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八)等持与所缘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05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八)等持与所缘

  【经中亦言:具清净之所缘】

  何为具清净之所缘?我们初次修学有相定时,将心专注于某个所缘境之上,它就是清净之所缘。虽然这个清净不是最了义的清净,但相对来说,可以依靠它止息一切其他散乱,因此它也是清净所缘。若要讲得更高深一点,清净之所缘就是明空不二。这里所谓的“明”,虽然没有所缘之境和能缘之者,已经从能所二取之中超越,但这并不是说,眼前呈现的一切现象、耳边听闻的一切声音已经不存在了。

  现前有很多汉族弟子非常爱推理,也就是说,无论他自己的禅定境界如何,他都喜欢凭自己现有的禅定来推理很高的境界。例如很多弟子会认为,禅定就是止息一切妄念,因此在修禅定期间,一旦有起心动念,就会一再认为这是过失。那么先请问一下,佛菩萨已达到入定出定无二,他会有各式各样的念头吗?比如早上起来会有想吃早饭的念,出门前有穿这件衣服还是那件衣服的念吗?再比如,当站在亚青寺的时候,他知道当地是亚青寺,这边是山,那边是草地吗?如果知道,是像我们平常所认识般,需要起这样一个念吗?或者今天要去办一件事情,心目中有自己要办这件事情的念吗?如果凭我们平常的推理,认为只有止息一切妄念,永远没有妄念才是佛的境界,佛岂不就是一个植物人吗?因为佛什么都不能想,一想就不是佛。讲解这些是告诫大家,在修学过程中做一些思考,并不是什么过失。记得前两年我在讲解《普贤六界续》时,也讲过什么是智慧,这些道理知道一些也非常重要。

  【一心专注善之所缘,犹如无风之火烛,称为等持,亦为三学中之心(定)学处。】

  根据见解的不同,等持也有高低。但总的来说,只要能做到心不散乱,专注在某一个所缘之上,就叫做清净之正行。比如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心专注于阿弥陀佛的佛号之上,依靠念诵令自己的内心清净下来,就是持名念佛。又如南传佛教小资粮道在修四念住的时候,修学禅定首先以呼吸作为所缘,令心清净。还有些教法依念“嗡啊吽”让自己的心慢慢静下来等等。虽然方式各有不同,但这些都是初步阶段,目的就是依靠所缘的力量来止息一切妄念,让心清净下来。这就叫做等持。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七)妄念有无不代表禅定见解的高下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九)清净正行禅定
 圣者言教 第十九课(八)修行中执著显现是最大的违缘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十四)真正的孝道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十三)修行地处不清净可能导致懈怠、散乱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九)供护法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二十三)三殊胜法非常重要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十三)十不善业之极重罪之二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六)通达修行方便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九)前行的本体是正行修好前行是成就的关键..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地狱的共同点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五)不能诽谤因果缘起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四篇 感应事迹举例 十三、求子女得子女(应二求)[栏目:慈航普渡·宽运法师]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四下 六 傻子变聪明[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觉·教导的智慧 第一章 教育的新希望[栏目:郑石岩教授]
 对看来不持守戒律、不认真学习修持佛法的僧人,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是否应恭敬供养?[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八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七、咕噜吉嘎力巴传[栏目:八十四大成就者]
 做人的佛法 活着就要好好活[栏目:做人的佛法]
 06-018利他主义[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要做「修行者」,还是「被度的众生」?[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90~95)[栏目:傅味琴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