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破虚妄除陋习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284

  破虚妄除陋习

  『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麤,谄曲虚妄失真实,返璞归真如来地。
  
  
  常常都这样告诉大家『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麤,谄曲虚妄失真实返璞归真如来地』。这就是要告诉我们,我们念念生灭。有时候只是一念而已,就让我们产生了无明。
  
  『一念无明生三细』,『三细』就是『根本无明』的相状,引生『贪、瞋、痴』等见思惑;这都是从这一念间开始,这三种微细的烦恼,引生见思惑——贪、瞋、痴,不断一直复制、不断一直产生,前念过了,后念再起。前念虽然将之压下来了,暂时无明不让它发生,但是后念又起,同样无明又生出来。
  
  就如种子暂时用石头压住,石头若搬开,这颗种子还是一样再冒出来。有的种子,你用石头压住它,它也会拓根,拓到别处再窜出来。到底要用什么方法去除?那就是要从种子开始。无明的种子不去除,同样的,根也会拓伸出去。无明的种子从何开始?我们的习气。
  
  比如对待父母,常常恶言、恶行,这就是因为习气而来。有人劝过他,『知道我要改,我对父母说话要顺一点。顺父母意,就是孝顺,要顺、要孝。』不过,忘记了,习气又发作时,听到父母的声音,心就开始烦躁,就同样大声、小声回应。之后,『不对啊。』不过,已经恶行现出了,这就是已经养成的习气。才会常常说我们的习气要除,习气若不除,根本的烦恼就不会断。
  
  所以,『一念无明生三细』,非常、非常的微细,让你看不到、摸不到,但是就是显形于我们的行动中。所以,『境界为缘长六麤』,就是因为外面有境界,听到、看到、感觉到,因为我们的习气是如此,随着此环境,习气缘着环境就显现出来,所以叫做『六麤』。
  
  『细』,是在内心,人看不到的;『麤』,就是你已经表达出来了,做出来了,很明显。明显在哪里?五根、五尘,收纳于我们的『意根』中,意识的习气将之反现出来。『意』的条件,就是借外面的境界入于镜中,镜就反照出来,这就看得到,所以叫做六根、六尘。其实是五根、五尘,但是,五尘境回纳于我们的心,反现出来,让别人看得到、听得到、感觉得到,这都叫做『麤』——造作了。
  
  所造作的到底是什么呢?差不多是在『谄曲虚妄失真实』。我们知道真就是真,假就是假,但是为名、为利,他就谄曲、不真实、假情假意,也有这样的人。其实所造作的一切,归结来是虚妄。
  
  你争财得财吗?得到多少呢?这些财产,是不是你一个人能享受呢?一天的时间,生活到底需要多少呢?却是贪来囤积着,不是自己能实用,何况世间财五家共有。水、火无情,风、地震破坏,大地破坏、摧毁,毁灭了家园等等,到底有多少东西是真的呢?何况我们一个人而已,为了生活难道需要囤积这么多吗?想不通的人认为,多,还要再多;大,还要再大。
  
  有财,充足了,足够吗?不够。有财,我还要有名。有名了,你已经财富世界排名第几名了,足够吗?不够。因为我还要地位。地位要多高呢?很高、很高。上去了,与领导者平坐平行,够了吗?还不够。这种的人生真的是苦不堪啊!一切都是虚妄的,何苦来哉啊!
  
  大家明知道这样拚很辛苦,不过就是无明遮盖了真实的道理,遮盖住了,所以只为了虚妄的利益,这样在造作,失去了真实。这实在是很可怜的众生。为了情、爱,也是这样在制造烦恼,失去了人伦道理,这实在是苦不堪。
  
  该怎么办呢?修行嘛!修行就是『返璞归真如来地』,回到我们的『如来地』,回归吧!不要让我们的心、意,光是在邪思、邪见;若只是在那里面,我们永远无法自拔。『六十二见』之前说过了,这一切都是着于虚妄中,我们要赶紧自拔。
  
  我们与佛有缘,听到佛法,起欢喜心,所以修行,我们应该要赶紧依教奉行,『返璞归真』,否则世间有很多会引我们步步入陷阱。有时候说,『这在世俗是一定要这样的。』其实有时候是很没有道理的习俗。
  
  就如(农历)七月,一定要普度。普度本意是『救倒悬』,本意是要去救苦难众生,如今竟然七月是这样大宰、大杀,这真的是陋习。赶快,快用正法来倡导,希望人人在七月(中元节),不需要这样杀生普度。
  
  真正的普度就是打开我们的心门,用爱给苦难众生所需要的,你帮助他。他在饥饿,你给他,这就是正确的。他在苦难,你设法救拔他,将他从苦的地方,度到幸福、安全的地方,这样才叫做『度』;普遍使人人能得到平安,这叫做『普度』。我们若能够清楚,就是在正信的佛法中,『返璞归真入如来地』。
  
  
  ⊙『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前面说,众生就是『入于邪见稠林,若有若无』,邪法、邪见、邪思,『到底是真的吗?』『不知道,就是人家这样说,我就是这样走。』
  
  听佛法,听,『光这样而已吗?我要消灾,我要增福,到底我只是这样听法、这样行,这样能够消灾吗?』也是『若有若无』,没有真实相信。信根没有扎下去,所以信根没有伸出去,信仰没有自在,也是称为『若有若无』。于邪道中深迷,也是很虚妄,但是依然不得自拔。
  
  像这种活在没有一个正确(方向)、脚没有踏到实地,只是在惶恐中、怀疑中,没有一个真实的信根。这是众生很烦恼的事情,也是复制烦恼,也是复制恶业,这样一直下去,所以都是依止于这种不正确的观念,若如此,就成为六十二种的烦恼。
  
  下面接下来就这样说,『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舍。』
  
  
  ⊙『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舍。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我们人就是这样在『深着』——深深地执着着,执着着这些虚妄之法。就如过去古印度的时代,曾经流传着一个陋习,就是说,父亲如果活到六十岁时,为人子者,就要为父亲准备一件毯子,让他出去住在门口,在那里顾门。
  
  有一个家庭,兄弟,大哥有一天就向弟弟说:『我们的父亲,再几天后就六十岁了,你应该要赶紧去为父亲找一件毯子。』弟弟就很用心找了一件毯子,就向大哥说:『来,我把毯子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大哥把毯子拿来一看,一件毯子已经剪成二截。大哥就说:『为什么要给父亲的一件毯子,你把它剪成二截?』弟弟就说:『我们家里找来找去,只找到这件毯子,一件而已,所以父亲现在用一半。』
  
  大哥就问说:『另一半呢?』『再不久也换你了,你儿子就用这一半的毯子给你。』大哥听了,『喔!是喔!人生过得这么快,再不久就轮到我。这种向来沿袭这种习俗,这样对吗?』弟弟就说:『是啊,这是很没有道理的,家庭延续这种陋习是不对的。』
  
  怎么办呢?隔天两兄弟就去找国家的辅相,就是辅佐国王处理国事的人。他们去拜见他,他们将来意说出来,这个世俗沿袭下来的这种陋习,不应该,将他们的心声说出来。这位辅相也觉得听来的确是没有道理,六十岁应该要安享天年,一辈子辛辛苦苦、劳劳碌碌为家庭付出,为何到老了,只得到一件毯子,要顾门呢?这实在是没有道理。人人都会老,这种陋习应该要取消。
  
  他就去国王面前,向国王申述说这个陋习应该要改除。国王也很英明:『是啊,这在老百姓这种延承下去的习俗,应该要取消。』就这样取消了。这是在古印度有这种的习俗,若是『深着』,就是每个人到这个年纪就苦不堪了。这是沿袭着那种虚妄世俗的陋习。
  
  我们的社会也有很多过去民间所传的陋习,可以改的,不是不能改。明明就是没有人伦、没有道德之事,为什么要在人间流传呢?众生多数都是『深着』于没有道理的世俗民情,所以就会变成很多的虚妄。像这样『坚受不可舍』,就是不肯舍,舍不去,所以人永远会造成这种『我慢自矜高』。
  
  常常就是『我』——我慢。『我』样样都胜过别人等等,好像『我』很大,很膨胀自己。这全都是我们众生很贡高骄傲、无明自大,所以造成了心理谄曲。有的人是『贡高』,『我』很大;有的是为了利益,去捧、捧,去把别人捧得高高的。为了什么呢?能得到这个人可以提拔我,所以就把他捧得高高的。
  
  有的很多不对的,明明你在支持他,我们内心知道,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不过,就是为了要谄媚,就说:『对啊,对啊,你说的是对的。』这种不顺道理,去助长威风,这全都是叫做谄曲。
  
  常常说『直心为道场』,也说『大道心直』、『菩提道直』,这个『直』,这才是真正我们的率直之心。所以我们不要谄曲,要直,不要弯曲,或者是『横行』。道心就是直心,顺着道理,我们就不能『横行』,不要弯曲;若弯曲,就不实了。
  
  所以『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像这样的人,以上说过的那些人,『入邪见稠林』的人,依止邪思、邪见的这些人,『深着虚妄法』的这些人,坚持不肯舍掉那些邪思、邪见的这些人,永远『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无法听到佛的名,即使佛与他同世,他也唾弃,就是不肯去听。这就是我们众生没有造了与佛、法有缘,自然就不得闻,所以『深着虚妄法』。
  
  
  ⊙深着虚妄法:色声香等五欲之法,又名五箭,能破种种善事,其体虚假不实,故云虚妄。
  
  
  看看『深着虚妄法』是在哪里?如何『深着』?你着什么呢?就是着色、声、香、味、触这五欲。
  
  着『声』,『我说的话,他很顺着我,也很夸奖我、很赞叹我,我很欢喜。』这个声音。看到的,『你看,他看到我,很友善,这样毕恭毕敬。』这是色。声、色。香,多少的杀生,就是因为人的口欲,贪味道,所以造成了多少人间对众生的伤杀很多。所以,香、味。触,感触,人与人之间这种的感触。这完全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会贪着于『五欲』法之中。
  
  『五欲』之名,也叫做『五箭』,像五支箭一样,『能破种种善事』。
  
  其实人生苦短,短短的人生,偏偏要去贪着色、声、香、味、触,才来造成这么多的苦。我们可以培养无所求的慈悲心,去拔除众生的苦难,不是要争取『我爱的』、『我拥有的』,不是这样。所以我们应该道理分清楚,不要为了这个假体,虚妄不实,来造种种的罪业。
  
  我们学佛要用心,真的是人生无常,『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麤』,做人要踏踏实实,不要有『谄曲虚妄失真实』,要很用心。我们要『返璞归真如来地』,回归我们的『如来地』来,这样不是很欢喜的事吗?
  
  各位,不要有这种世俗的陋习,有了此陋习,要破除。不要每一个人到老来,就只得到一件毯子,或者是半件毯子。这样的陋习,可以破除掉,回归有人间的尊严。所以,我们就道理,就是我们人生的尊严,因为我们的『如来地』很踏实。所以,人人时时要多用心。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莫入邪见稠林
下一篇:受法涤心垢
 人寿短暂及时修行
 引导众生离诸着
 破虚妄除陋习
 悲智同体
 缘缔始终之理
 妙法甚深 随机契理
 唯一无二乘
 随因趣果
 一灯二焰灯灯相续
 三明具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吸收与创新:藏传佛教艺术的形成过程(张长虹)[栏目: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
 心六伦 结语 以「心六伦」建设人间净土[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法鼓法音]
 米觉多杰教言(第七天)[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依止上师后,如果还观察上师的过失,要如何转变此种心念?如何与上师保持良好的师徒关系?[栏目:嘎玛仁波切·解疑答惑]
 当代佛教的社会教化责任[栏目:杨曾文教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二二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