得成就感,即使工作再苦、再累,也都会心生欢喜。

  ‘大舍’就是菩萨‘一切皆舍’的不执著精神与气魄。所谓‘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以一句‘阿弥陀佛’放下身心世界,便得尽虚空遍法界(究竟成佛也)。一个真正能舍的人,才是真正能得的人,如老子所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也就是说越舍得下,就越能看得开,也就越能为众人服务,并且积功累德,所拥有的就更多。我们须知,要舍弃放下的,乃是一切的烦恼、妄想、分别、执著,只要是违反菩萨道(即舍己为人)的一切,统统都要舍,这样的人才有勇气面对一切的挑战,有智慧作最好的抉择,故大舍亦不离智慧,大舍是完全放下一切的执著。如此,方能渐渐破除我执,过著快乐自在的人生。

  总之,‘慈、悲、喜、舍’是菩萨利益一切众生的存心,我们实应效法菩萨此种‘无私无我’的精神,来使自己心地清净,进而达到心灵净化的目标。


{返回 四无量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圆融四无量心(林钰堂)
下一篇:活在喜悦之中
 大乘的慈悲和声闻乘的四无量心(济群法师)
 佛陀的四无量心
 慈心、日常食物及生活方式
 慈心和智慧
 四无量心浅谈(释法隆)
 静坐指导 观行法门 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
 修习四无量心 慈悲的培育(性空法师)
 活在喜悦之中
 四种崇高的心灵境界,四梵住的修习(向智尊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设定目标[栏目: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佛学问答类编 (密宗第十一)[栏目:李炳南居士]
 用智慧修行来圆满修行[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六波罗蜜多》讲记 六度之五:禅定波罗蜜多[栏目:六波罗蜜多讲记]
 恋人一双成高僧——道育救度尼总持的故事[栏目:少林故事]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所问章[栏目:超然法师]
 宰豕现报[栏目:戒杀放生护生小故事]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10[栏目: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济群法师]
 第一篇 理论 1.3 三十七道品[栏目: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10、空中楼阁[栏目:百喻故事广释]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