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五)行持正法才是真正的善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88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五)行持正法才是真正的善

  【正法犹如准绳,能将歪曲之自相续矫为正直善法道。】

  我们以上所学的这些妙法犹如准绳,能将歪曲之心相续纠正到正法之中。

  我们听法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善与恶的区别。当然站在世间的立场之上,我们通常也在做善事。所以,善的适用范围很广。如今世上各种宗教和民间传统都在提倡善,但从某种角度理解的善不等于所有一切宗教之善,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善与善之间的区别。

  如同木匠依靠准绳能锯直木头般,断恶取善完全在于对妙法的了解之上。若不懂此理,永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善。如今世上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在做善事,他们理解的善,就是外在的善行。细致观待,由于心的本性即是慈悲的原因,即便我们的内心暂时恶念多么沉重,但也会在瞬间产生善念,所以在这种善念的驱使下行持的善行,单纯站在世间立场上,我们可以树立为善。但要记住的是,世间与出世间善虽然都在说内心要清净、做好事,但是善的定义完全不同。佛教时时所提倡的善是成办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善要具备什么特点呢?就是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一旦离开这个标准,即便表面有善的形象也不叫做善。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自心与法若未融契,仅具道貌之形相,则无实义可谈。”即便表面所做善行多大,比如建寺、造像、斋僧、扶贫、抄经等,虽然外相上都与佛教相关,但是仅凭这一点,还不能成为出世间的善,还要反问自己的发心。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华智仁波切曰:“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心乃诸法源,调心佛善说。”心是一切法的根源,若从事善行的发心仅仅是为了世间利益,就不是出世间的善,所以我们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

  如是传讲就是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非法。单凭表面形象不能认定它就是正法,因为佛教着重讲解的不是形象而是发心。历代传承祖师曾经说过,掺杂世间八法的善行,即便自认为多么了不起,甚至很多人在赞叹,也不会成为西方极乐世界之因。

  以前我给你们讲过这个公案。有一次,居士们带我到某个寺院朝拜千佛殿,里面的佛像都是用非常昂贵的材质雕刻的。当时有一位居士说,千佛殿里有一面佛像都是他们家出资雕刻的,这些佛像下面刻着他全家人的名字。细致想想,把名字刻在佛像上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若是为了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尊佛像是他出资雕刻的,那他的发心完全落于世间八法,即便付出不菲的代价,对成办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可能不懂世间、出世间善法差异的人会赞叹,但这种赞叹对于无常的人生有什么真实利益呢?

  所以我们复次讲解,无论闻法还是修法,必须纠正自己的发心。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四)闻思修不可偏堕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六)依止具德具缘上师是调伏内心的前提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四)功德田、恩田和福田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四)闻思修不能偏堕一边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五)依靠前行对治烦恼
 圣者言教 第二课(二十五)世出世间理解“善”之异同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三)为何修学要先从有相定开始
 圣者言教 第九课(一)将修行变成乐趣的前提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十二)内心快乐是健康长寿的良方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八)如何祈祷上师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十一)何谓不共同上师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五)于己作病人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华严经·入法界品》的思想内容及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栏目:杨维中教授]
 救渡一切众生痛苦之大事业教言之二 利生大业之教授[栏目:阿秋法王]
 法不依正法而行,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八 慈经[栏目:经集 一 蛇品]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38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浅谈学僧教育的三个层次(徐文明)[栏目:佛教与教育]
 二三五 越阇那迦游行者本生谭[栏目:第二篇]
 如果临终一念,念佛还打妄想,是否就无法往生?[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坐禅指导[栏目:明奘法师]
 南北朝禅学史上的一桩疑案——玄高从浮驮跋陀学禅说辨伪[栏目:黄夏年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